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VEGF、SDF-1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小强 凌莉 +2 位作者 李楚翘 马文斌 尹义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梗死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0~250 g的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的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随机法将...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梗死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0~250 g的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的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随机法将大鼠随机分成NGF治疗组、溶剂对照组及NGF+PI3K拮抗剂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4和7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梗死后第4天时血清VEGF及SDF-1的水平。结果:在脑梗死后第4和7天时,与溶剂对照组及NGF+PI3K拮抗剂组大鼠比较,NGF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较低(均P<0.05)。脑梗死后第4天时,NGF治疗组大鼠的血清VEGF及SDF-1水平均高于溶剂对照组、NGF+PI3K拮抗剂组(P<0.05)。结论:NGF治疗可改善成年大鼠脑梗死缺损的神经功能,并促进脑梗死大鼠血清VEGF及SDF-1的表达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上述作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生长因子 大脑中动脉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制动时间循证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晓青 贺雄军 +8 位作者 黎凯锋 周宏星 何少玲 赖裕辉 李桂茹 黎杰 戈全荣 罗伟 刘亚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最佳证据应用于术后缩短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分析临床现状和收集证据,制定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循证实践方案,对比方案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最佳证据应用于术后缩短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分析临床现状和收集证据,制定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循证实践方案,对比方案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法确定方案有效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方案应用后,6项审查指标执行率由0~78.86%上升至96.26%~100%。术后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缩短。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术后穿刺处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股静脉血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处淤青面积、穿刺处疼痛评分、术后当晚失眠发生率、腰背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高于干预组;两组均未发生腹膜后血肿。结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指引下循证实践提示,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术侧肢体制动2 h、包扎4 h,静卧6 h是安全的,在不增加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下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必须规范股动脉穿刺点选择、穿刺技术和压迫制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穿刺 卧床时间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接治疗卒中患者溶栓后的血管再通——再通率、预测因子与预测评分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曼 刘丽萍 +2 位作者 窦鑫 刘亚杰 谷鸿秋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2期1275-1278,共4页
2018年Stroke杂志刊登了一篇题目为“Post-thrombolysis recanalization in stroke referrals for thrombectomy:incidence,predictors,and prediction scores”的文章,下面就该研究做一介绍。
关键词 血管再通 预测评分 再通率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卒中治疗经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廖彬 张亮 +2 位作者 黎凯锋 贺雄军 刘亚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45-651,656,共8页
目的评估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东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共16例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急性后循环卒中且合并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发病时间超... 目的评估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东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共16例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急性后循环卒中且合并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发病时间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4. 5 h)或病情进展性加重,术中给予取栓支架(Solitaire FR、Trevo、Solitaire AB)拉栓,若残余狭窄,给予小球囊(Gateway)扩张,扩张后,病变能维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 TICI)为2b级以上前向血流,则狭窄择期处理,若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超50%或出现夹层,给予支架置入术。评价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再通情况依据m TICI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急性后循环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平均(14±11)分,发病至入院时间6. 5~336 h。所有患者治疗后获得血管再通,部分再通3例,完全再通13例;术后2例死亡(1例因为肺部出血、感染,1例因术后高灌注出血),余14例术后NIHSS评分2. 5(0,7. 5)分;术后3个月复查,14例患者中,支架内再狭窄1例,无再发卒中事件; mRS评分≤2分,平均(1. 3±1. 6)分。结论对急性后循环卒中、发病超过6 h错过最佳溶栓时间窗合并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多模式再通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基底动脉 闭塞 血管成形术 机械取栓 后循环卒中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俊杰 张智嵘 +3 位作者 张亮 黎凯锋 贺雄军 刘亚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9-426,共8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9例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颈内动脉夹层11例、椎动脉夹层8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抽吸取栓术、支架...