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侯刚强 张小静 +1 位作者 张静 张雪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缘光滑清晰,2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缘光滑清晰,2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为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9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扫6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明显"地图样"不均匀强化,2例肿块内可见强化的血管影,2例可见蒂状结构,5例可见包膜。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由梭形细胞与胶原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疏松区,血管丰富,管腔呈裂隙样改变,免疫组化CD34、Vimentin阳性。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较特异的CT表现,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8个家系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瑜 杨磊 +1 位作者 丁彦青 童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证者中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4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发病部位位于右半结肠为2例,左半结肠3例,直肠3例,组织学分型以中至低分化腺癌为主;均未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先证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异常的为5例。结论HNPCC先证者发病年龄轻,组织学分型较好,家系成员发病率高,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将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并降低死亡率;MMR基因突变检测对提高HNPCC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Amsterdam标准 先证者 错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海燕 张彦 +3 位作者 邓永键 刘巍 黄冠 韩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伴有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PAS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组织中除具有典型室管膜瘤结构和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外,还有多少不等、成... 目的探讨伴有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伴有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PAS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组织中除具有典型室管膜瘤结构和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外,还有多少不等、成片或散在的脂肪细胞。免疫表型:S-100、GFAP、EMA广泛强阳性,CK、NF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2%),部分可达20%以上。特殊染色:PAS染色脂肪样细胞阴性,脂肪染色阳性。电镜下可见室管膜细胞典型结构。结论伴有脂肪瘤分化室管膜瘤在室管膜瘤结构基础上可见大量脂肪细胞,需与黄色瘤型室管膜瘤及伴有脂肪分化的其它颅内肿瘤鉴别。光镜观察结合免疫表型、特殊染色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脂肪瘤分化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梅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8-789,共2页
上皮组织的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概念早已确立并被广泛应用,而淋巴组织的原位淋巴瘤的概念久未确立。随着近十几年来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及组织微切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
关键词 原位淋巴瘤 病理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结直肠全扫描病理图像的多种组织分割 被引量:4
5
作者 蔡程飞 徐军 +2 位作者 梁莉 魏建华 周洋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结直肠全扫描图像处理困难,原因在于图像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信息含量多。目前对于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图像的研究通常包含肿瘤和基质两种组织类型,只有一小部分研究可以解决多种组织的问题,但又不是处理全扫描的结直肠病理图像。提出... 结直肠全扫描图像处理困难,原因在于图像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信息含量多。目前对于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图像的研究通常包含肿瘤和基质两种组织类型,只有一小部分研究可以解决多种组织的问题,但又不是处理全扫描的结直肠病理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结直肠全扫描病理图像进行多种类型组织分割的模型。该模型使用的网络层数有8层,利用深度卷积网络学习结直肠全扫描图像中典型的8种类型的组织,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这8种类型的结直肠组织进行分类测试,其测试集分类准确率达92.48%。利用该模型对结直肠全扫描病理图像中的8种类型组织进行分割,首先对全扫描图像进行预处理,分成5000像素×5000像素大小的图像块,然后标记出每一张中的8种类型的组织,最后将所得到的标记结果进行拼接,从而获得整张结直肠全扫描病理图像的8种类型组织的标记结果。该方法对8种类型的组织分割的准确率比较高,有一定辅助诊断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扫描病理图像 多种类型组织 深度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6年广东地区部分葡萄胎病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东瑾 安建虹 +1 位作者 陈清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26-3030,共5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东地区葡萄胎的病理类型构成特点。方法对广东地区2000-2016年间的432例葡萄胎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0年以前该地区葡萄胎病例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432例葡萄胎中,部分性葡萄胎占葡萄胎...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东地区葡萄胎的病理类型构成特点。方法对广东地区2000-2016年间的432例葡萄胎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0年以前该地区葡萄胎病例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432例葡萄胎中,部分性葡萄胎占葡萄胎总例数的75.9%,较2000年之前明显增多,以21~25岁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停经天数与90年代相比明显减少,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增多;阴道流血仍然是常见的伴随症状;有妊娠史是无妊娠史葡萄胎发病的15.7倍,经产者葡萄胎发病是0产者的1.4倍,有人流史葡萄胎的发病是无人流史者的2.8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0年以来至今广东地区葡萄胎发病以部分性葡萄胎为主;确诊时间提早,21~25岁年龄段人群居多;既往妊娠经历是广东葡萄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临床特征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IL-23/IL-17炎症轴、Th17细胞及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蒋娜 廖雯婷 匡希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5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模型组(n=20)及大黄素组(n=20),模型组、大黄素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s液建立VM...