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公共实验室平台信息化管理建设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勇晖 郝卫 +5 位作者 余楠 王艳芳 丁细霞 温坤 曾里 车小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结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医学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临床公共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安防管理系统、仪器预约管理系统以及临床样本库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情况,强调了信息化管理对临床公共实验室平台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样本库样品管理系统 临床公共实验室平台 信息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曾秀丽 谭楚红 +3 位作者 吴齐恒 何彦 尹恝 朱佳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8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相当的65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采集空腹抗凝血和新鲜粪样,提取受试者粪便样... 目的探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8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相当的65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采集空腹抗凝血和新鲜粪样,提取受试者粪便样本中的细菌DNA并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肠道菌群显著改变(P<0.05),主要表现为肠道内变形菌门、互养菌门、乳酸杆菌等细菌富集和费氏刺骨鱼菌的减少。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提示,高回声斑块数量(OR=11.511, 95%CI:1.406~94.226, P=0.023)和乳酸杆菌高丰度(OR=4.894, 95%CI:1.090~21.966, P=0.038)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结论肠道内乳酸杆菌高丰度可能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潜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 16S RRNA 乳酸杆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恢复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游超 曾秀丽 +4 位作者 高徐璇 谭楚红 何彦 周宏伟 尹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特征和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8例脑梗死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人群的粪便样本,提取粪便中细菌DNA并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显著改变(P<0.001),肠道中机会致病菌肠杆...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特征和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8例脑梗死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人群的粪便样本,提取粪便中细菌DNA并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显著改变(P<0.001),肠道中机会致病菌肠杆菌科、韦荣球菌科和链球菌科等显著增加而常驻菌如普氏菌属和拟杆菌属等显著减少。4周后其肠道菌群结构开始趋向于对照组但伴随菌群多样性的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了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恢复的特征,但其菌群变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肠杆菌科 RNA 核糖体 16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结构预测摄入益生元后双歧杆菌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7
4
作者 罗月梅 刘斐童 +4 位作者 陈慕璇 唐文丽 杨月莲 谭细兰 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目的研究益生元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基于肠道菌群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摄入益生元后双歧杆菌的变化。方法将35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16 g/d低聚果糖(FOS)或低聚半乳糖(GOS)干预,干预时间9 d,采集第0、5、9天粪便标本进行16s r ... 目的研究益生元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基于肠道菌群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摄入益生元后双歧杆菌的变化。方法将35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16 g/d低聚果糖(FOS)或低聚半乳糖(GOS)干预,干预时间9 d,采集第0、5、9天粪便标本进行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分析两种益生元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用随机森林方法区分益生元干预5 d后双歧杆菌变化,并用初始的菌群构建一个连续型指数(index),实现指数与双歧杆菌实际变化量相关联,而后,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FOS干预5 d后降低肠道菌群α多样性,9 d时回升,GOS在干预5、9 d时α多样性均下降。两种益生元对β多样性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机森林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89.6%;建立的指数与双歧杆菌变化量关联r值为0.45(P<0.01),验证模型r值为0.62(P<0.01)。结论益生元干预可迅速降低肠道菌群α多样性。根据干预前的肠道菌群预测服用益生元后双歧杆菌的变化,预测效果良好,此方法为精准膳食的实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 肠道菌群 精准膳食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外囊泡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晓霞 覃思华 +2 位作者 王晖迪 周宏伟 何彦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915-924,共10页
细菌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EVs)是细菌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菌间或细菌-宿主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新媒介,BEVs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宿主多种病理过程,包括肠道炎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肝脏疾病、代... 细菌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EVs)是细菌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菌间或细菌-宿主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新媒介,BEVs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宿主多种病理过程,包括肠道炎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中发挥“致病”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疫苗、抗肿瘤制剂等发挥“治病”作用,为疾病的诊治打开了新思路。但关于BEVs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囊泡分离技术、疾病诊断特异性、囊泡储运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以证实其诊断和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外囊泡 疾病 生物标志物 疫苗 益生菌 抗肿瘤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孔肯雅病毒实验诊断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佩佩 丁细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4,共5页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媒叮咬感染人类引起基孔肯雅热,表现为自限性发热、皮疹、肌痛、关节痛,其中关节疼痛可延续数月至数年,甚至导致关节畸形。由于基孔肯雅病毒与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虫媒病毒具...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媒叮咬感染人类引起基孔肯雅热,表现为自限性发热、皮疹、肌痛、关节痛,其中关节疼痛可延续数月至数年,甚至导致关节畸形。由于基孔肯雅病毒与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虫媒病毒具有相同的传播媒介,且急性期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原则与疾病结局完全不同,因此,实验室的确切诊断是基孔肯雅热防治的关键。本文就近几年基孔肯雅病毒在实验室诊断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 病毒分离 抗体检测 抗原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