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肝脏胶原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陈杰 宫绪萌 +2 位作者 蔡理 汪艳 高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630,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胶原纤维的变化特点,为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100~120g)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50mg/kg(加生理盐水至0.1mL)或生理盐...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胶原纤维的变化特点,为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100~120g)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50mg/kg(加生理盐水至0.1mL)或生理盐水(0.1mL),均每周2次,连续4周后改为每周1次,至14周停止。处死大鼠,取肝脏病变组织及周边正常组织,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其形态学改变;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Ⅰ型及Ⅲ型胶原mRNA的动态表达;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含量变化。结果DEN诱癌开始5周后大鼠肝组织肝硬化形成,14周后诱导出肝癌。相应地,肝组织内胶原沉积持续增加,癌灶内胶原含量则明显少于癌周组织,并呈进行性减少;MMP-2、MMP-9在癌周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则与胶原含量变化相反。结论DEN诱导的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胶原纤维在肝组织中沉积增加,在肝癌组织中则减少,随着肝癌的进展,癌组织内胶原进一步减少,提示肝硬化组织癌变过程中胶原纤维可能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二乙基亚硝胺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患者二例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罗爱玲 葛梅 +2 位作者 梁景花 刘海燕 陈理言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患者2例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或中转开腹,术后第...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患者2例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或中转开腹,术后第5天均康复出院,1个月后随访无并发症。结论脐单孔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 单孔 腹腔镜 脾脏切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层医院如何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术前规划、术中技巧和术后管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明新 张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62,共7页
目前,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各大医疗中心广泛发展和应用,国内外有指南总结了手术的适应症、技术要点和操作流程等。但是,基层医院在具备一定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仍处于开展例数较少、进展缓慢的阶段,其原因在于手术思想观念未转变、腔镜... 目前,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各大医疗中心广泛发展和应用,国内外有指南总结了手术的适应症、技术要点和操作流程等。但是,基层医院在具备一定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仍处于开展例数较少、进展缓慢的阶段,其原因在于手术思想观念未转变、腔镜切肝的解剖理论知识欠缺、腔镜切肝围手术期多学科合作不紧密以及腹腔镜技术水平不足等。本文针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术前规划、术中技巧以及术后管理3个方面进行阐述:术前充分了解肝脏解剖结构,并根据手术难度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做到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戳卡布局,与麻醉科紧密合作控制良好中心静脉压,掌握肝脏悬吊牵拉技术以及超声刀使用技巧,选择正确的出血处理技巧和出入肝血流控制技术;术后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基层医院可通过借鉴上述经验,加速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 被引量:36
4
作者 何国林 徐小平 +4 位作者 周陈杰 程远 潘明新 高毅 蒋泽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例,胰头癌1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肿瘤射频消融,然后置入相匹配的金属内支架...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例,胰头癌1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肿瘤射频消融,然后置入相匹配的金属内支架。结果 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其中一例CA-199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率先在国内开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的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介入治疗方式,射频消融能减少操作时肿瘤的出血,进一步阻止肿瘤的局部增长,从而延长内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存活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内 射频消融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康利民 潘明新 +2 位作者 高毅 王康华 洪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14-3016,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后1、7、14 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后1、7、14 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第1天EIN组及EN组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对照组(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第14天,EIN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EN组;治疗结束后,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感染发生率、手术率、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SAP患者应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手术及死亡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腹腔镜单孔胆囊切除手术:附2例报告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远 蒋泽生 +5 位作者 王康华 何国林 秦佳升 刘海燕 高毅 潘明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探讨借助"3D"腹腔镜系统完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的病史,上腹部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手术均在"3D"腹腔镜系统辅助下经脐部单... 