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检验危急值数据的主成分回归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君 方晓玲 +3 位作者 陈慧 欧阳学军 钟春霞 王斌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0-822,共3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危急值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生儿科2013年至2015年的危急值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及主成分回归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3919例危急值报告,构成比最高的指标依次为血糖(35.8%)、...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危急值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危急值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生儿科2013年至2015年的危急值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及主成分回归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3919例危急值报告,构成比最高的指标依次为血糖(35.8%)、血清钾离子(13.5%)和血细菌培养(11.5%)。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4.20%,分别代表新生儿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状态、血清离子异常以及感染过敏早期阶段。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检验危急值数据进行分析,为医护人员利用危急值数据判断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可以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值 新生儿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自助正念自悯干预对癌症患儿父母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
2
作者 朱文婷 杨祎玲 +3 位作者 史蕾 梁丽婵 魏天琪 刘炜菲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6,共6页
目的 探究网络自助正念自悯干预提升癌症患儿父母自悯水平、改善疾病进展恐惧的效果。方法 招募癌症患儿父母72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网络自助式正念自悯干预... 目的 探究网络自助正念自悯干预提升癌症患儿父母自悯水平、改善疾病进展恐惧的效果。方法 招募癌症患儿父母72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网络自助式正念自悯干预。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采用自悯量表、父母疾病进展恐惧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自悯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父母疾病进展恐惧量表总分及情感反应、家庭生活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网络自助式正念自悯干预能提高癌症患儿父母的自悯水平,改善疾病进展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癌症 父母 疾病进展恐惧 正念 自悯 心理护理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H_(2)O_(2)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思琪 陈广道 曾其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2-1518,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酚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采用25、50、100、200、400、800和1600μmol·L^(-1)H_(2)O_(2)及0、8、16、32、64、12... 目的:探讨大黄酚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采用25、50、100、200、400、800和1600μmol·L^(-1)H_(2)O_(2)及0、8、16、32、64、128和256μmol·L^(-1)大黄酚诱导EA.hy926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_(2)O_(2)和大黄酚处理后EA.hy926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00μmol·L^(-1)H_(2)O_(2))、低剂量大黄酚组(8μmol·L^(-1)大黄酚和200μmol·L^(-1)H_(2)O_(2))和高剂量大黄酚组(256μmol·L^(-1)大黄酚和200μmol·L^(-1)H_(2)O_(2))。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AIF核转位情况,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及Caspase-9水平。结果:不同浓度H_(2)O_(2)作用下,EA.hy926细胞呈倒置S形细胞活性曲线,细胞活性良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61.52μmol·L^(-1),采用200μmol·L^(-1)H_(2)O_(2)干预24 h诱导建立细胞模型。随着大黄酚药物浓度升高,EA.hy926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采用8和256μmol·L^(-1)大黄酚进行细胞干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核中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质中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大黄酚组细胞核中AI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质中AI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对照组细胞AIF定位于细胞核内较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AIF核转位阳性值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大黄酚组细胞AIF核转位阳性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大黄酚组细胞中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组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酚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AIF核转位改善H_(2)O_(2)诱导的EA.hy926细胞凋亡,有助于治疗B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凋亡诱导因子 核转位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石晓东 杨军 +3 位作者 李秋平 陶少华 唐雯 封志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88-1691,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特征,分析有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收集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广东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9.85%。产妇心脏病、贫血、流产次数、胎位及先露因素、催产...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特征,分析有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收集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广东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9.85%。产妇心脏病、贫血、流产次数、胎位及先露因素、催产素、胎头吸引、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次数为新生儿窒息发病的危险因素,怀孕次数、接近分娩的最后一次产检以及较高等级的产检医院及分娩医院、产检次数为新生儿窒息发病的保护因素。