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促进哮喘小鼠气道分泌TSLP和Th2炎症反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夏虎 蔡绍曦 +2 位作者 佟万成 骆利敏 于化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的影响,以探索RSV对哮喘小鼠Th1/Th2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RSV组、OVA...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的影响,以探索RSV对哮喘小鼠Th1/Th2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RSV组、OVA/RSV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无创肺功能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IL-5、IL-13水平;ELISA法检测气管灌洗液(BALF)TSLP含量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小鼠肺组织病理观察炎症反应,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气管上皮细胞TSLP表达水平。结果RSV感染促进哮喘小鼠呼吸道分泌TSLP增加,OVA/RSV组小鼠TSLP浓度达(2.13±0.05)ng/ml,高于其他组(P<0.01);同时促进IL-4、IL-5、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增加IFN-γ分泌;OVA/RSV组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明显增加;无创肺功能检测显示OVA/RSV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乙酰甲胆碱浓度达6.25mg/ml时,Penh值(318.66±50.87)明显增加,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观察显示RSV感染明显加重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证实RSV/OVA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量较高。结论RSV感染可以增加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促进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加重哮喘小鼠肺部Th2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卵白蛋白 气管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新 郭松文 +2 位作者 郑晶晶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在患者自主呼吸和NIPPV时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进行呼吸力学、膈肌肌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的监测,连续采集并计算各项生理参数30 min。结果:COPD患者自主呼吸时睡眠与清醒状态比较,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平均吸气流量(VT/Ti)、动态肺顺应性(CLdyn)、膈肌电电压的均方根(RM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道阻力(Raw)、压力-时间乘积(PT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则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清醒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VT和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RMS和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睡眠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和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VE、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呼吸力学异常变化和中枢驱动降低是COPD患者发生夜间睡眠低通气和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NIPPV可显著改善清醒和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的呼吸力学异常,降低了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改善了通气应答,增加了通气输出。NIPPV可显著降低清醒状态下COPD患者的中枢驱动,对睡眠状态下中枢驱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力学 中枢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树标 蔡绍曦 +6 位作者 张超 赵海金 佟万成 吴碧彤 刘涓涓 叶文慧 陈晓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ARDS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将入选病例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选取其确诊ARDS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结果等25项指标,对各项指...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ARDS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将入选病例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选取其确诊ARDS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结果等25项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检验和因子主成分分析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0例入选病例中,死亡组93例,年龄(48.45±16.88)岁;生存组47例,年龄(41.30±13.86)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的年龄、总住院时间、P(A-aO2)、pH、Glasscow昏迷评分、氧合指数、肺野数目、肺外衰竭器官、血糖水平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显示:年龄、pH、Glasscow昏迷评分、氧合指数、肺野数目、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六个因素是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综合评价患者病史,加强监测对ARDS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IL-4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TLR3和TSLPm 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夏虎 蔡绍曦 +2 位作者 骆利敏 于化鹏 佟万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2-944,946,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对Toll样受体3(TLR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索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对RSV感染16HBE细胞TLR3和TSLP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利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对Toll样受体3(TLR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索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对RSV感染16HBE细胞TLR3和TSLP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利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病毒毒力鉴定;不同浓度人工合成双链RNA(dsRNA)聚肌胞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6HBE细胞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变化;RSV感染16HBE细胞试验分组:对照组、RSV感染组(MOI为2的RSV病毒感染16HBE6h)、RSV/IFN-γ组(RSV病毒感染,同时重组人IFN-γ100μg/L加入培养基)、RSV/IL-4组(RSV病毒感染,同时重组人IL-4100μg/L加入培养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经Hep-2细胞培养扩增获得足量Long株RSV病毒;聚肌胞能有效刺激16HBE细胞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并随聚肌胞浓度增加提高;RSV感染16HBE细胞6h,TLR3和TSLP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Th2细胞因子IL-4可以加强RSV感染引起的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Th1细胞因子IFN-γ能抑制RSV感染引起的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TLR3刺激物聚肌胞能有效刺激人呼吸道上皮细胞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RSV感染16HBE细胞引起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Th2细胞因子IL-4能协同病毒感染增加TSLPmRNA表达水平;Th1细胞因子IFN-γ能抑制RSV感染引起的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3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的信号转导机制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涂海燕 