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自噬减弱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振华 闵少雄 +6 位作者 卢秀仪 岑水忠 陈志鹏 王涛 李建君 曾炜波 邱素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ASMSCs)与健康人间充质干细胞(HDMSCs)自噬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将ASMSCs和HDMSCs种于6孔板,细胞贴壁后,实验组加入25 ng/mL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培养液,对照组单纯加入培养液,诱导6 h...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ASMSCs)与健康人间充质干细胞(HDMSCs)自噬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将ASMSCs和HDMSCs种于6孔板,细胞贴壁后,实验组加入25 ng/mL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培养液,对照组单纯加入培养液,诱导6 h后进行后续实验。用GFP-LC3B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情况,并通过检测LC3 Ⅱ/LC3 Ⅰ及P62的蛋白表达进一步确认。通过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使用TG100713特异性阻断PI3K的磷酸化以明确PI3K/AKT/mTOR通路与ASMSCs自噬减弱的关系。结果 ASMSCs的LC3 Ⅱ/LC3 Ⅰ表达水平和GFP-LC3B免疫荧光斑点明显弱于HDMSCs(P<0.05),而P6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DMSCs(P<0.05)。在自噬过程中,ASMSCs中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的表达明显高于HDMSCs(P<0.05)。阻断PI3K磷酸化后,p-AKT/AKT和p-mTOR/mTOR的表达及ASMSCs的自噬可恢复至HDMSCs的水平。结论 TNF-α诱导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是导致ASMSCs自噬减弱的关键,可能参与AS慢性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小分子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刚 朱立新 +1 位作者 郭家松 许逸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89-3393,共5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危害巨大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小分子被用于OA的实验研究甚至临床治疗。中药小分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OA治疗相关的传统中医理论,又因...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危害巨大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小分子被用于OA的实验研究甚至临床治疗。中药小分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OA治疗相关的传统中医理论,又因其化学结构式清晰,且疗效的普适性和可重复性较强,作用机制相对明确,所以逐渐受到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领域的重视。为了推动本领域的发展,为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线索,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常用中药小分子(例如姜黄素、白术内酯、白藜芦醇等)在治疗OA的疗效及其内在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姜黄素 白术内酯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消耗巨噬细胞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性修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云伦 许逸舟 +7 位作者 蔡家乐 许淑怡 张家琪 傅兰雅 马心蕊 何叶 王祥海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69,277,共6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再生轴突。术后28 d再次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腓肠肌称重和HE染色评估靶区肌萎缩。结果术后7 d和28 d,实验组神经夹伤远端巨噬细胞消耗效率均达到70%以上,术后7 d神经远端的GAP43阳性再生轴突比对照组更少、更短。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神经传导强度显著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面积显著变小。结论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巨噬细胞消耗可导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氯膦酸盐 周围神经损伤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TESSYS技术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科 潘汉升 +6 位作者 黄民锋 陈仲 周先明 段扬 周治来 刘万祥 温永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9-234,共6页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umbar spinal lateral recess stenosis,LSLR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因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关节突内聚增生导致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腰腿痛综合征,且常合并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保...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lumbar spinal lateral recess stenosis,LSLR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因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钙化、黄韧带肥厚或关节突内聚增生导致以侧隐窝狭窄为主的腰腿痛综合征,且常合并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保守治疗常常无效。如何通过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经皮内镜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的适应证逐渐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腰椎管狭窄症,目前常用的微创方法有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脊柱内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1,2]。近年来,TESSYS技术治疗LSLRS的相关报道逐年增加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3~6],但与MED治疗单节段LSLRS比较的研究,目前鲜有报道。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采用改良TESSYS技术与MED治疗单节段单节段LSLRS,比较其临床疗效,从而为其微创治疗选择提供依据,现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临床治疗效果 保守治疗 单节段 MED ENDOSCOPIC 改良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颅颈交界结构畸形的寰枢椎脱位后路手术策略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瑞端 靳安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6-237,共2页
