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00例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颖 宋朝阳 +1 位作者 李玉华 陆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79-1985,共7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因恶性血液病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单倍体相合HSCT和HLA-全相合HSCT患者的...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因恶性血液病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单倍体相合HSCT和HLA-全相合HSCT患者的造血重建、无病生存(D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倍体相合HSCT与HLA-全相合HSCT相比较,造血干细胞植入率、GVHD的发生率、移植后复发率、无病生存(DFS)率无显著差别,但血小板植入时间延长、复发相关死亡率高、总体生存(OS)率低。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未缓解、高危、发生Ⅲ、Ⅳ度aGVHD是影响移植后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移植时超过40岁、非亲缘供者是影响单倍体相合HSCT OS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未缓解、发生Ⅲ、Ⅳ度aGVHD是影响HLA-全相合HSCT O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分别是4.4(95%CI,1.5-13.4),9.3(95%CI,2.3-37.0),11.0(95%CI,3.2-37.3)(P<0.05);非亲缘供者、高危、Ⅳ度aGVHD是影响单倍体相合HSCT O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分别是7.4(95%CI,2.3-23.1),2.4(95%CI,1.3-4.5),4.1(95%CI,1.6-10.5)(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整体疗效上HLA-全相合HSCT优于单倍体相合HSCT;单倍体相合HSCT选择亲缘供者优于非亲缘供者,单倍体相合HSCT须要更多的血小板输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HLA全相合、单倍体相合) 恶性血液病 预后 无病生存率 总体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肽类疫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炜均 贺艳杰 李玉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512-1517,共6页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存在,复发仍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肿瘤多肽疫苗是有望克服MRD的免疫疗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WT1、RHAMM、BCR-ABL、PR1多肽疫苗的最新临床试验...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存在,复发仍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肿瘤多肽疫苗是有望克服MRD的免疫疗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WT1、RHAMM、BCR-ABL、PR1多肽疫苗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PRAME、Survivin等多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新进展,及不规则肽疫苗、新型免疫佐剂、结合肽疫苗、Ad-tWT1疫苗等增强疫苗免疫治疗效应的最新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多肽疫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儿科症状筛查工具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3
作者 黄佳颖 张静 +5 位作者 梁丽婵 孟江南 叶红雨 王为杰 朱文婷 史蕾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2-446,共5页
背景癌症患儿治疗过程中面临不同程度的症状困扰,科学、快速、准确地评估患儿真实症状对于临床干预尤为重要。目的引进英文版儿科症状筛查工具(SSPedi),并在癌症患儿及其父母中检验量表信效度。设计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 背景癌症患儿治疗过程中面临不同程度的症状困扰,科学、快速、准确地评估患儿真实症状对于临床干预尤为重要。目的引进英文版儿科症状筛查工具(SSPedi),并在癌症患儿及其父母中检验量表信效度。设计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对SSPedi汉化翻译,行跨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后形成中文版SSPedi患儿自评版(SSPedi-C)和SSPedi父母代评版(SSPedi-P)。正式调查选取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26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住院治疗的8~18岁癌症患儿及其父或母。在患儿入院当天或第2天,由1名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入病房,向患儿及其父母分别发放和回收纸质版中文版SSPedi-C和SSPedi-P。问卷数据由调查人员当天录入、核对后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中文版SSPedi-C和SSPedi-P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结果220例(95.6%)有效问卷进入本文分析,220例癌症患儿年龄8~17(11.3±2.3)岁,男130例(59.1%),女90例。患儿父或母年龄28~59(40.2±5.2)岁;量表填写人为父亲50名(22.7),母亲170名。项目分析:中文版SSPedi-C和SSPedi-P的15个条目临界比值分别为3.987~8.824和4.817~13.829,P均<0.001;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701(P均<0.001)和0.482~0.787(P均<0.001)。信度分析:中文版SSPedi-C和SSPedi-P总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77和0.893,折半信度分别为0.843和0.806。内容效度分析:两个量表条目内容效度指数及量表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00。验证性因子分析:2个量表卡方自由度比均<3.000,近似误差均方根均<0.080,各项拟合指标均>0.900。结论中文版SSPedi在癌症患儿及其父母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简便易行,可作为评估8~18岁癌症患儿症状困扰程度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自我报告 症状困扰 儿科症状筛查工具 量表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c-Cbl基因重组干扰慢病毒与过表达腺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以及病毒功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启鑫 吴秉毅 +2 位作者 姚倩倩 黄志伟 朱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281,共8页