陈新 李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81-1583,1587,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发病过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通过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来加重哮喘症状的具体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构建RSV病毒F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气管上皮细胞株CRL-9483,同时转染... 目的探讨哮喘发病过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通过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来加重哮喘症状的具体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构建RSV病毒F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气管上皮细胞株CRL-9483,同时转染Smad7表达载体pcDNA3/Smad7或者添加p38、ERK1/2、JNK、JAK/STAT通路选择性阻断剂,24h后利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TSLP mRNA量的改变情况,观察哪些抑制剂可以下调TSLP mRNA水平。对TSLP显著下调的实验组扩大细胞培养规模,提取细胞浆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TSLP蛋白水平进行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CRL-9483细胞在转染空载体pcDNA3情况下基本不表达TSLP蛋白(TSLP/GAPDHPCR产物相对灰度0.10±0.03),F蛋白的转染可以明显促进其mRNA水平的增高(0.42±0.20,P=0.024),这种增高可以部分被p38抑制剂(0.14±0.04)和JNK抑制剂(0.23±0.07)所阻断,与F蛋白转染组相比P值分别为0.036和0.048,而Smad7阻断剂(0.60±0.25)、ERK1/2抑制剂(0.45±0.23)以及JAK/STAT1阻断剂(0.44±0.25)无此阻断作用,与单纯F蛋白转染组相比P>0.05。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与单独RSV病毒F蛋白表达组(TSLP/GAPDH蛋白条带相对灰度8.13±2.20)相比,p38抑制剂(3.67±1.18)和JNK抑制剂(1.48±0.77)也可以导致TSLP蛋白水平的下降。结论RSV感染可以通过其F蛋白来刺激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p38和JNK信号通路参与到该过程中,这可能是RSV感染诱导或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 支气管上皮细胞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预措施对犬急性肺损伤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新 许睿 +2 位作者 陈荣昌 岑燕遗 钟南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进...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进入:(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干预后1~4h内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在降低呼吸频率和浅快呼吸呼吸指数上,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P<0.001)。3组对分钟通气量的影响不大(P>0.05),维持在ALI/ARDS发生后的通气水平。在潮气量、平均吸气流量指标的改善上,BiPAP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3组在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跨膈压峰值上,BiPAP组降低最明显,其次是CPAP组。CPAP组和BiPAP组可有效地抵消内源性PEEP(P<0.01),氧疗组对于内源性PEEP改善不显著(P>0.05)。在降低吸气做功上,BiPAP组最显著,其次是CPAP组,氧疗组呼吸功耗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PAP组(P<0.01)和BiPAP组(P<0.05)有效地降低了克服内源性PEEP成分做功的比例。结论BiPAP和CPAP对于缓解呼吸窘迫、减少呼吸功耗、改善呼吸应答均具有积极作用,显著延缓了ALI/ARDS的病情恶化,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应答 呼吸做功 控制性氧疗 持续气道内正压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瑞 陈功 +1 位作者 陈荣昌 陈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的产生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健康人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和症状限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的产生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健康人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和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试。以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试获得的最大运动功率的2/3作为运动功率进行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试验,在静息状态和运动过程中每隔1分钟记录受试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潮式呼吸-流速容积(TBFV)曲线和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结果 COPD组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高峰时,IC[(1.56±0.29)L]较静息状态[(2.07±0.38)L]显著下降(t=-5.642,P<0.01),ΔBorg与ΔI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9,P<0.01)。在运动高峰时COPD组平均呼气流速和呼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动态肺过度充气可能是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呼气流速下降和呼气时间缩短可能是COPD患者动态肺过度充气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困难 动态肺过度充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危险指标临界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卢树标 蔡绍曦 +6 位作者 张超 赵海金 佟万成 吴碧彤 刘涓涓 叶文慧 陈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099-210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初步建立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8年10月154例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明确诊断为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确诊...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初步建立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8年10月154例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明确诊断为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确诊ARDS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ARDS死亡关系密切的因素,然后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其最佳临界点。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死亡组(102例)患者年龄、氧合指数、肺野数目、pH值、舒张压、血糖水平、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生存组(52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H值、氧合指数、肺野数目等4个变量与ARDS患者预后有关(P<0.05)。以年龄、pH值、氧合指数、肺野数目推测ARDS死亡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36、0.850、0.811(P<0.05)。年龄的最佳临界点为43.5岁,诊断ARDS死亡的敏感度为74.5%,特异度为76.9%;pH值最佳临界点为7.37,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67.6%;氧合指数的最佳临界点为102mmHg,诊断ARDS死亡的敏感度为63.7%,特异度为92.3%;肺野数目的最佳临界点为3个,诊断ARDS死亡的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92.3%。结论 ARDS患者年龄>43.5岁、肺野数目>3个、氧合指数<102mmHg及pH值<7.37时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指标 临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可行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寅环 陈新 +3 位作者 肖锐 黄锦伦 植荣昌 郑则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35-2438,共4页
