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景天苷通过抑制TLR 4/NF-κB通路抑制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芳 李明熹 颜建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3-890,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处理细胞,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浓度定量检测细胞钙化,Western blot检测红景天苷对成骨样分化蛋白Run...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处理细胞,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浓度定量检测细胞钙化,Western blot检测红景天苷对成骨样分化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影响;检测红景天苷对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的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的影响;检测红景天苷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采用TLR4小干扰RNA(si-TLR4)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TLR4介导红景天苷对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浓度定量结果提示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改善高磷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P<0.05)。与高磷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250μmol/L、500μmol/L)下调成骨样分化蛋白RUNX2(P<0.05)和BMP2(P<0.05);250μmol/L、500μmol/L浓度的红景天苷还下调高磷诱导的TLR4(P<0.05)和p-NF-κB p65(P<0.05)的表达,而对NF-κB p65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红景天苷(250μmol/L、500μmol/L)抑制炎症因子IL-1β(P<0.05)、IL-6(P<0.05)的蛋白水平。此外,茜素红染色及钙定量提示,红景天苷可增强敲低TLR4对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抑制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钙化 炎症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睡眠剥夺对健康大鼠心电活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敬宾 何非 +2 位作者 宋旭东 李强 陈爱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1-695,共5页
目的观察部分睡眠剥夺(PSD)对健康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间接判断PSD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n=9)和对照组(n=9)。于PSD前1d及PSD后1、4、7、10d测量体重并进行体表心电图(S-ECG)检查。于最后一次PSD次日麻醉... 目的观察部分睡眠剥夺(PSD)对健康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间接判断PSD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n=9)和对照组(n=9)。于PSD前1d及PSD后1、4、7、10d测量体重并进行体表心电图(S-ECG)检查。于最后一次PSD次日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查血清生化指标(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清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E-选择素)浓度。结果与PSD前比较,实验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SD后4、7、10d,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P<0.05)。与PSD前比较,实验组QRS时限增宽,QT间期、校正QT间期、QT离散度、校正QT间期离散度增加,P波振幅增高,ST段下降,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PSD后1d,两组ST段高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1、4、7、10d,两组QT间期和校正QT间期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4、7、10d,两组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D后10d两组心率及P波振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血葡萄糖浓度降低,甘油三酯浓度降低(P<0.05)。结论短期PSD可明显影响心电活动,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并可能造成心肌损伤。心电活动的异常表现可间接反映前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心电描记术 代谢 内皮 血管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次碱通过Sirt1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邵静 陈安 +1 位作者 张秀丽 杨平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体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吴茱萸次碱处理细胞,qRT-PCR检测成骨样分化基因Runx2、BMP2和Osterix的表达和茜素红染色测细胞钙化程度。此...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体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吴茱萸次碱处理细胞,qRT-PCR检测成骨样分化基因Runx2、BMP2和Osterix的表达和茜素红染色测细胞钙化程度。此外,观察吴茱萸次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Sirt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Sirt1抑制剂对细胞钙化的影响。【结果】茜素红素染色及钙离子浓度定量实验均显示不同浓度的吴茱萸次碱可明显地改善高磷高钙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程度(136±10、75±6、52±6、31±5、P <0.05)。使用吴茱萸次碱明显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的分子标志物ALP活性,下调Runx2(2.85±0.25、1.75±0.18、1.62±0.13、1.36±0.16、P <0.05),BMP2(3.2±0.32、1.85±0.17、1.65±0.15、1.43±0.12,P <0.05)和Osterix(2.60±0.27、1.82±0.16、1.55±0.15、1.36±0.17;P <0.05)的表达水平,说明吴茱萸次碱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过程。另外,高磷高钙可下调血管平滑肌细胞Sirt1的表达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吴茱萸次碱可明显地上调Sirt1 mRNA(0.35±0.06、0.75±0.11;0.22±0.08、0.87±0.13;P <0.05)和Sirt1的蛋白(0.38±0.09、0.71±0.13;P <0.05)的表达水平。钙定量结果显示Sirt1抑制剂EX-527能阻断吴茱萸次碱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138±13、36±7、87±8,P <0.05)。【结论】吴茱萸次碱可通过调节Sirt1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吴茱萸次碱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
4