目的:构建可调控c-Cbl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与腺病毒并评估其功效。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靶向人c-Cbl基因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采用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白血病细胞(HL60、THP1)c-Cbl基因表达与转录本... 目的:构建可调控c-Cbl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与腺病毒并评估其功效。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靶向人c-Cbl基因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采用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白血病细胞(HL60、THP1)c-Cbl基因表达与转录本的变化。结果:3个靶向人c-Cbl基因的重组干扰慢病毒载体经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包装的病毒滴度均大于1×10^(8)TU/ml,其中shRNA-2号慢病毒干扰效率最高,白血病细胞感染后c-Cbl基因的表达约下调95%,CBL蛋白的表达约下调60%;同时,靶向人c-Cbl基因的重组过表达腺病毒载体也经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包装的病毒滴度大于1×10^(9)TU/ml,细胞感染腺病毒后,c-Cbl基因表达可瞬时上调约10倍,CBL蛋白表达约上调1.5倍。结论:重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均可高效感染白血病细胞,并能分别下调和上调c-Cbl基因与CBL蛋白的表达,为后续研究肿瘤细胞内c-Cbl基因功能打下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bl基因 慢病毒载体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在中华眼镜蛇毒组分诱导KG1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贺艳杰 李玉华 +3 位作者 卢会芳 黄宇贤 黄睿 郭坤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在中华眼镜蛇毒组分(naja naja actra venom component,NNAVC)诱导KG1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Annexin V-FITC/PI荧光染色法进行凋亡细胞的形态... 目的研究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在中华眼镜蛇毒组分(naja naja actra venom component,NNAVC)诱导KG1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Annexin V-FITC/PI荧光染色法进行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ELISA法检测胞质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TRAIL死亡受体(DR4、DR5)和诱骗受体(DcR1、DcR2)的改变。结果 NNAVC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细胞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被激活,胞质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NNAVC具有降低死亡受体DR4和诱骗受体DcR1的表达率,而提高DR5和DcR2的表达水平的作用。结论线粒体凋亡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均参与NNAVC诱导KG1a细胞凋亡的过程,这可能是NNAVC发挥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中华眼镜蛇毒 KG1a细胞 线粒体通路 死亡受体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通过诱导NKG2D配体高表达增强NK细胞对ABCG2high耐药鼻咽癌细胞杀伤活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宇贤 王杨 +3 位作者 孙明 周雪云 邓兰 郭坤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提高ABCG2High[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耐药鼻咽癌细胞对Allo-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ABCG2HighCNE2/DDP细胞及Allo-N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离后细胞纯度及经苦参碱处理... 目的探讨苦参碱提高ABCG2High[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耐药鼻咽癌细胞对Allo-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ABCG2HighCNE2/DDP细胞及Allo-N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离后细胞纯度及经苦参碱处理前后靶细胞NKG2D配体表达率,LDH释放测定法检测经苦参碱处理前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对Allo-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结果ABCG2HighCNE2/DDP细胞分离后ABCG2表达率为(91.40±2.32)%,分选后NK细胞CD3-CD16+CD56+细胞的纯度达90%以上,经苦参碱处理之后靶细胞MICA、MICB、ULBP1、ULBP2、ULBP3表达率,由药物处理之前的(2.92±0.33)%、(4.27±0.33)%、(5.80±0.62)%、(11.10±3.15)%、(7.75±1.14)%分别上升到(11.30±0.89)%、(14.29±2.61)%、(12.56±1.06)%、(43.24±4.43)%、(12.77±1.06)%。在效靶比为10:1、20:1,Allo-NK细胞对苦参碱处理前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5.32±1.34)%、(27.26±6.81)%及(28.53±1.37)%、(42.72±2.80)%。处理前后杀伤率有显著性差异(F=29.05,P=0.000)。结论苦参碱通过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配体(MICA/B、ULBP1-3),使肿瘤细胞对Allo-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自然杀伤细胞 NKG2D 杀伤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表达MICA/MICB导致NK细胞对人鼻咽癌多药耐药细胞(CNE2/DDP)杀伤活性下降 被引量:8
7
