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CP时联合应用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焦馗 全显跃 +2 位作者 温志波 朱杏莉 刘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5-618,共4页
目的 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MRCP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补充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4例胰胆管疾病病例的MRI表现,由两名有MR诊断经验的影像医生在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分为MRCP、MRCP与MR平扫结合、MRCP结合MR平扫及动态增强三... 目的 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MRCP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补充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4例胰胆管疾病病例的MRI表现,由两名有MR诊断经验的影像医生在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分为MRCP、MRCP与MR平扫结合、MRCP结合MR平扫及动态增强三步阅片,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第一、二步骤间定性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提高17.2%、14.7%及20%,差异显著(χ2=6.02,P<0.05),而第二、三步骤间差异不显著(χ2=1.74,P>0.05),但诊断准确率及确认度三步骤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MRCP应与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MR平扫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必要且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增强 胰胆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肺气肿定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攀 于化鹏 +4 位作者 樊慧珍 吴树瀚 刘洁露 方泽葵 阎超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定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症状评分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HRCT肺气肿定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稳定期慢阻肺患者78例,进行HRCT检查,测定肺气肿组织占全肺的比例...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肺气肿定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症状评分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HRCT肺气肿定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稳定期慢阻肺患者78例,进行HRCT检查,测定肺气肿组织占全肺的比例(LAA%),分析LAA%与肺功能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反应性、m MRC评分、CAT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关系。结果:LAA%与FEV1/FVC、DLCO%pred负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759、-0.589(均P<0.01)。LAA%与m MRC评分正相关(r=0.342,P<0.01),与6MWD负相关(r=-0.365,P<0.01)。LAA%与支气管舒张试验指标(⊿FVC、⊿FVC%、⊿FEV1、⊿FEV1%)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HRCT肺气肿定量指标与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及运动耐量相关。结合HRCT早期识别肺气肿,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以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分辨率CT(HRCT) 肺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ixon方法快速量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楚岚 江桂华 +5 位作者 陈楚庄 李武铭 刘金武 颜剑豪 肖毅 全显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471,共7页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作为参考标准,评价mDixon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70名NAFLD患者在1.5 T磁共振扫描仪行肝脏mDixon容积扫描和1H-MRS采集.1H-MRS扫描采用单...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作为参考标准,评价mDixon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70名NAFLD患者在1.5 T磁共振扫描仪行肝脏mDixon容积扫描和1H-MRS采集.1H-MRS扫描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法,记录亚甲基峰(1.3 ppm)和水峰(4.7 ppm)下面积,计算脂肪分数.mDixon扫描得到的水相及脂相分别传输至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肝脏脂肪分数.[结果]采用Image J软件在mDixon图像测量得到的肝脏脂肪分数平均为(16.9±8.7)%(范围为6.6%~37.0%).用1H-MRS测量得到的肝脏脂肪分数平均为(16.0±8.8)%,(范围为5.7% ~ 41.4%).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0(P< 0.0001).用Bland-Ahman方法,95.8%数据点都在95%一致性范围内.[结论]经Image J软件简单处理mDixon方法获得的图像能快速、准确量化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量化 脂肪含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对早期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章绪辉 梁文 +1 位作者 李欣明 全显跃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对早期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行前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对早期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行前列腺DCE-MRI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85例,其中早期前列腺癌49例,前列腺增生36例,在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tras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trast,K_(ep))参数图上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前列腺相应部位的K^(trans)、K_(ep)值。