颅颈交界区域包括枕骨至C2-3间盘水平,该区域可伴有相关结构畸形,包括颅底凹陷、寰椎枕骨化、游离齿突、C2-3先天融合、寰椎前弓和(或)后弓先天性分裂等骨性结构畸形,而骨性结构的畸形往往合并有椎动脉的畸形。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和不... 颅颈交界区域包括枕骨至C2-3间盘水平,该区域可伴有相关结构畸形,包括颅底凹陷、寰椎枕骨化、游离齿突、C2-3先天融合、寰椎前弓和(或)后弓先天性分裂等骨性结构畸形,而骨性结构的畸形往往合并有椎动脉的畸形。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和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经过前路松解、减压都需要后路融合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结构畸形 寰椎枕骨化 钉板技术 后路手术 后路固定 齿突 寰椎前弓 颅颈交界区 枢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在C1-2水平椎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6
作者 黄学良 朱双芳 +2 位作者 林雨聪 周初松 张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C1-2水平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因脑出血、脑肿瘤等明确与椎动脉变异无关的疾病而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C1-2水平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因脑出血、脑肿瘤等明确与椎动脉变异无关的疾病而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为59.5±14.7岁(20~88岁)。对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明确是否存在C2椎动脉高跨、节段型椎动脉、窗口型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起点下移及寰椎骨桥形成等椎动脉变异情况及发生率。结果:171例患者中共有78例(45.6%)患者在C1-2水平椎动脉存在变异,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C2椎动脉高跨有58例(33.9%),其中19例位于左侧,15例位于右侧,24例双侧存在;节段型椎动脉有2例(1.2%),均位于左侧;窗口型椎动脉有4例(2.3%),2例位于左侧,2例位于右侧;未发现小脑后下动脉从C1-2水平的椎动脉发出,但有16例(9.4%)患者小脑后下动脉的起点位于寰椎与枕骨大孔之间,其中13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此外,寰椎骨桥形成有32例(18.7%),其中11例位于左侧,5例位于右侧,16例双侧都存在。结论:C2椎动脉高跨是C1-2水平最常见的椎动脉变异,其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三维重建CTA检查可清楚显示C1-2水平各种类型的椎动脉变异,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椎动脉变异 C1-2内固定 C2椎动脉高跨 椎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PCCs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纳米微球促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浚淮 邱素均 +2 位作者 殷杰 史本超 闵少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1,196,共6页
目的构建半胱氨酸及磷酸胆碱共接枝的仿生壳聚糖载体(NAC-PCCs),并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进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方法制备p BMP2/NAC-PCCs材料,检测其粒径、形态,绘制DNA缓释曲线,研究微球抗DNA酶降解能... 目的构建半胱氨酸及磷酸胆碱共接枝的仿生壳聚糖载体(NAC-PCCs),并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进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方法制备p BMP2/NAC-PCCs材料,检测其粒径、形态,绘制DNA缓释曲线,研究微球抗DNA酶降解能力。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共培养过程中,检测材料的转染效能、ROS清除能力、BMP2蛋白分泌水平、成骨相关基因RUNX2、OC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以研究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微球材料能有效避免DNA被生物酶降解,其转染效率为23.1%,ROS清除率为(36.13±0.47)%。同时实验结果显示与NACPCCs共培养的细胞,其细胞内BMP2表达水平高于其余各组且成骨分化效果最佳。结论 NAC-PCCs包封BMP2基因形成的纳米微球材料具有促进BMSC成骨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损伤修复 非病毒载体 成骨分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后路腰椎融合术后不良结局发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鑫 张国炜 +4 位作者 万江涛 仇显帅 张福 戴景兴 闵少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后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不良结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珠江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72例,男597例,女775例,平均年龄(5... 目的探讨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后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不良结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珠江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72例,男597例,女775例,平均年龄(58.11±12.56)岁,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ALB<35 g/L,n=91)和正常白蛋白组(ALB≥35 g/L,n=128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不良结局(术后转ICU监护、术后特定并发症、再次入院、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及混杂因素调整来评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术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及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术后不良结局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OR=0.94;95%CI:0.90~0.98;P<0.05),术前低白蛋白组患者发生术后不良结局的风险是术前正常白蛋白组的2.15倍(OR=2.15;95%CI:1.21~3.79;P<0.05)。结论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会显著增加PLIF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PLIF术后不良结局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低白蛋白血症 后路腰椎融合术 不良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福 朱立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7-1180,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其疗效取得了不断的肯定。本文就国内外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其疗效取得了不断的肯定。