目的探讨借助"3D"腹腔镜系统完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的病史,上腹部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手术均在"3D"腹腔镜系统辅助下经脐部单一操作孔进行操作。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5 min及50 min,平均40 min。患者术后8 h可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恢复正常饮食,第2天均出院,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3D"腹腔镜系统能够在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时很好地显露术区组织层次结构,特别是一些关键组织结构如"胆囊三角",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腹腔镜胆囊切除 3D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从肝硬化到产生肝癌的大鼠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陈杰 宫绪萌 +2 位作者 蔡理全 汪艳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499,共3页
目的建立改良的从肝硬化到产生肝癌的大鼠模型,为研究肝癌发病特点和药物干预提供较理想动物模型。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100~120g)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对照组20只。模型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腹腔注射,50mg/kg体质量,每周2... 目的建立改良的从肝硬化到产生肝癌的大鼠模型,为研究肝癌发病特点和药物干预提供较理想动物模型。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100~120g)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对照组20只。模型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腹腔注射,50mg/kg体质量,每周2次,连续4周后改为每周1次腹腔注射DEN,50mg/kg体质量,至14周停止;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0.1m瞅,每周2次,连续4周后改为每周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次,至14周停止。结果诱癌14周以后成功诱导出肝硬化伴发的原发性肝癌,14周时成瘤隋况为3/5,18周时成癌情况为3/3,成癌率为75%,总体死亡率33%(10/30)。结论本模型能精确控制药物给予量,具有操作简便、成癌率高、成癌周期短、死亡率较低等特点,成癌特点与人类类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肝癌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二乙基亚硝胺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印兵 潘明新 +3 位作者 崔书中 巴明臣 陈祖龙 阮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导向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恶性腹水患者应用B超导向HIPEC共3次,持续循环灌注生理盐水400~600mL/min,治疗温度(43±0.... 目的:探讨B超导向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恶性腹水患者应用B超导向HIPEC共3次,持续循环灌注生理盐水400~600mL/min,治疗温度(43±0.2)℃,灌注90min,灌注药物选择5-氟尿嘧啶加丝裂霉素或卡铂.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长期随访。结果:36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一般状况、精神状态好转,近期临床疗效满意。26例患者腹水全部消失,8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有效率为94.44%。患者治疗后KPS评分上升(P〈0.001);肿瘤标志物下降,CA199(P〈0.001)、CEA(P〈0.001)、CA125(P=0.003)。结论:B超导向HIPEC可维持腹腔内灌注液体速度一致.维持腹腔内温度稳定,保证化疗药物与肿瘤的充分接触,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简便、省时、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 超声检查 化疗 恶性腹水 腹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勇 康玉占 +3 位作者 夏武政 周焕城 汪艳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计分析。结果共有12篇研究论文入选,共包含肝功能衰竭病例304例。治疗组给予机械型人工肝或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0篇文献讨论了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另两篇探讨了生物肝的应用。总体而言,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R值0.80,可信区间0.664~0.969,P值0.022),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基本无改善(RR值0.899,可信区间0.72~1.12,P值0.361)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RR值0.57,可信区间为0.39~0.84,P值为0.004)。结论人工肝支持治疗对肝功能衰竭的生存率改善轻微,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者明显降低死亡率。人工肝支持系统类型影响生存率。生物肝对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都可以降低死亡率。开发生物肝支持系统应是该领域重点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功能衰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脂多糖-Toll样受体4轴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蓉 倪加加 高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5-1328,共4页
