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颖娜
刘思华
王晨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158-1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使用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掌握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1223例住院患者中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观察分析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及构成比、抗菌...
目的通过对本院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使用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掌握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1223例住院患者中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观察分析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及构成比、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给药剂量、胎膜早破以及人工破膜患者胎膜破裂距离分娩时间。结果 1223例住院患者中有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1%。其中,顺产402例(56.6%),剖宫产308例(43.4%)。顺产患者中未合并B族链球菌(GBS)阳性的胎膜早破(PROM)患者201例(28.3%)、GBS阳性患者108例(15.2%),未合并GBS阳性的人工破膜引产68例(9.6%),其他25例(3.5%)。710例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呋辛钠,为550例(77.5%),其次为头孢唑林钠,为62例(8.7%),第3为青霉素钠,为47例(6.6%),其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1例(4.4%)。联合用药方案主要为头孢呋辛钠或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有26例,占比为83.9%。除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棕榈酯分散片、头孢地尼分散片、莫西沙星片给药途径为口服,其他药物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合并GBS阳性者临产或胎膜破裂及时启动预防感染治疗。孕34~36+6周近足月PROM未行GBS筛查者入院及时启动预防感染治疗。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及人工破膜引产患者在胎膜破裂后6 h内启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剖宫产患者断脐后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结论本科围分娩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与指南有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分娩期
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
4
2
作者
彭小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8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产科住院的需要进行引产的足月孕妇100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位水囊加...
目的观察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产科住院的需要进行引产的足月孕妇100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位水囊加缩宫素配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引产方案基础上给予椎管内分娩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观察两组产妇和婴儿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和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2.00%、3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重度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明显的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水囊
缩宫素
引产
椎管内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颖娜
刘思华
王晨虹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158-161,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对本院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使用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掌握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1223例住院患者中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观察分析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及构成比、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给药剂量、胎膜早破以及人工破膜患者胎膜破裂距离分娩时间。结果 1223例住院患者中有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1%。其中,顺产402例(56.6%),剖宫产308例(43.4%)。顺产患者中未合并B族链球菌(GBS)阳性的胎膜早破(PROM)患者201例(28.3%)、GBS阳性患者108例(15.2%),未合并GBS阳性的人工破膜引产68例(9.6%),其他25例(3.5%)。710例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呋辛钠,为550例(77.5%),其次为头孢唑林钠,为62例(8.7%),第3为青霉素钠,为47例(6.6%),其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1例(4.4%)。联合用药方案主要为头孢呋辛钠或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有26例,占比为83.9%。除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棕榈酯分散片、头孢地尼分散片、莫西沙星片给药途径为口服,其他药物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合并GBS阳性者临产或胎膜破裂及时启动预防感染治疗。孕34~36+6周近足月PROM未行GBS筛查者入院及时启动预防感染治疗。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及人工破膜引产患者在胎膜破裂后6 h内启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剖宫产患者断脐后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结论本科围分娩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与指南有出入。
关键词
围分娩期
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
Keywords
Perinatal period
Antibiotics
Prophylactic use
分类号
R969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
4
2
作者
彭小云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出处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8期88-90,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产科住院的需要进行引产的足月孕妇100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位水囊加缩宫素配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引产方案基础上给予椎管内分娩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观察两组产妇和婴儿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和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2.00%、3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重度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明显的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
低位水囊
缩宫素
引产
椎管内分娩镇痛
Keywords
Low position water bag
Oxytocin
Induced labor
Intraspinal labor analgesia
分类号
R714.3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刘颖娜
刘思华
王晨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低位水囊加缩宫素引产配合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
彭小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