作者 李泽桦 曾宇宏 +1 位作者 郝卿鋆 郭敬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10-1919,共10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puerarin,PU)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小鼠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导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葛根素(puerarin,PU)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小鼠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导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U治疗组,每组5只。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变化。12周后,检测血浆炎症因子、血脂四项及主动脉斑块面积,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粪便样本的代谢物变化。结果:(1)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成功诱导了AS模型,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整体主动脉及主动脉窦的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1);(2)PU治疗显著降低了小鼠体重(P<0.05)和炎症因子水平(P<0.01),改善了血脂紊乱,其中,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此外,PU组小鼠整体主动脉及主动脉窦的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少(P<0.01);(3)代谢组学分析显示,PU通过调控L-缬氨酸、L-苯丙氨酸和L-组氨酸等代谢物水平,修复了异常的氨基酸代谢途径;下调了磷脂酰胆碱和神经酰胺等脂质代谢物的异常水平,促进了脂质代谢平衡;同时,PU调节了胆汁酸代谢和抗氧化应激机制,改善了嘌呤、嘧啶代谢及相关的能量代谢途径。结论:PU通过调控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代谢途径,显著改善了AS小鼠模型的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组学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入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20
5
作者 肖华 李志粱 +4 位作者 陈爱华 宋旭东 傅强 缪绯 刘映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7例,其中56例行直接经皮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组),51例行直接经皮股动脉入路PCI(B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结果A、B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大于96%,鞘管置入时间[(2.93±0.42)vs(3.07±0.54)min,P=0.14]、血管再通时间[(17.23±3.47)vs(16.81±4.86)min,P=0.61]、手术总时间[(47.04±7.53)vs(48.74±6.22)min,P=0.21]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点局部出血、血肿发生率(5/51,P=0.0164)及拔管迷走反射(4/51,P=0.0327)均明显高于A组(0/56)。结论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行急诊PCI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能减少穿刺点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入路 经皮股动脉入路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治疗Ⅱ型及Ⅳ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慧敏 吴英智 +2 位作者 韦震鸣 傅强 李志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55-2259,共5页
目的研究真武汤对Ⅱ型及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式,选择我院2017年3-11月收治的100例Ⅱ型和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真武汤组(n=50)。真武汤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研究真武汤对Ⅱ型及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式,选择我院2017年3-11月收治的100例Ⅱ型和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真武汤组(n=50)。真武汤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真武汤组加用真武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硫酸吲哚酚(IS)、心脏超声、Lee氏心衰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真武汤组的Lee氏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真武汤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vs.66%,P=0.038),真武汤组3b期eGF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4)。自身前后对照发现真武汤组治疗后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SCr、BUN治疗后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真武汤组3b期I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期真武汤组IS水平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心脏超声、肝功能、电解质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可进一步改善Ⅱ型和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脏及肾脏功能,对心脏及肾脏起同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心肾综合征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硫酸吲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韦震鸣 傅强 +2 位作者 李志樑 吴英智 王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30-1833,1838,共5页
目的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探讨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的5/6肾次全切除术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诱导心肌纤维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去甲乌药碱。观... 目的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探讨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的5/6肾次全切除术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诱导心肌纤维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去甲乌药碱。观察心肾功能指标、胶原面积分析以及纤维因子免疫荧光强度分析,评价模型效果,探讨去甲乌药碱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结果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因子表达明显增高、心肾功能显著降低。去甲乌药碱干预组,心肌纤维化因子表达显著减少,心肾功能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可明显诱导心肌纤维化,符合2型心肾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去甲乌药碱可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从而改善肾功能,阻断心肾交互,发挥心肾同步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心肾综合征 大鼠模型 去甲乌药碱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对大部分肾切除所致尿毒症心肌病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琪 李志樑 +2 位作者 刘北 傅强 严全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5-1728,共4页
