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五年制本科急诊临床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春生 李奇林 蔡学全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6期771-772,共2页
针对急诊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力量紧张、教员投入不足及硬件支撑有限等诸多问题。探讨了改善急诊临床教学的若干对策,包括重视入科教育,实施看评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启动激励机制提高教员积极性等。
关键词 急诊医学 临床教学 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峥嵘 魏兵华 +2 位作者 李长科 詹潮勇 谭江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3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且年龄60-79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和对照组(C组).其中ES组患者行依托咪酯+舒芬...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且年龄60-79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和对照组(C组).其中ES组患者行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并持续静脉微泵依托咪酯麻醉维持,C组患者行丙泊酚+芬太尼全麻诱导并持续静脉微泵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围术期的血压和心率,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7、12、24、48、72小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试.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麻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 0.05),且ES组心率明显高于C组(t=3.846,P=0.000),而插管后即刻ES组心率明显低于C组(t=3.547,P=0.001),ES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也低于C组(t=3.463,P=0.001).术后第1、7小时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且术后12 h ES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C组(t=3.257,P=0.001),其中ES组有8例出现术后认识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20.0%,C组共有11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2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不会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乳剂 舒芬太尼 妇科腹腔镜手术 老年人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875例院前急救病例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育红 李奇林 黄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4期21-22,共2页
目的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功能。方法分析2005年院前出车急救73875例,根据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针对院前急救值得注意的9个方面问题总结出相应急救对策。结... 目的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功能。方法分析2005年院前出车急救73875例,根据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针对院前急救值得注意的9个方面问题总结出相应急救对策。结论院前急救病情来势急、发展快,院外救治条件差。只要注意了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策略 病例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群 陆首玲 +1 位作者 刘尚 刘斌 《内科》 2015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AF,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53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并适时进行相应剂量加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范围内;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比较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AF,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53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并适时进行相应剂量加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范围内;观察组患者153例给予利伐沙班(rivaroxaban)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NR达标率(8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1.3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能显著提高心房颤动患者INR的达标率,有效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利伐沙班 血栓栓塞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酪氨酸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病理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红瑜 陈绮雁 +2 位作者 刘丹阳 龙海波 许兆忠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硝基酪氨酸被认为是体内氧化应激的标志物,可用于指导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硝基酪氨酸不仅是糖尿病时的代谢产物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预测因子,本身还具有病理生理学活性。本文就硝基酪氨酸的生成... 硝基酪氨酸被认为是体内氧化应激的标志物,可用于指导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硝基酪氨酸不仅是糖尿病时的代谢产物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预测因子,本身还具有病理生理学活性。本文就硝基酪氨酸的生成、病理作用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酪氨酸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分型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罗发生 李功辉 +4 位作者 李奇林 夏东斌 刘曲汇 彭燕飞 刘小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1期108-109,112,共3页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穴位敷贴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高血压的中医外治手段。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辨证分成肝阳上亢证、痰湿阻滞证、气虚血瘀证,对照组为未辨证分型的患者。治...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穴位敷贴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高血压的中医外治手段。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辨证分成肝阳上亢证、痰湿阻滞证、气虚血瘀证,对照组为未辨证分型的患者。治疗组患者分别用相对应的方药用醋调成药膏敷贴神阙穴、双侧涌泉穴,对照组用麦麸敷贴同一组穴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血压变化。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治疗组显效51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3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1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辨证分型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切实有效,操作简便,体现了中医"简、便、验、廉、效"的特点,对于当前广大高血压病患者具有更现实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分型 穴位敷贴疗法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中心静脉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峥嵘 魏兵华 +2 位作者 李长科 谭江波 吴勤如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3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对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PO_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ASA分级为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胸...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对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PO_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ASA分级为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胸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LCVP联合AHHD组(L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其中LA组麻醉后先行LCVP技术,采取限制晶体输液量并硝酸甘油持续微泵注射的方法,控制术中CVP在2~5 cm H_2O,随后再联合应用AHHD技术,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15 m L/kg进行血液稀释,使血细胞比容维持在25%~30%;C组术中始终维持中心静脉压在正常水平6~12 cm H_2O。分别在平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adb)、平卧位单肺通气10 min(T1)、侧卧位单肺通气10 min(T2)、肺叶切除后10 min(T3)等时间点采集肘静脉血测定血糖(GLU)和血清皮质醇(COR)水平;采集桡动脉血和右心房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GLU、COR水平、动脉血氧含量(CaO_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_2)、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_2)、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血红蛋白等。根据肺血流分布标准三室模型计算各时间点肺内分流率(Qs/Qt),Qs/Qt=(CcO_2-CaO_2)/(CcO_2-CvO_2)×100%。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GLU、COR、SpO_2、HR、MAP、BIS、Pet CO_2基本稳定,但在单肺通气后,LA组和C组肺内分流明显增加(P<0.05),其中平卧位分别增加13.7%和14.9%,侧卧位分别增加11.4%和14.3%;两组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P<0.05),且平卧位较侧卧位下降更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叶切除后,LA组和C组肺内分流明显减少(P<0.05),分别减少7.2%和8.6%,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LA组输血比例明显低于C组(χ~2=4.902,P<0.05)。结论低中心静脉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对肺内分流、动脉氧分压无明显的抑制,且可明显减少术中输血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中心静脉压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胸科手术 肺内分流 动脉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苏强 伦志勇 +2 位作者 梁燕芳 刘斌 吴同果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4期35-37,103,共4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2%高于对照组8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68,P〈0.05),观察组的TC、TG、LDL-C与3项达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75、8.5568、15.3361、8.4304,P〈0.05),两组治疗12周后TC、TG、HDL-C、LDL-C血脂参数变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不同程度增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能够显著地改善血脂变化,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是较为理想的搭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高脂血症 辛伐他汀 吡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二甲双胍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周金菊 秦艳东 +2 位作者 周国用 樊宇丹 刘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在二甲双胍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全部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3次/d,并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450mg/次,2次/d,对照组67例给予常规护... 目的观察评价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在二甲双胍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全部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3次/d,并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450mg/次,2次/d,对照组6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干预后BMI而明显的低于干预前(t=-16.329,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BMI则显著的低于对照组(t=-13.127,P<0.05),观察组干预后TC、TG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t=-3.580、-5.51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1%而明显地高于对照组79.10%(χ~2=10.2203,P<0.05)。结论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对二甲双胍联合多稀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其疗效肯定,可以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的改善肝功能的各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二甲双胍 多烯磷脂酰胆碱 优质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重症监护患者坠积性肺炎集束化预防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10
作者 杨军华 王一婷 +1 位作者 余芝芝 李晓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6期32-37,共6页
目的基于循证构建重症监护患者坠积性肺炎集束化预防方案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获取重症监护患者坠积性肺炎预防的相关证据,经研究小组讨论后起草预防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形成重症... 目的基于循证构建重症监护患者坠积性肺炎集束化预防方案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获取重症监护患者坠积性肺炎预防的相关证据,经研究小组讨论后起草预防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形成重症监护患者坠积性肺炎集束化预防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8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重症监护患者坠积性肺炎集束化预防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2.0(8.4,15.8)d,短于对照组的16.0(12.2,21.7)d;研究组的住院费用为(4.52±0.84)万元,少于对照组的(6.88±1.53)万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重症监护患者坠积性肺炎集束化预防方案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降低重症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坠积性肺炎 集束化护理 预防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