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剑荣 徐如祥 +3 位作者 金澎 姜晓丹 邹雨汐 丁涟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8-640,651,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条件下能否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E).方法: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和诱导分化因子使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样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应... 目的:研究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条件下能否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E).方法: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和诱导分化因子使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样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NE的含量.结果:BMSCs培养7~14 d免疫细胞化学鉴定Nestin抗原阳性;培养20 d可见长突起神经元样细胞,神经核蛋白(NeuN)呈阳性表达;HPLC检测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及L-02肝细胞等阴性对照组及BMSCs(0~5 d)组未检测到NE,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7 d、14 d)及神经元样细胞(培养20d)均可检测到NE.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所含的NE浓度也逐渐增加(P<0.01).结论:在适宜条件下,兔BMSCs可在体外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样细胞,并合成和分泌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对大鼠神经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代广辉 修俊刚 +4 位作者 周振军 陈中灿 徐如祥 姜晓丹 杜谋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1,55,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及其对细胞活力、增殖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标记浓度。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诱导成神经干细胞... 目的初步研究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及其对细胞活力、增殖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标记浓度。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诱导成神经干细胞,使用不同终浓度的(6.25、12.5、25、37.5、50μg/ml)Ferumoxides(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神经干细胞,采用普鲁士蓝染色、MTT法、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等方法鉴定Ferumoxides标记神经干细胞的效率及对细胞活力、增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Ferumoxides可以高效率标记神经干细胞,标记效率在90%以上。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的神经干细胞胞质内存在细小蓝色铁颗粒,细胞呈淡蓝至深蓝色,颜色的深浅与所加Ferumoxides的剂量成正相关。电镜结果显示标记的神经干细胞胞质内含有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主要集中在胞体上。当Ferumoxides终浓度高于25μg/ml时,Ferumoxides颗粒在细胞内聚集成团块状,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低于25μg/ml时,Ferumoxides颗粒散布于细胞胞质内,并随着浓度的降低,Ferumoxides颗粒在胞质内分布越分散,量越少。MTT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Ferumoxides终浓度大于25μg/ml时则对细胞活力、增殖、凋亡有一定影响,小于等于25μg/ml时对细胞活力、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利用Ferumoxides在体外标记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其最佳终浓度为2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金属材料镍钛合金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杰 柯以铨 +4 位作者 徐如祥 姜晓丹 薛杉 吕云 李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87-1789,共3页
目的研究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探索新型生物工程材料的生物学特性。方法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将细胞分别接种于致密、大孔、小孔组镍钛合金材料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第3天... 目的研究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探索新型生物工程材料的生物学特性。方法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将细胞分别接种于致密、大孔、小孔组镍钛合金材料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第3天BMSCs的增殖率;第7天采用Hoechst33342标记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材料组细胞数的差异;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结果大孔、小孔组材料表面的细胞在第3天细胞增殖率和致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在荧光纤维镜下发现各组镍钛合金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大孔、小孔组细胞数和致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孔、小孔材料之间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大孔、小孔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表面接种的BMSCs形态正常,增殖旺盛,黏附性良好。结论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在体外实验中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BMSCs黏附、聚集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多孔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燕舞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集46例PVS患者与20例对照病人的脑脊液,检测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结果4种氨基酸在25min内...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观察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集46例PVS患者与20例对照病人的脑脊液,检测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结果4种氨基酸在25min内得以较好分离。