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ERK1/2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忽新刚 阮祥才 +3 位作者 于霖 丁宁 佘守章 廖禹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损伤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组,8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组,20ml/kg,呼吸频率50... 目的研究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损伤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组,8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组,20ml/kg,呼吸频率5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组,20ml/kg,呼吸频率50次/min),每组12只。各组通气时间均为4h,呼吸末气道压力均为0。D组大鼠在机械通气的同时接受盐酸右旋美托咪啶溶液静脉泵入,泵入速度为0.5μg/(kg·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肺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肺组织中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H组和D组肺部有明显病理改变,且干湿重比、总蛋白、白细胞计数、髓过氧化物酶、TNF-α和p-ERK1/2等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与H组相比,D组肺部病理改变明显减轻,ERK1/2磷酸化水平和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盐酸右旋美托咪啶静脉输注能显著减轻呼吸机所造成的肺损伤,减少肺部炎症因子的产生,并抑制ERK1/2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肺损伤 盐酸右旋美托咪啶 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驱动KDR-CDglyTK融合基因系统对MCF-7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苏国强 黄宗海 +4 位作者 刘志锋 郭爱华 俞金龙 厉周 宋彗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46-1349,1358,共5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AdEasy-KDR-CDglyTK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MCF-7、ECV304...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AdEasy-KDR-CDglyTK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MCF-7、ECV304细胞株和对照组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和/或GCV,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前药对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所得病毒滴度为2.0×1012pfu/ml。3种细胞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递增而增加,当感染复数(MOI)为200时,所有细胞株均达约100%感染。以MOI为100的重组体分别感染各细胞株表现出对前药的不同敏感性:表达KDR的MCF-7细胞和ECV304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二者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与前2者相比,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01)。CDglyTK融合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P<0.001)。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该体系抑制MCF-7细胞DNA的合成,表现为G1期细胞比率增多及S期细胞减少(P<0.001)。结论KDR基因启动子调控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可选择性杀伤乳腺癌MCF-7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启动子 基因治疗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卵圆细胞免疫组化定位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忠杰 方驰华 +4 位作者 马俊勋 张伟 朱新勇 杨丽萍 路艳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肝组织卵圆细胞的定位及其超微结构。方法建立SD大鼠卵圆细胞增生模型,用胆管上皮分化标志CK18、19和干细胞标志CD34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组织免疫组化发现大鼠卵圆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部... 目的研究大鼠肝组织卵圆细胞的定位及其超微结构。方法建立SD大鼠卵圆细胞增生模型,用胆管上皮分化标志CK18、19和干细胞标志CD34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组织免疫组化发现大鼠卵圆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部分分散于肝小叶内,根据组织和细胞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特点,发现卵圆细胞有三型,Ⅰ型细胞体积较小、7μm左右,核大、胞质少,细胞器少,此为较为原始的卵圆细胞。Ⅱ型细胞体积稍大,8μm左右,胞质稍多,有部分细胞器。Ⅲ型细胞体积更大,9μm左右,细胞器较多。结论大鼠肝卵圆细胞位于汇管区,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肝卵圆细胞可能是肝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卵圆细胞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心脏收缩功能随时间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冬冬 刘俭 +5 位作者 廖禹林 陶宇 伍巍兰 袁野 吴平生 宾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和心导管探讨不同时间短暂性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心脏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和3个心肌缺血/再灌注组),通过调节阻断大鼠冠脉前降支时间制作不同缺...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和心导管探讨不同时间短暂性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心脏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和3个心肌缺血/再灌注组),通过调节阻断大鼠冠脉前降支时间制作不同缺血时间(5、10和15 min)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模型,在冠脉阻断前、缺血结束时和再灌注(1~240 min)时取左室短轴乳头肌切面进行VVI分析,测定收缩期峰值应变(Ssys),并应用心导管测量相应时间的左室内收缩压(LVSP)和左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结果在缺血结束时3个MI/R组大鼠的LVSP和+dP/dt与冠脉阻断前比较明显减小(P<0.05),但在再灌注后所有MI/R组的LVSP和+dP/dt即可恢复。