作者 梅家转 周健 +1 位作者 郭坤元 魏红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HLAⅠ类分子及MHCⅠ类链相关分子(MICA/MICB)在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及多药耐药细胞株CNE2/DDP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CNE2和CNE2/DDP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和MICA/MICB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3例... 目的探讨HLAⅠ类分子及MHCⅠ类链相关分子(MICA/MICB)在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及多药耐药细胞株CNE2/DDP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CNE2和CNE2/DDP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和MICA/MICB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3例健康者的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时对CNE2、CNE2/DDP细胞的杀伤活性;效靶比10∶1时,用抗HLAⅠ类分子单抗(W6/32)和抗MICA/MICB单抗(BAMO-1)分别封闭HLAⅠ类分子和MICA/MICB,观察NK细胞杀伤CNE2、CNE2/DDP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CNE2/DDP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和MICA/MICB的表达均较CNE2细胞明显减少(P<0.01)。NK细胞对CNE2、CNE2/DDP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5∶1时分别是(9.37±2.14)%、(4.37±0·63)%;效靶比10∶1时分别是(27.14±1.82)%、(15.79±2.87)%;效靶比20∶1时分别是(36.40±4.28)%、(26.20±4·18)%;效靶比301时分别是(54.67±2.80)%、(40.29±2.73)%。各效靶比时NK细胞对CNE2、CNE2/DDP细胞的杀伤活性与HLAⅠ类分子和MICA/MICB相关,NK细胞对CNE2/DDP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低于CNE2细胞(P<0.01)。效靶比10∶1时,W6/32明显增强NK细胞对CNE2、CNE2/DDP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BAMO-1明显抑制NK细胞对CNE2、CNE2/DDP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结论HLAⅠ类分子和MICA/MICB在CNE2、CNE2/DDP的表达差异影响着NK细胞的杀伤活性,MICA/MICB在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的低表达导致耐药肿瘤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细胞 多药耐药细胞株 自然杀伤细胞 MHC Ⅰ类链相关分子A/B HLA Ⅰ类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联合化疗对K562/AO2细胞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魏红梅 郭坤元 +4 位作者 梅家转 常红 宋朝阳 邓兰 牛新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24-728,共5页
本研究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AO2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及对Bcl-2及P-gp表达的影响。以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进行化疗,以40、41和42℃体外加热K562/AO2。加热前及加热后48小时采用台盼蓝拒染... 本研究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AO2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及对Bcl-2及P-gp表达的影响。以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进行化疗,以40、41和42℃体外加热K562/AO2。加热前及加热后48小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MTT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P-gp表达,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的抗肿瘤效果。作用48小时的IC50值作为实验的工作浓度。结果表明:与单纯培养相比,40、41和42℃热疗60分钟对K562/AO2细胞有明显地抑制作用(p<0.01),并随温度增高而增强;热疗+化疗组在40、41和42℃时,K562/AO2增殖抑制明显(p<0.01),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强。热疗组、化疗组及热疗+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cl-2蛋白及P-gp的表达均下降,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疗联合阿霉素能增强对K562/AO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下调Bcl-2及P-g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阿霉素 K562/AO2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对CD34^+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NK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牛新清 胡亮杉 +3 位作者 郭坤元 宋朝阳 涂三芳 梅家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9-511,517,共4页
目的:观察AS2O3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G1a细胞表面CD34抗原表达率,MTT法确定AS2O3的基本工作浓度,以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KG1a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处理前后KG1a细胞NK... 目的:观察AS2O3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G1a细胞表面CD34抗原表达率,MTT法确定AS2O3的基本工作浓度,以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KG1a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处理前后KG1a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情况;MACS法分离5例健康个体的NK细胞,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AS2O3处理前后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10nmol/ml的AS2O3作用KG1a细胞后,能使KG1a细胞表面ULBP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同时也激发了NK细胞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AS2O3能上调CD34+白血病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诱导NK细胞对其的杀伤活性,启示AS2O3可与NK细胞组成过继性免疫化疗方案,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K细胞 NKG2D配体 AS2O3 细胞毒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62和K562/AO2细胞HLA I类分子与MICA/B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梅家转 牛新清 +2 位作者 郭坤元 周健 魏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88-291,共4页