对前列腺癌区、中央腺体增生区和外周带非癌区的各参数值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参数值与MVD、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区的K^(trans)、K_(ep)值分别是(0.37±0.15)min^(-1)、(1.29±0.29)min^(-1),中央腺体增生区分别为(0.32±0.12)min^(-1)、(1.20±0.24)min^(-1),外周带非癌区分别为(0.15±0.59)min^(-1)、(0.45±0.18)min^(-1),前列腺癌区、中央腺体增生区与外周带非癌区K^(trans)、K_(ep)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区与中央腺体增生区K^(trans)、K_(e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值对早期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0、0.796。前列腺癌区K^(trans)、K_(ep)值与MVD、Gleason评分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值对早期前列腺癌有中等的诊断效能,可以鉴别癌区和外周带非癌区,尚不能鉴别癌区和中央腺体增生区。另外,K^(trans)、K_(ep)值可作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定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1ρ和T2 mapping成像定量评价早期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玲 Queenie Chan +4 位作者 梁文 王伟 全显跃 慕革非 杨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成像评价骨性关节炎(OA)早期软骨损伤的价值。方法对78例OA患者(轻度OA组50例,重度OA组28例)和23名正常人(正常组)行膝关节软骨MR扫描,包括FSE T1W/T2W、自旋锁定T1ρ和T2mapping成像。分别测量股骨软骨平... 目的探讨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成像评价骨性关节炎(OA)早期软骨损伤的价值。方法对78例OA患者(轻度OA组50例,重度OA组28例)和23名正常人(正常组)行膝关节软骨MR扫描,包括FSE T1W/T2W、自旋锁定T1ρ和T2mapping成像。分别测量股骨软骨平均T1ρ和T2值,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共86个膝关节516个观察面纳入研究,其中正常组20名,轻度OA组41例,重度OA组25例。65例(143个关节面)出现不同程度软骨损伤,主要位于股骨内侧髁后部。重度OA、轻度OA及正常组平均T1ρ和T2值分别为(48.37±5.80)ms和(48.67±6.05)ms、(44.26±4.16)ms和(45.78±5.85)ms、(40.34±2.10)ms和(42.62±4.15)ms,各组间T1ρ值和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OA组与正常组T2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1ρ和T2mapping成像可发现早期软骨损伤,T1ρ敏感度更高,可用于早期诊断骨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软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评价股骨近段骨皮质厚度及骨密度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玲 张勇 +7 位作者 程晓光 全显跃 曹宇鹏 李文 赵伟 吴远 危杰 伊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61-146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定量CT(QCT)骨结构分析系统(BIT)测量股骨近段骨皮质的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收集30例髋部低能量骨折患者,正常侧股骨用于测量,采集髋部QCT扫描数据,于QCT分析工作站上BIT自动选定垂直于股骨颈中段长轴最狭窄处横断面,...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定量CT(QCT)骨结构分析系统(BIT)测量股骨近段骨皮质的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收集30例髋部低能量骨折患者,正常侧股骨用于测量,采集髋部QCT扫描数据,于QCT分析工作站上BIT自动选定垂直于股骨颈中段长轴最狭窄处横断面,将该横断面分为4个象限,即上前象限(SA),下前象限(IA),下后象限(IP),上后象限(SP),BIT自动估算各象限骨皮质厚度(C.Th),由3名测量者分别进行测量,比较测值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3名测量者测得的股骨颈最狭窄处横断面平均C.Th及SA、SP、IA象限C.Th和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致性均较好,其中平均C.Th的ICC值最高,为0.883。而3名测量者测得的IP象限C.Th和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IT能够实现获取股骨近段骨密度结果的同时获得骨结构信息,测得的股骨颈横断面上象限及前下象限C.Th及骨密度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股骨 骨结构 骨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技术对早期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章绪辉 梁文 +2 位作者 全显跃 张序昌 林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技术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前列腺MRI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00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T_2WI、DWI和DCEI检查。组合上述3种检查形成以下4种方案:方案1:T_2WI;方案2:T_2WI+DWI;方案3:T_2...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技术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前列腺MRI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00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T_2WI、DWI和DCEI检查。组合上述3种检查形成以下4种方案:方案1:T_2WI;方案2:T_2WI+DWI;方案3:T_2WI+DCEI;方案4:T_2WI+DWI+DCEI。对影像与病理对照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Z检验比较各组方案的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各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4种检查方案中,方案4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分别为92.6%、87.0%及90%,方案1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最低,分别为68.5%、63.0%及66%。