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5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模型组(n=20)及大黄素组(n=20),模型组、大黄素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s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仅注射Eagle’s液,于接种当天,大黄素组以3 mg/ml大黄素溶液0.1 ml灌胃,其余2组以0.1 ml蒸馏水灌胃,1次/d,共21 d,记录实验期间小鼠死亡数目,比较各组死亡率。第7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测定病毒滴度。第22天称体质量(BW)后处死全部小鼠,收集外周血,剥离心脏,称心脏质量(HW),计算HW/BW,行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心肌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23、IL-17浓度,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频率,利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细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ELISA分析心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大黄素组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及病毒滴度较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HW/BW、心肌IL-23及IL-17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23和IL-17浓度、Th17细胞频率、胞核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L-23/IL-17炎症轴、Th17细胞增殖及病毒复制发挥抗VM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病毒性心肌炎 白介素-23 白介素-17 TH17细胞 INTERLEUKIN-23 INTERLEUKIN-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过表达mir-101结直肠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靶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燕 陆滟霞 +2 位作者 周敏 张超 李学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8-933,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01的SW620细胞亚株并鉴定mir-101的靶基因。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r-101的表达水平。利用GV209-mir101慢病毒感染SW620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mir-101的细胞株。扩增包含mir-101结合位点的...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01的SW620细胞亚株并鉴定mir-101的靶基因。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r-101的表达水平。利用GV209-mir101慢病毒感染SW620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mir-101的细胞株。扩增包含mir-101结合位点的RAC1 3'UTR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至psiCHECK-2载体,对此重组载体进行定点突变构建psiCHECK-2-Rac1-Mut;并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RAC1 3'UTR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稳定过表达mir-101的细胞株中,mir-10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101 inhibitors可以上调3'UTR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稳定过表达mir-101,RAC1表达下调;而干扰mir-101之后RAC1表达上调。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01的SW620细胞亚株。RAC1是mir-101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101 慢病毒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RA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蛋白在肺癌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郅程 齐文娟 +7 位作者 周军华 李玉梅 梅娟娟 严智敏 徐小艳 林妮 陈清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11-2114,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PTEN蛋白在肺癌、肺良性病变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用Leica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对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强度进行定量测试。结果:... 目的:定量分析PTEN蛋白在肺癌、肺良性病变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用Leica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对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强度进行定量测试。结果:PTEN在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中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呈正态分布,在肺癌中呈正偏态分布,三者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显著低于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肺的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中PTEN蛋白表达的PU值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肺癌中PTE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体类型有关(P=0.023),周围型肺癌PTEN蛋白表达的PU值明显低于中央型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PTEN的PU值(M=8.68)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M=5.47,Z=-0.894,P=0.058);肺癌中PTEN的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癌组织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无关(P>0.05),不同肺良性病变(肺大泡、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PTE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9)。结论:肺癌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非肺癌组织,且呈正偏态分布;周围型肺癌中PTEN的表达低于中央型肺癌。PTE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肺癌与正常肺组织及不同大体类型肺癌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TEN 免疫组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 PTEN及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雯婷 崔艳梅 丁彦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9-563,共5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mi-1、PTEN和E-Cadherin的表达,探讨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Bmi-1在5对结直肠癌和癌旁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i-1、PTEN和E-Cadherin mRNA在28对结直肠癌和癌旁活检组...