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忠 胡薇 +4 位作者 苏谨 马骊 李亦学 冯正 魏东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法获得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结构特征。结果获得了2条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同源蛋白序列;分析了这2条序列的EST丰度、理化性质及蛋白三维结构等信息。结论日本血吸虫至少存在2个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分子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促进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抑制环境中的活化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温茜 熊文景 +2 位作者 刘苏东 周超颖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9-1244,共6页
目的将本室构建与制备的双功能分子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IL2-GMCSF)蛋白作用于肿瘤条件培养基(TCM)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系(DC),检测其对DC细胞的活化,探讨其用于活化DC、进行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制备小鼠黑色... 目的将本室构建与制备的双功能分子白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IL2-GMCSF)蛋白作用于肿瘤条件培养基(TCM)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系(DC),检测其对DC细胞的活化,探讨其用于活化DC、进行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制备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系的TCM,用以培养DC2.4细胞,同时分别添加IL2-GMCSF、GM-CSF、IL-2、或IL-2与GMCSF组合使用。24 h后,检测DC2.4细胞的吞噬与增殖活性、细胞成熟表型、细胞因子分泌与信号通路活化。结果 DC2.4细胞具有未成熟DC的特征,在TCM培养条件下吞噬能力增强、但增殖活性显著受抑,TCM对DC成熟表型表面标志的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促进单核与DC来源的趋化因子(MDC),但抑制DC的IL-12分泌。与之相反,IL2-GMCSF主要借助其GM-CSF活性,促进DC2.4细胞的吞噬与增殖活性,并促进DC进一步成熟,且高表达IL-12与MDC。与GM-CSF相比,IL2-GMCSF可诱导更高的炎性NF-κB通路活化水平,而抑制调节性STAT3通路的活化。结论与GM-CSF单独作用相比,IL2-GMCSF可更好地促进肿瘤免疫抑制环境中的DC活化,有望成为有效的临床抗肿瘤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分子 白介素-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常红 罗薇 +5 位作者 马骊 周明乾 温茜 吴远彬 黄宇贤 郭坤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35,438,共4页
目的研究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加入IL-2,常规体外培养,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非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3例健康志... 目的研究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加入IL-2,常规体外培养,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非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3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没有杀伤作用;PBMC的TCRVβ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经IL-2体外培养后部分家族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结论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有一定影响,对其非特异性杀伤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和序列鉴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微 马骊 +4 位作者 姚新生 邹红云 温茜 阮光萍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为SLE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5例正常献血员的CDR3分布特征及5例SLE患者PBMC中T细胞TCRβ链CDR3的优势利用情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为SLE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5例正常献血员的CDR3分布特征及5例SLE患者PBMC中T细胞TCRβ链CDR3的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例正常献血员PBMCTCRBV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5例活动型SLE患者24TCRBVCDR3家族均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对单/寡克隆性增生T细胞β链CDR3区基因进行测序,证实存在不同的CDR3序列。结论SLE活动期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SLE的免疫发病机理有关,特异应答的T细胞TCR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SLE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基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Ad-HGF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温茜 马骊 +3 位作者 金丹 崔建德 罗微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27-1630,1634,共5页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HGF基因表达,探讨转HGF基因的BMSCs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可行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共表达人HGF-Met的NIH3T3-H0细胞株中扩增人HGFc...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HGF基因表达,探讨转HGF基因的BMSCs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可行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共表达人HGF-Met的NIH3T3-H0细胞株中扩增人HGFcDNA,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与辅助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Ad-HGF,PCR鉴定毒种正确后,在293细胞中扩增、纯化,TCID50法测定感染性滴度,然后感染BMSCs,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GF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成功制备了Ad-HGF,感染性滴度为2.6×1010TCID50/ml,转染后的BMSCs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HGF表达。结论获得高表达人HGF基因的BMSCs,为其用于早期ANFH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腺病毒载体 骨髓基质干细胞 股骨头坏死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鼻前庭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医院感染菌同源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亚莉 周宏伟 +4 位作者 马骊 温茜 王茵茵 李琼 汪能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鼻前庭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相互关系和对发生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发生金葡菌感染较多的某科医务人员和住院1周以上患者的鼻前庭进行采样,常规方法进行金葡菌鉴定和MRSA确认... 