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小鼠大脑的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1
作者 任保兴 冯衍秋 张鑫媛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11,共11页
在离体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研究中,传统弥散加权自旋回波脉冲(Diffusion-weighted spin-echo pulse,DWI-SE)序列因扫描时间过长,难以满足大样本需求。多激发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Multi-shot diffusion-weighted echo-planar imaging,MS-... 在离体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研究中,传统弥散加权自旋回波脉冲(Diffusion-weighted spin-echo pulse,DWI-SE)序列因扫描时间过长,难以满足大样本需求。多激发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Multi-shot diffusion-weighted echo-planar imaging,MS-DWI-EPI)序列结合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EPI)读出和k空间分段采集,不仅显著提升了扫描效率,也有效缓解了单次EPI常见的图像畸变与失真问题。然而,MS-DWI-EPI在离体样本中的微观结构解析能力仍缺乏系统的验证。因此,本文使用3D DWI-SE序列和3D MS-DWI-EPI序列对离体小鼠大脑进行高分辨率弥散成像,并评估两种序列在信噪比、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估计及纤维束追踪表现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采集相同空间和角度分辨率的情况下,MS-DWI-EPI序列的扫描时间缩短了近50%,同时其原始b0图像的信噪比约为DWI-SE的3倍。在关键解剖区域,如胼胝体与海马区,MS-DWI-EPI不仅提升了DTI图像的结构对比度,而且改善了纤维束追踪的效果。该序列在成像效率与质量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为高通量微观结构研究提供了更高效的弥散加权成像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平面回波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小鼠大脑 纤维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的研制
2
作者 陈明东 张西正 +1 位作者 郭新 孙庆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生物反应器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载体。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研究平台。方法系统使用曲柄滑块机构压缩和拉伸波纹管,模拟出人体血管内的搏动流。同时利用LabVIEW平台对压力等参数进行测量和控制,系统... 目的生物反应器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载体。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研究平台。方法系统使用曲柄滑块机构压缩和拉伸波纹管,模拟出人体血管内的搏动流。同时利用LabVIEW平台对压力等参数进行测量和控制,系统与PC机连接,可实现远程监控,使整个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系统初步实现分步式,自动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反应器能够对细胞施加合适的生物力学刺激,并准确检测各项参数。结论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造的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研究平台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虚拟仪器 LABVIEW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Dixon技术定量分析胰腺脂肪沉积及其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俞顺 吕洁勤 +1 位作者 马明平 苏家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应用MR Dixon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观察胰腺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对118例T2DM患者(T2DM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NC组)采集腹部MR Dixon序列图像,获得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腹壁皮下脂... 目的应用MR Dixon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观察胰腺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对118例T2DM患者(T2DM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NC组)采集腹部MR Dixon序列图像,获得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计算腹部总脂肪面积(TA)。以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为肥胖标准,根据是否肥胖将2组细分为NT2DM亚组、OT2DM亚组和NNC亚组、ONC亚组,比较各参数差异。结果 NT2DM亚组64例,OT2DM亚组54例;NNC亚组28名,ONC亚组11名。N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VA均高于NNC亚组(P均<0.05)。O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头脂肪分数、VA均高于ONC亚组(P均<0.05)。O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SA、VA及TA均高于NT2DM亚组(P均<0.05)。对非肥胖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及VA均为T2DM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对于肥胖者,FBG、VA为T2DM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MR Dixon技术可用于无创测量胰腺脂肪含量;无论是否肥胖,胰腺脂肪沉积均为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腺 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与深度特征的融合模型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分级