肝细胞癌是各种慢性肝病终末期的主要并发症,研究表明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屏障破坏和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发生内毒素血症。Toll样受体4是肝内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够结合内毒素中的活性成分——脂多糖,通过胞内一系列信号转... 肝细胞癌是各种慢性肝病终末期的主要并发症,研究表明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屏障破坏和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发生内毒素血症。Toll样受体4是肝内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够结合内毒素中的活性成分——脂多糖,通过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免疫炎症反应,最终促进肝纤维化和肿瘤发生。综述了肠道菌群-脂多糖-Toll样受体4轴与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肠杆菌科 脂多糖类 TOLL样受体4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与明胶微载体微重力培养肝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志 周焕城 +3 位作者 李治国 潘明新 王忠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商品化的多孔微载体: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何种更适合于微重力条件下培养CL-1细胞。方法采用RCCS旋转培养系统,在50ml水平微重力旋转培养CL-1细胞。分别对接种至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的细胞进行动态形态学观察、细胞计... 目的探讨商品化的多孔微载体: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何种更适合于微重力条件下培养CL-1细胞。方法采用RCCS旋转培养系统,在50ml水平微重力旋转培养CL-1细胞。分别对接种至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的细胞进行动态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和功能学检测。结果CL-1细胞在两种载体上均可粘附生长,并于第9天达到生长高峰。细胞计数结果提示cultispher S的细胞密度可达到4×106个/ml。在第10、11、12天,cytopore 2组的上清中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cultispher S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10、11天,cytopore 2组的上清中尿素浓度明显高于cultispher 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ytopore2培养的CL-1细胞计数低于Cultispher S组,但功能好于Cultispher S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培养 多孔微载体 人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延长犬活体肝移植存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明新 侯外林 +4 位作者 张清军 龚独辉 程远 简国登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探讨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延长犬活体肝移植存活的机制。方法14只受体犬建立活体肝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仅做活体肝移植,处理组在活体肝移植的基础上,术中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观察两组犬的生存... 目的探讨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延长犬活体肝移植存活的机制。方法14只受体犬建立活体肝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仅做活体肝移植,处理组在活体肝移植的基础上,术中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观察两组犬的生存时间、肝功能(AST、ALT)、组织病理变化及移植细胞的分化状况。结果①处理组比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②肝功能变化:术后两组AST、ALT总体相比较,处理组AST、ALT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组织病理变化:术后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且排斥程度相似。④移植细胞分化情况: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肝样细胞分化。结论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长活体肝移植受体犬的存活时间;经门静脉输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肝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动物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长期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忠 陈小平 +3 位作者 梁志强 杨俊 郑培荣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62-2764,共3页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大规模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6例肝功能不全患者均来源于我所住院患者,年龄44~69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骼后上棘抽取骨髓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大规模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6例肝功能不全患者均来源于我所住院患者,年龄44~69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骼后上棘抽取骨髓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肝动脉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脏;患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1、2、4、8、12周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移植后,谷丙转氨酶逐渐降低,由平均98.4IU/L降至41.5IU/L,总胆红素由平均136.5μmol/L降至78.4μmol/L,肌酐由112.3μmol/L降至72.1μmol/L;白蛋白逐渐升高,由平均23.3g/L升至32.6g/L;凝血酶原时间下降不明显。患者在移植12周生存率为100%,1例在7个月后死亡。移植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变,移植后12周食欲改善3例,精神体力好转3例,腹胀减轻2例。在4例随访患者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有轻度恶心1例,发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副作用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全 自体 骨髓干细胞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佳升 高毅 潘明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34-1335,共2页