目的探讨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呼吸科门诊29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6±7.2)岁。采用体表电极和多导食道电极同时记录患者吸入... 目的探讨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呼吸科门诊29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6±7.2)岁。采用体表电极和多导食道电极同时记录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静息状态和等二氧化碳高通气(MIV)时膈肌肌电和肺通气量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呼吸中枢驱动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最小LSD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患者静息和MIV时的肺通气量增加,体表电极和多导食道电极测定的呼吸中枢驱动均同步降低,呈显著相关(r=0.660,P<0.01)。结论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体表电极干扰的情况下,体表电极可以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阻肺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中枢驱动 等二氧化碳高通气 支气管舒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允 李硕 +4 位作者 罗裕文 陈宜泰 黄玉霞 王凯 陈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803,共6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阿奇霉素(AZ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AZI治疗组、NAC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AZI+NAC组)。采...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阿奇霉素(AZ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AZI治疗组、NAC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AZI+NAC组)。采用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的方法诱导大鼠COPD模型。NAC组和AZI组大鼠每日烟熏前30 min分别给予NAC和AZI灌胃,AZI+NAC组则给予NAC和AZI联合灌胃。第31天行肺功能检测后处死大鼠,提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并采用ELISA法测定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制作肺组织切片及肺匀浆,测定肺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对比,其余4组均出现肺功能的下降,组织病理提示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破坏等表现。与control组比较,其余4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均显著增高(P<0.05);与model组、AZI组、NAC组比较,AZI+NAC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均显著下降(P<0.05)。与model组对比,AZI组、NAC组和AZI+NAC组IL-8、IL-17、TNF-α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与AZI组和NAC组比较,AZI+NAC组IL-8、IL-17、TNF-α和MDA含量均下降,SOD和GSH-Px活性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结论:NAC和AZI均能减轻COPD模型大鼠肺部炎症和氧化损伤,两者联合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可能更适合COPD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乙酰半胱氨酸 阿奇霉素 氧化应激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在哮喘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龚雨新 于化鹏 +2 位作者 邓火金 孙尔维 罗宇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在哮喘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小鼠于第0天(开始实验当天)和第14天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混悬液(含OVA 2mg,氢氧化铝乳化液5mg)200μl致敏,第21天开始给予含1%卵蛋白(O...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在哮喘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小鼠于第0天(开始实验当天)和第14天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混悬液(含OVA 2mg,氢氧化铝乳化液5mg)200μl致敏,第21天开始给予含1%卵蛋白(OVA)的生理盐水40ml,雾化吸入,1次/d,每次40min,连续6d。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致敏液及雾化液,余同哮喘组。观察2组小鼠BALF中细胞比例变化和气道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胸腺和肺组织中的Th17细胞。结果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观察可见哮喘组小鼠的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组外周血及胸腺中Th17细胞(分别为3.62%±0.58%、6.96%±1.35%)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分别为0.68%±0.26%、0.80%±0.3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肺组织中Th17细胞很少,哮喘组(0.64%±0.30%)与对照组(0.55%±0.2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h17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胸腺释放入外周血,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哮喘 白细胞介素17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营养评定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孙嘉 郑晶晶 +2 位作者 郭松文 朱哲 陈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139例,采用MNA评估营养状态并分为营养良好组、营...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139例,采用MNA评估营养状态并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风险组及营养不良组。测定患者的体测指标、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MMRC评估呼吸困难程度。按BODE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分析其与MNA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性别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体测指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间BODE指数参数FEV1%Pred、BMI、MMRC、6MWD的评分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NA评分与BODE指数呈负相关(r=-0.605,P〈0.001)。