4
作者 周沛珊 阳维 +3 位作者 李青原 郭小芳 傅蓉 刘思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5,共9页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融合模型,结合深度学习与手工特征的优势,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的分级。方法 根据溃疡的内镜表现,提取颜色特征以区分活动性出血(Forrest Ⅰ)与非出血溃疡(Forrest Ⅱ、Ⅲ),并利用边缘和纹理...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融合模型,结合深度学习与手工特征的优势,用于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的分级。方法 根据溃疡的内镜表现,提取颜色特征以区分活动性出血(Forrest Ⅰ)与非出血溃疡(Forrest Ⅱ、Ⅲ),并利用边缘和纹理特征描述不同级别溃疡的形态与外观。通过融合深度学习网络提取的深度特征与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形成电子内镜图像的多特征表达,最终用于预测消化性溃疡的再出血风险。结果 在包含708例患者、3573张图像的Forrest分级数据集上,提出的多特征融合模型在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六分级任务中取得了74.94%的准确率,优于进修医生59.9%的分级准确性(P<0.05)。在Ⅰb、Ⅱa和Ⅲ级溃疡的识别中,F1得分为90.16%、75.44%和77.13%,其中Ib级表现尤为突出。与首个进行溃疡再出血分级研究的模型相比,提出模型的F1得分提升了5.8%。在简化的3类风险分级任务中,模型在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需内镜治疗级别上的F1得分为93.74%、81.30%和73.59%。结论 本文提出的多特征融合模型有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的深度特征与手工提取的视觉特征,提升了消化性溃疡再出血风险分级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高效的诊断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内镜图像 多特征融合 消化性溃疡 Forrest再出血风险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剂量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凌宏 唐木涛 +3 位作者 王卓宇 陈超敏 吕庆文 金浩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可以用来解决在目标函数不连续、不可能、非线性等情况下的复杂问题,且具有较高的收敛效率和广阔的搜索空间。本文应用遗传算法优化逆向调强放疗计划中射束的权重,用二维等剂量线、三维剂量分布和剂量-体...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可以用来解决在目标函数不连续、不可能、非线性等情况下的复杂问题,且具有较高的收敛效率和广阔的搜索空间。本文应用遗传算法优化逆向调强放疗计划中射束的权重,用二维等剂量线、三维剂量分布和剂量-体积直方图来评估计划的优劣。最后,给出了计算结果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计算 射野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医疗设备绩效预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伍平阳 林意群 林木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医疗设备绩效预测方法,在医疗设备购置前对其投入使用后的绩效进行预测。方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对HIS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能在医疗设备购置前对其投入使用后的绩效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医疗设备绩效预测方法,在医疗设备购置前对其投入使用后的绩效进行预测。方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对HIS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能在医疗设备购置前对其投入使用后的绩效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医疗设备 绩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DA的2D-3D配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建 秦安 +1 位作者 卜祥磊 冯前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59,共4页
