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急腹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厉周 邓敏峰 +4 位作者 方素珍 蔡寨 韩帅 朱卉娟 邓俊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急腹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科实施FTS后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7例为FTS组,实施FTS前两年收治行传统方法的老年急腹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急腹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科实施FTS后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7例为FTS组,实施FTS前两年收治行传统方法的老年急腹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FTS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FTS理念贯穿于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治疗,可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快速康复外科 老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2
作者 陈海金 俞金龙 +1 位作者 黄宗海 林晓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分别采用3D高清腹腔镜(3D组)和2D高清腹腔镜(2D组)行胃癌根治术各40例,对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学习曲线、住院花费等...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分别采用3D高清腹腔镜(3D组)和2D高清腹腔镜(2D组)行胃癌根治术各40例,对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学习曲线、住院花费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手术持续时间3D高清腹腔镜组2.8±0.6h,明显低于2D高清腹腔镜组3.2±0.8h(P=0.032),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失血量3D高清腹腔镜组110±18ml,2D高清腹腔镜组120±21ml,两组相比无统计学上差异(P=0.543)。住院花费3D高清腹腔镜组7.5±1.6万元,2D高清腹腔镜组7.1±1.3万元,两组相比无统计学上差异(P=0.162)。结论3D高清腹腔镜能提供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良好的深度感,可实现精确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在3D高清视野下能更陕地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能力和手术技巧,明显缩短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2D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体尾肿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方驰华 刘宇斌 +4 位作者 唐云强 潘家辉 彭丰平 鲁朝敏 鲍苏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6-929,共4页
目的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治疗中胰体尾肿瘤的应用。方法采集64排螺旋CT胰体尾肿瘤病人的原始扫描数据集,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 目的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治疗中胰体尾肿瘤的应用。方法采集64排螺旋CT胰体尾肿瘤病人的原始扫描数据集,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图像修饰、平滑,然后利用GHOST SDK和PHANTOM软件系统进行胰体尾肿瘤病人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三维重建后的胰腺、胰体尾部肿瘤与邻近脏器的三维结构清楚,主胰管、腹主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胆道等主要管道系统的分布、行程以及相互关系明晰。在胰体尾肿瘤的仿真手术系统中,利用GHOST SDK可以开发出来各种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系统可以完成和真实手术一样的胰体尾肿瘤仿真手术,效果逼真。结论胰腺CT数据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的研究,对胰体尾肿瘤等胰腺手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体尾肿瘤 仿真手术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腹腔镜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赵大川 黄宗海 邹兆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4-596,F0003,共4页
现代图像显示技术使腹腔镜技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传统腹腔镜的二维图像缺乏深度感知与空间定向,需要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才能适应,而3D腹腔镜技术利用其立体视野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技术呈现在术者面前的单眼视觉图像的缺点。本文就3D... 现代图像显示技术使腹腔镜技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传统腹腔镜的二维图像缺乏深度感知与空间定向,需要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才能适应,而3D腹腔镜技术利用其立体视野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技术呈现在术者面前的单眼视觉图像的缺点。本文就3D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立体视野 腹腔镜技术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法制备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春晓 刘思然 +3 位作者 徐啊白 康玉占 郑少波 李虎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灌注法制备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ACM)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取12周龄的Wistar大鼠的肾脏,保留输尿管、肾静脉及肾动脉,沿肾动脉插入留置针建立灌注通道。灌注压强为100cmH2O,依次灌注肝素化PBS溶液,1%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去... 目的探讨灌注法制备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ACM)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取12周龄的Wistar大鼠的肾脏,保留输尿管、肾静脉及肾动脉,沿肾动脉插入留置针建立灌注通道。灌注压强为100cmH2O,依次灌注肝素化PBS溶液,1%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去离子水,1%TritonX-100溶液以及含青链霉素的PBS溶液。经脱细胞处理后,采用HE染色法光镜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结构,DAPI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残留细胞核成分。结果所有经SDS及TritonX-100联合处理后的脱细胞基质支架在HE染色光镜观察下未发现细胞残留,扫描电镜观察仅见基膜及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形成网状结构而无细胞,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未见DAPI与细胞核结合后所发出的强荧光。结论灌注法用于制备大鼠全肾脏脱细胞基质支架,简便可靠,该支架无细胞成分残留,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法 肾脏 脱细胞基质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孔凡东 潘明新 +2 位作者 王海澜 单毓强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骨髓干细胞组(C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肝组织病理变化,基因Sry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免...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骨髓干细胞组(C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肝组织病理变化,基因Sry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免疫组化双检测观察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C组中位生存时间大于180d(P<0.05);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基因Sry原位杂交阳性,并且表达甲胎蛋白。结论骨髓干细胞门静脉输注能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并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并逐渐替代移植肝本身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骨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Ⅱa期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俊杰 黄宗海 +2 位作者 俞金龙 厉周 周广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4-646,共3页