所有MI/R组大鼠在缺血结束时缺血区心肌的Ssys和冠脉阻断前比较,明显减小(P<0.05);在心肌再灌注1 min时,缺血5 min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的Ssys迅速恢复,缺血10 min组的大鼠缺血区心肌的异常Ssys再灌注120min时恢复正常;而缺血15 min组的大鼠缺血区心肌的异常Ssys到再灌注240 min时能恢复正常。假手术组大鼠的LVSP、+dP/dt和Ssys在实验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10~15 min的短暂性心肌缺血在再灌注后有较长时间的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可作为心肌缺血的记忆指标用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 速度向量成像 心脏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酶含量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郭红霞 胡金艳 +1 位作者 胡水旺 王晨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酶(L-PGDS)在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足月妊娠、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各20例,分别对其尿液中的L-PGDS浓度进行检测,并与平均动脉压(MAP)... 目的:探讨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酶(L-PGDS)在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足月妊娠、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各20例,分别对其尿液中的L-PGDS浓度进行检测,并与平均动脉压(MAP)和24小时(24 h)尿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尿液中L-PGDS浓度和正常妊娠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尿液中L-PGDS浓度低于正常妊娠女性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子痫前期尿液中LPGDS浓度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液中L-PGDS浓度与MAP、24 h尿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尿液L-PGDS水平可以用来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脏损伤的程度,能较好地区别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前列腺素D合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磁驱动轻敲模式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全梅 陈龙 +3 位作者 陈佩佩 韩东 冯喜增 赵克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1-315,共5页
应用MI公司最新发展的磁驱动轻敲模式(MAC mode)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进行在位成像研究。分别用力常数为0.95 N/m及0.03 N/m的微悬臂进行磁驱动轻敲模式成像,并与接触模式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固定细胞与活体细胞之间的形貌差... 应用MI公司最新发展的磁驱动轻敲模式(MAC mode)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进行在位成像研究。分别用力常数为0.95 N/m及0.03 N/m的微悬臂进行磁驱动轻敲模式成像,并与接触模式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固定细胞与活体细胞之间的形貌差异。结果显示,利用上述两种微悬臂探针,磁驱动轻敲模式均可获得高分辨像。与接触模式相比,磁驱动轻敲模式对活细胞的影响较小,在细胞膜表面微结构及细胞内亚结构成像方面,有明显优势。而接触模式由于其施力方式,使活细胞应力纤维应激性绷紧,更适合于对活体细胞应力纤维的成像研究。固定细胞与活细胞表面形貌存在较大差异,在生理环境下,进行活细胞检测更能了解细胞的真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磁驱动轻敲模式 接触模式 细胞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穿透肽核靶向运输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转导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玉 郭爱华 +6 位作者 刘志锋 刘瑜 刘靖华 邓鹏 李志杰 刘亚伟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94-1399,1407,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细胞穿透肽靶向细胞核运输的蛋白表达载体,并研究其蛋白转导功能。方法在带His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T14b-HE(pET14b-His-EGFP)基础上,利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依次含细胞穿透肽(CPP)、连接子、核定位信号(... 目的构建基于细胞穿透肽靶向细胞核运输的蛋白表达载体,并研究其蛋白转导功能。方法在带His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T14b-HE(pET14b-His-EGFP)基础上,利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依次含细胞穿透肽(CPP)、连接子、核定位信号(NLS)序列和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14b-HC(L)NE(pET14b-His-CPP-Linker-NLS-EGFP);经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后、用Ni2+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透析、过滤除菌后加入培养的真核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Westernblot检测分析其在活细胞的蛋白转导功能。结果酶切、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有效表达;蛋白转导实验可见融合蛋白可快速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核,并且这种内化转导功能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细胞穿透肽的蛋白表达运输载体,建立了可携带外源蛋白进入细胞浆及细胞核的运输系统,为研究蛋白或多肽的细胞内功能以及运输药物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穿透肽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核定位信号 蛋白转导 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通道激动剂Bay k 8644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清 赵克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外钙内流对正常膜电位和休克后期超极化膜电位状态的影响。