目的探讨医院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鼻前庭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相互关系和对发生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发生金葡菌感染较多的某科医务人员和住院1周以上患者的鼻前庭进行采样,常规方法进行金葡菌鉴定和MRSA确认。将医患鼻前庭以及肺炎患者痰中分离出的MRSA菌株,进行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检测,将RAPD指纹图输入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经计算机处理,运用RAPD软件(Quantityone4.4.0Bio-Rad)进行同源性分析。判断医患鼻前庭携带MRSA的相关性及其与MRSA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结果RAPD聚类分析,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可分为5型,医患之间、患者之间鼻前庭以及3株MRSA院内肺炎与其本人鼻前庭所携带的MRSA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MRSA在鼻前庭较的定植或携带,可通过患者、医务人员的移动发生病室内、病室间的患者之间和医患之间的传播或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前庭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微 温茜 +1 位作者 周明乾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TCR库多样性变化(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刺激后T细胞TCRα、β链CDR3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刺激前6例正常献血员TCR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刺激后发生CDR3谱系漂移,部分TCR Vα、Vβ家族出现优势增生,明确了BHL-1介导下单克隆增生T细胞的α、β链CDR3序列。结论 SKOV3联合BHL-1诱导的T细胞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BHL-1介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特异应答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卵巢癌的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基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5-aza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表达、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温茜 周超颖 +2 位作者 周明乾 罗微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将重组腺病毒(Ad-HGF)转染5-氮胞苷(5-aza)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心肌样细胞分化和HGF基因表达,探讨其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5-aza诱导比格犬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样... 目的将重组腺病毒(Ad-HGF)转染5-氮胞苷(5-aza)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心肌样细胞分化和HGF基因表达,探讨其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5-aza诱导比格犬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样细胞标志—β-肌球重链蛋白(β-MHC)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以Ad-HGF转染5-aza诱导后的BMSCs,RT-PCR、ELISA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结果表明,5-aza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Ad-HGF转染5-aza诱导后的BMSCs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HGF表达,转染后48h表达量最高,达103ng/ml。结论 Ad-HGF可高效转染5-aza诱导后的BMSCs,为其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骨髓基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腺病毒载体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表达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复性与纯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志明 马骊 +2 位作者 周明乾 高基民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83-1086,共4页
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21) , 采用发酵罐进行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得到菌干重 46 g/L, VEGF121 包涵体 4.5 g/L。包涵体经洗涤、溶解、超滤法复性, 得率为 81%。复性后的目标蛋白经离子交换色谱及 ... 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21) , 采用发酵罐进行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得到菌干重 46 g/L, VEGF121 包涵体 4.5 g/L。包涵体经洗涤、溶解、超滤法复性, 得率为 81%。复性后的目标蛋白经离子交换色谱及 Sepharcry S-100 凝胶过滤色谱纯化, 目标蛋白的纯度达到 95%, 目标蛋白的总得率 31%。采用该工艺制备的 VEGF121 能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具有天然 VEGF 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纯化 包涵体/复性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PE66抑制大鼠角膜内皮细胞MHC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京 于健 +1 位作者 林华洪 胡志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4-646,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比较IL-2-PE66、环孢素A(CsA)对这种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CAS-570黏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体... 目的了解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比较IL-2-PE66、环孢素A(CsA)对这种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CAS-570黏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诱导的大鼠角膜内皮细胞进行MHC-Ⅰ、Ⅱ类抗原表达量的测定,并观察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PE66、CsA后,MHC-Ⅰ、Ⅱ类抗原表达量的变化。结果γ-干扰素能明显诱导大鼠角膜内皮细胞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而IL-2-PE66、CsA能明显抑制这种异常表达,二者之间的免疫抑制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IL-2-PE66及CsA均能明显抑制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MHC-Ⅰ、Ⅱ类抗原的异常表达。提示IL-2-PE66是一种高特异性的强效免疫毒素,是未来抗角膜移植排斥的新型基因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免疫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介钻 马骊 +5 位作者 姚新生 温茜 罗微 胡志明 王祥斌 王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RT-PCR检测杀伤过程中PBL的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GranzymeB)mRNA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变化。