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mi-1、PTEN和E-Cadherin的表达,探讨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Bmi-1在5对结直肠癌和癌旁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i-1、PTEN和E-Cadherin mRNA在28对结直肠癌和癌旁活检组织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i-1、PTEN和E-Cadherin在28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Bmi-1蛋白在5例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mi-1 mRNA在893%(25/28)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TEN和E-CadherinmRNA在82.1%(23/28)的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统计学分析发现Bmi-1和PTEN及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28例结直肠石蜡组织中,Bmi-1、PTEN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92.9%(26/28)、46.4%(13/28)和82.1%(23/28),统计学分析发现Bmi-1和PTEN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Bmi-1和PTEN及E-Cadherin之间呈负相关,从组织水平证实Bmi-1对PTEN及E-Cadherin的调控关系,为Bmi-1作为预测结直肠癌发生及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新靶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MI-1 PTEN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墩果酸协同环孢素A延长大鼠移植肾的存活时间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坤 廖雯婷 +5 位作者 李建军 蒋鸿涛 周浩 龙建华 秦国庆 王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协同环孢素A(CsA)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探讨将齐墩果酸应用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BN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将40只受体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OA组、CsA组...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协同环孢素A(CsA)对大鼠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探讨将齐墩果酸应用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BN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将40只受体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OA组、CsA组、OA+CsA组,术前1 d开始进行干预。记录肾移植大鼠存活时间,并监测其血清肌酐浓度。术后第5天,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肾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多功能流式点阵仪(Luminex)检测以下因子的血清浓度: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以及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和IFN-γ诱导的单核细胞因子(Mig);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表达IFN-γ、IL-10、IL-4和IL-17的T细胞频率。结果与其它各组比较,OA+CsA组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浸润移植肾的CD4+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的IL-1β、IP-10、MCP-1、Mig、MIP和IFN-γ、IL-17、IL-4的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但IL-10和IL-10的T细胞频率则显著升高。其中OA+CsA组较其他2个处理组的差异更为明显。结论 OA能协同CsA减轻肾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和炎症反应,延缓大鼠移植肾功能衰竭,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在临床肾移植领域,OA具有协同CsA促进移植肾存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环孢素A 肾移植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1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燕 陆滟霞 +2 位作者 周敏 郑林 李学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0-996,共7页
目的探讨miR-101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方法分别检测SW620、GV209-SW620、mir101-SW620 3组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CCK8比色法结果显示SW620各组细胞... 目的探讨miR-101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方法分别检测SW620、GV209-SW620、mir101-SW620 3组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CCK8比色法结果显示SW620各组细胞生长时间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F=4152,P<0.001),细胞增殖能力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0220,P<0.001)。平板克隆实验的结果为SW620空白对照组、GV209-SW620对照组和mir101-SW620组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4.33%、48.17%、35.17%。SW620 3组细胞间的克隆形成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015,P<0.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SW620各组细胞间其G1、S、G2/M期存在着统计学差异(F=45.974,P=0.019;F=122.139,P=0.000;F=115.171,P=0.000)。除了SW620和GV209-SW620的G2期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外(P=0.441),其余各组G1、G2/M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SW620和GV209-SW620相比,mir101-SW620组出现了明显的G1和G2/M期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实验发现SW620细胞各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15,P<0.001),各组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SW620空白细胞组、GV209-SW620对照组相比,mi R-101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 mi R-101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细胞G1和G2/M期周期阻滞及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101 SW620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检出率的抗原修复方法 被引量:18
13