目的评估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并确定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有效剂量。方法腹部中等手术病例45例随机分为1U剂量组、2U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两试验组分别于手术前30min缓慢静脉给予1U和2U尖吻蝮蛇凝血酶,空白对照组... 目的评估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并确定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的有效剂量。方法腹部中等手术病例45例随机分为1U剂量组、2U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两试验组分别于手术前30min缓慢静脉给予1U和2U尖吻蝮蛇凝血酶,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1U和2U两试验组切口出血量、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出血时间两试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剂量组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较1U剂量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3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U和2U剂量的尖吻蝮蛇凝血酶对腹部手术切口均有一定止血作用,且2U剂量较1U剂量明显。两试验剂量用药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凝血酶 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KDR-CDglyTK基因靶向杀伤胃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强 黄宗海 +1 位作者 厉周 俞金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24,共6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体系对人胃癌细胞SCG7901靶向杀伤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旁观者效应。方法用MOI=100时,将携带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及Ad-CMV-CDglyTK体外感染SCG7901、ECV304和HepG2细胞,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体系对人胃癌细胞SCG7901靶向杀伤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旁观者效应。方法用MOI=100时,将携带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及Ad-CMV-CDglyTK体外感染SCG7901、ECV304和HepG2细胞,检测细胞的感染效率以及转基因肿瘤细胞在mRNA水平上融合基因的表达;在前药5-氟胞嘧啶(5-FC)和/或更昔洛韦分别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和方式下,观察双自杀基因体系对SCG7901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结果携带双自杀基因(CDglyTK)和报告基因(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复数为100时,95%以上的受感染SCG7901、HepG2和ECV304细胞中有GFP表达。感染腺病毒Ad-CMV-CDglyTK的各细胞以及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SCG7901及ECV304细胞对单一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细胞的存活率各随单一前药浓度的增加而递减;而感染腺病毒的Ad-KDR-CDglyTK的HepG2细胞对前药不敏感。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SCG7901及ECV304细胞分别在同一浓度前药的作用下,细胞的存活率与时间存在依赖关系,而感染腺病毒Ad-KDR-CDglyTK的HepG2细胞不存在依赖关系。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的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并随转基因细胞的比例增加逐渐递增。转基因SCG7901和同种细胞混合,在联合应用前药时,不同混合细胞比例下均出现药物协同作用。结论Ad-KDR-CDglyTK双自杀基因可在体外靶向杀伤SCG7901、ECV304细胞并观察到在细胞中存在旁观者效应,联合应用前药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自杀基因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旁观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发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颜政 方驰华 高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方法取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肝癌细胞,按照卵圆细胞表面标记(CD34、c-Kit、Thy-1、CK7、CK14、CK19)分选肿瘤细胞,各个表面标记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亚群细胞分别异体移植裸鼠,检测体...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方法取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肝癌细胞,按照卵圆细胞表面标记(CD34、c-Kit、Thy-1、CK7、CK14、CK19)分选肿瘤细胞,各个表面标记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亚群细胞分别异体移植裸鼠,检测体内成瘤能力差异,并且稀释成瘤能力强的细胞亚群,分析低密度下强成瘤能力细胞亚群与相应阴性细胞亚群成瘤差异。结果(1)CD34、c-kit、CK7等3个标记的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成瘤能力差异显著(P<0.05)。(2)在低细胞密度下,CD34-、CK7+、c-kit+肿瘤细胞亚群成瘤能力仍强于对应阴性或阳性肿瘤细胞亚群。结论(1)人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存在成瘤能力差异巨大的肿瘤细胞亚群。CD34-、CK7+、c-kit+可能是人肝细胞癌干细胞的部分表面标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干细胞 表面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对人肝癌细胞及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六成 黄宗海 +4 位作者 孔恒 李强 陈飞 俞金龙 厉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系统CDglyTK对人肝癌细胞及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腺病毒AdKDR-CDglyTK感染表达KDR的BEL-7402、HUVEC细胞和不表达KDR的HepG2细胞,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重...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系统CDglyTK对人肝癌细胞及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腺病毒AdKDR-CDglyTK感染表达KDR的BEL-7402、HUVEC细胞和不表达KDR的HepG2细胞,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重组腺病毒及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MTT法检测该系统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结果以感染复数MOI为100的腺病毒AdKDR-CDglyTK分别感染各细胞株,重组腺病毒对三种细胞具有相似的感染效率。RT-PCR检测发现,重组腺病毒及感染AdKDR-CDglyT的三种细胞均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感染腺病毒的BEL-7402、HUVEC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HepG2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01)。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系统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系统CDglyTK对肝癌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自杀基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肝肿瘤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金敏 陈建锋 +1 位作者 高毅 姚坤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等找到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别用HGF、FGF-4、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以...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等找到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别用HGF、FGF-4、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以未加诱导因素的HMSCs、L-02人肝细胞株为阴、阳性对照组。