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临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18
1
作者 危昔均 韦亦茜 +2 位作者 秦萍 周萍 李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2-837,共6页
目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康复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缺乏针对该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本研究针对国内康复专业人士应用该技术的状况进行网络调查,为该技术在国内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在专业群组推送网络问卷和一对一邀请... 目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康复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缺乏针对该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本研究针对国内康复专业人士应用该技术的状况进行网络调查,为该技术在国内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在专业群组推送网络问卷和一对一邀请填写的形式,获取国内康复专业人士的答卷资料。经过分析原始数据,剔除无效答题后,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了全国29个地区317位专业人士的答卷。困扰临床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时间或人员不足"和"缺乏合适的康复工具"。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比率为19.87%,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趣味性、互动性、节省人力、功能导向和丰富康复内容,缺点主要是价格昂贵、缺乏对应的收费项目和临床需求贴合度较差。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应用前景为日常生活活动模拟、职业康复、神经康复、社交能力和传统康复开展有困难的领域。结论:本研究展示了国内康复领域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况,并基于临床问题、用户体验和未来预期,为该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康复 现状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习得性废用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危昔均 韦亦茜 +5 位作者 周萍 秦萍 李海 禤春宇 余天赐 李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调查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出院后习得性废用发展情况,分析习得性废用与患者人口学因素、临床特点及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预备出院的卒中偏瘫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 目的调查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出院后习得性废用发展情况,分析习得性废用与患者人口学因素、临床特点及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预备出院的卒中偏瘫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并在出院后4周、8周和12周用运动活动记录表(motor activity log,MAL)评估患者的习得性废用情况,在出院前3 d,出院后4周、8周和12周用改良Ashworth指数测试肘腕屈肌群肌张力,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和箱块测试评价上肢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定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对各随访时间点MAL与其他评估量表、人口学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完成随访患者47例,男性36例(76.6%),平均年龄58.74±11.08岁,平均发病时间48.00±28.38 d,其中缺血性卒中32例(68.1%),出血性卒中15例(31.9%)。MAL的患手使用频率/患者活动质量在出院后4周、8周和12周时分别为2.66(1.38~4.03)分/2.87(1.03~3.56)分、3.30(1.93~4.41)分/3.17(1.55~3.77)分和3.59(2.00~4.33)分/3.28(2.00~3.96)分,除8周与12周之间的患手使用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时间点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随访时间点患者肘屈肌群张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其余功能表现均显著恢复(均P<0.05)。出院后4周、8周和12周各时间点,MAL与年龄呈一般正相关(ρ=0.33~0.39),与发病时间呈一般负相关(ρ=-0.49^-0.33),与肘腕部屈肌张力呈一般至中等负相关(ρ=-0.58^-0.38),与日常生活能力呈一般至中等正相关(ρ=0.30~0.60),与上肢运动功能呈一般至强正相关(ρ=0.49~0.76)。结论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出院后患肢仍然可以保持显著的功能恢复,但依然面临习得性废用的挑战,且习得性废用与年龄、发病时间、腕肘屈肌群张力、日常生活生活能力和上肢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 习得性废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