羊水不正常、早产、脐带绕颈为新生儿窒息发病的胎儿危险因素,正常合适的羊水量为新生儿窒息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避免危险因素,关注保护因素,以减少和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危险因素 发病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陪护家属赋能教育对早产儿脑积水Ommaya囊术后回归家庭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宋霞梅 钟舂霞 +2 位作者 何海燕 黄琼 林宝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陪护家属赋能教育对早产儿脑积水Ommaya囊术后回归家庭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Ⅲ级以上脑室内出血合并脑积水并行Ommaya储液囊植入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陪护家属赋能教育对早产儿脑积水Ommaya囊术后回归家庭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Ⅲ级以上脑室内出血合并脑积水并行Ommaya储液囊植入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床边陪护赋能教育,随访患儿回归家庭后Ommaya囊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焦虑程度及随访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出院后1周、1个月随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前1天,出院后1周、出院后1个月家属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床边陪护赋能教育可降低Ommaya囊植入患儿回归家庭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随访依从性及减轻其焦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教育 早产儿 脑积水 OMMAYA囊 并发症 随访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丽华 余晶 +2 位作者 邓兰 杜江 王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影响。方法筛选ALL患儿40例,提取其基因组DNA,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RFC1 80位点基因型,观...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不良反应以及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影响。方法筛选ALL患儿40例,提取其基因组DNA,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RFC1 80位点基因型,观察所有患儿经HDMTX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MTX血药浓度。结果 ALL患儿在HDMTX化疗中,RFC1 80AA基因型者骨髓抑制发生的风险是GG基因型者的8.67倍(OR=8.67,95%CI:1.05~71.57,P=0.045);RFC1 A80G基因型与肝脏损害无明显相关,与MTX排泄延迟亦无明显相关。结论 RFC1 80位基因型可能成为预测ALL患儿HDMTX化疗不良反应的有效遗传学标记,值得进一步进行功能学探讨及大样本人群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还原叶酸载体 基因多态性 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高氧致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慧 陈欣欣 +5 位作者 陈剑锋 赵宏 王斌 郑娓 吕娟娟 杜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6-822,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氧诱导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小鼠模型,将36只幼鼠出生后立即给予实验处理,依据不同处理随机分为4组:空气+维生素D组,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维生素D组,高氧+生理...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氧诱导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小鼠模型,将36只幼鼠出生后立即给予实验处理,依据不同处理随机分为4组:空气+维生素D组,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维生素D组,高氧+生理盐水组。将各组实验鼠称重后处死,同时抽取心室内血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离肺组织病理切片制作和组织细胞形态学检查取不同处理组小鼠的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并分析肺终末呼吸单位的组织形态;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辐射状肺泡计数、肺泡次级间隔体积密度,比较不同处理组的肺终末呼吸单位损伤参数;取不同处理组实验小鼠的肺组织,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R2水平。结果空气+生理盐水组和空气+维生素D组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大于高氧+生理盐水组;空气+生理盐水组和空气+维生素D组的肺组织重量大于高氧+生理盐水组(P<0.05)。辐射状肺泡计数,高氧+生理盐水组的RAC降低(P<0.001),而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辐射状肺泡计数升高(P<0.001),且当稀释倍数降低,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的辐射状肺泡计数比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升高(P>0.01)。与高氧+生理盐水组相比,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次级突起计数显著升高(P<0.001),且当稀释倍数降低,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的次级突起比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升高(P>0.01)。高氧+生理盐水组的VEGFR2表达量低于空气+生理盐水组(P<0.05),空气+维生素D组的VEGFR2表达量低于空气+生理盐水组(P<0.01);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VEGFR2表达量高于高氧+生理盐水组(P<0.001)和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P<0.001),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的表达量也高于高氧+生理盐水组(P<0.05)。但是,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VEGFR2表达量高于高氧+生理盐水组与HE染色、辐射状肺泡计数以及次级突起计数的趋势相反。结论新生小鼠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状态下增加维生素D可增加肺组织重量,为肺成熟提供物质基础,高浓度维生素D更有助于对肺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肺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来源MSCs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田兆方 杜江 +2 位作者 王斌 洪小杨 封志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高氧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扩增大鼠骨髓来源MSCs,并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标记。3d龄清洁级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8只。A...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高氧新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扩增大鼠骨髓来源MSCs,并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标记。