本研究探讨K562亲本细胞株及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O2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和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A/B)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和K562/AO2细胞株HLAI类分子和MICA/B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3例健康人NK... 本研究探讨K562亲本细胞株及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O2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和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A/B)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和K562/AO2细胞株HLAI类分子和MICA/B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3例健康人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时对K562和K562/AO2细胞的杀伤活性;效靶比10∶1时,用抗HLAI类分子单克隆抗体(W6/32)和抗MICA/B单克隆抗体(BAMO-1)分别封闭MHCⅠ类分子和MICA/B,观察NK细胞杀伤K562及K562/AO2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K562和K562/AO2细胞均不表达HLAI类分子,K562细胞的MICA/B表达较K562/AO2明显增高(P<0.01)。效靶比5∶1、10∶1、20∶1、30∶1时NK细胞杀伤K562和K562/AO2细胞的活性分别为(29.32±0.12)%、(45.33±0.78)%、(58.37±0.87)%、(72.37±0.96)和(12.47±0.91)%、(24.36±1.11)%、(33.29±1.03)%、(53.87±1.27)%,各效靶比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较K562/AO2细胞明显增强(P=0.000);效靶比10∶1时W6/32不抑制NK细胞杀伤K562和K562/AO2细胞的活性,BAMO-1能明显抑制NK细胞杀伤K562和K562/AO2细胞的活性。结论:MICA/B在K562和K562/AO2细胞表达的差异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关;NK细胞对K562/AO2细胞杀伤活性降低与HLAI类分子无关;MICA/B在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的低表达导致耐药肿瘤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MHC Ⅰ类链相关分子A/B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高表达ABCG2人耐药鼻咽癌细胞NKG2D配体表达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宇贤 王杨 +3 位作者 孙明 周雪云 邓兰 郭坤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9-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高表达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人耐药鼻咽癌细胞CNE2/DDP(简写作ABCG_2H^High CNE2/DDP)NKG2D配体表达的诱导作用及其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ABCG_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高表达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人耐药鼻咽癌细胞CNE2/DDP(简写作ABCG_2H^High CNE2/DDP)NKG2D配体表达的诱导作用及其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ABCG_2^High CNE2/DDP细胞及N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离后细胞纯度及经苦参碱处理前后靶细胞NKG2D配体表达率,LDH释放测定法检测经苦参碱处理前后ABCG_2^High CNE2/DDP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结果:ABCG_2^High CNE2/DDP细胞分离后ABCG2表达率为(91.40±2.32)%,分选后NK细胞CD3^-CD16^+CD56^+细胞的纯度达90%以上,经苦参碱处理之后靶细胞MICA、MICB、ULBP1、ULBP2、ULBP3表达率,由药物处理之前的(2.92±0.33)%、(4.27±0.33)%、(5.80±0.62)%、(11.10±3.15)%、(7.75±1.14)%分别上升到(11.30±0.89)%、(14.29±2.61)%、(12.56±1.06)%、(43.24±4.43)%、(12.77±1.06)%。在效靶比为10:1、20:1时,NK细胞对苦参碱处理前后ABCG^2^High CNE2/DDP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5.32±1.34)%、(27.26±6.81)%及(28.53±1.37)%、(42.72±2.80)%。处理前后杀伤率有显著性差异(F=29.05,P=0.000)。结论:苦参碱通过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配体(MICA/B、ULBP1-3),使肿瘤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自然杀伤细胞 NKG2D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中白血病干细胞样亚群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新清 佘妙容 +2 位作者 李强 王辉 郭坤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8-1049,共2页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细胞系 分离纯化 细胞亚群 白血病干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样 肿瘤细胞系 红霉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的大肠癌Colo205细胞生成肿瘤干细胞球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鹰飞 肖冰 +3 位作者 赖卓胜 涂三芳 王媛媛 张小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通过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大肠癌Colo205细胞,分离并扩增出肿瘤干细胞球。方法SFM培养大肠癌Colo205细胞,以含血清培养基(SSM)组为对照。观察细胞形态,检测正常肠道干细胞标志Musashi-1的表达,更换培养基为SSM诱导其分... 目的通过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大肠癌Colo205细胞,分离并扩增出肿瘤干细胞球。方法SFM培养大肠癌Colo205细胞,以含血清培养基(SSM)组为对照。观察细胞形态,检测正常肠道干细胞标志Musashi-1的表达,更换培养基为SSM诱导其分化,分别检测SFM组细胞分化前、分化后以及SSM组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44表达的改变,分析各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Colo205细胞能在SFM中存活、增殖并形成肿瘤干细胞球,高表达Musashi-1,SFM组细胞分化前CD133、CD44的表达高于SSM组和SFM组分化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M组分化后与SS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发现肿瘤干细胞球处于高增殖状态,核型分析发现SFM组细胞与SSM组细胞染色体条数未见明显差别。