目的探讨真武汤对小鼠尿毒症心肌病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部分肾切除术制作尿毒症心肌病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真武汤组。真武汤组小鼠术后予真武汤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术后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心... 目的探讨真武汤对小鼠尿毒症心肌病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部分肾切除术制作尿毒症心肌病模型。C57BL/6小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真武汤组。真武汤组小鼠术后予真武汤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术后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心脏彩超、心脏组织HE染色及血生化分别观察尿毒症心肌病小鼠心脏功能、结构及肾功能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脏组织p-AMPK及p-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较假手术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心脏质量及心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心脏舒张期及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增大(P<0.05),HE染色示心肌细胞肥大,血尿素氮、肌酐显著升高(P<0.05)。真武汤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心脏质量及心脏指数减小(P<0.05),心脏舒张期及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减小(P<0.05),病理变化减轻。模型组小鼠与假手术组相比p-AMPK表达明显降低,p-mTOR表达明显升高(P<0.05);真武汤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pAMPK表达明显升高,p-mTOR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真武汤抑制尿毒症心肌病小鼠心肌肥厚,此效应可能是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尿毒症心肌病 AMPK-m 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冰 李志樑 +1 位作者 靳文 傅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NYHA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NYHA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其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并采用CRRT治疗者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变化,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27、BNP的表达。结果: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比,外周血IL-27浓度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降低,BNP浓度升高(P<0.05);经CRRT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IL-27浓度明显升高,BNP浓度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入选患者外周血中IL-27浓度与BNP浓度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IL-27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CRRT可能部分通过影响免疫炎症机制调控心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IL-27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的变化 被引量:35
10
作者 江海龙 吴宏超 +2 位作者 李志梁 耿彬 唐朝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采用硫敏感电极法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及17例造影正常者血浆H2S含量,并在冠心病患者分析不同临床亚型及不同冠脉病变类型血浆H2S含量的差异、血... 目的探讨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采用硫敏感电极法测定40例冠心病患者及17例造影正常者血浆H2S含量,并在冠心病患者分析不同临床亚型及不同冠脉病变类型血浆H2S含量的差异、血浆H2S含量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浆H2S含量[(26.10±14.27)μmol/L]远低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51.74±11.94)μmol/L,P<0.01];(2)在冠心病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H2S含量[(23.60±14.41)μmol/L]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2S含量[(19.98±7.516)μmol/L],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41±14.53)μmol/L,P<0.05]。(3)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分别为(16.91±7.98)μmol/L、(18.39±7.78)μmol/L,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33.04±15.01)μmol/L(P<0.05和P<0.01)。冠脉血管有闭塞的其血浆H2S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19.04±9.55)μmol/Lvs(28.24±14.85)μmol/L,P<0.05]。(4)在冠心病患者中,吸烟者血浆H2S含量明显低于不吸烟者[(27.54±10.37)μmol/Lvs(32.24±15.77)μmol/LP<0.05],高血压病者含量明显低于无高血压病者[(20.36±8.69)μmol/Lvs(33.77±15.86)μmol/LP<0.01];血浆H2S水平与血糖水平呈强负相关(r=-0.4936P=0.0016),与性别、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浆中H2S含量降低可能与冠心病临床病情严重性及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相关;血浆H2S含量的减少可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H2S 气体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薪 刘映峰 +2 位作者 王世祥 汪新良 陈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中心肌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58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模型,将存活的48只CHF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低剂量...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中心肌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58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模型,将存活的48只CHF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低剂量瑞舒伐他汀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高剂量组),各16只,另12只作为假手术组。