3d龄清洁级SD新生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8只。A、B两组均先将动物置于95%氧环境下,而C、D组则置于空气环境下;7d后,A、C组每只尾静脉注射含5×104MSCs的PBS50μl,B、D组同时仅给予PBS50μl,并将大鼠全部置于空气环境下,72h后处死全部动物,病理学检测肺组织辐射状肺泡计数(RA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表达情况,ELA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与空气暴露(C、D)组相比,两高氧(A、B)组RAC值显著降低,TNFα、TGFβ1等显著增加;比较A、B二组,A组在RAC、TNFα、TGFβ1等方面与B组存在显著差异;免疫组化显示A、C两组均可见BrdU阳性细胞表达,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给新生大鼠静脉注射MSCs后,MSCs可在肺组织定植,其定植水平与动物暴露的环境有关,并对高氧引致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肺部微环境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高氧 肺损伤 辐射状肺泡计数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Taq 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类mdr1基因 被引量:9
9
作者 邹亚伟 封志纯 +4 位作者 胡斌 乔英飒 吴梓梁 陈福雄 叶铁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6-46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比现有方法敏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人类mdr1基因的新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方法。方法用Primer Express 2.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和MGB探针,以Taq Man-MGB探针技术为基础,运用Taq Man-MGB探针,以含有目的基因mdr1cDN... 目的建立一种比现有方法敏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人类mdr1基因的新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方法。方法用Primer Express 2.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和MGB探针,以Taq Man-MGB探针技术为基础,运用Taq Man-MGB探针,以含有目的基因mdr1cDNA的质粒pHaMDR1/A为阳性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5个基因拷贝/反应,在待扩增DNA浓度为3.061×103 cps/ml-3.061×109cps/ml范围时,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Ct)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88243。结论应用Taq Man-MGB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类mdr1基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和精确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 Man-MGB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md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禁患者皮肤破损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甘华秀 朱瑶 +1 位作者 龚妍 刘亚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失禁及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为持续改进皮肤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组织经过统一培训的相同调查人员,连续3年6次对某院住院患者进行失禁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失禁性皮炎的相关因素。结果失禁性皮炎患病率...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失禁及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为持续改进皮肤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组织经过统一培训的相同调查人员,连续3年6次对某院住院患者进行失禁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失禁性皮炎的相关因素。结果失禁性皮炎患病率为0.774%,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30.640%。6次调查失禁性皮炎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科室及刺激物类型的失禁患者其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失禁患者应加强护理以预防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尤其应重视儿童、老年人、ICU住院患者及大便失禁患者的皮肤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 失禁性皮炎 皮肤破损 现患率 皮肤护理 压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缺氧再灌注斑马鱼幼鱼脑部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济璇 程燕 +2 位作者 赵丹 陈衍晨 王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缺氧再灌注斑马鱼幼鱼脑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病理状态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内质网应激特异性下游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缺氧再灌注斑马鱼幼鱼脑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病理状态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内质网应激特异性下游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受精后5 d的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再灌注模型组以及牛磺酸组,其中牛磺酸组按不同浓度进一步分为1 mmol/L、5 mmol/L、10 mmol/L 3个亚组,每组均100条。观察并记录缺氧后再灌注1 h的斑马鱼幼鱼的行为、苏醒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尼氏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各组幼鱼脑部GRP78、CHOP及caspase-12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牛磺酸处理组的苏醒时间缩短、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计数增多以及凋亡神经元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CHOP和caspase-12在模型组及各牛磺酸处理组均有表达,但三者在各牛磺酸处理组的表达均较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再灌注诱发内质网应激,牛磺酸可能通过下调GRP78、CHOP和caspase-12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斑马鱼幼鱼缺氧再灌注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牛磺酸 内质网应激 凋亡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龙琦 尹晓娟 封志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用药对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为探索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将50只新生7d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0)...