Nvidia从GeForce8系列开始,在显卡上推出统一计算设备框架技术,使GPU的通用计算(GPGPU)从图形硬件流水线和高级绘制语言中解放出来,开发人员无须掌握图形学编程方法即可在单任务多数据模式(SIMD)下完成高性能并行计算。在医学图像分析中... Nvidia从GeForce8系列开始,在显卡上推出统一计算设备框架技术,使GPU的通用计算(GPGPU)从图形硬件流水线和高级绘制语言中解放出来,开发人员无须掌握图形学编程方法即可在单任务多数据模式(SIMD)下完成高性能并行计算。在医学图像分析中,图像配准通常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不利于临床应用,为了加速医学图像的2D-3D配准过程,研究了CUDA的设计思想和编程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CUDA并行编程模型的加速配准新技术,在构建的虚拟X线摄像系统下,采用并行计算的方式快速生成高质量DRR图像,以对应像素的灰度值残差作为相似性测度,使用Powell优化方法寻找最优变换。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既很好地保持了配准精度,同时又大大提高了配准速度,加速比达到了十几甚至几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2D-3D图像配准 数字影像重建 图形处理器 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虚拟X线摄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导向的肺癌调强放疗计划优化新方法
8
作者 李华莉 宋婷 +4 位作者 刘嘉雯 李永宝 姜兆静 窦文 周凌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3-649,共7页
目的以肺癌行调强放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将预后预测模型纳入放疗计划逆向优化框架中,直接引导放疗计划向预后风险最小方向逼近的调强放疗计划新优化方法。方法构建以最小预后风险为主目标函数、临床剂量限值为约束条件的混合通量分布... 目的以肺癌行调强放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将预后预测模型纳入放疗计划逆向优化框架中,直接引导放疗计划向预后风险最小方向逼近的调强放疗计划新优化方法。方法构建以最小预后风险为主目标函数、临床剂量限值为约束条件的混合通量分布优化模型,预后风险事件包括肿瘤局部控制失败、放射性心脏毒性发生和放射性肺炎二级以上事件发生。以3种预后预测概率加权形式构建总风险概率模型,并以最小化总风险概率为主目标项、靶区剂量均匀性为次目标项、常见指南约定的计划感兴趣区域特定剂量统计指征项为约束条件。为验证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实验选取15例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分别采用所提出计划逆向优化方法(本研究计划)和现行的基于剂量-体积限值的计划优化方法(临床参考计划)生成计划,比较不同计划在临床关注的剂量学指征项与预后预测项上的计划质量差异。结果本研究计划较临床参考计划整体可达相近的物理剂量统计水平,同时理论模型计算的预期预后结果有所改善。本研究计划靶区的D95%基本与临床计划保持一致(100.33%vs 102.57%,P=0.056),心脏和肺的平均剂量从9.83、9.50 Gy降低至7.02、8.40 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37、4.104,P<0.05)。与临床计划相比,所提方法优化得到计划通过理论模型预测的局部控制失败概率相近(60.05%vs 59.66%),同时放射性心脏毒性概率降低1.41%。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纳入预后预测模型引导的肺癌调强放疗计划自动优化新方法,可以兼容现有放疗计划设计需满足循证医学体系下的物理剂量统计分布要求,同时进一步优化患者的预期预后,为实现肿瘤患者更高预后、更优生存质量的个性化放疗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引导计划优化 调强放疗计划 计划逆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大鼠动脉二维血流速度测量 被引量:4
9
作者 朱懿恒 钱明 +2 位作者 牛丽丽 郑海荣 卢广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与动脉管腔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密切相关。然而,目前普遍应用的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不能精确测量复杂血流流场信息。二维的动脉血流速度场能为心血管疾病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方法应用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与动脉管腔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密切相关。然而,目前普遍应用的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不能精确测量复杂血流流场信息。二维的动脉血流速度场能为心血管疾病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方法应用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通过B型超声记录超声造影剂粒子图像,获得二维血管全流场的信息。本研究使用5组大鼠数据,计算其左侧颈动脉的全场血流速度分布,统计3个心动周期的血流速度并与超声多普勒测速方法的结果对比。结果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粒子成像技术测速结果与超声多普勒测速结果相似。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方法的结果较超声多普勒的方法结果偏小,平均血流速度、峰值速度误差为2%~8%和5%~10%。两种测速方法经t检验(P〉0.05)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能够无创、实时评估全流场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通过测速可区分不同分组的大鼠。它为进一步探讨狭窄血管中复杂多变的血流场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粒子图像测速 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二维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标签”下的运动想象多尺度时空特征学习
10
作者 刘卓恒 杨丰 詹长安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1-831,共11页
