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会珍 黄莉 +4 位作者 林荔军 韩卫雨 毛惠娜 何巧芳 陈宝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某院骨科患者为对照组(n=110),由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股神经阻滞导管;2019年3-12月,同法选择该院骨科患者为观察组(n=100),...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某院骨科患者为对照组(n=110),由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股神经阻滞导管;2019年3-12月,同法选择该院骨科患者为观察组(n=100),采用护士、医生、麻醉师三方联合规范化管理模式管理股神经阻滞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导管脱管和外渗等情况发生率。结果不同组别与不同时间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3.450,P<0.05)。在术后1.24.48 h.两组患者N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别与不同时间关节活动度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879.200,P交互<0.05)。术后1.3.7d,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脱管、外渗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能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肢体活动度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导管 膝关节置换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潇齐 吴波 +3 位作者 严鑫平 朱美松 彭延凯 陈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73-197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成体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方法分离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NSC...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成体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方法分离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行体外培养,利用CCK8检测筛选EPO促进NSCs增殖的适宜处理时间,并检测96 h的EPO对NSCs的细胞计数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年SD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可提取出稳定表达Nestin蛋白和Sox2转录因子的NSCs;CCK8结果示20 U/mL、96 h可能为EPO促进NSCs增殖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细胞计数及荧光定量PCR结果示EPO处理NSCs 96 h后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EPO可促进行体外培养的成年大鼠脊髓中央管膜下NSCs的增殖,且20 U/mL和96 h可能为EPO促进NSCs体外增殖的适宜浓度和适宜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成年大鼠 脊髓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晓昊 廖荣东 +7 位作者 李飞云 欧阳中天 冉怡 公维远 曲明灏 陈明珏 林荔军 肖国芝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2期244-262,共19页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上讲,合成生物学是通过将基因工程、系统生物学、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作为工具,根据特定需求进行设计,乃至重新合成生物体系。近20年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并已在针对人类疾病的诊...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上讲,合成生物学是通过将基因工程、系统生物学、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作为工具,根据特定需求进行设计,乃至重新合成生物体系。近20年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并已在针对人类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药物研发等诸多方面获得重要应用。合成生物学不仅为疾病的早期、精确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还发展出多种新型的疾病治疗手段,包括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设计的细胞疗法、细菌疗法、疫苗、生物医学材料等。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我们可以精确诊断早期疾病、精准改造细胞或细菌、进行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快速生产新型疫苗和生物医学材料。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疾病诊疗方法将是科研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将在未来彻底改变临床疾病的诊疗方式。本文综述合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合成生物学在疫苗生产、生物医学材料、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疾病 诊断 治疗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枢椎椎弓根逆向精确置钉的个性化组合式导航模板的研究
4
作者 朱美松 彭鹏 +4 位作者 周潇齐 苏泽鑫 李思敬 李鉴轶 林荔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为经口咽枢椎椎弓根逆向置钉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的组合式个性化精确定位置钉的导航模板。方法取4具成人颈椎标本进行CT扫描,在Mimics14.11中重建寰枢椎三维模型,将该模型结合经口咽寰枢...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为经口咽枢椎椎弓根逆向置钉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的组合式个性化精确定位置钉的导航模板。方法取4具成人颈椎标本进行CT扫描,在Mimics14.11中重建寰枢椎三维模型,将该模型结合经口咽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TARP)导入Solidworks2014软件,设计经口咽枢椎椎弓根组合式个性化导航模板。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组合式个性化导航模板,经该导航模板辅助在枢椎标本上置入椎弓根钉,根据术后CT数据评价椎弓根钉道位置。结果使用4个导向模板辅助置入8个枢椎椎弓根钉道,术后CT扫描计算水平面绝对偏差值为(0.85±0.70)mm,矢状面为(0.88±0.53)mm,水平面和矢状面的偏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弓根螺钉钉道评价分析中,Ⅰ型螺钉为7枚(87.5%),Ⅱ型螺钉1枚(12.5%),所有螺钉处于可接受位置。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式个性化导航模板用于辅助经口咽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其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为经口咽枢椎椎弓根精准置钉提供了一种全新、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寰枢椎复位钢板 寰枢椎脱位 导航模板 经口咽枢椎椎弓根逆向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