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s),用DiBAC4(3)标记细胞膜电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ay k 8644和TEA对正常对照组和休克组细胞膜电位的影...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外钙内流对正常膜电位和休克后期超极化膜电位状态的影响。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s),用DiBAC4(3)标记细胞膜电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ay k 8644和TEA对正常对照组和休克组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Bay k 8644使正常对照组的ASMCs膜电位超极化,而Bay k 8644对休克组 ASMCs膜电位的作用是去极化,但这种作用可被TEA逆转。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外钙大量内流会激活BKCa使细胞膜电位超极化,而在休克后期外钙内流会直接导致ASMCs膜电位的去极化,对于休克后期低反应性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膜电位 L型钙通道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B-Kelch家族蛋白KLHL32参与炎症反应调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妮 陈新玉 +2 位作者 欧小利 姜勇 梅柱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0-875,共6页
目的:克隆人BTB-Kelch家族蛋白KLHL32编码基因并初步鉴定其在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 5,TLR5)特异性激活剂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agllin from S.typhimurium,ST-FLA)刺激经佛波酯(... 目的:克隆人BTB-Kelch家族蛋白KLHL32编码基因并初步鉴定其在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 5,TLR5)特异性激活剂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agllin from S.typhimurium,ST-FLA)刺激经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分化的THP-1巨噬细胞中KLHL3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RT-PCR克隆人KLHL32编码区的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采用萤光素酶双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分析KLHL32过表达对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了KLHL32与Cul-3蛋白在细胞内的相互结合。结果:ST-FLA(100μg/L)刺激经PMA诱导分化的THP-1巨噬细胞4 h引起KLHL32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成功克隆了人KLHL32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KLHL32-FLAG,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KLHL32蛋白对TNF-α诱导的转录因子NF-κB激活没有明显影响,但KLHL32可通过其氨基端的BTB结构域与Cul-3相互结合。结论:成功鉴定了人KLHL32蛋白,其通过BTB结构域与Cul-3蛋白相互结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E3泛素连接酶,证实了TLR5受体激活可诱导其表达水平的下调,提示KLHL32蛋白在细胞中可能参与炎症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HL32蛋白 E3泛素连接酶 TOLL样受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善超 姜勇 +7 位作者 刘靖华 李志杰 邓鹏 张桂林 刘志强 张训 侯凡凡 郑少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hsRAGE)His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表达与纯化。方法PCR扩增hRAGE基因编码区的胞质外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其重组于pET-14b载体中。利用酶切、序列分析鉴定克隆正确性。转化大肠杆菌BL21(D...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hsRAGE)His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表达与纯化。方法PCR扩增hRAGE基因编码区的胞质外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其重组于pET-14b载体中。利用酶切、序列分析鉴定克隆正确性。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以尿素对获得的包涵体进行处理,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融合蛋白并进行复性。以Western印迹和ELISA法对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及与AGE的结合活性进行鉴定。结果克隆的hsRAGE完全正确,经过表达与纯化,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45000的融合蛋白。纯化得到的变性蛋白经复性后可被相应抗体识别。所得到的hsRAGE具有与AGE相互结合的活性,并能够抑制AGE诱导的内皮细胞NF-kB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sRAGE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且获得高效表达,得到大量的复性蛋白;该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保持与AGE的结合活性,并能够有效阻断AGE-RAGE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原核表达 受体 受体 可溶性 融合蛋白/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外P53介导的自噬抑制在热打击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志敏 古正涛 +2 位作者 李莉 赵明 苏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7-793,共7页
