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薪 刘映峰 +2 位作者 王世祥 汪新良 陈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中心肌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58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模型,将存活的48只CHF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低剂量...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中心肌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58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模型,将存活的48只CHF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低剂量瑞舒伐他汀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高剂量组),各16只,另12只作为假手术组。于造模4周及给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处死,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心肌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结果给药4周后,与未治疗组和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降低,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高剂量组心肌损伤程度较未治疗组及低剂量组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未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RANKL/OPG值增高(P<0.01);与未治疗组及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心肌组织RANKL mRNA表达下调(P<0.05),RANKL/OPG值降低(P<0.05)。结论 CHF大鼠心肌细胞OPG、RANKL表达增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RANKL表达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延缓CHF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骨保护素 心室重构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白介素18、白介素10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巧汶 李志梁 +4 位作者 邱健 马骏 洪长江 阮云军 顾晓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52-255,260,共5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CHD)中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12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与CHD组(96例),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CHD)中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12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与CHD组(96例),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3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30例)三个小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浆TF、TFPI、IL-18、IL-10的含量。结果 CHD组患者血浆TF、TFPI、TF/TFPI高于对照组,AMI小组患者血浆TF、TFPI、TF/TFP显著高于UAP及SAP小组患者,UAP小组患者高于SAP小组患者;CHD组患者血浆IL-18、IL-10、IL-18/IL-10高于对照组,AMI小组患者血浆IL-18、IL-18/IL-10显著高于UAP及SAP小组患者,UAP小组患者高于SAP小组患者;AMI和UAP小组患者血浆IL-10水平低于SAP小组患者;CHD组患者血浆TF与IL-18呈显著正相关(r=0.753,P=0.03),TF/TFPI与IL-18/IL-10呈正相关(r=0.496,P=0.01)。结论 CHD患者促凝因素和促炎症因子均显著升高,且与病情平行。促凝因子和促炎因子呈正相关,提示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在C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组织因子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沈丹彤 林仲秋 +2 位作者 潘春梅 谢志泉 李志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而体位性低血压常常作为这些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即使在不合并已知体位性低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仍...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而体位性低血压常常作为这些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即使在不合并已知体位性低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仍高达7%。在高危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则增加至13%~25%。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因晕厥而急诊的患者中,有24%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有64%急诊入院的老年患者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诊断 老年人群 慢性疾病 老年患者 急诊入院 帕金森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硝普钠疗效欠佳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施霞 缪绯 +1 位作者 吴宏超 孙秀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8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硝普钠疗效欠佳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硝普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硝普钠疗效欠佳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硝普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心率(HR)、脑利钠肽(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治疗硝普钠疗效欠佳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硝普钠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与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傅晓华 王丽姿 刘雪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质量对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内科护理单元整体护理实施情况、责任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实施情况调查,将责任护士分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3组;不合格组责任护士症...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质量对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内科护理单元整体护理实施情况、责任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实施情况调查,将责任护士分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3组;不合格组责任护士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合格组;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整体护理实施情况与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应重视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借以促进整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护士 精神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白介素18/白介素10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巧汶 李志樑 +2 位作者 邱健 阮云军 顾晓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IL-10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探索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新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18和IL-10的水平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根据随访...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IL-10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探索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新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18和IL-10的水平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组,38例)及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B组,173例)。结果 A组患者血浆IL-18水平及IL-18/IL-10比值显著高于B组[(229±77)vs(166±5 0)ng/L,(2.4±0.7)vs(1.6±0.6),P<0.01],A组患者血浆IL-10水平低于B组[(101±37)vs(115±38)ng/L,P<0.05];高血浆IL-18/IL-10比值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优势比值增加3.935倍(P<0.01)。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8和IL-1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IL-18/IL-10比值增高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预测价值,提示机体炎症活动增强是促进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抗炎治疗可能是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介素18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相关循环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龙江 杜丹 +1 位作者 傅强 李志樑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子痫前期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孕妇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microRNA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后表达的非编码小RNA,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重要生物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可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标志物与... 