在运动想象脑电信号采集过程中,因受试者注意力不集中而未严格遵从提示进行对应的运动想象,导致所采集脑电数据与提示(标签)不一致,即出现“噪声标签”,降低了模型捕捉关键特征的能力,影响模型在新受试者上的泛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 在运动想象脑电信号采集过程中,因受试者注意力不集中而未严格遵从提示进行对应的运动想象,导致所采集脑电数据与提示(标签)不一致,即出现“噪声标签”,降低了模型捕捉关键特征的能力,影响模型在新受试者上的泛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噪声标签”下多尺度时空特征学习的运动想象分类方法。首先,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脑电信号多尺度局部时间特征,降低个体间差异性影响;其次,在时空维度上分块划分特征图,作为Transformer模块输入,利用时空特征融合模块,优化全局时空特征;最后,引入对称交叉熵损失,将交叉熵计算方式扩展到所有类别,降低“噪声标签”的影响。在PhysioNet和BCI IV 2a运动想象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平均准确率优于其他方法,其中在PhysioNet数据集上引入对称交叉熵损失,二、三和四分类的平均准确率分别提升0.09%、0.65%和0.66%。此外,在不同比例的“噪声标签”干扰下,无需增加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对称交叉熵损失就能改善模型的分类性能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脑电信号分类 TRANSFORMER 对称交叉熵损失 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忠 胡薇 +4 位作者 苏谨 马骊 李亦学 冯正 魏东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法获得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结构特征。结果获得了2条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同源蛋白序列;分析了这2条序列的EST丰度、理化性质及蛋白三维结构等信息。结论日本血吸虫至少存在2个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缺失实验室指标多约束表征学习的卵巢癌鉴别方法
12
作者 卢梓涵 黄方俊 +2 位作者 蔡光瑶 刘继红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8,共9页
目的探索基于多约束表征学习分类模型在面对缺失实验室指标的情况下鉴别卵巢癌的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2344例患者(393例卵巢癌和1951例对照)的缺失实验室指标表格型数据,使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判别学习和互信息以及特征投影重... 目的探索基于多约束表征学习分类模型在面对缺失实验室指标的情况下鉴别卵巢癌的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2344例患者(393例卵巢癌和1951例对照)的缺失实验室指标表格型数据,使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判别学习和互信息以及特征投影重要性得分一致性及缺失位置估算的表征学习分类模型对缺失的卵巢癌实验室指标特征进行投影到潜在空间得到分类模型。对提出的约束项进行消融实验,通过准确率、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性说明约束项的可行性和有效项。采用交叉验证方法和准确率、AUC、敏感度、特异性评价该分类模型的鉴别性能。将本研究与其他用于缺失数据的插补方法进行对缺失数据处理后鉴别分类能力的对比。结果消融实验结果显示约束项之间有很好的相容性,每项约束项都有较好的鲁棒性。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多约束表征学习分类模型在面对缺失实验室指标的情况下对卵巢癌的鉴别中的AUC、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15、0.888、0.774、0.910,其中AUC和敏感度优于其它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结论基于多约束表征学习模型在缺失实验室指标鉴别卵巢癌的应用中具有优秀的鉴别能力和较高的应用价值。与其他缺失插补方法相比,本研究提出的多约束表征学习模型在针对卵巢癌缺失实验室指标的鉴别分类任务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数据 多约束表征学习模型 判别分析 特征投影重要性得分一致性 缺失位置估算 互信息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解耦与融合的不完全多模态骨肿瘤图像分类
13
作者 曾青海 李传璞 +3 位作者 阳维 宋丽文 赵英华 杨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7-1335,共9页
目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解耦与融合的骨肿瘤分类模型,用于合理处理模态缺失并融合多模态信息,以提升分类准确率。方法 设计解耦补全模块,先提取包含已有模态的局部与全局信息的骨肿瘤图像特征,再将该特征分解为共享特征和特定特征。利... 目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解耦与融合的骨肿瘤分类模型,用于合理处理模态缺失并融合多模态信息,以提升分类准确率。方法 设计解耦补全模块,先提取包含已有模态的局部与全局信息的骨肿瘤图像特征,再将该特征分解为共享特征和特定特征。利用共享特征作为缺失模态特征的补全表示,从而减少因模态差异带来的补全偏差。考虑到模态差异可能会使多模态信息难以融合,采用基于交叉注意力机制的融合模块。提升模型学习跨模态信息的能力并对特定特征进行充分融合,从而提高骨肿瘤分类的准确性。结果 实验采用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集的骨肿瘤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在7种可用模态组合中,本文方法中骨肿瘤分类的平均AUC、准确率、特异性分别为0.766、0.621、0.793,与现有的模态缺失处理方法相比分别提高了2.6%、3.5%、1.7%。全模态情况下骨肿瘤分类效果最佳,AUC为0.837;仅有MRI模态时AUC仍能达到0.826。结论 本文方法能合理地处理模态缺失并有效融合多模态信息,在多种复杂的缺失情境下表现出良好的骨肿瘤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分类 多模态图像 模态缺失 特征解耦 注意力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流场引导投影补全的稀疏角度锥束CT重建算法
14
