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下颌骨骨折机理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8
- 1
-
-
作者
刘阳
赵卫东
王慧君
张美超
李鉴轶
李敏
-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法医组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
无锡市南长区人民医院口腔科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5-258,共4页
-
文摘
目的:为下颌骨骨折机理的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新鲜颅面标本进行解剖,对咀嚼肌、位进行观察,把下颌骨横断截开,测量各个解剖区全厚骨质厚度。结果:下颌骨各部分骨质厚度:颏部正中(12.4±0.7)mm、颏孔区(10.6±1.1)mm、磨牙区(14.1±0.9)mm、下颌角(6.8±0.5)mm、下颌孔前区(10.1±1.0)mm、下颌孔后区(6.2±0.5)mm。下颌第3磨牙阻生时,骨质变薄。牙缺失时,骨质吸收牙槽突降低。咀嚼肌在下颌骨两侧呈镜面影像,附着于下颌骨的不同部位。牙尖交错位和下颌后退接触位时上下牙列接触,髁状突与颞骨关节面无间隙,下颌姿势位时使上下牙列及髁状突与颞骨关节面之间均有间隙。结论:(1)颏部正中、下颌体部、下颌角、髁突颈部为下颌骨解剖薄弱区域,下骨全厚骨质厚度和骨折无相关性;(2)下颌第3磨牙阻生、缺失牙、颏孔和尖牙窝使下颌骨变薄弱;(3)咀嚼肌的收缩和位的不同可以改变下颌骨骨折的发生部位;(4)下颌骨薄弱区、咀嚼肌和位共同影响下颌骨骨折的发生。
-
关键词
下颌骨
骨折
解剖
-
Keywords
mandible
fracture
anatomy
-
分类号
R322.4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