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在不同诱导分化阶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AFP和CK18,并用图像分析法计算HMSCs的分化比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AFP、ALB的表达;RT-PCR检测AFP和ALB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HMSCs经诱导向肝样细胞转化,变成纺锤形、不规则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各诱导组均可检测出AFP和CK18表达,图像分析表明HGF+FGF-4联合诱导分化的AFP、CK18阳性率最高,HGF次之,FGF-4则较弱;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发现各诱导组AFP、ALB均为阳性表达,而阴性对照组则为阴性表达;各诱导组RT-PCR均可检测出AFP和ALBmRNA的表达,而阴性对照组则没有表达。结论HGF、FGF-4、HGF+FGF-4均能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分化的肝样细胞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产物AFP、ALB、CK18等。以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的阳性率最高,HGF次之,FGF-4则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肝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齐佳 崔春晖 +4 位作者 陈日红 翟端洋 王利峰 谢朗 俞金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去乙酰化酶6(SIRT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9对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6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SIRT6蛋白在113例(含前29例)结直肠癌及癌...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去乙酰化酶6(SIRT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9对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6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SIRT6蛋白在113例(含前29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分析SIRT6的表达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IRT6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6蛋白在不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T6在结直肠癌中的低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SIRT6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抗癌蛋白之一,可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6 结直肠癌 WESTERN BLOT RT-QPCR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晓蓉 王颀 +3 位作者 吴坤河 谢四梅 连臻强 黄宗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programmed cell death gene 4,PDCD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7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programmed cell death gene 4,PDCD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7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4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CD4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无病生存及总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Cox回归法探讨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 176例患者中,PDCD4表达阳性者79例(44.8%),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90.0%,P=0.005)。PDCD4表达缺失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个数及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肿瘤越大(r=-0.270,P<0.001)、淋巴结转移越多(r=-0.240,P=0.001)、组织学分级越高(r=-0.206,P=0.006),PDCD4阳性表达率越低。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DCD4表达阳性者其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优于表达阴性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CD4表达、肿瘤直径及分期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PDCD4表达缺失与预后不良相关,PDCD4可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clin 1增强三阴性乳腺癌BT-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旭龙 吴爱国 +4 位作者 郑临海 焦庆丽 邵国利 王梦川 纪术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898-2901,共4页
目的:研究Beclin 1对于三阴性乳腺癌BT-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Beclin 1表达载体转染BT-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目的:研究Beclin 1对于三阴性乳腺癌BT-54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介导Beclin 1表达载体转染BT-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吖啶橙染色法检测细胞内酸性囊泡形成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Beclin 1的BT-549细胞;紫杉醇作用24 h,Beclin 1组的IC50为(416.85±16.97)μg/L,显著低于空载体组(1725.43±99.70)μg/L和未转染组(2130.10±190.74)μg/L(F=154.847;P<0.00);作用48 h,Beclin 1组IC50为(74.48±10.18)μg/L,显著低于空载体组(280.18±14.78)μg/L和未转染组(614.80±9.29)μg/L(F=1638.484;P<0.00);50μg/L紫杉醇处理48 h,Beclin1组BT-549细胞凋亡率为(46.40±1.00)%,显著高于空载体组(37.81±1.85)%和未转染组(35.55±3.36)%(F=14.661;P<0.005),Beclin 1组细胞细胞核凋亡特征改变较其他两组更明显;紫杉醇处理后,Beclin 1组细胞酸性囊泡形成显著多于其他两组。结论:Beclin 1显著增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BECLIN 1 紫杉醇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MRP3及MRP5 mRNA的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磊 方驰华 范应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1,224,共4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基因及MRP3、MRP5基因在正常肝脏细胞系L-02、肝癌细胞系BEL及肝癌耐药细胞系BEL/ADM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癌耐药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提取L-02、BEL及BEL/ADM细胞的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基因及MRP3、MRP5基因在正常肝脏细胞系L-02、肝癌细胞系BEL及肝癌耐药细胞系BEL/ADM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癌耐药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提取L-02、BEL及BEL/ADM细胞的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RP2、MRP3、MRP5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RP2基因在BEL/ADM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L-02、BEL细胞中的表达(P=0.000),而其在L-02、BEL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468);MRP3、MRP5基因表达量在L-02、BEL、BEL/ADM三种细胞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MRP2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内在性耐药,而MRP3、MRP5可能与肝癌的获得性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阴性选择法纯化培养人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 被引量:12
