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路交通伤的特点及其现场急救新概念 被引量:30
1
作者 岳茂兴 刘志国 +4 位作者 蔡学全 徐冰心 李建忠 李轶 化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1803-1805,共3页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伤的特点及其现场急救新概念。方法 结合我们已进行的大量相关实验研究和多次参加抢救道路交通伤伤员的临床救治体会 ,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著作 ,提出急救新概念。结果 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 ,使交...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伤的特点及其现场急救新概念。方法 结合我们已进行的大量相关实验研究和多次参加抢救道路交通伤伤员的临床救治体会 ,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著作 ,提出急救新概念。结果 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 ,使交通伤现场急救方案更趋合理 ,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结论 道路交通伤伤员初期的现场急救特别重要 ,最好将救命性的外科处理延伸到事故现场 ,可以及时对病情进行包括简单手术在内的决定性治疗。真正体现“医疗与伤员同在”的现代救护新概念 ,这种策略有可能改善预后 ,降低道路交通伤伤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 现场急救 伤员 伤残率 性治疗 外科处理 病情 新概念 特点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酪氨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NF-κB、MCP-1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许兆忠 王明 +5 位作者 王艳靖 牛红心 李小云 周伟东 朱艳 龙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观察硝基酪氨酸(N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 目的观察硝基酪氨酸(N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3组:DN模型组、DN+NT组和DN+NT+Ebselen组(NT抑制剂),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NF-κB、MCP-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NF-κB、MCP-1及TGF-β1 mRNA表达,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DN模型组比较,DN+NT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组织中NF-κB、MCP-1和TGF-β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肾脏病理改变加重;NT抑制剂Ebselen可明显减轻这些变化。结论硝基酪氨酸可上调DN大鼠肾脏组织NF-κB、MCP-1及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加重炎性反应,促进DN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酪氨酸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核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康丸通过p38/NF-κB通路抑制AOPP诱导的足细胞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艳 王建成 +8 位作者 李红瑜 贾倩倩 陈斯佳 许兆忠 杜晓燕 陈晓雯 鲁路 黄波 龙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65-1271,共7页
目的探讨肾康丸含药血清对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诱导的体外培养足细胞(MPC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肾康丸含药血清和AOPP;体外培养MPC5,用不同浓度的肾康丸含药血清刺激不同时间,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肾康丸含药血清对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诱导的体外培养足细胞(MPC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肾康丸含药血清和AOPP;体外培养MPC5,用不同浓度的肾康丸含药血清刺激不同时间,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肾康丸含药血清干预AOPP处理的MPC5,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IκB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 p65核转移,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CP-1表达。结果 (1)肾康丸含药血清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促进MPC5增殖,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分别是5%、24 h;(2)AOPP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MPC5分泌MCP-1;p38抑制剂SB203580或NF-κB抑制剂小白菊内酯预孵育能使细胞上清中MCP-1分泌减少;肾康丸含药血清能抑制AOPP诱导MPC5分泌MCP-1;(3)AOPP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P-p38蛋白的表达、降低IκBα蛋白的表达;与AOPP组相比,AOPP+肾康丸组MPC5 IκBα蛋白表达增加;AOPP+SB203580组IκBα蛋白表达亦增加,但不及AOPP+肾康丸组;(4)肾康丸含药血清减少AOPP诱导的NF-κB p65核转移。结论肾康丸含药血清能通过p38MAPK/NF-κB途径下调MCP-1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为应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丸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足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P38MAPK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荟萃分析(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宗瑞 赵豪 +2 位作者 陈艳荣 唐冬冬 牛红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电子数据库(时间截止2015年2月)的检索,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关肾脏病进展指标。结果共纳入28个研究,共包括45 688例慢...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电子数据库(时间截止2015年2月)的检索,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关肾脏病进展指标。结果共纳入28个研究,共包括45 6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能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RR=0.98,95%CI:0.91-1.05),也不能降低肌酐翻倍风险(RR 1.43,95%CI 0.26 to 7.79),但是可以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5%的风险(RR=0.91,95%CI:0.83=0.99以及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SMD=0.04,95%CI:0.02-0.07)。亚组分析显示,在中度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这一指标有疗效(SMD=0.09,95%CI:0.04=0.13)。阿托伐他汀(SMD=0.10,95%CI:0.03-0.17)及高强度降脂治疗(SMD=0.12,95%CI:0.02-0.21)对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这一指标有效。