各组方案AU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方案4:0.916、方案2:0.908、方案3:0.870、方案1:0.697,方案1与方案2、方案3及方案4间的AUC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方案2、方案3及方案4间两两比较AU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_2WI+DWI,T_2WI+DCEI和T_2WI+DWI+DCEI对早期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T_2WI+DWI较T_2WI+DCEI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而T_2WI+DWI+DCEI诊断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椎弓根植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尹知训 丁红梅 +1 位作者 靳安民 唐海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T9-L4),CT检查无明显骨质破坏,骨密度检查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随机选取20个椎体,用材料试验机压缩加载,压缩椎体高度25%,制造椎体...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5具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标本(T9-L4),CT检查无明显骨质破坏,骨密度检查证实为骨质疏松标本。随机选取20个椎体,用材料试验机压缩加载,压缩椎体高度25%,制造椎体压缩骨折,获得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数据。对骨折椎体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再测试植骨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结果:椎体原始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1343.5±428.7)N和(1090.3±429.2)N/mm;压缩骨折经椎弓根植骨后椎体最大载荷及刚度分别为(1276.1±274.6)N和(366.1±102.7)N/mm。植骨后椎体最大载荷与原始最大载荷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椎体原始刚度大于植骨后刚度(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最大抗压强度,但不能恢复其刚度,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强化骨折椎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经椎弓根植骨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与脑膜瘤的临床和MRI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蒋春秀 朱建彬 +5 位作者 邹天宇 王显龙 于昊 任云燕 郭培 温志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MRI影像征象,并与脑膜瘤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28例(SFT/HPC组)和脑膜瘤患者68例(脑膜瘤组)的临床及MRI征象,并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肿瘤形态、信号均匀...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MRI影像征象,并与脑膜瘤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FT/HPC患者28例(SFT/HPC组)和脑膜瘤患者68例(脑膜瘤组)的临床及MRI征象,并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肿瘤形态、信号均匀性、瘤内血管流空信号、瘤内短T2信号强化结节、瘤内囊变坏死情况、脑膜尾征、骨质改变、性别、Ki-67%水平、术中出血量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FT/HPC及脑膜瘤临床及MRI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两者的影像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瘤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10
作者 贾洪顺 刘磊 +1 位作者 杨建明 全显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86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分别行64层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双盲状态下,在CTCA和SCA图像上分别评估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变。结果:以SCA结果为金...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86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分别行64层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双盲状态下,在CTCA和SCA图像上分别评估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变。结果:以SCA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结果显示64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的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86.0%,阴性预测值为97.5%;64层CTCA在冠心病诊断准确性上与SC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CA是一种快速、无创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在图像质量满意的前提下,可作为怀疑冠心病患者常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和双能X线吸收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黎 王玲 +4 位作者 张勇 马毅民 刘丹 王满宜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QCT所测CSA和CSMI均大于DXA所测CSA和CSMI(P均〈0.01),两种方法测量CSA差值的中位数为0.97cm^2,CSMI差值的中位数为0.49cm4。QCT和DXA测量CSA和CSMI均显著相关(r=0.85、0.78,P均〈0.01)。结论 DXA和QCT对中国老年人股骨颈CSA和CSMI测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人群股骨近段骨结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期宫颈癌患者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模型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洪磊 何援利 +2 位作者 彭冬先 王显龙 王雪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建立各期宫颈癌患者盆腔动脉血管网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获得宫颈癌患者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 Form Model... 目的:建立各期宫颈癌患者盆腔动脉血管网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获得宫颈癌患者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 Form Modeling System平台进行平滑、上色、透明化、旋转等操作,获得盆腔动脉血管网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重建出宫颈癌患者盆腔动脉血管网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可以清楚显示腹主动脉、髂内及髂外动脉、子宫动脉、子宫动脉上行支等主要及细小血管分支,并与骨盆配准后,可清楚了解各血管走行及空间位置,并且随着肿瘤期别的提高,患者盆腔动脉血管网的密度、分支情况等均呈增加趋势。