结论含生长因子的SFM培养Colo205细胞,可生成肿瘤干细胞球,这种细胞球富集了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Colo205细胞 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球 无血清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肿瘤细胞表面MICA的表达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梅家转 郭坤元 +1 位作者 魏红 梅常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肿瘤细胞表面MICA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K562(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MCF-7(乳腺癌细胞株)、HR-8348(直肠腺癌细胞株)、CNE-2(人鼻咽癌细胞株)、Hela(人宫颈癌细胞株)为靶细胞,流式细胞仪... 目的观察不同肿瘤细胞表面MICA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K562(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MCF-7(乳腺癌细胞株)、HR-8348(直肠腺癌细胞株)、CNE-2(人鼻咽癌细胞株)、Hela(人宫颈癌细胞株)为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MICA的表达,以K562细胞作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情况下体外培养的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K562、MCF-7、HR-8348、CNE-2、Hela细胞表面均表达MICA,体外杀伤试验表明NK细胞对上述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活性,anti-MICA单抗可部分封闭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NK细胞对K562、MCF-7、HR-8348、CNE-2、Hela细胞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可作为一种生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MICA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 细胞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曲佳 郭坤元 +3 位作者 吴秉毅 宋朝阳 佘妙容 贺艳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Ori(2.5、5、10μmol/L)作用于ARH-77细胞,MTT法检测ARH-77细胞的增殖,相差显微镜和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Ori(2.5、5、10μmol/L)作用于ARH-77细胞,MTT法检测ARH-77细胞的增殖,相差显微镜和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RH-77细胞的早期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caspase8凋亡试剂盒检测ARH-77细胞caspase8的活化。结果:Ori对ARH-77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0μmol/LOri作用于ARH-77细胞24h后可见细胞变小、胞质中出现空泡,并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Ori(2.5、5、10μmol/L)处理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5.07±0.78)%、(21.00±1.49)%和(27.45±2.47)%,均高于对照组的(5.27±1.46)%(P<0.01)。不同浓度Ori(2.5、5、10μmol/L)处理后,反映Δψm的绿色荧光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80±0.75)%、(36.81±2.27)%和(49.48±1.10)%,均高于对照组的(16.96±0.50)%(P<0.01),提示ARH-77细胞凋亡有显著增加。同时,Ori处理可上调ARH-77细胞caspase8的活性(P<0.01)。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明显诱导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内、外源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CASPASE 8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免疫编辑 被引量:19
16
作者 梅家转 周健 郭坤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6-89,共4页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主要承担者,NK细胞表面表达的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inhibitory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和活化性受体NKG2D是调节NK细胞杀伤活性的主要受体。NK...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主要承担者,NK细胞表面表达的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inhibitory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和活化性受体NKG2D是调节NK细胞杀伤活性的主要受体。NK细胞通过其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和肿瘤细胞表面的相应配体结合,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NK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和肿瘤细胞之间发生了相互免疫编辑作用,结果导致肿瘤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的降低或者肿瘤细胞表面NKG2D配体以可溶性的形式释放到外周血中与NK细胞结合;NK细胞受肿瘤细胞的编辑作用导致其细胞表面NKG2D受体表达的下降,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表达增强,使得N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减弱。在认识NK细胞和肿瘤细胞相互编辑过程和相关的分子机制基础上,采取措施阻断NK细胞的抑制性信号通路或增强活化性信号通路是提高N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肿瘤 免疫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佩恩 吴秉毅 +2 位作者 李真慧 王志红 吴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30只小鼠分3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再障模型组、MSCs治疗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单纯照射组仅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再障模型组经5Gy[60Co]...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30只小鼠分3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再障模型组、MSCs治疗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单纯照射组仅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再障模型组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注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1×106cell/只,MSCs治疗组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注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1×106cell/只,3d后输注人骨髓MSCs1×106cell/只。