作者 齐文娟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的检出效果。方法:取时间>5年的肺癌石蜡包埋组织,对同一蜡块连续切片,使用4种不同的缓冲液进行高压修复,分别为:枸橼酸缓冲液(CA,pH6.0)、PBS(pH7.0)、EDTA(pH8.0)和EDTA(pH9.0),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又分... 目的: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的检出效果。方法:取时间>5年的肺癌石蜡包埋组织,对同一蜡块连续切片,使用4种不同的缓冲液进行高压修复,分别为:枸橼酸缓冲液(CA,pH6.0)、PBS(pH7.0)、EDTA(pH8.0)和EDTA(pH9.0),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又分别采用2、5、10、15、20、25、30min7个不同的时间修复,比较不同条件下陈旧性肺癌石蜡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果。结果:采用EDTA(pH9.0)、高压修复维持喷气时间15min时,Ki-67阳性检出效果明显提高,阳性率可达75%以上;维持喷气时间分别为20、25、30min时,阳性检出效果更好,阳性率达到90%以上。结论:用EDTA(pH9.0)高压修复肺癌石蜡切片20min或20min以上可显著提高存放时间>5年的陈旧性肺癌石蜡切片Ki-67抗原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修复 陈旧性石蜡肺癌标本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1/Id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丽丽 李学农 刘国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818,共7页
目的探讨DNA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NA differentiation,Id)Id1/Id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粘附等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Id1/Id3... 目的探讨DNA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NA differentiation,Id)Id1/Id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粘附等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Id1/Id3的表达;将子宫内膜癌RL-952和HEC-1-B两株细胞各分为未处理细胞组、空白病毒组、启动子病毒组和Id1/Id3双敲低组。通过qRT-PCR检测不同腺病毒载体感染细胞后MMP2、CXCR4和P2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MMP2、CXCR4、P2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MTT增殖试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粘附实验检测Id1/Id3表达改变后,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移行和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Id1/Id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表达增高(P<0.05);双敲低Id1/Id3,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MP2、CXCR4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2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RNAi组与其他3组细胞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Id1/Id3双敲低组子宫内膜癌RL-952和HEC-1-B株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和粘附能力均抑制(P<0.05)。结论 Id1/Id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并可通过升调MMP2、CXCR4和降调P21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粘附作用,靶向Id1/Id3治疗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1 ID3 子宫内膜癌 RNA干扰 腺病毒 DNA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瑜 童晶 +1 位作者 杨磊 丁彦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61-2064,共4页
目的:分析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93例可疑HNPCC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为高度可疑HNPCC。结果:193例可疑HNPCChMLH... 目的:分析可疑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蛋白(MMR)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93例可疑HNPCC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为高度可疑HNPCC。结果:193例可疑HNPCC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为29.02%:不同年龄段依次为:≤30岁为40.00%,31~40岁为28.05%,41。50岁为28.71%:其中3例hMLH1和hMSH2同时表达缺失;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0.74%、32.65%和18.89%;有家族史的病例表达缺失率为46.15%。结论:MMR蛋白表达缺失与年龄、发病部位及家族史密切相关,并且以hMLH1表达缺失为主,MMR蛋白表达缺失是诱发青年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hMLH1/hMSH2蛋白同时表达缺失。说明二者可能协同作用HNPC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蛋白 HMLH1 HMS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落和重叠延伸PCR构建靶向肿瘤干细胞腺病毒载体及感染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超 刘国炳 +2 位作者 田平阁 周春平 李学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应用降落和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对肿瘤干细胞有特异靶向性的高效载体-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CD133+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的感染效率。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5型腺病毒纤毛球端HI环两端的基因序列,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 目的应用降落和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对肿瘤干细胞有特异靶向性的高效载体-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CD133+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的感染效率。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5型腺病毒纤毛球端HI环两端的基因序列,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KNOB△HI,同时在缺失HI环部位引入EcoRV限制性酶切位点。在此基础上,用降落PCR克隆纤毛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构建出腺病毒穿梭质粒pNEB-F5。利用凝胶图像分析和基因测序验证所构建质粒的正确性。再与pAdEasy-1,pShuttle-GFP在E.coli BJ5183中同源重组,得腺病毒载体Ad5FHI-GFP和Ad5-GFP。用Ad5FHI-GFP和Ad5-GFP分别感染CD133+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结果降落PCR和重叠延伸PCR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与Ad5-GFP相比,Ad5FHI-GFP对CD133+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有显著提高。