结论:基于CTA数据,应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软件,可以成功重建出活体宫颈癌患者盆腔动脉血管网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并且各期宫颈癌患者动脉血管网有其不同特点,了解其不同特点对我们的手术或介入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盆腔动脉血管网 三维重建 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中晚孕期正常胎盘血流灌注的定量评价(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慧 孙庚喜 +5 位作者 李胜华 艾斌 刘鸿圣 曾斯慧 刘金武 全显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2-468,共7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定量测量正常妊娠胎盘血流灌注的价值。探讨正常中晚孕期胎盘血液灌注的变化规律。【方法】搜集54例因胎儿轻微先天性发育异常来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妊娠中晚期单胎孕妇,所有孕妇在1.5 T磁共振... 【目的】评价磁共振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定量测量正常妊娠胎盘血流灌注的价值。探讨正常中晚孕期胎盘血液灌注的变化规律。【方法】搜集54例因胎儿轻微先天性发育异常来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妊娠中晚期单胎孕妇,所有孕妇在1.5 T磁共振仪进行胎盘的IVIM-DWI成像来计算灌注分数,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54例孕妇依照不同的孕龄(GA)分为Ⅰ组(GA 24-26周)(n=14)、Ⅱ组(GA 27-33周)(n=25)、Ⅲ组(GA 34-40周)(n=15)。IVIM-DWI采用呼吸触发序列,b值设定为:0,10,30,50,70,100,150,200,500,800,1000 s/mm2。IVIM成像参数图,包括标准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灌注扩散系数(D*)图通过PRIDE DWI tool软件选择双指数模式自动生成,2名医师分别使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对IVIM的3个参数进行测量。利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对观察者间一致性进行判断。3组间D、D*、f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灌注分数f与孕龄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的相关性,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f(ICC=0.808,P<0.001)与D(ICC=0.881,P<0.001)都有良好的可重复性;D*(ICC=0.754,P<0.001)可重复性一般。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孕龄组间f值(33.81±2.94),(29.41±2.70),(27.71±1.5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D*值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孕周的D值分别为:(1.28±0.12)×10^(-3),(1.32±0.14)×10^(-3),(1.27±0.15)×10^(-3)mm2/s(P=0.591);D*值分别为:(80.82±9.86)×10^(-3),(81.33±12.55)×10^(-3),(81.28±10.30)×10^(-3)mm2/s(P=0.982)。f值与孕周呈显著负相关(r=-0.534,P<0.01)。妊娠中晚孕期子宫动脉PI的中位值为0.74,f值与子宫动脉PI值显著相关(r=0.833,P<0.05)。【结论】基于IVIM的灌注分数f值可以作为稳定可信的客观指标量化评价胎盘血流灌注,为不能使用磁共振造影剂的妊娠期妇女评价胎盘血液灌注提供了新的选择。f值与彩色多普勒子宫动脉PI值显著相关,正常妊娠中晚期胎盘灌注分数f值随孕周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胎盘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灌注 子宫动脉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欣明 全显跃 覃淑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89-2294,共6页
肝脏是各类原发及继发肿瘤发生的常见器官,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但部分肿瘤类型较少见,CT和MRI可显示肝内病变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周围组织关系及肿瘤血供情况,同时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综合运用CT和MRI检查,总结肝脏少见肿... 肝脏是各类原发及继发肿瘤发生的常见器官,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但部分肿瘤类型较少见,CT和MRI可显示肝内病变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周围组织关系及肿瘤血供情况,同时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综合运用CT和MRI检查,总结肝脏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肝脏少见肿瘤的诊断水平,更好的发挥影像学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5
15
作者 俞志坚 罗文志 王保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靶点为椎问盘、突出...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靶点为椎问盘、突出髓核及患侧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椎间盘及突出髓核内医用臭氧浓度40~50μg/ml,神经根旁医用臭氧浓度30μg/ml。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30±1.4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8.73±0.80)分;术后3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4.16±3.2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2.41±0.20)分;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0.0158和0.0242)。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法,165例患者达到优,64例达到良,可20例,差13例,总优良率达87.4%。全部患者均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腰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能够达到精确的靶点注射,手术安全,可以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椎间盘突出症 CT介导 靶点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绪辉 罗良平 +1 位作者 周序珑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周围型NSCLC患者进入研究。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3、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3、C...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周围型NSCLC患者进入研究。