作者 李文伟 毛泽睿 +2 位作者 王永波 边兆英 黄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8,共14页
目的为解决稀疏角度锥束CT成像面临的不适定反问题求解问题,提出基于双向流场引导投影补全的稀疏角度锥束CT重建算法(BBC-Recon)。方法BBC-Recon方法包含两个主要模块:投影补全模块和图像恢复模块。投影补全模块基于流场估计的思想,通... 目的为解决稀疏角度锥束CT成像面临的不适定反问题求解问题,提出基于双向流场引导投影补全的稀疏角度锥束CT重建算法(BBC-Recon)。方法BBC-Recon方法包含两个主要模块:投影补全模块和图像恢复模块。投影补全模块基于流场估计的思想,通过设计的双向和多尺度关联体,充分计算投影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和冗余信息,用以精确指导双向流场和缺失帧的生成,实现对缺失投影的高精度补全,获得伪完备投影;图像恢复模块对获得的伪完备投影进行重建,然后对图像进行细化,去除伪影残留,进一步提升图像质量。结果在Mayo和桂林医学院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对比现有算法,BBC-Recon方法在稀疏4倍角度的情形下,较次优方法:PSNR指标提升1.80%,SSIM指标提升0.29%,RMSE指标降低4.12%;在稀疏8倍角度的情形下,较次优方法:PSNR指标提升1.43%,SSIM指标提升1.49%,RMSE指标降低0.77%。结论BBC-Recon充分挖掘了投影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不仅能在保持图像结构信息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条纹伪影,而且在层间一致性的保持上发挥了极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角度锥束CT 双向多尺度关联性 双向流场估计 双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技术的输液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学飞 贺建卫 李喆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以MSP430F149REV和CC2530F256为核心的多功能、低功耗的输液监测系统,检测部分采用红外原理来实现对液滴的检测,利用调制解调技术减小外界光的干扰,运用鉴频、整形等电路来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并具有余液显示...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以MSP430F149REV和CC2530F256为核心的多功能、低功耗的输液监测系统,检测部分采用红外原理来实现对液滴的检测,利用调制解调技术减小外界光的干扰,运用鉴频、整形等电路来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并具有余液显示,声光报警等功能.同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以CC2530为核心的ZigBee网络传输到工作站的PC机上,医护人员能随时了解输液的动态信息,减少人员消耗,同时也方便管理.整个系统在硬件、软件上都做了低功耗处理,使耗能达到最小,直接采用3V干电池供电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430F149REV CC2530F256 ZIGBEE网络 低功耗 红外原理 输液监测 PC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动态载荷与循环灌流生物反应器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学忠 侍才洪 +4 位作者 李瑞欣 郭勇 李志宏 王亮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设计一套动态应变加载系统和三维灌流培养系统,并测试其性能。方法明确动态载荷与循环灌流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动态应变加载系统和三维灌流培养系统,研制供三维灌流与加载专用的培养舱;测定培养系统的无菌效果以及其应... 目的设计一套动态应变加载系统和三维灌流培养系统,并测试其性能。方法明确动态载荷与循环灌流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动态应变加载系统和三维灌流培养系统,研制供三维灌流与加载专用的培养舱;测定培养系统的无菌效果以及其应变加载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进行组织工程骨的初步培养观察。结果该生物反应器可为组织培养物提供不同大小和频率的压应变以及不同流量的灌流条件,可控精度高、操作简单可行、性能稳定;连续运转5 d后,培养液中无细菌生长。初步培养结果表明,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10 d,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活性明显高于静态培养和单纯灌流培养。结论该生物反应器可以成为三维条件下进行骨细胞生物力学研究的一种较理想的动态培养与应变加载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骨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细胞培养 压应变 动态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系统空间分辨率测量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甜甜 余晓锷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调制传递函数反映了CT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可通过点扩展函数(PSF),边缘响应函数(ERF)进行计算。对PSF和ERF方法分别进行改进。在PSF方法中,通过图像处理分割出点扩展区域,点扩展区域呈圆形,从而可以利用数学变换的方法找出中心... 调制传递函数反映了CT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可通过点扩展函数(PSF),边缘响应函数(ERF)进行计算。对PSF和ERF方法分别进行改进。在PSF方法中,通过图像处理分割出点扩展区域,点扩展区域呈圆形,从而可以利用数学变换的方法找出中心点位置,并计算出MTF曲线。在ERF方法中,通过图像处理分割出体模图片中的目标线,然后对目标线进行直线拟合,再利用数学变换计算出拟合直线与垂直位置的偏移角度,从而进行相应角度的旋转。可以使ERF数据相互对应,从而直接进行平均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方法是准确和有效的,简化了临床扫描条件,为CT系统的评估带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调制传递函数 空间分辨率 CT系统 点扩展函数 边缘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反投影张量退化特征编码的牙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运动伪影校正