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及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CD4+/CD8+、NK细胞变化及与造血的关系。结果: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单纯照射组、MSCs治疗组外周血象第7d开始下降,21d血象恢复正常。再障模型组外周血象第7d开始持续性下降,至21d血象仍未恢复。照射后7d,各组小鼠间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无明显差异,但MSCs治疗组NK细胞低于单纯照射组和再障模型组(P<0.05)。照射后14d3组CD4+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CD8+细胞则表现不同,再障模型组与MSCs治疗组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至照射后21d,MSCs治疗组CD8+、NK细胞与单纯照射组相近、而模型组则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和MSCs治疗组;MSCs治疗组小鼠股骨病理切片中脂肪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再障模型组,与单纯照射组结果一致。结论:MSCs输注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间充质干细胞 血细胞生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疗对Raji细胞体外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红梅 郭坤元 +3 位作者 梅家转 常红 宋朝阳 吴秉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9-711,共3页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变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的联合,选择温度40℃、41℃及42℃,体外作用于Raji细胞。作用前及48h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变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的联合,选择温度40℃、41℃及42℃,体外作用于Raji细胞。作用前及48h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变化。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的抗肿瘤效果。结果作用48hIC50的药物浓度作为实验的工作浓度。热化疗组对Raji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强;热化疗组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疗联合阿霉素能增加Raji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疗 阿霉素 Raji 增敏作用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汤对移植小鼠造血干细胞归巢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顺杰 周健 +6 位作者 吴远彬 苏俊芳 杨巧红 李小月 涂三芳 王杨 孙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0-782,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汤对移植后小鼠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影响。方法:以转GFP基因的Balb/c荧光小鼠作为供鼠,以普通Balb/c小鼠为受鼠,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抽取4只小鼠作为单纯照射组以观察照射剂量是否充足外,其余小鼠随机分为参附组和空白... 目的:观察参附汤对移植后小鼠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影响。方法:以转GFP基因的Balb/c荧光小鼠作为供鼠,以普通Balb/c小鼠为受鼠,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抽取4只小鼠作为单纯照射组以观察照射剂量是否充足外,其余小鼠随机分为参附组和空白组,参附组给予参附汤,空白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移植后+3、+7、+14天随机抽取骨髓标本,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细胞的归巢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sca-1+细胞的表达率。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参附组小鼠造血干细胞归巢的数量较空白组增多,并随移植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流式检测显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sca-1+细胞+3、+7、+14天的表达率分别为(5.36±1.27)%、(5.77±1.14)%、(5.42±1.14)%,与空白组相比,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参附汤能促进自体移植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小鼠 归巢 造血干细胞 参附汤 温阳补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染料CFSE标记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艳菊 邓兰 +1 位作者 黄睿 郭坤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究荧光染料CFSE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细胞(MSCs)标记的理想条件及跟踪时限。方法采用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μmol/L的CFSE在1、5、10min三个不同的时间点标记MSCs,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的转染率和荧... 目的探究荧光染料CFSE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细胞(MSCs)标记的理想条件及跟踪时限。方法采用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40.0μmol/L的CFSE在1、5、10min三个不同的时间点标记MSCs,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的转染率和荧光强度,以此来筛选CFSE标记MSCs的理想条件;采用MTT方法检测在此理想条件下CFSE对MSCs的增殖是否有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在此理想条件下CFSE跟踪MSCs的最大时限。结果终浓度为20.0μmol/LCFSE作用5min为CFSE标记MSCs细胞的理想条件,在此理想条件下MSCs细胞的荧光强度能跟踪到第21天时与未标记细胞的荧光强度相接近,并且此理想条件下的CFSE对MSCs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0.05)。结论在体外正常的培养条件下终浓度为20.0μmol/LCFSE作用5min为其标记MSCs细胞的理想条件,在此理想条件下的CFSE能够跟踪MSCs细胞的最大时限为2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MTT法 CF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