结论尽管他汀类药物对降低终末期肾病发及肌酐翻倍的发生率无明显效果,但可以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其疗效与肾脏病分期、药物种类及降脂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慢性肾脏病 终末期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龙海波 钟娟 +2 位作者 魏连波 周伟东 许兆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观察nephrin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厄贝沙坦对DN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厄贝沙坦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观察... 目的:观察nephrin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厄贝沙坦对DN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厄贝沙坦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观察大鼠体重、肾重、相对肾重、24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清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变化,利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nephrin表达情况。结果:应用厄贝沙坦干预后,DN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肾功能改善、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足细胞nephrin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厄贝沙坦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足细胞nephr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类 厄贝沙坦 足细胞 N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龙海波 钟娟 +2 位作者 魏连波 周伟东 许兆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足细胞去氧肾上腺素(nephrin)、肌间线蛋白(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治疗中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厄贝沙坦...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足细胞去氧肾上腺素(nephrin)、肌间线蛋白(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治疗中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将D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厄贝沙坦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利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足细胞nephrin、desmin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厄贝沙坦干预后,DN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足细胞nephrin、desmin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DN的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量有关,通过延缓或抑制nephrin的损伤、维护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而发挥减少尿蛋白、延缓DN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 厄贝沙坦 足细胞 NEPHRIN DES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兆忠 贾倩倩 +4 位作者 李红瑜 王建成 赵艳 陈斯佳 龙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葡萄糖组(糖浓度为5.6 mmol/L)和高糖组(糖浓度为30 mmol/L)、高糖+PTL组,分别体外培养...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葡萄糖组(糖浓度为5.6 mmol/L)和高糖组(糖浓度为30 mmol/L)、高糖+PTL组,分别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MC,MTT法检测MC的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MCP-1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反映NF-κB的活性,EMSA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高糖诱导后MC增殖、MCP-1表达和NF-κB活性明显增强,NF-κB结合蛋白IκBα明显降解;应用PTL干预后,MC增殖、MCP-1表达和NF-κB活性均明显降低,IκBα降解被抑制。结论 PTL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MC NF-κB活化及MCP-1的表达,从而为PTL用于临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糖尿病肾病 核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偶同步认知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疾病手术患者情绪及行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卉娟 关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32-334,共3页
目的分析配偶同步认知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疾病手术患者情绪及行为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行心理干... 目的分析配偶同步认知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疾病手术患者情绪及行为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行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配偶同步认知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C型行为特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内向、愤怒外向、理智、克制、乐观、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乐观、社会支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愤怒、愤怒内向、愤怒外向、理智、克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偶同步认知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疾病手术患者情绪及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外科手术 认知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严全能 徐春生 +4 位作者 李志樑 周鹏 叶仁清 李明 姜朝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65-1368,137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与住院的汉族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215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121例)及T2DM合并冠心病组(94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ACE2基因多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与住院的汉族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215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121例)及T2DM合并冠心病组(94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ACE2基因多态性,并结合临床、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中,男性G8790A位点G等位基因室间隔厚度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及校正后尿蛋白量均高于A等位基因(P<0.05)。