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3、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3、CD44v6表达与肺癌CT征象中的深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4v3、CD44v6表达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深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与CD44v3、CD44v6表达明显相关,提示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较强;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的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更短,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短静脉256层螺旋CT最佳血管成像时间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婷 全显跃 +2 位作者 顾杨 梁文 田霞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优化肝短静脉最佳扫描时间。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行上腹CTA被检查者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15例。使用团注示踪技术行全肝扫描,将膈顶水平腹主动脉触发阈值设定为200 HU,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优化肝短静脉最佳扫描时间。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行上腹CTA被检查者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15例。使用团注示踪技术行全肝扫描,将膈顶水平腹主动脉触发阈值设定为200 HU,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便启动肝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时间设定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21 s;肝静脉期扫描时间分别设定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35 s(A组)、40 s(B组)、45 s(C组)、50 s(D组)、55 s(E组);平衡期延迟时间为90~120 s。评价肝静脉期肝短静脉三维重建(MIP)图像质量。结果:对观察者1前后两次图像质量评价及观察者1、2间的图像质量评价进行比较,kappa值分别为0.88,0.86。A^E五组肝短静脉得分分别为(4.00±1.46)、(5.20±1.08)、(3.73±1.58)、(3.80±1.42)、(3.53±1.96)分,B组与A、C、D、E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短静脉256层螺旋CT最佳血管成像时间为达到预设触发扫描CT阈值后延迟4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短静脉 多层螺旋CT CT血管成像 断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玉茹 全显跃 +3 位作者 周围 梁文 杨建明 黄凡衡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CC患者14例,对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PCC块状型8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于T1WI、T2WI主要表现为混杂的异常信号,MR动态增强...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CC患者14例,对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PCC块状型8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于T1WI、T2WI主要表现为混杂的异常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13例动脉期瘤灶边缘淡薄环形或不规则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瘤灶内实性部分的信号呈渐进性、填充式增强,强化程度更加明显,1例动脉期扫描瘤灶边缘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瘤体边缘仍保持厚环状明显强化。其他表现包括瘤内含有扩张胆管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5例,均无门静脉癌栓。结论:PCC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PCC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玲 田霞辉 +2 位作者 陈菲菲 林婷 梁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3例)和穿刺(1例)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41~65岁,平均53岁。所有病灶均为单发,3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肿块多位于...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3例)和穿刺(1例)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41~65岁,平均53岁。所有病灶均为单发,3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肿块多位于肾皮质区,向腹腔或肾盂突出,肾皮质受压呈杯口状。平扫肿块多数不均匀,实质部分以等密度为主,纤维或瘢痕组织密度稍低于正常肾实质,主要位于中央,可向周围延伸。增强扫描有2例病灶出现'辐轮状'强化,此征象在皮质期观察最佳,1例皮质期肿块边缘见供养血管(提示血供丰富),3例有延迟强化表现,1例病灶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4例均有不等量的纤维组织,3例可见包膜样结构。1例纤维组织伴有多房囊性改变。病灶出血、坏死、钙化、脂肪等征象相对少见。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准确的术前诊断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嗜酸粒细胞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门静脉侵犯的3D DCE MRA表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慕革非 全显跃 +1 位作者 俞志坚 梁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肝细胞癌门静脉受侵的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及临床证实的2例肝细胞癌(共30例),行MRI平扫及3D DCE MRA检查。结果将门静脉主干、左、右主分支分别作为一支受累血管计数...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肝细胞癌门静脉受侵的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及临床证实的2例肝细胞癌(共30例),行MRI平扫及3D DCE MRA检查。结果将门静脉主干、左、右主分支分别作为一支受累血管计数,门脉分叉部受侵按2支计数。肝细胞癌30支门静脉受累的主要表现为门静脉受压推移7支(23.3%),局部管壁浸润7支(23.3%),闭塞1支(3.3%),合并门静脉内癌栓15支(50%)。同时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门静脉受累的表现差异进行了比较。结论3D DCE MRA诊断肝细胞癌门脉受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且在鉴别诊断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