18
作者 曾智雄 王永波 +2 位作者 林宗悦 边兆英 马建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36,共15页
目的为了去除患者在牙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扫描过程中发生躯体运动导致的伪影,提升重建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分段反投影张量退化特征编码的运动伪影校正模型(SBP-MAC)。方法该模型由一个生成器和一个退化编码器构成。将分段... 目的为了去除患者在牙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扫描过程中发生躯体运动导致的伪影,提升重建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分段反投影张量退化特征编码的运动伪影校正模型(SBP-MAC)。方法该模型由一个生成器和一个退化编码器构成。将分段有限角度重建的子图像堆叠成张量并作为模型输入;用退化编码器提取张量中空间变化的运动信息,自适应调制生成器的各级跳跃连接特征,从而指导模型校正不同运动波形导致的伪影;最后设计伪影一致性损失来简化生成器的学习任务。结果该模型能有效地去除运动伪影,提升重建图像质量。在仿真数据上的峰值信噪比提升了8.28%,结构相似度提升了2.29%,均方根误差降低了23.84%;在真实数据上的专家评分最高4.4221(5分制),与所有对比方法之间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提出的SBP-MAC模型能够有效提取张量中空间变化的运动信息,实现从张量域到图像域的自适应伪影校正,提升牙科CBCT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伪影校正 牙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段反投影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rtools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解剖图谱开发 被引量:4
19
作者 焦培峰 张美超 李本富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55-1559,共5页
解剖图谱在医学教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图谱空间信息不足,现有电子图谱图像失真且交互性差。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交互性强的三维人体解剖学图谱,首先利用CT设备扫描的真实人体断层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结构完整的人体... 解剖图谱在医学教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图谱空间信息不足,现有电子图谱图像失真且交互性差。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交互性强的三维人体解剖学图谱,首先利用CT设备扫描的真实人体断层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结构完整的人体局部解剖三维模型;然后基于解剖学知识区分不同结构并利用3DSMAX建立骨骼、血管等独立模型并设置贴图,再导入Virtools中,配以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材料,设置丰富的人机交互手段;最后打包生成可在Windows下直接使用的三维图谱软件。将支持游戏开发的三维引擎用于人体解剖图谱的制作中,强调其交互的丰富性,同时具有真实感强、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图谱软件有利于课堂施教和学生自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OOLS 虚拟现实 图谱 真实感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显微激光共焦拉曼散射光谱扫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立丽 黄耀熊 罗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43-2347,共5页
采用显微激光共焦拉曼散射光谱扫描系统对活态红细胞进行拉曼光谱(点测定、线扫描、二维扫描)测定及成像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514nm激光对红细胞在拉曼扫描中的影响进行了评价。通过扫描前后细胞的拉曼光谱变化和亮场图像变化确... 采用显微激光共焦拉曼散射光谱扫描系统对活态红细胞进行拉曼光谱(点测定、线扫描、二维扫描)测定及成像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514nm激光对红细胞在拉曼扫描中的影响进行了评价。通过扫描前后细胞的拉曼光谱变化和亮场图像变化确定了在不同扫描模式下既可获得较好的拉曼散射信号,又不会影响细胞生命活动与功能的合适扫描参数的设置。对于点扫描模式,样品激光功率是重点调节的参数,一般应小于1.5mW。对于线扫描模式,照射激光功率和扫描间隔(步进)是要重点关注的参数。小扫描间隔意味着激光能量相对聚集,易对细胞造成损伤;大扫描间隔可以较好地降低激光对细胞的损伤,但是空间分辨率会因此而下降。对于线扫描,建议扫描间隔大于0.5μm、照射激光功率小于0.7mW。对于二维扫描,除照射激光功率、扫描间隔需要调节外,其他扫描参数也要作相应调节以降低激光对红细胞的影响,可适当降低样品温度和增加共焦孔径尺寸降低二维扫描过程中激光对红细胞的影响。1.0μm扫描间隔、0.7mW的照射激光功率和500μm共焦孔径,以及样品温度适当调低可得到较好的二维红细胞拉曼图像。对于所有扫描模式,如果得到的红细胞的拉曼信号足够强,也可适当降低曝光积分时间以降低激光对红细胞的影响。实验前进行实验过程的优化对活态细胞的拉曼测试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共焦拉曼光谱 红细胞 扫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