目的观察热打击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后核外p53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阐明热打击后细胞死亡模式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内皮原代细胞(MAEC),建立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热打击模型,对照组将细胞置于标准37... 目的观察热打击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后核外p53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阐明热打击后细胞死亡模式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内皮原代细胞(MAEC),建立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热打击模型,对照组将细胞置于标准37℃、5%CO2细胞培养箱,热打击组将细胞置于43℃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 h,热打击后继续在细胞培养箱进行复温(0、1、3、6、9 h),并分别使用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自噬诱导剂rapamycin(20μmol/L),p53抑制剂PFT(10μmol/L)预处理细胞1 h,处理后的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及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流式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p53亚细胞定位和LC3-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37℃)比较,热打击后(43℃)MAEC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热打击后复温6 h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热打击后随着复温时间(0 h、6 h)延长,胞浆p53表达逐渐减弱,而线粒体p53表达逐渐增强;自噬抑制剂3-MA可进一步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而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可逆转上述损伤作用(P<0.05)。p53抑制剂PFT明显促进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同时也明显抑制了热打击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细胞凋亡(P<0.05)。结论热打击诱导MAEC细胞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核外p53线粒体移位继而介导细胞自噬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核外p53 自噬抑制 线粒体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难治性休克发生机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赵克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2-554,共3页
重症难治性休克是当前休克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线粒体功能紊乱参与了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治疗后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使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FCD)下降,是预后不良的征象。治疗后顽固性低血压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灌流不足,也是引起... 重症难治性休克是当前休克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线粒体功能紊乱参与了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治疗后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使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FCD)下降,是预后不良的征象。治疗后顽固性低血压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灌流不足,也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过量输液治疗导致的血液重度稀释和低黏血症也使FCD下降,影响了抢救存活率。本文就上述问题的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毛细血管无复流 顽同性低血压 低黏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大鼠血清抑制瞬间外向钾电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杰 邓建新 +2 位作者 黄巧冰 黄绪亮 赵克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心脏瞬间外向钾电流(I_(to))在烧伤时的改变,探讨其在烧伤所致的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人类I_(to)通道的主要α亚基Kv4·3的cDNA转染到培养的CHO-K1细胞系,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记录表达的通道电流,观察烧伤大鼠... 目的:研究心脏瞬间外向钾电流(I_(to))在烧伤时的改变,探讨其在烧伤所致的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人类I_(to)通道的主要α亚基Kv4·3的cDNA转染到培养的CHO-K1细胞系,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记录表达的通道电流,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刺激对Kv4·3电流密度及门控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体外表达的Kv4·3具有快速激活和快速失活的特性,与心肌细胞I_(to)电流相似。2%烧伤大鼠血清降低通道电流密度,+40mV电压刺激下,对照组电流密度为(67·6±15·1)pA/pF,烧伤血清处理组为(32·3±9·7)pA/pF,P<0·05。电压依赖性Kv4·3失活发生负向移位,对照组半数最大失活膜电位(V0·5)为(-41·1±7·0)mV,而烧伤血清处理组为(-76·2±9·8)mV,P<0·05。烧伤血清使Kv4·3从失活中恢复的幅度和速率也有所降低。结论:严重烧伤时机体产生并释放抑制I_(to)功能物质入血,通过循环作用于心肌细胞I_(to)通道,引起APD延长,QT间期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间外向钾电流 转染 心脏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M2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宏卫 罗海华 +4 位作者 王妮 欧小利 温晓梨 姜勇 梅柱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获得人瞬时受体电位M2(TRPM2)离子通道蛋白N末端的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制备兔抗人TRPM2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扩增编码人TRPM2蛋白N末端1~334位氨基酸残基(在人与小鼠中高度保守)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融合... 目的获得人瞬时受体电位M2(TRPM2)离子通道蛋白N末端的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制备兔抗人TRPM2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PCR扩增编码人TRPM2蛋白N末端1~334位氨基酸残基(在人与小鼠中高度保守)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4T-3上。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BL2l(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GST-TRPM2N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70000的GST-TRPM2融合蛋白。将此融合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后采用经典的4次免疫法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法对该抗体进行鉴定。