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血细胞计数构建儿童呼吸道人腺病毒感染临床分类模型
1
作者 钟俊炎 李俊祥 +4 位作者 黄美 汪月娟 刘罗慧 陈晓辉 曹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898,共10页
【目的】探索在全血细胞计数(CBC)基础上结合临床因素建立分类模型,以预测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人类腺病毒(HAdV)儿童患者。【方法】收集2023年11月至2024年9月期间确诊为HAdV感染的儿童患者的CBC参数及其相关临床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随... 【目的】探索在全血细胞计数(CBC)基础上结合临床因素建立分类模型,以预测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人类腺病毒(HAdV)儿童患者。【方法】收集2023年11月至2024年9月期间确诊为HAdV感染的儿童患者的CBC参数及其相关临床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来选择严重病例的潜在的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了668例儿童患者,其中564例作为训练队列,104例作为验证队列。定义肺炎或/及热程≥5 d者(PorPF)为严重病例,通过主成分分析及特征重要性检验(Mean Decrease Gini值),单核细胞比例(PMono)、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是为纳入病例CBC中最为重要的参数;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氧疗(OR=4.367,95%CI:1.568~12.161)及呼吸做功增加(OR=3.904,95%CI:2.146~7.101)是PorPF的相对危险因素,而较高的PMono(R=0.696,95%CI:0.640~0.757)、RBC(OR=0.201,95%CI:0.124~0.325)、PLT(OR=0.990,95%CI:0.987~0.994)为保护因素;PMono作为预测PorPF的指标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8、0.705;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构建了包含4个风险因素[PMono、RBC、PLT、红细胞压积(HCT)]的分类模型以区分PorPF病例和普通病例(AUC分别为:0.688、0.768)。【结论】PMono、RBC、PLT可以作为儿童HAdV感染后出现肺炎或热程延长病例的CBC特征性指标。利用PMono、RBC、PLT及HCT构建风险因素模型可以较为简单准确预测儿童HAdV感染严重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腺病毒 全血细胞计数 儿童 肺炎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捷 杨传忠 +2 位作者 张谦慎 连朝辉 董国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53-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观察PDA早产儿治疗临床资料,72例经心脏彩超诊断有临床表现的PDA的早产儿分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组(18... 目的:探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观察PDA早产儿治疗临床资料,72例经心脏彩超诊断有临床表现的PDA的早产儿分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组(18例)和口服布洛芬对照组(54例),观察两组PDA关闭率、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关闭率分别为66.7%(12例)和70.4%(3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8)。除但治疗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外(P<0.05),两组患儿在少尿、NEC、肾功能异常、IVH3-4级发生率寄消化道出血等药物副作用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在治疗PDA方面的疗效与布洛芬接近,且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适合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体重新生儿出生后血肌酐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珺 石玉萍 +1 位作者 杨传忠 钟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08-3910,共3页
目的:分析超低体重新生儿血肌酐水平与其认知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深圳妇幼保健院生产的42例超低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1 000 g)的病例资料,根据患儿血肌酐动态检测结果将其分为3组,即低水平组、中... 目的:分析超低体重新生儿血肌酐水平与其认知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深圳妇幼保健院生产的42例超低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1 000 g)的病例资料,根据患儿血肌酐动态检测结果将其分为3组,即低水平组、中等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在超低体重早产儿2岁时,运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3版评价早产儿智力发展指数MDI,分析血肌酐水平与认知发育的相关性。结果:低水平组MDI评分最高(104.76±16.23),高水平组最低(80.46±1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等水平组MDI为(92.59±13.86),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超低体重早产儿的血肌酐水平与2岁时认知发育水平有相关性,血肌酐水平越低,认知发育评分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体重早产儿 血肌酐 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α-还原酶2型缺乏症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月月 董国庆 +4 位作者 李坚旭 黄秒 陆喜燕 李明珠 罗小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9-471,共3页
1病例报告1岁11月,社会性别女。因“偶然发现外阴包块半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我院)儿科就诊。患儿系G2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4 kg,身长49 cm,产时无窒息抢救史,否认母孕期疾病史。生后阴蒂肥大,尿道开口较小,无特殊... 1病例报告1岁11月,社会性别女。因“偶然发现外阴包块半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我院)儿科就诊。患儿系G2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4 kg,身长49 cm,产时无窒息抢救史,否认母孕期疾病史。生后阴蒂肥大,尿道开口较小,无特殊面容及其他畸形,按女孩抚养,半年前家长偶然发现患儿外阴包块,外院彩超“双侧阴唇处软组织内低回声,考虑睾丸组织”,未予特殊处理,转诊至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报告 5Α-还原酶 2型 南方医科大学 妇幼保健院 社会性别 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骨形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国庆 李明珠 +4 位作者 黄秒 陆喜燕 刘佩佩 李坚旭 钟丽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血清骨形成标志物C型利钠肽氨基末端(amino-terminal pro-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CNP)、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骨... 目的:观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血清骨形成标志物C型利钠肽氨基末端(amino-terminal pro-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CNP)、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骨钙素(osteocalcin,O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变化,探讨其与ICPP的关系。方法:选取ICPP女童100例和正常对照组体检健康女童100例,ELISA测定血清骨形成指标(NT-proCNP、OC、BAP和IGF-1),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①ICPP组NT-proCNP、OC、BAP及IGF-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血清NT-proCNP与IGF-1水平在TannerⅡ期较Ⅲ期高(P<0.05)。②ICPP女童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Δ_(BA-CA)与NT-proCNP呈负相关,与IGF-1呈正相关。③ROC曲线特征:血清NT-proCNP、OC、BAP和IGF-1对ICP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IGF-1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6个月后血NT-proCNP、OC、BAP和IGF-1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血NT-proCNP、OC和IGF-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而血BAP浓度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清NT-proCNP、OC、BAP及IGF-1水平可间接反映ICPP女童的生长发育状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ICPP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骨形成标志物 C型利钠肽氨基末端 骨钙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素基因-420多态性及其血清学水平与川崎病的关系
6
作者 黄秒 董国庆 +3 位作者 肖菲 张纪泳 苏月月 李明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929-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抵抗素基因启动子-420C/G多态性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关系,及其对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1例川崎病患儿(KD组),其中11例并发冠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和100例正常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基因测... 目的探讨抵抗素基因启动子-420C/G多态性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关系,及其对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1例川崎病患儿(KD组),其中11例并发冠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和100例正常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检测不同组别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多态性,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1)KD组抵抗素基因-420C/G的等位基因频率及CC、CG、GG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0.188,P=0.524、0.665)。(2)KD组中并CAL者与无CAL者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0.234,P=0.838、0.628)。(3)KD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725,P <0.01)。合并CAL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未合并C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0,P=0.467)。KD组抵抗素基因-420基因型CC、GG、CG血清抵抗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5,P=0.175)。正常对照组抵抗素基因-420基因型CC、CG、GG血清抵抗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4,P=0.582)。结论尚未发现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与川崎病及冠脉损伤发生相关,同时,川崎病与正常儿童中抵抗素基因-420多态性与抵抗素血清学水平亦不相关。但KD患儿血清抵抗素与KD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川崎病 冠脉损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