于造模4周及给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处死,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心肌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结果给药4周后,与未治疗组和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降低,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高剂量组心肌损伤程度较未治疗组及低剂量组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未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RANKL/OPG值增高(P<0.01);与未治疗组及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心肌组织RANKL mRNA表达下调(P<0.05),RANKL/OPG值降低(P<0.05)。结论 CHF大鼠心肌细胞OPG、RANKL表达增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RANKL表达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延缓CHF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骨保护素 心室重构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对心肾综合征大鼠的心肾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韩越 李志樑 +6 位作者 杨龙江 潘海林 陈昌海 陈琪 严全能 梁欣伟 傅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的心肾功能改变及真武汤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肾组、心梗干预组、心肾干预组,前3组灌服生理盐水,后2组灌服等体积的真武汤干预。检测各组大鼠心肾功能指标,如:心脏重量/体... 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的心肾功能改变及真武汤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肾组、心梗干预组、心肾干预组,前3组灌服生理盐水,后2组灌服等体积的真武汤干预。检测各组大鼠心肾功能指标,如:心脏重量/体重指数、左室重量/体重指数、左肾重量/体重指数、缩短分数、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肌酐、血浆硫酸吲哚酚浓度,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脏病理形态及真武汤对心肾综合征的保护作用。结果:5/6肾脏切除术可以进一步加重心梗大鼠的心肾功能损害,并使其出现更为严重的左心室重构。真武汤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左心室重塑及降低各项心肾功能指标。结论:在心梗大鼠模型基础上,5/6肾脏切除术可进一步加重大鼠心肾功能损害;真武汤可明显改善其心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真武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茂本 郭坤元 +5 位作者 胡亮杉 邓兰 李玉华 宋朝阳 贺艳杰 陈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X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HNK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HNK作用后KG1a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RT-PCR法检测KG1a细胞Bcl-...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X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HNK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HNK作用后KG1a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RT-PCR法检测KG1a细胞Bcl-2、Bid、Bax、Bak、Bad、P53、NF-κB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HNK(2.5、5、8、10、15、20、40μg/ml)对KG1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其中24、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23、8.25μg/m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HNK(5、10μg/ml)处理后,KG1a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1.16±1.27)%和(21.46±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1.10)%(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HNK(10μg/ml)处理后KG1a细胞内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显著上调,Bad轻度上调;抗凋亡基因NF-κB表达显著下调。结论:HNK能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Bad基因表达上调及NF-κB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急性髓性白血病 凋亡 BAX BAD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脂联素的悬浮芯片技术集成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紫微 刘映峰 +3 位作者 缪绯 李健洪 赵欢 刘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脂联素(APN)3种蛋白因子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悬浮芯片技术集成检测116例ACS患者(ACS组)hs-CRP、Lp(a)及APN3种蛋白因子的浓度,并与30例单纯...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脂联素(APN)3种蛋白因子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悬浮芯片技术集成检测116例ACS患者(ACS组)hs-CRP、Lp(a)及APN3种蛋白因子的浓度,并与30例单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35例正常人群(NC组)进行对照。结果:ACS组hs-CRP、Lp(a)较SAP组及NC组浓度均增高,APN值则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ACS组中AMI组hs-CRP、Lp(a)浓度高于UAP组,APN值低于UAP组(均P<0.05)。ACS各亚组中预后不良患者hs-CRP、Lp(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者(均P<0.001),而APN浓度则显著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1)。hs-CRP、Lp(a)的含量与斑块不稳定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92,P<0.001;r=0.385,P<0.001),APN的含量与斑块不稳定程度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27,P<0.001)。结论:hs-CRP、Lp(a)、APN可能参与ACS病变全过程,与ACS临床类型及其预后高度相关,因此可用来预测ACS的病变稳定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度,从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脂联素 悬浮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率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鹏 刘映峰 +1 位作者 梁东辉 陈允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07-708,共2页