结论 MNA与体测指标、BODE指数密切相关,适用于COPD人群;营养是COPD患者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改善营养状态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 微型营养评定法 BODE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调控PPARγ/NF-κB信号通路减轻CSE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涛 施婵妹 +8 位作者 李鹤 何婧 杨艳丽 王勤 邓欣雨 吴砚樵 王静 赵燕 邓火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shRNA-PPARγ(shPPARγ)转染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下调PPARγ表达。将16HBE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姜黄素组、CSE...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shRNA-PPARγ(shPPARγ)转染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下调PPARγ表达。将16HBE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姜黄素组、CSE组、CSE+姜黄素组和CSE+姜黄素+shRNA-PPARγ组。在0 h和24 h时使用MTT法对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干预24 h后使用q PCR对细胞TNF-α、iNOS和PPARγm RN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16HBE细胞中iNOS、PPARγ蛋白表达以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 16HBE细胞在干预24 h后各组之间细胞活性未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SE干预24 h后PPARγ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NF-α、iNOS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组较CSE+姜黄素组和CSE+姜黄素+shPPARγ组PPARγ表达水平下降以及TNF-α、iNOS表达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SE+姜黄素+shPPARγ组较CSE+姜黄素组PPARγ表达水平下降以及TNF-α、iNOS表达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PPARγ/NF-κB信号通路减轻CSE诱导的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为姜黄素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E 16HBE细胞 氧化应激 PPARΓ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单一吸气肌和吸呼肌联合阈值负荷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效果: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玉霞 陈宜泰 +3 位作者 徐文慧 胡雨禾 王梅 陈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5-978,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患病率高、死亡率高,且疾病造成的呼吸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改善患者运动能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患病率高、死亡率高,且疾病造成的呼吸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COPD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但在临床上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随机对照试验 吸气肌 肺康复 PULMONARY COPD患者 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与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松文 郑晶晶 陈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71-2773,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与长期吸烟或是接触有害气体有关,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治疗效果不佳的特点,不仅带来严重的医疗及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COPD的病变累及肺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与长期吸烟或是接触有害气体有关,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治疗效果不佳的特点,不仅带来严重的医疗及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COPD的病变累及肺及肺外器官。其临床表现、临床疗效及疾病进展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目前,诊断和治疗仍主要根据肺功能.无法解释疾病临床和生理学的分歧,但代替FEV,能指导疾病诊断、管理和评估的更理想指标尚未得到确定。COPD表型为概括疾病的异质性提供框架。但COPD表型众多,本文将从患者易感因素、病理生理、临床症状、多维评价等方面讨论COPD表型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为COPD的诊断与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表型 个体化治疗 COPD 疾病诊断 临床表现 临床疗效 有害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价值: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叶涛 杨银 +4 位作者 王凯 王梅 孙嘉 杜越 陈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8-1314,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确诊为稳定期且未合并T2DM的404例COPD患者。入组后每半年随...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确诊为稳定期且未合并T2DM的404例COPD患者。入组后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重点监测空腹血糖,诊断T2DM即结束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3年。分析COPD患者中T2DM的累积发病率。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T2DM,将受试者分为COPD合并T2DM组和COPD未合并T2DM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中各项指标,探索COPD患者发生T2DM的早期预测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门诊随访2.1年,其中41名患者发生T2DM,COPD合并T2DM 3年累计发病率为10.1%。本研究发现发生T2DM的COPD患者的NLR值在合并T2DM前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显示NLR的最佳阈值为5.626。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的发生与既往1年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r=0.136,P=0.006)、高血压(r=0.151,P=0.002)和NLR(r=0.340,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TG)(P=0.047)和NLR(P<0.001)是COPD患者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合并T2DM与NLR水平密切相关,NLR可能是COPD患者合并T2DM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等二氧化碳高通气过程中膈肌功能和中枢驱动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允 李寅环 +4 位作者 罗裕文 肖锐 黄锦伦 王凯 陈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等二氧化碳高通气(MIV)过程中膈肌功能和呼吸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 47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12)、沙丁胺醇组(n=13)、异丙托溴铵组(n=10)和联合组(沙... 目的探讨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等二氧化碳高通气(MIV)过程中膈肌功能和呼吸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 47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12)、沙丁胺醇组(n=13)、异丙托溴铵组(n=10)和联合组(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n=12)。所有患者在基础状态下进行3 min MIV,并按组别吸入安慰剂400μg,或沙丁胺醇400μg,或异丙托溴胺80μg,或沙丁胺醇400μg和异丙托溴胺80μg,30 min后再进行3 min MIV。