结果:BHL-I介导的PBL对SKOV3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BEL-7402的,并且在效靶比10∶1、作用36小时、BHL-I浓度为25μg/ml时,PBL对靶细胞SKOV3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显著;在IL-2存在下,BHL-I可引起Perforin、GranzymeB mRNA较高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升高,当作用时间为72小时时,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BHL-I能介导PBL对表达有相应靶抗原的SKOV3细胞具有高效杀伤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效应细胞表达Perforin、GranzymeB、TNF-α、IFN-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毒作用 杀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3/抗肿瘤抗原双特异性抗体介导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新生 王小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7-239,共3页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称双功能抗体bifunctional antibodies)是指通过化学偶联、细胞工程(双杂交瘤细胞)和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一种能在体内外分别与两种特异抗原结合并能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抗体,BsAb在肿瘤药物导向治...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称双功能抗体bifunctional antibodies)是指通过化学偶联、细胞工程(双杂交瘤细胞)和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一种能在体内外分别与两种特异抗原结合并能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抗体,BsAb在肿瘤药物导向治疗、免疫学检测和介导细胞毒作用中广泛应用。通过BsAb激活免疫系统抗肿瘤治的疗研究中,发现抗CD3/抗肿瘤抗原BsAb在介导T细胞高效特异的抗肿瘤效应的同时,又可以激发机体自身产生和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保护作用,在卵巢癌等十多种肿瘤研究中显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肿瘤治疗 CD3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志明 马骊 +3 位作者 周明乾 孟民杰 杨介钻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L21/pET-24a/hVEGF121)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发酵罐发酵,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如培养基、诱导时间及补料进行优化。结果采用M9复合培养基、活化至对数生长期时诱导4 h以... 目的建立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L21/pET-24a/hVEGF121)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发酵罐发酵,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如培养基、诱导时间及补料进行优化。结果采用M9复合培养基、活化至对数生长期时诱导4 h以及以甘油为碳源连续流加补料的条件发酵,可使菌体量提高至68 g/L,rhVEGF121的表达量达菌体蛋白总量的23%。结论该发酵工艺提高了工程菌的产量和rhVEGF121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高密度发酵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免疫毒素抑制大鼠角膜内皮细胞MHC抗原表达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京 于健 +1 位作者 林华洪 胡志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比较IL-2-PE66、IL-2-PE40对这种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CAS-570黏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 目的了解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比较IL-2-PE66、IL-2-PE40对这种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CAS-570黏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诱导的大鼠角膜内皮细胞进行MHC-Ⅰ、Ⅱ类抗原表达量的测定,并观察加入IL-2-PE66、IL-2-PE40后,MHC-Ⅰ、Ⅱ类抗原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未加入γ-干扰素前,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97.8±8.1、MHC-Ⅱ类抗原无表达;经γ-干扰素诱导后,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1006.3±13.2、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406.5±10.5,γ-干扰素加入前后MHC-Ⅰ、Ⅱ类抗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PE66组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598.2±12.5、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197.5±6.8,IL-2-PE40组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618.2±13.5、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204.5±7.8,IL-2-PE66组、IL-2-PE40组分别与注射用水比较,MHC-Ⅰ、Ⅱ类抗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PE66组与IL-2-PE40组比较,MHC-Ⅰ、Ⅱ类抗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PE66及IL-2-PE40均能明显抑制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MHC-Ⅰ、Ⅱ类抗原的异常表达。提示2种免疫毒素IL-2-PE66、IL-2-PE40均是高特异性的强效免疫毒素,是未来抗角膜移植排斥的新型基因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免疫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PE40体外抑制γ-干扰素诱导的角膜内皮细胞MHC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京 于健 胡志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比较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40,IL-2... 目的了解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在体外经γ-干扰素诱导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比较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40,IL-2-PE40)、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A,CsA)对角膜内皮细胞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CAS-570黏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诱导后的正常大鼠角膜内皮细胞分成A、B2组进行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相对量测定,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新型免疫抑制剂IL-2-PE40和CsA,进一步测定角膜内皮细胞MHC-Ⅰ、Ⅱ类抗原的表达量。