子痫前期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孕妇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microRNA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后表达的非编码小RNA,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重要生物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可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标志物与治疗靶点。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循环中存在一系列表达失衡的microRNAs,表明microRNAs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子痫前期相关循环microRNAs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循环microRNAs 诊断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方法压迫止血的安全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施霞 缪绯 +1 位作者 吴宏超 孙秀才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方法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方法:3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气囊压迫器、螺旋压迫器、绷带包扎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每组各100例。比较3组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方法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方法:3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气囊压迫器、螺旋压迫器、绷带包扎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每组各100例。比较3组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3组患者穿刺部位渗血、血肿、瘀斑,皮肤水泡、破损,桡动脉狭窄或闭塞等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囊压迫器组患者肢端肿胀、麻木、发绀发生率和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螺旋压迫器组和绷带包扎组(P<0.01)。结论:气囊压迫器、螺旋压迫器、绷带包扎止血成功率均较高,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其中气囊压迫器的安全性明显优于螺旋压迫器和绷带包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脉介入术 桡动脉压迫器 绷带包扎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睡眠质量与冠心病相关风险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日晶 郭敬宾 +4 位作者 鲁路 王秋实 傅强 陈爱华 刘映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7期3073-3077,共5页
目的荟萃分析包括睡眠障碍、每天睡眠时间异常在内的睡眠质量下降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和Wan Fang数据库,查找关于睡眠质量与CH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至2017年6月。按纳入与... 目的荟萃分析包括睡眠障碍、每天睡眠时间异常在内的睡眠质量下降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和Wan Fang数据库,查找关于睡眠质量与CH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至2017年6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NOS量表评价质量,应用R语言的Meta包进行Meta合并及Meta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包括16个研究,共126 31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人群的CHD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R=2. 049,95%CI:1. 811~2. 319,P <0. 000 1),分别矫正吸烟、肥胖、血压、年龄等因素后仍有统计学意义。每日睡眠时间不足(<6 h)的CHD发病风险显著增高(OR=1. 246,95%CI:1. 139~1. 362,P=0. 013 9),矫正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后仍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时间过长(> 10 h)人群CHD发病风险显著增高(OR=1. 730,95%CI:1. 525~1. 963,P <0. 000 1)。Meta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与睡眠障碍引起CHD风险呈负相关(β=-0. 117,SE=0. 023,P=0. 016)。结论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均增加CHD的风险,并且对年轻人群的影响大于老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睡眠时间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及Omi/HtrA2转位变化和Omi/HtrA2沉默时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杰波 刘映峰 +1 位作者 缪绯 刘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或进一步沉默Omi/HtrA2表达时对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的影响,探索相关抗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分组(对照组、H/R组及各浓度的EPO干预组)处理后,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或进一步沉默Omi/HtrA2表达时对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的影响,探索相关抗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分组(对照组、H/R组及各浓度的EPO干预组)处理后,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Omi/HtrA2蛋白表达变化;并观察Omi/HtrA2在胞质和线粒体的表达变化(转位情况)。再经脂质体法将Omi/HtrA2特异性siRNA干扰片段转染至H9C2细胞中,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iRNA对Omi/HtrA2表达的沉默效应后,分组同前干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LDH释放率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与H/R组相比,EPO干预组细胞上清液LDH释放减少,cleaved caspase-3表达减弱;H/R组Omi/HtrA2蛋白表达在胞质中表达较对照组增多(向胞质发生转位),而EPO(20IU/mL)组其胞质转位减少。经siRNA干扰后,与H/R组相比,LDH释放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可能通过减少Omi/HtrA2蛋白的转位,抑制caspases-3通路激活,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细胞凋亡 OMI/HTRA2 RNA干扰 caspase-3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毅 李志樑 +1 位作者 江腾春 傅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4期8-10,1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从化区中医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确诊为T2DM的患者69例,分为APS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APS...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从化区中医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确诊为T2DM的患者69例,分为APS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APS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增加APS治疗2周,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西药降糖治疗。观察T2DM患者治疗前后c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 APS治疗组中T2DM患者治疗后cEPCs数量显著增加,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PS治疗组中T2DM患者治疗后cEPCs黏附功能、迁移功能、增殖功能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PS治疗可增加T2DM患者c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EPCs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糖尿病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立尧 郭建浩 +3 位作者 李剑平 陈若峰 王佳 李志樑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8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47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为对照组,47例给予阿托...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47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为对照组,47例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为联合组。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TC、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HDL-C均有明显升高,且联合组下降和上升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促进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