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实验室人源性DNA污染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沈高芳 周咏松 +4 位作者 张健球 嵇世有 吴应锋 尚昊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基于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人源性DNA检测方法,以实现对DNA实验室中潜在DNA污染源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人18S rRNA基因的参考序列为模板,用Primer ExpressTM设计引物和探针... 目的基于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人源性DNA检测方法,以实现对DNA实验室中潜在DNA污染源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人18S rRNA基因的参考序列为模板,用Primer ExpressTM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矩阵法筛选最优引物-探针组合。用人18S rRNA基因靶标序列的PCR扩增产物构建质粒,并用质粒标准品绘制qPCR体系的标准曲线。参照《实时定量PCR实验发表的最少信息要求指南》(the MIQE guidelines)要求,评估qPCR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应用效果。结果建立的qPCR体系的分析灵敏度为5.3×10^(-5) ng/μL,对人源性DNA样本具有较好的特异性。qPCR体系的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100%,批次内和批次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论建立的人源性DNA q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DNA实验室污染的快速检测和实验室环境中累积的人源性DNA的日常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DNA污染 实验室 实时定量PCR(qPCR) TAQMAN探针 法医DN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PBL”模式在法医物证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蔡美铭 台运春 +5 位作者 陈玲 邱平明 袁曦 吴晓连 孙煜钦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法医物证学是应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案件中涉及的生物检材进行鉴识和溯源,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科学证据的法医学重要分支学科。法医物证学的学科特点是应用性强,对逻辑思维和鉴识能力要求高。因此,在法医物证教学过... 法医物证学是应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案件中涉及的生物检材进行鉴识和溯源,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科学证据的法医学重要分支学科。法医物证学的学科特点是应用性强,对逻辑思维和鉴识能力要求高。因此,在法医物证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提升实践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讲课为中心,将理论知识全面、准确、快速地灌输给学生,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医学在应对突发及新发重大疫情中的作用
3
作者 朱波峰 丛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15-519,共5页
近些年,人类不断面临新的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法医科学技术在应对突发及新发重大疫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法医工作者基于非人源DNA检验技术能够为媒介动物种属确定、病原体地域溯源提供重要线索;在涉疫司法实践中,法医... 近些年,人类不断面临新的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法医科学技术在应对突发及新发重大疫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法医工作者基于非人源DNA检验技术能够为媒介动物种属确定、病原体地域溯源提供重要线索;在涉疫司法实践中,法医工作者在处理与生物安全法律相关的事件中所承担的证据责任也愈发重大,诸如疫情处理不当、疫苗安全性问题等所引发的诉讼,需要法医提供证据;在病原体溯源方面,法医物证学检验通过对传染病死亡现场以及尸体检验所提取的生物检材进行种属鉴定和个体识别,有望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线索,为病原体溯源指明方向。另外,法医病理学检验可以通过尸体解剖为明确死亡原因及死亡机制提供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为阐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预判疫情发展趋势等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疫情防控 生物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诉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汉族35个插入/缺失位点的多态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4
作者 赵聪颖 赵铭 +3 位作者 张蕴盈 许惠 郭瑜鑫 朱波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3-940,共8页
目的分型并评估35个插入/缺失多态性(DIP)位点在陕西汉族中的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效能,并探索陕西汉族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收集来自陕西地区汉族305名无关健康个体血样,基于课题组前期甄选并构建的包含35个DIP位点的复合扩增体系进行检... 目的分型并评估35个插入/缺失多态性(DIP)位点在陕西汉族中的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效能,并探索陕西汉族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收集来自陕西地区汉族305名无关健康个体血样,基于课题组前期甄选并构建的包含35个DIP位点的复合扩增体系进行检测和分型,并计算35个DI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法医学参数。通过分子方差分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多维尺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进一步探索陕西汉族与29个参考群体之间的群体遗传关系。结果35个DIP位点在陕西汉族中累积的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值分别为0.999999999999991119和0.9991。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陕西汉族与我国不同地区的汉族群体遗传关系更近。结论35个DIP位点在陕西汉族的多态性较高,可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也为陕西汉族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插入/缺失多态性 陕西汉族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