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用药对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为探索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将50只新生7d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0)和HIBD模型组(HI组)(n=40)。HI组又根据A药(NGF)、B药(bFGF)两因素,用药、不用药两个水平,交叉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10)、NGF治疗组(n=10)、bFGF治疗组(n=10)和NGF+bFGF联合治疗组(n=10)。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大体改变及免疫组化改变,分析两药对于HIBD神经元数目的影响。结果: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生理盐水对照组最严重,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海马CA1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多于其他各组,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NGF、bFGF均可提高HIBD后海马区神经元的数量;(2)NGF、bFGF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对HIBD后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神经元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16型VP1-VP4基因克隆及其表达产物的抗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远斌 何思杰 +4 位作者 余楠 陈欣欣 王斌 车小燕 曾其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13-1717,共5页
目的克隆并表达柯萨奇病毒A16型VP1-VP4蛋白基因,初步分析其抗原相关性。方法抽提病毒RNA,经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VP1-VP4蛋白基因片段,经克隆后,在QIA表达系统中表达,表达产物经8 mol/L尿素洗涤及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柯萨奇病毒A16... 目的克隆并表达柯萨奇病毒A16型VP1-VP4蛋白基因,初步分析其抗原相关性。方法抽提病毒RNA,经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VP1-VP4蛋白基因片段,经克隆后,在QIA表达系统中表达,表达产物经8 mol/L尿素洗涤及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柯萨奇病毒A16型病毒免疫兔血清及肠道病毒71型病毒免疫兔血清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及ELISA分析其抗原相关性及交叉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QE30a/VP1-VP4并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VP1-VP4高效表达并纯化成功,经Western blotting及ELISA证实重组蛋白VP1-VP4可以被CVA16免疫兔血清特异识别,部分与肠道病毒71型免疫血清存在交叉反应。结论在大肠杆菌M15中高效表达出柯萨奇病毒A16型VP1-VP4蛋白,经纯化产物具有较强的抗原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型 VP1蛋白 VP2蛋白 VP3蛋白 VP4蛋白 克隆 原核表达 抗原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鼻塞式CPAP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秋平 胡艳群 +1 位作者 赵宏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双管鼻塞式CPAP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和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NICU住院的11例HMD和19例不同原因引起的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双管鼻塞式CPAP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30... 目的探讨双管鼻塞式CPAP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和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NICU住院的11例HMD和19例不同原因引起的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双管鼻塞式CPAP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儿除2例治疗无效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外,余28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11例HMD患儿经CPAP治疗后,除1例27周超早产儿无改善外,余10例治疗前后胸片透亮度有明显增加,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CO2改善较快。结论带空氧混合器和湿化的双管鼻塞式小儿CPAP系列持续正压通气系统对HMD和新生儿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用氧安全和减少CO2潴留方面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透明膜病 呼吸衰竭 持续正压通气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95例病原菌分布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琼玲 吴渚 +1 位作者 刘朵朵 陶少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病原体明确的BM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出院时结局将患儿分为结局良好和结局不良组。分析比较各组患儿的病原菌分布... 目的了解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病原体明确的BM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出院时结局将患儿分为结局良好和结局不良组。分析比较各组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95例病原体明确的BM患儿,其中69例(72.6%)为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43例,45.3%)占首位;26例为革兰阴性菌(27.4%),以大肠埃希菌(13例,13.7%)占首位。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BM患儿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实质损伤,以及听力和视力损伤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昏迷、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低下是BM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BM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BM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意识改变和异常以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低下提示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病原体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环境下新生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军 田兆方 +2 位作者 杜江 尹晓娟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氧浓度环境对新生大鼠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视网膜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新生大鼠生后即置于50%和45%~12.5%的氧环境下14d。计数每张切片上突破内界膜且与内界... 目的研究不同氧浓度环境对新生大鼠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视网膜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新生大鼠生后即置于50%和45%~12.5%的氧环境下14d。