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9例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颈内动脉夹层11例、椎动脉夹层8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15例mTICI分级3级(血管完全再通),4例mTICI分级2b级(血管部分再通);1例脑疝形成致死亡,1例并发脑水肿,1例少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例预后不良(mRS评分4分),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评估后采取血管内治疗,闭塞血管再通效果明显,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夹层 支架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益管理在患者出院办理流程改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谭晓青 古成璠 +6 位作者 赵东芳 彭爱霞 全红梅 文永燕 马依 吴涛 廖四照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通过精益管理缩短患者出院手续办理时长,提高出院当天10:00和12:00出院结算完成率。方法:成立精益管理项目团队,调查患者出院办理现状,通过价值流图找到需要改善的爆炸点,应用5Why法找到根本原因,结合医院现状,项目团队成员与临床... 目的:通过精益管理缩短患者出院手续办理时长,提高出院当天10:00和12:00出院结算完成率。方法:成立精益管理项目团队,调查患者出院办理现状,通过价值流图找到需要改善的爆炸点,应用5Why法找到根本原因,结合医院现状,项目团队成员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达成共识,制定医生、护士、药师和结算员的出院办理环节标准化作业书,并规范出院带药、出院小结和出院结算资料的存放点。结果:精益管理实施后出院手续办理时长缩短至106 min,出院当天10:00结算完成率提升至53.6%,12:00结算完成率提升至89.3%(P<0.05)。结论:精益管理应用在患者出院手续办理过程中,可以缩短出院办理时长,提高出院办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管理 出院办理 价值流图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和自然病程 被引量:5
7
作者 黎杰 贺雄军 +6 位作者 黎凯锋 胡明 张亮 周宏星 王泽群 王一凡 刘亚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067-1072,共6页
颅内动脉夹层相比颅外动脉夹层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可以表现为缺血性事件,也可以表现为出血性事件,多发生于年轻人。由于夹层发生部位、形成时机以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影像学对于确诊动脉夹层至关重要。颅... 颅内动脉夹层相比颅外动脉夹层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可以表现为缺血性事件,也可以表现为出血性事件,多发生于年轻人。由于夹层发生部位、形成时机以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影像学对于确诊动脉夹层至关重要。颅内动脉夹层易复发,且死亡率较高,除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外,对于症状较重或进展性动脉夹层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夹层 发病机制 影像学 自然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涛 兰春伟 +5 位作者 袁昆雄 王清勇 黎凯峰 贺雄军 刘亚杰 张亮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NIHSS评分≤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级)、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NIHSS评分≤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级)、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分)等。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4.5岁,男性11例(84.6%)。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90 d良好预后率100%。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轻型卒中 血管内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RNA-Seq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小鼠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亚杰 李玉娣 +2 位作者 黎凯锋 陈哲锋 凌莉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38-1246,共9页
目的采用高通量RNA-Seq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小鼠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电凝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脑梗死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从MCAO术后1 d起每天灌胃1... 目的采用高通量RNA-Seq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小鼠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电凝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脑梗死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从MCAO术后1 d起每天灌胃18.59 g/kg补阳还五汤生药或等容积蒸馏水。另设假手术组(6只)。在治疗前和MCAO术后7 d采用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高通量RNA-Seq技术分析MCAO术后7 d三组小鼠脑组织差异基因的表达谱,随机挑选6个差异基因采用定量反转录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mediated PCR,qRT-PCR)法进行验证。对小鼠脑梗死后表达失调且补阳还五汤治疗后逆转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预测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潜在生物学过程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模型组mN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4.00~5.25)vs.5.00(4.00~6.00),P>0.017];MCAO术后7 d,治疗组mNSS较模型组下降[3.00(2.75~4.00)vs.5.00(4.00~6.00),P<0.017]。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且补阳还五汤治疗后下调的差异基因有134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下调且补阳还五汤治疗后上调的差异基因有19个。Myd88、Map3k8、Il1r1、Lamc2和Tlr9的mRNA表达水平在模型组升高,在治疗组降低;而Cxcl10则相反,均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GO分析和KEGG分析显示,小鼠脑梗死后上调且补阳还五汤治疗后逆转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急性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细胞死亡、自噬”和“IL-17信号通路、Tod样受体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及NF-kB信号通路”等与炎症反应及细胞死亡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小鼠脑梗死后下调且补阳还五汤治疗后上调的差异基因则主要富集于“锥体神经元分化、突触可塑性的正向调节、突触囊泡循环、神经递质运输”和“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转导、钙信号转导、长寿调节通路、长时程增强”等与神经可塑性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结论小鼠脑梗死后缺血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补阳还五汤可能作用于与炎症反应和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的多个分子靶点,减轻炎症导致的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重塑,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炎症反应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明 贺雄军 +2 位作者 张亮 黎杰 刘亚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044-1047,共4页