目的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是一种罕见的肺发育异常疾病,全球发病率为五百万分之一,临床上多数患者在出生后因呼吸功能不全而夭折,成人患者罕见。我院于2011年5月收治1例先天性左肺发育不全合并胆囊管结石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是一种罕见的肺发育异常疾病,全球发病率为五百万分之一,临床上多数患者在出生后因呼吸功能不全而夭折,成人患者罕见。我院于2011年5月收治1例先天性左肺发育不全合并胆囊管结石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了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 胆囊管结石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90%无血肝切除术与药物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宫绪萌 周彬 +4 位作者 陈华木 杨方圆 黄月朝 钟己生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5-1139,共5页
目的建立理想的大鼠急性肝衰竭(ALF)模型。方法 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3组:(1)传统手术组,按Higgins和Anderson法直接套扎肝蒂切除90%大鼠肝脏;(2)改进手术组,采用改进无血肝切除术切除90%肝脏组织;(3)药物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700 mg/... 目的建立理想的大鼠急性肝衰竭(ALF)模型。方法 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3组:(1)传统手术组,按Higgins和Anderson法直接套扎肝蒂切除90%大鼠肝脏;(2)改进手术组,采用改进无血肝切除术切除90%肝脏组织;(3)药物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700 mg/kg)+脂多糖(5μg/kg)。观察手术相关情况及建模后7 d大鼠存活率;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氨(NH3)、血糖(Glu)和凝血酶原时间(PT);观察建模后24、72 h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传统手术组术后出血死亡率高于改进手术组(15%vs 0);传统手术组、改进手术组、药物组大鼠建模后7 d存活率分别为0、25%和15%;改进手术组及药物组处理后24、72 h,ALT、Tbi、ALB、NH3、Glu、PT等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其中ALT、Tbi、NH3、Glu、PT在改进手术组中均在24 h变化最明显,在药物组中均在72 h变化最明显,两组ALB则均在7 d下降至最低值后逐渐恢复;改进手术组残肝及药物组肝脏在24、72 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表现。结论改进90%无血肝切除术及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均可建立理想的大鼠ALF模型,可适用于不同的ALF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肝切除术 D-氨基半乳糖 脂多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可视化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振林 高毅 +3 位作者 贾俊双 陈宋钦 王海红 安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建立新生血管的内皮中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转基因动物。方法构建含巢蛋白第二内含子和GFP的载体nestin-hsp68-gfp,转入U251细胞,验证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然后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建立转基因动物。小鼠出生后,剪尾提基因组,用... 目的建立新生血管的内皮中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转基因动物。方法构建含巢蛋白第二内含子和GFP的载体nestin-hsp68-gfp,转入U251细胞,验证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然后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建立转基因动物。小鼠出生后,剪尾提基因组,用PCR初筛,然后对初筛阳性的小鼠检测GFP的表达。结果出生13只小鼠,初筛2只阳性。能检测到GFP在出生后和胚胎小鼠中有表达。结论成功制作标记新生血管的转基因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蛋白 新生血管 转基因小鼠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下非结冰UW液成功保存生物人工肝用L-02肝细胞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知新 李庆勇 +5 位作者 张清华 沙杭 李安全 林虎 王丽丽 高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20-1723,共4页
目的比较零下非结冰(-0.8℃)与常规低温(4℃)分别用于人工肝用永生化L-02细胞保存的效果,探索零下非结冰保存肝细胞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制备好的UW液保存的L-02细胞悬液分为以下2组:-0.8℃组(零下非结冰组),4℃组(对照组)。低温保存2... 目的比较零下非结冰(-0.8℃)与常规低温(4℃)分别用于人工肝用永生化L-02细胞保存的效果,探索零下非结冰保存肝细胞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制备好的UW液保存的L-02细胞悬液分为以下2组:-0.8℃组(零下非结冰组),4℃组(对照组)。低温保存24、48h及72h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坏死率(流式细胞术)及ALT释放、尿素合成功能、白蛋白分泌功能。结果 -0.8℃(零下非结冰)较4℃明显提高了长时间低温保存L-02细胞的存活率[72h:(70.17±2.82)%vs(60.05±3.17)%,P<0.01],降低了细胞凋亡率[72h:(5.73±1.68)%vs(9.20±2.35)%,P=0.02],抑制了ALT释放[72h:(6.21±0.65)U/Lvs(8.68±1.18)U/L,P<0.01],更好地维持了L-02细胞的尿素合成功能[72h:(1.01±0.14)mmol/Lvs(0.66±0.09)mmol/L,P<0.01]及白蛋白分泌功能[72h:(9.04±0.53)μg/mlvs(7.70±0.52)μg/ml,P<0.01]。2组间细胞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h:(18.45±1.88)%vs(21.82±3.86)%,P>0.05]。结论零下非结冰可明显维持L-02细胞存活率,降低低温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效保护肝细胞尿素合成和白蛋白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零下非结冰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蛋白透析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少如 古明子 +2 位作者 张琳雅 傅裕 冯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8-536,共9页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指使用体外循环泵,通过非生物或生物的血液净化方式,暂时性部分或完全替代肝脏的功能,为肝移植的“桥接治疗”手段。