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编码TRPM2蛋白N末端的cDNA片段并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中,采用IPTG诱导、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纯化获得融合蛋白GST-TRPM2N,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获得特异性抗TRPM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性抗人TRPM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M2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TAT-mCherry融合蛋白的跨膜转导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茜 宋方丽 +2 位作者 刘亚伟 杨勤 姜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构建在原核中表达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转录活化因子(HIV-TAT)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融合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HIV-TAT的跨膜转导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HIV-TAT的跨膜转导机制及其定位提供重要工具。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 目的构建在原核中表达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转录活化因子(HIV-TAT)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融合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HIV-TAT的跨膜转导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HIV-TAT的跨膜转导机制及其定位提供重要工具。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HIV-TAT以及红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ET14b-His-TAT-mCherry,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将该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使其在体外表达,并进行纯化、除菌。将纯化的His-TAT-mCherry融合蛋白与Hela细胞共同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PCR、双酶切和DNA测序证明所构建质粒正确;表达纯化出了高纯度的His-TAT-mCher-ry融合蛋白。荧光显微镜下见Hela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主要分布在胞质中,细胞膜上也有一定分布。结论成功构建了pET14b-His-TAT-mCherry原核表达质粒,纯化了高纯度的His-TAT-mCherry融合蛋白,该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跨膜转导活性,为研究HIV-TAT的跨膜转导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产物 tat 红色荧光蛋白 跨膜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小鼠死亡高发期腹腔脏器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志斐 罗滔 +1 位作者 王彦平 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3-748,共6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小鼠死亡高发期腹腔脏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高分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对正常雄性昆明小鼠先行心脏收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超声检测(0h)后,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术后分5个时点(12h、24h、36h、48h、60h)... 目的:研究脓毒症小鼠死亡高发期腹腔脏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高分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对正常雄性昆明小鼠先行心脏收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超声检测(0h)后,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术后分5个时点(12h、24h、36h、48h、60h)对小鼠进行相应超声指标检查。每只小鼠均进行编号,以便对小鼠进行连续性的观测,7d仍存活的小鼠视为存活动物。结果:CLP小鼠在脓毒症死亡高发期心输出量(CO)大致保持在正常水平或高动力学状态。左心收缩功能出现明显的代偿性改变。腹主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从24h开始出现明显升高。右侧肾动脉的血流量从12h开始便出现明显的下降,直到60h仍明显低于正常,其RI和PI变化不明显。门静脉血流量12h明显升高,24h明显下降,其后血流量与0h相比未见显著差异。充血指数从12h即明显升高,其后维持在高于正常的水平。结论:脓毒症小鼠腹腔各脏器在死亡高发期发生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变化。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阐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 血流动力学 超声成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I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国栋 蔡绍曦 +1 位作者 陈英华 陈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98-1002,共5页
目的研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后大鼠血清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探讨机械通气生物伤引起肺水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成3组: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 目的研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后大鼠血清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探讨机械通气生物伤引起肺水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成3组: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乌司他丁组。收集机械通气后的3组大鼠的血清,并将这3组血清分别作用于ECV-304细胞,观察聚合型肌动蛋白的变化,并测定血清刺激后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和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相比,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周边肌动蛋白带消失,细胞中央出现明显应力纤维,细胞骨架重排,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开始时注射乌司他丁的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骨架重排影响减轻,3组机械通气后的大鼠血清作用于单层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通透系数变化百分比(Pa%)分别为(6.95±1.66)%,(27.50±7.77)%,(17.71±4.66)%。