结果未加入γ-干扰素前,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97.8±8.1,MHC-Ⅱ类抗原无表达;经γ-干扰素诱导后,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1006.3±13.2,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406.5±10.5,γ-干扰素加入前后MHC-Ⅰ、Ⅱ类抗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PE40组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618.2±13.5,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204.5±7.8,CsA组MHC-Ⅰ类抗原的表达量为609.5±12.9,MHC-Ⅱ类抗原表达量为198.5±6.9,IL-2-PE40组、CsA组分别与注射用水比较,MHC-Ⅰ、Ⅱ类抗原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PE40组与CsA组比较,MHC-Ⅰ、Ⅱ类抗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γ-干扰素可诱导角膜内皮细胞MHC-Ⅰ、Ⅱ类抗原异常表达;IL-2-PE40及CsA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免疫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Ad-sTNFRI-IgGFc转染人气道上皮细胞及其表达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苏瑾 尤长宣 +4 位作者 蔡绍曦 马骊 温茜 罗微 黄泳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7-521,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胞外区和IgGFc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sTNFRI-IgGFc),体外转染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探讨重组腺病毒Ad-sTNFRI-IgGFc转染气道上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方法将sTNFRI-IgGF... 目的构建携带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胞外区和IgGFc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sTNFRI-IgGFc),体外转染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探讨重组腺病毒Ad-sTNFRI-IgGFc转染气道上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方法将sTNFRI-IgGFc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与辅助质粒pBHGloxΔ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重组产生Ad-sTNFRI-IgGFc,PCR鉴定毒种正确后,进行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转染培养HBE135-E6E7,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RT-PCR、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NFRI-IgGFc的表达和转录。结果成功构建了Ad-sTNFRI-IgGFc,感染性滴度达3×1010TCID50/ml,转染后HBE135-E6E7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sTNFRI-IgGFc表达。结论构建的Ad-sTNFRI-IgGFc可有效转染HBE135-E6E7,并在其中高效表达,并能拮抗TNF活性,为将表达sTNFRI-IgGFc腺病毒基因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腺病毒载体 气道上皮细胞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瘤EL-4细胞双受体表达研究
17
作者 张媛 罗微 马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检测T淋巴瘤EL-4细胞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等位基因排斥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鼠脾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分别提取脾细胞和EL-4细胞mRNA,逆转录为cDNA,RT-PCR扩增24个TCR BV家族CDR3区,结合... 目的:检测T淋巴瘤EL-4细胞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等位基因排斥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鼠脾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分别提取脾细胞和EL-4细胞mRNA,逆转录为cDNA,RT-PCR扩增24个TCR BV家族CDR3区,结合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有表达的TCR BV家族进行CDR3谱型和序列分析。结果:小鼠脾细胞24 BV家族均有表达,各TCR BV家族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表明24 BV家族均为多克隆性。EL-4细胞被同时检测到TCR BV10和BV12家族表达,CDR3谱型均呈单峰,两个家族的RT-PCR产物经测序鉴定证实确属TCR序列,且均为框内编码。结论:EL-4细胞存在两套框内重排的TCRβ链,表明其TCRβ链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排斥"缺陷"现象。本研究为探索T细胞等位基因排斥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4细胞株 T细胞受体(TCR) 等位基因排斥“缺陷” 框内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θ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邹红云 王小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θ T细胞 AP-1 NF-ΚB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表位HBV重组DNA疫苗的构建与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妍 王菊芳 +3 位作者 罗小春 苏瑾 马骊 张阳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03-180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表位乙型肝炎DNA疫苗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能。方法筛选一组HBV的表位,并进行优化组合,辅以一定的旁侧序列,并合成目的基因片段HS。将它插入可人用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出重组质粒PVAX-HS。... 目的探讨多表位乙型肝炎DNA疫苗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能。方法筛选一组HBV的表位,并进行优化组合,辅以一定的旁侧序列,并合成目的基因片段HS。将它插入可人用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出重组质粒PVAX-HS。通过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观察免疫动物体内CTL。结果酶切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VAX-HSDNA疫苗,ELISPOT测定证实其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T细胞,51Cr释放实验证实,所诱导的T细胞中具有很强的CTL活性。结论PVAX-HSDNA疫苗免疫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具有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X—HS 疫苗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胡志明 王海彬 +3 位作者 周明乾 姚新生 马骊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模型组,注射马血清及醋酸泼尼松龙造模;B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墨汁灌注及病理组织切片对股骨头的微循...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模型组,注射马血清及醋酸泼尼松龙造模;B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墨汁灌注及病理组织切片对股骨头的微循环结构及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墨汁灌注结果显示:模型组股骨头血管显著减少,灌注不全面,血管出现明显栓塞。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骨细胞核固缩,部分血管栓塞,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结论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微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栓塞,可能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动物模型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