而在糖尿病组及女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中未得出同样结论。结论ACE2基因G8790A位点多态性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室间隔、左室质量及尿蛋白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春生 李志梁 +2 位作者 薛世荣 严全能 吴宏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26-1727,1730,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及依那普利干预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依那普利组(每日2mg/kg灌胃,4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分别于病程1,3,5月取其左心室组织块行透射...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及依那普利干预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依那普利组(每日2mg/kg灌胃,4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分别于病程1,3,5月取其左心室组织块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自病程1月出现异常,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依那普利治疗后大鼠心肌损害有所减轻。结论依那普利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心肌超微结构,这可能是ACEI类药物发挥糖尿病时心肌保护作用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心肌超微结构 依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可减轻2型糖尿病db/db小鼠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显朗 黄伟昌 +4 位作者 郑彦涛 梁莺 龚望球 杨翀邈 刘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心脏保护机制。方法 10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厄贝沙坦治疗组50 mg/(kg·d),同窝出生的10周龄非糖尿病db/+小鼠充当正常...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心脏保护机制。方法 10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厄贝沙坦治疗组50 mg/(kg·d),同窝出生的10周龄非糖尿病db/+小鼠充当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厄贝沙坦治疗组灌服厄贝沙坦(溶于生理盐水),药物干预16周后,记录心脏质量、体质量,测定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血总胆固醇含量,对心脏行HE染色、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q PCR检测。结果与正常组db/+小鼠相比,模型组db/db小鼠发生了肥胖、高血糖、高血脂(P<0.01);心肌组织肌纤维排列紊乱,间质增多,炎症细胞浸润;P-IкBα蛋白水平升高、IкBα蛋白水平降低,P-IкBα/IкBα升高(P<0.001);NF-кB(P65)活性增强,入核增加(P<0.001),且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 RNA水平升高(P<0.01),这些异常均与糖尿病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升高有关。厄贝沙坦的慢性治疗改善心肌病理学变化,并改善了2型糖尿病db/db小鼠高血糖诱导的心肌组织炎症反应指标。结论厄贝沙坦改善了2型糖尿病db/db小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脏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和NF-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糖尿病心肌病 NF-кB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中心静脉压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胸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峥嵘 魏兵华 +2 位作者 李长科 刘易林 谭江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胸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为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胸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LCVP联合AHHD组(LA组)...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胸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为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胸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LCVP联合AHHD组(LA组),每组均为25例,术前均置入右颈内静脉导管和右股动脉热稀释导管,并连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且术中均在PiCCO和CVP监测下进行液体管理,其中C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案,晶∕胶比约为2∶1,目标CVP 6~12cmH_2O,Hct25%以上;LA组麻醉后先行LCVP,采取控制晶体输入量并持续泵注硝酸甘油,目标CVP 2~5cmH_2O,随后再用6%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D,目标Hct 25%~30%。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5 min(T0)、开胸前单肺通气5 min(T1)、开胸后单肺通气5 min(T2)、肺叶切除后5 min(T3)、关胸后5 min(T4)等时间点快速注射热指示剂(0~4℃冰生理盐水5 mL)入颈内静脉导管,观察其热稀释曲线,监测并记录SpO_2、CVP、MAP、HR、Hct、BIS、PetCO_2、CO、SVRI、EVLWI、术中出血量、尿量和手术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SpO_2、MAP、HR、BIS、PetCO_2基本稳定,HCT在肺叶切除后、关胸后均明显减低(t=2.192,P=0.031 5),SVRI在单肺通气后明显减低(t=2.653,P=0.037 6),开胸后明显增加(t=2.146,P=0.005 3),在肺叶切除后均有所减少,关胸后明显减少(t=2.346,P=0.016 2);CO在开胸后明显减少(t=1.872,P=0.013 7),在关胸后有所增加;EVLWI在开胸后明显增加(t=1.537,P=0.008 2),但均未达到肺水肿提示标准(EVLWI正常值为3.0~7.0 mL/kg,2倍以上则提示有肺水肿),在肺叶切除后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在各时间点LA组EVLWI明显低于C组(t=3.435,P=0.003 4);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肺水肿、肺不张、低氧血症等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中心静脉压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胸科手术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可有效减少患者血管外肺水,且无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中心静脉压 6%羟乙基淀粉130/0.4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胸科手术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