结论利用降落和重叠延伸PCR成功构建新型靶向肿瘤干细胞的腺病毒载体,利用降落和重叠延伸PCR成功构建新型靶向肿瘤干细胞的腺病毒载体,其对CD133+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实验显示Ad5FHI-GFP组感染效率明显强于Ad5-GFP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PCR 重叠延伸PCR 肿瘤干细胞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穿梭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miR-200家族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楠 吴共发 +2 位作者 赵海燕 赖伟男 韩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检测HCT116、HT29、LS174t、SW480、SW620和LoVo细胞中miR-200家族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进行miR-200家族甲基化程度与患者生存相关性分析。方法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isulfite geno... 目的检测HCT116、HT29、LS174t、SW480、SW620和LoVo细胞中miR-200家族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进行miR-200家族甲基化程度与患者生存相关性分析。方法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e PCR,BSP)检测6株不同恶性程度的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R-200家族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细胞恶性程度、miR-200a表达量的相关性。甲基化特异性(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13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00家族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结果 6株不同恶性程度的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R-200家族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不同,且其甲基化程度与细胞恶性程度成反比,与细胞株中miR-200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一致。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00家族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与患者年龄无关,与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 miR-200家族的表达受甲基化修饰的调控,且该调控成为影响表达量的主要原因。miR-200家族甲基化程度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甲基化 miR-2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着丝粒蛋白CENP-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雯婷 翁桂香 +2 位作者 冶亚平 丁彦青 王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2-725,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着丝粒蛋白CENP-B的表达,探讨CENP-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例乳腺癌活检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ENP-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免疫组...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着丝粒蛋白CENP-B的表达,探讨CENP-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例乳腺癌活检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ENP-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NP-B在53例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并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ENP-B mRNA和蛋白在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53例乳腺癌组织中CENP-B阳性率为90.6%(48/53),强阳性率为52.8%(28/53),CENP-B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CENP-B强阳性与临床分期、T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CENP-B可能成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ENP—B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urkat细胞株TCRγ基因重排及多重引物扩增分析
19
作者 韩西群 齐宗利 赵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分析Jurkat细胞株TCRγ基因重排特点,观察多重引物PCR扩增Jurkat细胞株TCRγ基因重排的效果。方法 TCRγ基因重排正向、反向引物配对组合,分别扩增Jurkat细胞株DNA,阳性PCR产物测序并比对分析;多重引物组合、降落式PCR扩增Jurkat细... 目的分析Jurkat细胞株TCRγ基因重排特点,观察多重引物PCR扩增Jurkat细胞株TCRγ基因重排的效果。方法 TCRγ基因重排正向、反向引物配对组合,分别扩增Jurkat细胞株DNA,阳性PCR产物测序并比对分析;多重引物组合、降落式PCR扩增Jurkat细胞株TCRγ基因重排,比较多重引物与单对引物扩增效果。结果两组单对引物扩增产物电泳出现强阳性条带,测序并比对证实为TCRγ基因重排;与胚系基因比对发现,重排后TCRγ基因存在删除和增加的碱基序列;多重引物扩增产物中出现阳性条带的组合,其引物与单对引物组合一致。结论 Jurkat细胞中存在两种不同的TCRγ基因重排,重排序列体现了基因重排多样性。多重引物结合降落式PCR扩增TCRγ基因重排,扩增效果与单对引物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RKAT细胞株 TCRγ基因 基因重排 多重引物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m1在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李玉梅 赵云飞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09-3311,共3页
目的:从蛋白水平探讨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因子1(Tiam1)与肺癌的关系,分析其在肺癌形成、发展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由102例肺癌组织、20例正常成人肺组织、20例胎儿肺组织构成的76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 目的:从蛋白水平探讨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因子1(Tiam1)与肺癌的关系,分析其在肺癌形成、发展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由102例肺癌组织、20例正常成人肺组织、20例胎儿肺组织构成的760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中Tiam1蛋白表达强度的阳性单位(PU值),定量分析Tiam1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肺癌细胞Tiam1阳性单位PU值(12.51±4.62)显著大于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PU值(5.66±1.29)及胚胎肺泡上皮细胞的PU值(5.87±0.99,F=41.251),(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Tiam1的PU值(14.33±4.66)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13±4.11,t=3.674),(P=0.000);TNM分期TNMⅢ~Ⅳ期Tiam1的PU值(15.11±3.61)大于TNMⅠ~Ⅱ期(11.95±4.63,t=2.72),(P=0.008);肺癌Tiam1的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肺癌细胞中Tiam1蛋白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肺组织和胚胎肺组织,Tiam1的表达与肺癌的形成、进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组织芯片 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因子1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