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产生的各种代谢毒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甚至促进肝细胞再生,是临床...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指使用体外循环泵,通过非生物或生物的血液净化方式,暂时性部分或完全替代肝脏的功能,为肝移植的“桥接治疗”手段。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产生的各种代谢毒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甚至促进肝细胞再生,是临床救治急性肝衰竭的新策略。本文综述白蛋白透析的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白蛋白透析 人工肝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铭辉 梁宇灵 +5 位作者 黄文斌 程远 蒋泽生 何国林 高毅 潘明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6-1082,共7页
目的探索应用Galectin-3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效果,筛选出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并验证Hippo信号通路。方法对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提取、分离、传代培养及鉴定。取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分为SD大鼠BMSCs(A组)... 目的探索应用Galectin-3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效果,筛选出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并验证Hippo信号通路。方法对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提取、分离、传代培养及鉴定。取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分为SD大鼠BMSCs(A组)、SD大鼠BMSCs+0.5μg/m L Gal-3(B组)、SD大鼠BMSCs+20 ng/m L HGF(C组)、SD大鼠BMSCs+0.5μg/m L Gal-3+20 ng/m L HGF(D组)和大鼠肝细胞(E组)。分别在诱导后7、14、21、28 d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糖原染色观察,并行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鉴定其分化情况。取B组细胞行基因芯片检测。将BMSCs与Gal-3、Gal-3+XMU-MP-1(Hippo信号通路抑制剂)分组进行诱导,Western Blot检测YAP、P-YAP、ALB、AFP、CK-18。结果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出的细胞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诱导后,B、C、D组BMSCs形态逐渐向肝样细胞转化,D组28 d时细胞形态与肝细胞相对比相似度最高。糖原染色28 d时A组无染色,B、C、D组染色较前增多,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染色率最高(P<0.05)。Q-PCR检测AFP、ALB、CK-18表达逐渐升高,28 d时B组与C组各指标较接近(P<0.05)。Gal-3与HGF对AFP、ALB的m RNA表达不存在交互效应(AFP:F=0.236,P=0.640;ALB:F=50.639,P=0.000),对CK-18的m RNA表达有协同效应(F=50.639,P=0.000)。Western blot检测A组几乎不表达AFP、ALB及CK18,B、C、D组AFP、ALB及CK18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62个。涉及TGF-β、PI3K-Akt及Hippo等信号通路。Gal-3及Gal-3+XMU-MP-1诱导组的YAP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Gal-3+XMU-MP-1较单独应用Gal-3诱导BMSCs分化的效率高。结论 Galectin-3能够单独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而且联合HGF诱导BMSCs分化的效率更高。诱导过程与TGF-β、PI3K-Akt及Hippo等信号通路相关。抑制Hippo信号通路可提高诱导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样细胞 诱导分化 基因芯片 信号通路 Hippo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mTORC1/2抑制剂AZD2014可抑制裸鼠体内的人肝细胞癌的生长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晖 王毅 +4 位作者 徐小平 周陈杰 张健民 钟克波 杨定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体内研究双mTORC1/2抑制剂AZD2014对肝细胞癌是否具有抗癌作用。方法将肝癌细胞HCCLM3接种至祼鼠皮下,待形成明显瘤块,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AZD2014组),每组各5只。AZD2014组腹腔内注射AZD2014,5 mg/kg体质量,1次/d;对照组腹腔内注... 目的体内研究双mTORC1/2抑制剂AZD2014对肝细胞癌是否具有抗癌作用。方法将肝癌细胞HCCLM3接种至祼鼠皮下,待形成明显瘤块,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AZD2014组),每组各5只。AZD2014组腹腔内注射AZD2014,5 mg/kg体质量,1次/d;对照组腹腔内注射药物溶剂2.5 mL/kg体质量,1次/d。定期测量肿瘤大小,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给药后第24天,剥离皮下肿瘤,测量肿瘤的体积,并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EMT相关蛋白。结果AZD2014组肿瘤的体积自给药后几乎未再增大,而对照组中的肿瘤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P<0.001)。HE染色显示AZD2014组中发生坏死的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AZD2014组中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蛋白CD3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AZD2014组间质细胞表型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上皮细胞表型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AZD2014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的增殖、微血管形成和EMT进程,同时还可以促进肝癌细胞发生坏死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TOR抑制剂 分子靶向治疗 AZD20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