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诱导内皮细胞骨架中重组,应力纤维形成,增加其通透性,而乌司他丁可减轻大潮气量大鼠血清中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应力纤维生成减少,改善了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炎性介质 细胞骨架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亲和磷酸蛋白质组学筛选氧化应激重塑型LPS通路的侯选信号分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志鹏 潘婷 +3 位作者 李煜生 刘炜 朱振宇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9-1194,共6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LPS刺激的Thp-1细胞在有或无H2O2预处理时磷酸化蛋白组的差异,以初步筛选氧化应激重塑型LPS通路中的新信号分子。方法:使用PMA刺激Thp-1单核细胞36h使之分化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静息36h后,先以等体积的培养基或100μmol/... 目的:研究低剂量LPS刺激的Thp-1细胞在有或无H2O2预处理时磷酸化蛋白组的差异,以初步筛选氧化应激重塑型LPS通路中的新信号分子。方法:使用PMA刺激Thp-1单核细胞36h使之分化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静息36h后,先以等体积的培养基或100μmol/L H2O2刺激1h,再以培养基或10μg/L LPS刺激30min。采用PMAC(phosphoprotein metal affinity column)富集各组细胞的磷酸化蛋白质,经超滤除盐后进行二维凝胶电泳,比较LPS组和H2O2+LPS组的磷酸化蛋白图谱的差异,并挑选部分斑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相对于LPS组(仅用LPS刺激的细胞),在H2O2+LPS组(LPS刺激前经H2O2提前处理的细胞)中,有29个磷酸化蛋白斑点在双向电泳图谱中表现出可重复的差异,其中,17个斑点发生了上调(包括新出现的斑点),12个发生了下调(包括消失的斑点)。我们已经鉴定出其中5个差异蛋白,这些蛋白参与多种多样的细胞过程例如蛋白质降解、信号转导和蛋白质折叠等。其中,在H2O2+LPS组中显著下调的proteasome beta-4亚基与LPS信号传递关系密切。结论:亲和磷酸蛋白组学有效减少了高丰度的结构蛋白的干扰并增加了信号分子检出的可能性。上述5个蛋白尤其是proteasome beta-4亚基可能是氧化应激重塑型LPS通路的重要调节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电泳 氧化性应激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LZ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毅飞 邢飞跃 +3 位作者 蔡德鸿 陈宏 莫永炎 伊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8-621,共4页
目的:克隆、构建HA标签的糖皮质激素诱导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细胞中表达与定位,为研究GILZ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提供工具。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从C3H10T1/2细胞中扩增带有HA标签的GILZcDNA编码区,并将其重... 目的:克隆、构建HA标签的糖皮质激素诱导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细胞中表达与定位,为研究GILZ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提供工具。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从C3H10T1/2细胞中扩增带有HA标签的GILZcDNA编码区,并将其重组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经酶切、序列鉴定分析后,将该重组质粒通过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和CaCl2方法,分别转染C3H10T1/2和293T细胞,用HA抗体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GILZ在细胞内的表达、分布及分子量大小。结果:HA-GILZ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确认构建成功,并在C3H10T1/2和293T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GILZ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内,分子量约20kD。结论:成功构建HA-GILZ基因表达载体并表达于C3H10T1/2细胞质中,为GILZ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诱导亮氨酸拉链蛋白 C3H10T1/2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磷酸蛋白组学——筛选LPS信号通路中调节蛋白的新方法
20
作者 邹志鹏 李煜生 +1 位作者 陈娟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6-770,共5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亲和磷酸蛋白组学方法,发现脂多糖(LPS)刺激Thp-1巨噬细胞所诱导的磷酸化蛋白图谱的差异,以初步筛选LPS通路中的新信号分子。方法使用佛波酯刺激Thp-1单核细胞48h使之分化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静息48h后,先后以等体积的培... 目的建立并优化亲和磷酸蛋白组学方法,发现脂多糖(LPS)刺激Thp-1巨噬细胞所诱导的磷酸化蛋白图谱的差异,以初步筛选LPS通路中的新信号分子。方法使用佛波酯刺激Thp-1单核细胞48h使之分化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静息48h后,先后以等体积的培养基或100ng/mlLPS刺激30min。采用PMAC富集磷酸化蛋白,经超滤除盐后进行二维凝胶电泳,比较对照组和LPS组的磷酸化蛋白图谱的差异并挑选部分斑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相对于对照组,LPS刺激的细胞(LPS组)中,29个磷酸化蛋白斑点在双向电泳图谱中表现出重复的差异。其中8个斑点发生了上调,并且新出现了7个斑点;10个发生了下调,并且消失了4个斑点。选择新出现或消失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测试,鉴定出其中4个,这些蛋白参与信号转导和宿主防御反应等,其中LPS刺激后,proteasome C2亚基的磷酸化显著上调,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合,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而Z-DNA-binding protein1的磷酸化尚未见诸报道,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结论亲和磷酸蛋白组学方法是筛选信号分子的有效策略,可以广泛应用于信号通路的系统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双向电泳 亲和磷酸蛋白组学 蛋白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