脑动脉夹层是卒中尤其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20.0%,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颅内段和颅外段动脉都可导致夹层,其中颈部动脉夹层的年发生率为2.5~3/10万[2],而颅内动脉夹层的年发生率为3.6~4.4/10万[2-6]。夹层... 脑动脉夹层是卒中尤其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占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20.0%,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颅内段和颅外段动脉都可导致夹层,其中颈部动脉夹层的年发生率为2.5~3/10万[2],而颅内动脉夹层的年发生率为3.6~4.4/10万[2-6]。夹层后易发生相应动脉供血区脑栓塞,行TCD超声可检出46%~59%的颈动脉夹层患者存在脑微栓塞。20%的颅内血管闭塞患者同时合并颈动脉夹层,这些患者对rt-PA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低(仅31%),尤其位于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这种串联病变患者多数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夹层 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夹层所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亮 贺雄军 +3 位作者 黎凯锋 黎杰 胡明 刘亚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连续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根据血管闭塞病因分为动脉夹层组和非动脉夹...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连续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根据血管闭塞病因分为动脉夹层组和非动脉夹层组。血管再通效率指标为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和影像学上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级),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为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主要安全评价指标为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共纳入56例,平均年龄58.5±9.7岁,男性42例(75.0%),12例为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44例为非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两组患者90 d良好预后率(83.3%vs 61.4%,P=0.189)、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率(25.0%vs 31.8%,P=0.738)、血管成功再通率(91.7%vs 93.2%,P>0.99)均无统计学差异,动脉夹层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长于非动脉夹层组(124.5 min vs 83 mi n,P=0.008)。结论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三维颅内血管解剖成像显示大脑中动脉
12
作者 阮燕红 黎凯锋 +2 位作者 侯严振 杨忠现 刘于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观察MR三维颅内血管解剖成像(3D-IVAS)技术显示大脑中动脉(M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接受3D-IVAS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 MRA)检查的患者,共纳入274支MCA,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组197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组2... 目的观察MR三维颅内血管解剖成像(3D-IVAS)技术显示大脑中动脉(M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接受3D-IVAS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 MRA)检查的患者,共纳入274支MCA,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组197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组23支、烟雾病组8支及正常组46支;对比3D-IVAS、3D-TOF MRA显示MCA效果评分,于3D-IVAS图像上测量各组MCA起始部血管外径,并进行比较。结果3D-IVAS显示MCA的效果评分小于3D-TOF MRA(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组、烟雾病组及正常组MCA外径分别为(2.87±0.56)、(1.99±0.50)、(1.97±0.74)及(2.75±0.43)mm,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6,P<0.01),且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组、烟雾病组均小于正常组及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结论利用3D-IVAS技术可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外廓,有助于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烟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过敏患者在无造影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报道
13
作者 张亮 贺雄军 +3 位作者 黎凯锋 周宏星 胡明 刘亚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因“头晕半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3个月”于2021年6月19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患者近半年来持续头部晕沉感,2021年3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诊,行头颈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颈...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因“头晕半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3个月”于2021年6月19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患者近半年来持续头部晕沉感,2021年3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诊,行头颈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过敏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B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椎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回顾
14
作者 周宏星 黎凯锋 +4 位作者 黄静 黎杰 张亮 贺雄军 刘亚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1病例介绍1.1首次发病患者男性,29岁,因“突发头痛2天”于2018年12月27日到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诊。患者于入院2 d前休息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右侧枕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严重时自觉难以忍受。本院门诊头颅CT提示:右侧... 1病例介绍1.1首次发病患者男性,29岁,因“突发头痛2天”于2018年12月27日到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诊。患者于入院2 d前休息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右侧枕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严重时自觉难以忍受。本院门诊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大片状低密度影,拟“头痛原因待查”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夹层 颈动脉夹层 夹层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