计数每张切片上突破内界膜且与内界膜有联系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PEDF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结果在暴露于45/12.5%氧环境下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密度为92.62±23.45,持续50%氧组为14.23±12.86,对照组为12.96±10.58;VEGF阳性细胞率在45%~12.5%氧环境组、持续50%氧组分别为57.89%、4.98%,而对照组为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461,P=0.000)。离开暴露环境后0、2d的VEGF阳性细胞率在45%~12.5%氧和持续50%氧组分别为(57.89±2.84)%、(39.38±1.10)%和(34.98±4.80)%、(27.80±4.05)%(P均=0.000)。PEDF在三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1~0.765,P均>0.05)。因此,两实验组病理形态方面差异与视网膜的总VEGF水平相关,而总的PEDF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鼠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模型中,血氧小的波动就可触发随后不成比例的血管增长,后者伴随比PEDF更强烈的VEGF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同样存在,即可解释胎龄、体重、临床相似的早产儿,在相同给氧条件下的部分发生ROP,而部分不发生ROP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视网膜 血管发育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四氧嘧啶法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传仓 刘卫鹏 +2 位作者 杜江 朱为国 封志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23-624,共2页
目的:对用四氧嘧啶诱导新西兰兔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改良。方法:按进食状态及给药方法和剂量的不同将新西兰兔分为4个组,对死亡率及成模率进行比较。结果:不禁食给药组死亡率为10%,成模率为0;两次给药组死亡率为10%,成模率为80%;... 目的:对用四氧嘧啶诱导新西兰兔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改良。方法:按进食状态及给药方法和剂量的不同将新西兰兔分为4个组,对死亡率及成模率进行比较。结果:不禁食给药组死亡率为10%,成模率为0;两次给药组死亡率为10%,成模率为80%;禁食后一次给药组及小剂量给药组的死亡率均为80%,成模率均为20%。结论:采用两次给药的方法效果最好,具有成模率高和死亡率低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模型 动物四氧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死性高浓度氧对新生鼠发育和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翠平 杜江 +1 位作者 李秋平 封志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5-948,共4页
目的探讨致死浓度氧(95%)与新生鼠肺发育及损伤的关系,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方法将3dSD新生鼠随机分为高氧(95%)和空气氧组,并和成年鼠对照,观察记录体质量、身长;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做辐射状肺泡计数(RAC)。结果(1)... 目的探讨致死浓度氧(95%)与新生鼠肺发育及损伤的关系,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方法将3dSD新生鼠随机分为高氧(95%)和空气氧组,并和成年鼠对照,观察记录体质量、身长;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做辐射状肺泡计数(RAC)。结果(1)高氧新生鼠和成年鼠死亡率分别为12.5%、35.2%,与正常空气氧组比较,新生鼠体质量(18.02±0.68vs13.24±0.59)和身长(8.83±0.25vs6.76±0.51)增长明显减少(P<0.05)。(2)高氧新生鼠RAC值为9.50±1.05,较正常同日龄新生鼠(13.00±1.79)明显减少(P<0.05),高氧成年鼠RAC值(12.67±2.25)比高氧新生鼠为高(P<0.05),跟正常空气组新生鼠差异不明显(P>0.05)。(3)10d新生鼠肺结构已接近成年鼠肺,高氧组新生大鼠可见肺泡壁较薄、结构简单化、数目明显减少,肺泡大小不均,有些肺泡融合、体积增加,部分间隔细胞增多,小血管扩张、充血;成年鼠高氧组肺间质水肿、肺间隔增厚、肺泡腔缩小,肺间隔伊红显色强度增强,肺泡腔内出现红细胞、巨噬细胞及脱落的肺上皮细胞。结论新生大鼠暴露于92% ̄95%氧7d可致生长障碍和肺泡化阻滞,出现类似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组织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氧 肺损伤 发育 肺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脑瘫患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菊花 方素珍 +1 位作者 周细中 李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7,共3页
脑性瘫痪(CP)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轻至中度患儿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重度患儿则见效慢且疗效不明显。干细胞移植为该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法,目前正处于广泛的研究中,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些有意义... 脑性瘫痪(CP)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轻至中度患儿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重度患儿则见效慢且疗效不明显。干细胞移植为该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法,目前正处于广泛的研究中,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应用开展较少,文章就儿童重度脑瘫的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神经干细胞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在儿童细菌性 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惠丽 陈志江 +2 位作者 李欢 黄思远 穆小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567-2571,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入住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28例,病毒性脑膜炎13例为观察组,非颅内... 目的探讨脑脊液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入住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28例,病毒性脑膜炎13例为观察组,非颅内感染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脑脊液和血清PCT浓度,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IL-6水平,秩和检验分析各组之间脑脊液和血清PCT、IL-6的差异;ROC曲线分析法评定PCT、IL-6以及二者联合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组脑脊液PCT、IL-6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均P<0.0167)。脑脊液PCT在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敏感度67.9%,特异度92.3%;脑脊液IL-6 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敏感度60.7%,特异度92.3%;联合脑脊液PCT和脑脊液IL-6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敏感度87.24%,特异度85.2%。结论脑脊液PCT、IL-6水平有望成为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