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移植受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血清学诊断 被引量:5
1
作者 石向华 范礼佩 +2 位作者 刘丁 李留洋 李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9-1661,共3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与半乳甘露聚糖(GM)在肾移植受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早期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9例肾移植受者的血液标本,分成: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和非感染组,对4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与半乳甘露聚糖(GM)在肾移植受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早期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9例肾移植受者的血液标本,分成: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和非感染组,对4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的B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49%、70%、93.18%、35.71%。3组的GM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75%、90%、96.15%、52.63%。结论血中的BG和GM浓度检测可以作为肾移植受者IA的早期诊断依据之一,浓度升高提示发生感染的可能。同时行BG实验与GM检测能提高诊断效能,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1 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天来 刘永光 +1 位作者 赵明 郭颖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术。术后予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肾功能正常。术后5 d患者出现突发尿少,移植肾区胀痛,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分子升高至14.29%,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阳性,血清肌酐(Scr)升高达606μmol/L,予血浆置换1次(血浆2 000 ml),置换后给予单剂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治疗18 d后复查PRA及DSA阴性,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随访至2011年6月,查PRA及DSA一直维持阴性,肾功能良好。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AMR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 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群体反应性抗体 供体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663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小友 张婕 +4 位作者 梁洁 刘永光 胡建敏 姜正尧 郭泽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9-422,436,共5页
目的比较肾移植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AR)病人及非AR病人血清miR-663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上探讨miR-663参与肾移植AR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治AR提供新思路。方法 Real time PCR检测肾移植AR病人及非AR病人血清miR-663表达水平。设... 目的比较肾移植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AR)病人及非AR病人血清miR-663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上探讨miR-663参与肾移植AR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治AR提供新思路。方法 Real time PCR检测肾移植AR病人及非AR病人血清miR-663表达水平。设置miR-663 mimic组、miR-663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MTT及Annexin V-FITC分别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生存率和凋亡率的影响;ELISA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IL-6、IFN-γ、CCL-2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miR-663和抑制miR-663表达对巨噬细胞趋化性的影响。结果 AR组患者血清miR-663表达水平明显较非AR组的肾移植患者升高(4.73±0.28 vs 1.06±0.04;P<0.01)。MTT显示过表达miR-663可以降低HRGEC的生存率并且明显增加其凋亡率,而抑制miR-663则可以降低HRGEC凋亡。过表达miR-663可以明显提高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趋化性。结论 miR-663在肾移植AR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做为早期诊断AR的外周血标志物,并有望成为治疗肾移植AR的一个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miR-6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天来 刘永光 +1 位作者 赵明 郭颖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1期37-39,52,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2例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08年至2010年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2例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08年至2010年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0.2%(2/500)。2例患者中1例术前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另1例无乙肝病史但术前未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查。2例术前均未接受抗HBV治疗。分别于术后4、9个月发病,查HBV标记物阳性和HBVDNA水平明显升高,确诊为急性重型肝炎。2例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护肝治疗,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其中1例加用血液灌流治疗。2例病情进展迅速,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肾移植术后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率较低,但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疗效不佳、预后较差。该病以预防为主,确诊乙肝的患者术前、术后应口服敏感抗病毒药物,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肝功能、HBV标记物、HBVDNA定量,HBV标记物阴性者术前应接种乙肝疫苗,待抗体达到一定滴度后再行移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重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状态的评估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魏亚非 赵明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1954年世界首例同卵双生兄弟间肾移植成功,经过移植界学者与医师50多年的努力,已有近50万例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治疗,存活期最长已达38年。目前,国内的肾移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居世界前列,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居第2位。经过多方... 1954年世界首例同卵双生兄弟间肾移植成功,经过移植界学者与医师50多年的努力,已有近50万例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治疗,存活期最长已达38年。目前,国内的肾移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居世界前列,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居第2位。经过多方面研究分析,肾移植对尿毒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透析治疗,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手段。然而,在肾移植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肾移植患者术后仍面临巨大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排斥反应和感染。肾移植患者处于免疫抑制不足的状态时,会引起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 血清学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移植物穿刺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R基因错配对肾移植临床疗效的影响
6
作者 刘小友 姜正尧 +2 位作者 罗敏 肖露露 付绍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讨KIR基因错配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调查111对肾移植供受者的KIR基因和受者术后持续随访>37个月中急性排斥(AR)以及1、3年人/肾存活率的情况。结果(1)肾移植供、受者中均表达17个KIR基因,其中受者KIR3DS1的频率显著高于供... 目的探讨KIR基因错配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调查111对肾移植供受者的KIR基因和受者术后持续随访>37个月中急性排斥(AR)以及1、3年人/肾存活率的情况。结果(1)肾移植供、受者中均表达17个KIR基因,其中受者KIR3DS1的频率显著高于供者组(38.75%vs 24.66%,OR=2.17,χ2=3.94,P<0.05);(2)供受者KIR基因的平均相合率为82.53%;(3)肾移植后AR组供、受者中KIR2DS1相合率显著高于非AR组(85.00%vs 54.95%,χ2=6.19,P<0.05),供受者KIR基因型为AB型→AB型的比率显著高于非AR组(33.33%vs 8.00%,P<0.05)。(4)111例受者的1年人/肾存活率为94.59%,3年存活率为82.88%;预后不良组中供者呈KIR-AB基因型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57.89%vs 29.63%,χ2=8.19,P<0.05),供、受者均为KIR-AB型的比例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36.84%vs 9.78%,χ2=14.87,P<0.05)。结论 KIR3DS1可能与尿毒症具有易感关联。供者或受者任何一方为KIR-AB型可能与增加移植后AR发生率和降低人/肾的1年和3年生存率相关。避免选择KIR-AB型供体将有益于改善肾移植的近远期效果,这一发现将对活体肾脏捐献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医学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错配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肾脏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金潇 周松 +1 位作者 胡建敏 赵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9-502,共4页
终末期肾病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与透析相比,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最合理的手段。在过去二十年间,多种免疫抑制药物的问世和免疫诱导方案的建立显著改善了手术后的短期疗效。然而,超过一年的长期移植物存活率... 终末期肾病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与透析相比,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最合理的手段。在过去二十年间,多种免疫抑制药物的问世和免疫诱导方案的建立显著改善了手术后的短期疗效。然而,超过一年的长期移植物存活率仍然只有小幅增长;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注射后迁移到炎症部位的特性;可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的特性;帮助受损组织恢复和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特性,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就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从这些实验研究获得的数据进一步了解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移植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