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SARS病毒抗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蕾 吴英松 +1 位作者 汤永平 李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9-431,434,共4页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方法采用经SARS-CoVN蛋白和配对实验筛选的两株抗SARSN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为基础建立检测SARS-CoVN抗原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方法学的评价,并...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方法采用经SARS-CoVN蛋白和配对实验筛选的两株抗SARSN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为基础建立检测SARS-CoVN抗原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方法学的评价,并与相应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该法的测量范围为(0.02~150)ng/ml,灵敏度为0.02 ng/ml;批内、批间CV分别为(3.3~6.2)%和(5.3~9.6)%,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灭活SARS-CoV N蛋白情况比较的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SARSN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SARSN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胎蛋白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9
2
作者 杭建峰 吴英松 +4 位作者 余伟鸿 徐伟文 王从容 裘宇容 李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研制人甲胎蛋白(hAFP)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试剂盒.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AFP TRFIA 试剂盒,对试剂盒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试剂盒的可测范围为l~1 000 U/ml,灵敏度为0.17 U/ml,精密度良好,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分别为3... 目的研制人甲胎蛋白(hAFP)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试剂盒.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AFP TRFIA 试剂盒,对试剂盒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试剂盒的可测范围为l~1 000 U/ml,灵敏度为0.17 U/ml,精密度良好,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分别为3.3%~5.9%,3.7%~6.5%.与CEA、CA12-5、CA19-9、CA15-3、白蛋白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表明试剂可以在4℃稳定1年,37℃稳定7 d.426份正常血清标本测试该试剂盒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0~12 U/ml.用本试剂盒与国外同类试剂盒同时检测60份血清标本,其相关系数为0.995.结论试剂盒各项指标(灵敏度、精密度、特异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甲胎蛋白(hAFP)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乳酸脱氢酶为靶分子的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英松 雷腊梅 李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1-76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胶体金层析(GICA)法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f)单抗,利用筛选出来的单抗制成诊断恶性疟原虫的免疫层析条,以镜检和PCR法为对照,用GICA条检测门诊"四热"病人血...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胶体金层析(GICA)法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f)单抗,利用筛选出来的单抗制成诊断恶性疟原虫的免疫层析条,以镜检和PCR法为对照,用GICA条检测门诊"四热"病人血样,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筛选出4株抗LDHpf单抗,间接ELISA表明4株单抗仅与恶性疟原虫发生反应,而与间日疟原虫、红细胞蛋白、刚地弓形虫和日本血吸虫不发生交叉反应。Western-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能识别恶性疟原虫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000处的虫源蛋白。以镜检法和PCR法为标准,GICA条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分别为88.37%和86.67%,GICA与镜检法的符合率均为91.55%。结论GICA检测恶性疟原虫简易快速、灵敏度高,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望成为一种恶性疟原虫快速免疫诊断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乳酸脱氢酶 单克隆抗体 免疫胶体金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感染Her2/neu膜外及跨膜区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后的免疫功能变化
4
作者 马树东 罗荣城 +2 位作者 丁振华 鲁峰 袁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树突状细胞(DC)感染编码Her2/neu基因膜外第一受体区(Her2-ECDs)、全长膜外区(Her2-ECD)和膜外跨膜区(Her2-TM)蛋白3种重组腺病毒(rAdHer2-ECDs、rAdHer2-ECD和rAdHer2-TM)后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重组腺病毒感染未成熟DC后,... 目的观察体外树突状细胞(DC)感染编码Her2/neu基因膜外第一受体区(Her2-ECDs)、全长膜外区(Her2-ECD)和膜外跨膜区(Her2-TM)蛋白3种重组腺病毒(rAdHer2-ECDs、rAdHer2-ECD和rAdHer2-TM)后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重组腺病毒感染未成熟DC后,Western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在DC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感染3个重组腺病毒后的白介素-12(IL-12)分泌水平及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后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采用混合白细胞反应检测DC感染前后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Her2-ECDs、ECD、TM蛋白在DC中获得表达。转染DC培养第5天,上清中IL-12含量比未转染DC含量高(P<0.05),但3种重组病毒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后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增高,但病毒感染DC明显高于非感染DC。DC明显介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除rAdHer2-TM感染DC外,另两种转染和非转染DC之间无差异(P>0.05)。在DC诱导的CTL反应中,病毒感染DC诱导的杀伤率明显高于SK-OV-3修饰和非修饰DC,而SK-OV-3修饰又高于非修饰DC杀伤率(P<0.05)。在病毒感染DC中,以rAdHer2-TM转染DC激发的CTL活性为最强。对高表达Her2/neu蛋白的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Her2/neu表达阴性的杀伤率(P<0.05)。结论编码Her2/neu膜外及跨膜区蛋白重组腺病毒转染DC后,明显增强DC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诱导出Her2/neu特异性的CTL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HER2/NEU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 腺病毒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neu膜外及跨膜区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5
作者 马树东 罗荣城 +2 位作者 丁振华 袁长青 丁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1-1643,1647,共4页
目的构建编码Her2/neu膜外第一受体区、全长膜外区、膜外及跨膜区3个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信号传导和免疫研究建立实验材料。方法RT-PCR扩增出3个目的片段的cDNA,克隆进pAdTrack-CMV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菌内同源重组形成腺... 目的构建编码Her2/neu膜外第一受体区、全长膜外区、膜外及跨膜区3个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信号传导和免疫研究建立实验材料。方法RT-PCR扩增出3个目的片段的cDNA,克隆进pAdTrack-CMV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菌内同源重组形成腺病毒质粒,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噬斑形成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出了预定大小的目的基因cDNA片段,测序结果和GenBank完全相符。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后形成了病毒噬斑,绿色荧光蛋白和目的蛋白均获得表达。目的蛋白的表达量随着病毒感染复数的升高而增加。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在真核细胞中表达Her2/neu膜外及跨膜区蛋白的腺病毒载体,为Her2/neu膜外及跨膜区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基因 载体 基因克隆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