本文就国内外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注射 糖皮质激素 腰腿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硬膜修补及术后脑脊液漏处理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学良 朱双芳 +1 位作者 林雨聪 周初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下肿瘤术中硬膜的修复方法与术后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硬膜下肿瘤200例,男8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46.2岁(4个月~82岁)。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硬膜下肿瘤术中硬膜的修复方法与术后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硬膜下肿瘤200例,男8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46.2岁(4个月~82岁)。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术中留置内固定情况、硬膜修复方法、术后CSFL情况及其处理方法等资料,随访并予以总结。结果 200例患者中26例(13%)术后出现CSFL。放置内固定85例,22例发生CSFL(25.9%);未放置内固定115例,4例发生CSFL(3.5%)。单纯缝合硬膜30例,8例发生CSFL(26.7%);缝合并覆盖脊柱膜136例,16例发生CSFL(11.8%);缝合并覆盖脊柱膜和生物蛋白胶29例,2例发生CSFL(6.9%);5例因硬膜缺损无法直接缝合,采用肌筋膜或脂肪修复,未发生CSFL。缝合硬膜后覆盖脊柱膜或/和生物蛋白胶、肌筋膜或脂肪的CSFL发生率与单纯连续缝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CSFL患者中10例延长引流时间,未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平均拆线时间(11.8±1.7)天;另16例患者早期即予拔除引流管,其中2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形成窦道,1例形成硬脊膜假性囊肿,平均拆线时间(18.5±8.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下肿瘤术中放置内固定可增加CSFL的发生率,采用脊柱膜、生物蛋白胶、肌筋膜或脂肪修复硬膜可减少CSFL的发生。术后发生CSFL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肿瘤 脑脊液漏 内固定 手术 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对单层培养和微球培养的人脂肪干细胞成软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庆贺 曲戎梅 +5 位作者 张国炜 李鑫 仇显帅 欧阳钧 戴景兴 闵少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比较3种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对单层培养和微球培养的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效果。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hASCs,分别采用单层培养和微球培养,加入3种不同成分的成软骨诱导培养基,A... 目的比较3种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对单层培养和微球培养的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效果。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hASCs,分别采用单层培养和微球培养,加入3种不同成分的成软骨诱导培养基,A组:胎牛血清(FBS)+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3(TGF-β3);B组: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TS)+1 ng/ml TGF-β3;C组:ITS+10 ng/mL TGF-β3。3周后提取单层培养的细胞蛋白进行成软骨相关标志物检测,并对细胞微球进行阿尔新蓝、甲苯胺蓝、天狼星红染色,比较成软骨效果。结果3周后单层培养体系C组的软骨标志物表达最高,微球培养阿尔新蓝、甲苯胺蓝、天狼星红染色C组着色最深。结论作为培养基添加物,ITS在诱导hASCs成软骨分化时的效果优于FBS,而作为刺激hASCs成软骨的重要生长因子TGF-β3,10 ng/ml的浓度比1 ng/ml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hASCs) 成软骨分化 胎牛血清(FBS) 转化生长因子3(TGF-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潇齐 吴波 +3 位作者 严鑫平 朱美松 彭延凯 陈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73-197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成体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方法分离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NSC...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成体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方法分离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行体外培养,利用CCK8检测筛选EPO促进NSCs增殖的适宜处理时间,并检测96 h的EPO对NSCs的细胞计数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年SD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可提取出稳定表达Nestin蛋白和Sox2转录因子的NSCs;CCK8结果示20 U/mL、96 h可能为EPO促进NSCs增殖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细胞计数及荧光定量PCR结果示EPO处理NSCs 96 h后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EPO可促进行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的增殖,且20 U/mL和96 h可能为EPO促进NSCs体外增殖的适宜浓度和适宜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成年大鼠 脊髓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条件敲除SEMA3B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神经损伤后的华勒变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元涛 许逸舟 +4 位作者 许淑怡 马心蕊 王祥海 朱立新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究Semaphorin3B(SEMA3B)在施万细胞调控周围神经损伤后华勒退变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小鼠(cKO)为实验组,同窝Cre工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体内横断坐骨神经和坐骨神经外植块培养分别建立体内和体外... 目的探究Semaphorin3B(SEMA3B)在施万细胞调控周围神经损伤后华勒退变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小鼠(cKO)为实验组,同窝Cre工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体内横断坐骨神经和坐骨神经外植块培养分别建立体内和体外华勒退变模型,5d后取材开展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MBP、NF、c-Jun、MAG、p-AKT、AKT、p-GSK3β、GSK3β、p-ERK、ERK、p-JNK、JNK的表达差异,并用AKT激动剂在体外模型开展逆转验证实验。结果神经损伤5d后,cKO组体内外模型中MBP和NF的表达均高于Cre组,提示其华勒变性减慢。同时,cKO组的c-Jun表达下调而MAG表达量增高,提示施万细胞去分化程度降低;p-AKT和p-GSK3β表达下调,而p-ERK和p-JNK无显著差异;使用AKT激动剂(SC79)能逆转SEMA3B导致的MBP和NF的表达变化。结论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后可以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延缓华勒变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华勒变性 周围神经损伤 SEMA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