连续监测并计算MIV过程中膈肌功能和中枢驱动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MIV过程中,在基础状态下的4组患者膈肌肌电均方根(RMS)呈线性增加,跨膈压(Pdi)、分钟通气量(VE)、通气-中枢偶联(VE/RMS)均呈线性下降(P均<0.05)。吸入药物后,沙丁胺醇组、异丙托溴铵组和联合组各项测量指标较前均有改善(P均<0.05);与安慰剂组比较,其余3组在同一时间段的RMS、呼吸困难评分(Borg score)均降低,Pdi、VE、VE/RMS均增加;与单药吸入比较,联合组同一时间段的VE/RMS显著增高(P均<0.05)。△Borg与△Pdi、△VE、△RMS、△VE/RMS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改善COPD患者MIV过程中膈肌疲劳状态,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中枢驱动,提高通气-中枢偶联,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舒张剂 呼吸中枢驱动 等二氧化碳高通气 膈肌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肺损伤早期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新 郑晶晶 +2 位作者 郭松文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通气策略对气体交换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 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分为:(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阳性对照)和干预后1~4 h内各项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氧合指数(PaO2/FiO2)的改善上,干预后4 h BiPAP组效果最明显(375.83±81.55,P<0.01),其次是CPAP组(327.17±78.82,P<0.01),氧疗组改善不显著(255.00±49.85,P>0.05)。在肺泡死腔与潮气容积之比值[VD(alv)/VT]上,氧疗组进一步增大(P<0.01),CPAP组和BiPAP组显著降低(P<0.01)。3种通气策略均可提高氧输送量(DO2),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氧疗组的氧耗量(VO2)显著增高,氧摄取率(O2ER)明显高于CPAP组和BiPAP组(P<0.05,P<0.01)。干预后3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较正常基础值和ALI早期均显著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肺内分流比例(Qs/Qt)上,BiPAP组改善最明显(P<0.01),其次是CPAP组(P<0.01),氧疗组效果不显著。3组实验动物的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排指数(CI)保持相对稳定。在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上CPAP组和BiPAP组均进一步增高(P<0.05,P<0.01)。3组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改善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在ALI早期,BiPAP和CPAP对于改善气体交换和组织氧合具有积极作用,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3种通气策略对血管外肺水的改善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控制性氧疗 持续气道内正压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 气体交换 血管外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模型小鼠脾脏和肺脏CD8^+ T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琳惠 于化鹏 +2 位作者 邓火金 樊慧珍 龚宇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探讨CD8+T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小鼠建立哮喘模型。测定两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对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学分类和计数,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磁珠纯... 目的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探讨CD8+T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哮喘组小鼠建立哮喘模型。测定两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对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学分类和计数,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磁珠纯化柱纯化两组小鼠脾、肺组织的CD8+T细胞,加入卵蛋白(OVA)刺激,用ELISA法检测培养96h后CD8+T细胞上清中IL-4、IL-10及IFN-γ的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证明模型构建成功。哮喘组BALF中的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哮喘组肺间质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上皮损伤,杯状细胞肥大增生,有大量黏液分泌,黏膜下胶原纤维沉积。对照组无明显的炎症改变。哮喘组肺CD8+T细胞分泌的IL-4(203.20±16.59pg/ml)较对照组(3.29±1.61pg/ml)明显增加(P<0.05),IL-4在两组脾CD8+T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哮喘组脾CD8+T细胞分泌IFN-γ水平(4997.05±189.07pg/ml)较对照组(4509.73±378.10pg/ml)明显增加(P<0.05),而肺IFN-γ水平(237.30±36.96pg/ml)较对照组(429.70±19.98pg/ml)明显减少(P<0.01)。哮喘组小鼠肺、脾CD8+T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分别为265.24±36.98、22.49±6.70pg/ml)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42±4.41、5.82±3.24pg/ml)明显增加(P<0.05)。结论CD8+T细胞中也有具有调节性作用的细胞群,称为CD8+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CD8+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在脾、肺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支气管高反应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虎 骆利敏 +1 位作者 于化鹏 蔡绍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病毒毒力鉴定;试验分6组:对照组、RSV组、RSV/anti-TLR3组、RSV/IFN-γ组、RSV/IL-4组、...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病毒毒力鉴定;试验分6组:对照组、RSV组、RSV/anti-TLR3组、RSV/IFN-γ组、RSV/IL-4组、RSV/地塞米松组,感染复数(MOI)为2的RSV病毒液吸附感染1h,不同处理因素分别加入培养基共培养;培养6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变化,培养24h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TSLP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经Hep-2细胞培养扩增获得足量RSV病毒;RSV感染16HBE细胞6h,可使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增高(是对照组的1.63±0.08倍)(P<0.001);加入anti-TLR3阻断TLR3受体,细胞TSLPmRNA表达量下降(P=0.034);加入重组人IFN-γ,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01);加入重组人IL-4,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25);加入地塞米松,细胞TSLP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01)。RSV感染后细胞TSLP蛋白表达量升高,约为对照组的1.9倍(P<0.001),TLR3抗体阻断TLR3受体可使TSLP表达降低,但与RSV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14),IFN-γ降低TSLP表达升高(P=0.020),IL-4协同RSV感染引起的TSLP表达升高(P=0.014),地塞米松显著抑制RSV感染细胞TSLP表达(P<0.001)。结论RSV感染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合成TSLP增加;IFN-γ、anti-TLR3和地塞米松能抑制RSV感染引起的16HBE细胞TSLP合成,而IL-4能协同RSV感染促进TSLP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TLR3抗体 干扰素-Γ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