16
作者 慕宁 高毅 唐力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建立体外分选纯化及培养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s)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后,将获取的骨髓贴壁细胞通过CD45、血糖蛋白A(GlyA)免疫微磁珠(miniMACS)负分选,流式... 目的建立体外分选纯化及培养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s)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后,将获取的骨髓贴壁细胞通过CD45、血糖蛋白A(GlyA)免疫微磁珠(miniMACS)负分选,流式细胞术鉴定分选后细胞纯度;对传代到不同阶段的细胞进行CD45、GlyA流式细胞分析,初步了解MAPCs在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免疫学稳定性.结果通过miniMACS分选,平均每1×106/ml骨髓贴壁细胞可分选出约(5~10)×104/ml的MAPCs,分选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6.7±1.7)%和(96.0±2.4)%,无明显差异;自制的培养基培养分选后的MAPCs生长良好,最长传代到第16代;流式细胞仪分析获取的CD45、G1yA-细胞纯度大于98%;流式细胞仪分析传代第4、8、12代MAPCs,CD45-、G1yA-细胞纯度大于98%.结论CD45、GlyA miniMACS负分选可从骨髓中分离高纯度的MAPCs;MAPCs在本室自制的人MAPCs培养基中体外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 免疫磁珠分离法 分离纯化 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大肠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海金 黄宗海 +2 位作者 吴爱国 俞金龙 苏国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构建的重组FGW-KDRP-CD/TK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包装扩增后,获得病毒颗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LOVO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以RT-PCR...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构建的重组FGW-KDRP-CD/TK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包装扩增后,获得病毒颗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LOVO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以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及GCV处理,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重组体对各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RT-PCR方法检测发现:除LS174T细胞外,LOVO细胞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LOVO与LS174T细胞株对前药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双自杀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的疗效(P<0.001)。结论KDR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表达KDR的大肠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KDR启动子 自杀基因治疗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ctor和mTO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利峰 陈海金 +3 位作者 俞金龙 齐佳 林晓华 邹兆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Rictor蛋白和mTO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HCT116、SW480、Lo Vo、HCoEpiC这4种细胞中Rictor和mTOR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Rictor蛋白和mTO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HCT116、SW480、Lo Vo、HCoEpiC这4种细胞中Rictor和mTOR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ictor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Rictor蛋白在癌及癌旁正常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Rictor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细胞中Rictor和mTOR的表达水平高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大肠癌组织中Ricto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Rictor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尚不能认为有相关性(P>0.05);Rictor表达阳性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低于阴性患者。结论 Rictor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Rictor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RICTOR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PTEN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纪术峰 冯志毅 +2 位作者 焦得闯 邵国利 吴爱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80-1682,1684,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第10染色体磷酸酶基因(PTE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良性病组织中HIF1α、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第10染色体磷酸酶基因(PTE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良性病组织中HIF1α、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HIF1α与VEGF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EN表达在腋淋巴结是否转移及ER状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344,P=0.022),与PTEN表达显著负相关(rs=-0.374,P=0.012)。结论在乳腺癌中HIF1α、VEGF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有相关性,三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第10染色体磷酸酶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伤创面愈合过程中MMP-9和TGF-β所起的作用和重量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新勇 方驰华 +2 位作者 张丽芸 左大明 陈政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4-846,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湿热环境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它们对创面愈合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湿热环境下战伤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湿热环境爆炸伤... 目的通过研究湿热环境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它们对创面愈合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湿热环境下战伤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湿热环境爆炸伤创面的动物模型,收集伤后4、24、48h和5、7、14、21、28d创面渗液。采用明胶酶谱法和ELISA法,分别对创面MMP-9和TGF-β进行检测。结果创面愈合过程中MMP-9和TGF-β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48h为高峰,TGF-β伤后7d出现第二高峰,伤后2周两者水平下降,并且出现分离现象。创面给予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的干预,在早期无明显作用,但在后期,即伤后2周,可以降低MMP-9、上调TGF-β的水平。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早期MMP-9和TGF-β水平上升促进了创面细胞的迁移,有利于创面炎性坏死组织的清除,可能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而MMP-9水平的过度升高,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合理外用TIMP对促进延迟愈合创面的愈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伤口愈合 金属蛋白酶类 转化生长因子Β 湿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