PVS组4种递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递质水平与PVS评分呈负相关,其中甘氨酸及丙氨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S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递质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持续性植物状态 脑脊液 氨基酸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及脑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镇洲 徐如祥 +2 位作者 姜晓丹 周青 张丽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2-653,共2页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和脑血流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乌拉地尔降低脑温的效果。方法90名战士,分成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运动前7h和3h口服盐酸乌拉地尔各30mg)及老战士组(下简称A、B、C组),测定常温静息状态下及高温高...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和脑血流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乌拉地尔降低脑温的效果。方法90名战士,分成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运动前7h和3h口服盐酸乌拉地尔各30mg)及老战士组(下简称A、B、C组),测定常温静息状态下及高温高湿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后的体温、脉搏、血压及脑血流情况。结果常温静息状态下,3组体温、脉搏、血压及脑血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体温、脉搏、收缩压及脑血流速度较运动前均有明显升高,舒张压有所下降,脉动指数(PI)无明显改变;运动后B组体温低于A组,C组脑血流速度高于、脉动指数低于A组。结论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后人生命体征及脑血流变化显著;老战士较新战士具有更好的热适应能力;乌拉地尔具有药物降脑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医学 体温 脉搏 血压 脑血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配合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现红 陆兵勋 +5 位作者 陈光忠 郭伟新 安红伟 卢昌均 程岗 刘海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脑卒中偏瘫患者 功能训练 康复 肢体功能障碍 平均年龄 脑出血患者 感觉性失语 脑梗死 急性发病 生命体征 意识障碍 精神障碍 对照组 MRI 72h 混合性 男性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及其表面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涛 徐如祥 +5 位作者 姜晓丹 韩富 张志强 谢才军 杜谋选 邹雨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和鉴定。方法:取大鼠长骨中的骨髓组织,以淋巴分离液梯度离心获得有核细胞层,分别以本实验室BMSCs专用培养基接种培养,经多次换液得到较纯的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和鉴定。方法:取大鼠长骨中的骨髓组织,以淋巴分离液梯度离心获得有核细胞层,分别以本实验室BMSCs专用培养基接种培养,经多次换液得到较纯的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选择CD44、CD31、CD45、CD29、CD34及flk1,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的表面抗原标志进行检测。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接种后的24 h内,有核细胞(包含骨髓基质细胞)开始贴壁,4 ̄7 d,贴壁细胞出现明显分裂增殖,10 ̄14 d细胞增殖旺盛,可见明显的细胞克隆团,贴壁牢靠。20 d左右,在本实验室专用BMSCs培养基培养下,绝大多数细胞逐渐分化呈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核为圆形或类圆形、居中,这些细胞发出的突起逐渐生长延伸并彼此相连,形态学上具有神经系细胞的明显特征。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显示所培养的BMSCs为:CD34-、CD45-、CD31-、flk1-、CD29+、CD44+,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所采用的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便可行,所获得的细胞其表型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确为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培养 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附16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练学淦 段传志 +2 位作者 张媛 陈利锋 田时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对1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 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手术结束前通过脑血管造影了解大脑中动脉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 24 h后分别行头颅CT检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 目的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对1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 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手术结束前通过脑血管造影了解大脑中动脉再通情况。术后即刻和 24 h后分别行头颅CT检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术后第90 d采用Barthel指数(Bar- thel index,BI)对患者牛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平均治疗持续时间为71min。16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 通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死亡1例。术后第90d,生活状态优者13例,良者2例,死亡1例。结论动脉溶栓 能够明显提高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死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6
9
作者 龙霄翱 张炘 +2 位作者 罗斌 段传志 李铁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优势及疗效。方法:对6例csDAVF患者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并评价疗效。结果:6例采用"股静脉-岩下窦"入路成功栓塞csDAVF,4例csDAVF瘘口... 目的:探讨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优势及疗效。方法:对6例csDAVF患者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岩下窦入路栓塞,并评价疗效。结果:6例采用"股静脉-岩下窦"入路成功栓塞csDAVF,4例csDAVF瘘口完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消失;2例csDAVF次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改善,随访1-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全部病例随访1-1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经"股静脉-岩下窦"途径,较易到达病变部位;海绵窦为闭塞csDAVF瘘口的理想部位,Onyx能在海绵窦中形成良好弥散,结合弹簧圈的应用有利于瘘口的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脑膜 血管内治疗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附8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龙霄翱 张炘 +2 位作者 罗斌 段传志 李铁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57-760,共4页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为难治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血管内栓塞为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经动脉栓塞,但因栓塞材料弥散性不良而使瘘口闭塞困难。