目的:对常规的单核细胞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单核细胞的分离率,减少分离时间和实验耗材。方法:以改进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为实验组,常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为对照组,评价与对... 目的:对常规的单核细胞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单核细胞的分离率,减少分离时间和实验耗材。方法:以改进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为实验组,常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为对照组,评价与对比两种方法的单核细胞分层效果、单核细胞分离率、所需时间和耗材,以及细胞收集率等内容和指标。结果:抗凝血离心结束后,实验组离心管中内容物清晰地分为上、中、下三分层。在上、中层液体交界处可清晰地见到环状乳白色的单个核细胞层,分层效果较常规对照组理想。在对20mL/管抗凝全血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的过程中,实验组平均耗时(1.18±0.08)h(n=5),对照组为(1.50±0.07)h(n=5),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4h内收集到的贴壁单核细胞在实验组为(2.12±0.13)×106/mL(n=5),对照组为(1.60±0.16)×106/mL(n=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的Ficoll-Hypaque密度分离法和塑料吸附法可明显提高单核细胞的分离率,减少了分离的时间和原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核细胞的收集率。该法对于需要从较大量的血液中分离出较多量的单核细胞时尤为适用,可为基础与临床细胞学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细胞获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白细胞分离术 人淋巴细胞分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丹彤 林仲秋 +2 位作者 潘春梅 谢志泉 李志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而体位性低血压常常作为这些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即使在不合并已知体位性低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仍...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而体位性低血压常常作为这些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即使在不合并已知体位性低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仍高达7%。在高危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则增加至13%~25%。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因晕厥而急诊的患者中,有24%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有64%急诊入院的老年患者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诊断 老年人群 慢性疾病 老年患者 急诊入院 帕金森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分布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子凯 钟文亮 +2 位作者 丘毅铭 李志樑 曹龙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型分布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以及...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型分布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25例)60例,正常对照组2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评价各组间差异,并对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与外周血浆MCP-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mDCs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mDCs实际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浆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并且与外周血mDCs比例呈负相关(r=-0.707,P<0.001)。结论 MCP-1可能促进了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DCs向AS斑块病变部位迁徙并介导了斑块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加剧了AS斑块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芃 刘映峰 +4 位作者 徐琳 李公信 赵欢 张紫微 缪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737-3740,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与不同浓度(10、50、100mg/L)ox-LDL温育24h,以...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与不同浓度(10、50、100mg/L)ox-LDL温育24h,以PBS作阴性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D-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PD-L1表达逐步升高,低浓度(10mg/L)ox-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浓度(50mg/L)及高浓度(100mg/L)ox-LDL组较对照组PD-L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认有致慢性炎症作用的ox-LD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时,上调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这种负反馈调节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LDL PD-L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红花提取物对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琳 邱健 +4 位作者 李志梁 李高中 向定成 马骏 赵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红花提取物(DCE)对血管升压素(AVP)诱导的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为应用中成药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DCE对AVP诱导CF胶原合成... 目的:探讨丹参红花提取物(DCE)对血管升压素(AVP)诱导的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为应用中成药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DCE对AVP诱导CF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CF的3H-脯氨酸掺入率随着DCE干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00mg/L和200mg/LDCE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DCE作用时间的延长,CF的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CF胶原合成功能与DCE作用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DCE能够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AVP诱导的CF胶原合成功能,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红花提取物 心脏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琳 李志梁 +6 位作者 朱肖星 马骏 洪长江 何建新 向定成 潘春梅 邱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影响。方法: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影响。方法: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及ox-LDL的干预作用。结果:对照组和ox-LDL刺激组ICOSL mRNA的平均光密度OD值分别为0.071±0.035和0.186±0.044(n=6),ICOSL Western blot吸光度A值分别为10.88±1.53和16.03±4.08(n=6),ox-LDL(100mg/L)可增加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LDL可上调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ICO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OSL OX-LDL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