其后推崇经静脉栓塞,但可致相应静脉窦结构及功能破坏。因而改善栓...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为难治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血管内栓塞为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经动脉栓塞,但因栓塞材料弥散性不良而使瘘口闭塞困难。其后推崇经静脉栓塞,但可致相应静脉窦结构及功能破坏。因而改善栓塞剂的弥散性,经动脉栓塞DAVF,可能有利于瘘口闭塞及避免相应静脉窦的破坏。Onyx胶为非粘附性液态栓塞剂,弥散能力良好。但Onyx用于DAVF的治疗,尚缺少足够的经验及报道。我们应用ONYX经动脉入路栓塞8例DAVF,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治疗 ONY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的直接性海绵窦动静脉瘘血管构筑特征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霄翱 尹延庆 +2 位作者 李捷 段传志 李铁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50-753,共4页
目的分析复杂的直接性海绵窦动静脉瘘(cd—CAVF)患者血管构筑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复杂cd-CAVF患者住院记录、影像学特征及手术记录。结果12例患者中供血动脉为颈内动脉(ICA)8例,原始三叉动脉1例,脑膜中... 目的分析复杂的直接性海绵窦动静脉瘘(cd—CAVF)患者血管构筑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复杂cd-CAVF患者住院记录、影像学特征及手术记录。结果12例患者中供血动脉为颈内动脉(ICA)8例,原始三叉动脉1例,脑膜中动脉(MMA)2例,基底动脉(BA)1例;均有不同程度“盗血”现象:经眼上静脉及岩下窦引流10例,皮层静脉引流2例。经ICA栓塞4例,经ICA联合BA栓塞5例,经MMA栓塞2例,经BA栓塞1例;采用球囊栓塞8例,弹簧圈2例,球囊结合弹簧圈2例。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无并发症,症状、体征消失,达完全治愈;平均随访(60.2±26.8)个月无复发。结论cd-CAVF血供源于海绵窦壁周围血管直接破裂,易出现“盗血”,经眼上静脉、岩下窦引流多见。经动脉球囊栓塞治疗复杂cd—CAVF效果良好,联合多动脉人路弹簧圈栓塞为有效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动静脉瘘 血管内治疗 放射学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不同丘脑核团毁损镇痛效果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灵慧 陈镇洲 +3 位作者 徐如祥 姜晓丹 刘剑 杜谋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背景目前对癌症顽痛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报道丘脑的某些核团在中枢镇痛中起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大鼠不同丘脑核团毁损的镇痛效果,为临床上核团毁损治疗顽固性疼痛靶点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30只,分为假损伤组(Sham)及... 背景目前对癌症顽痛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有报道丘脑的某些核团在中枢镇痛中起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大鼠不同丘脑核团毁损的镇痛效果,为临床上核团毁损治疗顽固性疼痛靶点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鼠30只,分为假损伤组(Sham)及丘脑中央中核(CM)、丘脑束旁核(PF)、丘脑腹后外侧核(VPL)、丘脑中央中核加扣带回毁损组(CM+cg),将2μL10%苯酚/甘油立体定向注至相应核团进行毁损。以鼠尾温热剌激嘶叫法检测核团毁损前后痛阈。测量福尔马林诱导的动物的舔咬时间、挠曲时间以及畏缩次数来量化观察核团毁损前后的镇痛效果。结果各毁损组术前后痛阈改变值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VPL最为明显。各毁损组动物舔咬时间较Sham明显缩短(P<0.01),而挠曲时间及畏缩次数只有轻微差异。此外,VPL组动物舔咬时间比CM组和CM+cg组为短(P<0.05),而CM组和CM+cg组间行为痛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PF、VPL、CM+cg毁损后急性期,大鼠对温热刺激的痛阈有提高,由脊髓上神经中枢调控的行为痛反应也明显减少,其中以VPL组最明显。CM+cg双核团毁损的镇痛效果并未明显优于CM单一核团毁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核团毁损 痛阈 福尔马林实验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力的影响
13
作者 严星 谢南屏 +1 位作者 舒斯云 钱宇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06-1209,1212,共5页
目的研究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镫骨切除术对听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24只(48耳)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选定左耳为手术耳,分别进行暴露砧镫关节手术(手术对照、1组),镫骨切除、人工镫骨植入术(镫骨切除术... 目的研究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镫骨切除术对听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24只(48耳)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选定左耳为手术耳,分别进行暴露砧镫关节手术(手术对照、1组),镫骨切除、人工镫骨植入术(镫骨切除术组、2组);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分别于术后1h、术后1d各组随机抽出4只豚鼠进行耳蜗中轴切片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手术对照组除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外,其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反应阈均无明显改变;镫骨切除术后1h反应阈明显提高(23.75±3.77dBSPL);Ⅰ、Ⅱ、Ⅲ、Ⅳ波和Ⅰ~Ⅲ波间期较术前延长。镫骨切除术后Ⅰ、Ⅲ波潜伏期较手术对照组延长,而各波间期无明显差异;各组术后1d与术后1h各听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耳蜗结构完整,各转螺旋神经节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镫骨切除术组仅第3排外毛细胞静纤毛部分略有紊乱(术后1d恢复正常),手术对照组毛细胞形态正常。结论镫骨切除术可引起豚鼠听力轻度损失,对耳蜗功能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镫骨切除术 豚鼠 听力 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56例
14
作者 隋立森 韩富 +9 位作者 姜晓丹 许建平 谢绍盈 张志强 龙新兵 张泽舜 黄涛 罗小川 谭齐家 沈有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186-2187,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颅咽管瘤患者行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观察其视力、内分泌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观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颅咽管瘤患者行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观察其视力、内分泌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术结合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临床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OMMAYA管 32P内放疗 立体定向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