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卓力打造一流法医学科——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科建设规划
1
作者 乔东访 邱平明 +6 位作者 王起 台运春 李冬日 徐静涛 罗奇志 黄恩平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际,要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建设一流学科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2022年法医学科正式列为医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法医学科发展迎来了前所...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际,要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建设一流学科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2022年法医学科正式列为医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法医学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科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一流学科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启动实施“引育并举,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卓力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凝练优势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高起点、深融合打造创新型科研平台;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搭建高质量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以国家法治建设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我校法医学科建设将持续为法治中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 国家战略需求 人才培养 南方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实验室人源性DNA污染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沈高芳 周咏松 +4 位作者 张健球 嵇世有 吴应锋 尚昊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基于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人源性DNA检测方法,以实现对DNA实验室中潜在DNA污染源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人18S rRNA基因的参考序列为模板,用Primer ExpressTM设计引物和探针... 目的基于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人源性DNA检测方法,以实现对DNA实验室中潜在DNA污染源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人18S rRNA基因的参考序列为模板,用Primer ExpressTM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矩阵法筛选最优引物-探针组合。用人18S rRNA基因靶标序列的PCR扩增产物构建质粒,并用质粒标准品绘制qPCR体系的标准曲线。参照《实时定量PCR实验发表的最少信息要求指南》(the MIQE guidelines)要求,评估qPCR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应用效果。结果建立的qPCR体系的分析灵敏度为5.3×10^(-5) ng/μL,对人源性DNA样本具有较好的特异性。qPCR体系的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100%,批次内和批次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论建立的人源性DNA q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DNA实验室污染的快速检测和实验室环境中累积的人源性DNA的日常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DNA污染 实验室 实时定量PCR(qPCR) TAQMAN探针 法医DN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中国著名法医病理学家王慧君教授
3
作者 陈传香 陈玲 +3 位作者 岳霞 乔东访 邱平明 刘超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4,共2页
中国共产党党员、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科创始人、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司法鉴定协会名誉会长、二级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著名法医病理学家王慧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3日03:45在广州逝世,享... 中国共产党党员、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科创始人、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司法鉴定协会名誉会长、二级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著名法医病理学家王慧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3日03:45在广州逝世,享年69岁。王慧君教授1956年2月出生于湖北黄冈,祖籍河北景县;1973年4月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1978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入选“全国病理学高师班”深造并留校任教;1996年获德国埃森大学(现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法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病理学家武忠弼教授与法医学家黄光照教授;1999年特招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教授;2005年5月创建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和法医学研究所,并于同年9月成立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8年成立法医学系,2011年组建广东省交通事故鉴定技术研究所及广东省交通事故鉴定技术工程中心,2016年成立法医学院;自2005年起历任法医学教研室主任、法医学系主任、法医学院院长、法医学院首席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广东省交通事故鉴定技术研究所所长;曾任广东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广州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教育部法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司法鉴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公安部法医病理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医疗事故处理委员会特聘专家等多项社会职务;荣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三等功,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育才奖银奖、司法部“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广州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王慧君 悼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在中国5个民族中的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潘习勇 刘长晖 +5 位作者 杜蔚安 陈玲 韩晓龙 杨幸怡 李越 刘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531-537,共7页
目的调查AGCU InDel 50试剂盒中纳入的47个常染色体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在中国广东汉族、广西壮族、广西瑶族、广西京族和广西仫佬族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并评估其在法医学DNA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GCU ... 目的调查AGCU InDel 50试剂盒中纳入的47个常染色体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遗传标记在中国广东汉族、广西壮族、广西瑶族、广西京族和广西仫佬族中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并评估其在法医学DNA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GCU InDel 50试剂盒对上述5个民族共768名无关个体的血样进行复合扩增,通过3500xL基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统计群体遗传学参数,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在这5个民族中,4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相互间均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在广东汉族和广西壮族中,4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而在广西瑶族、广西京族、广西仫佬族中,除rs139934789位点外其余46个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间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12%的遗传变异是由民族差异造成。47个常染色体InDel位点在这5个民族中的累积个体识别率均高于0.999999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均小于0.9999。2个Y-InDel位点在所有男性个体中均被检出,在女性个体中均未被检出。结论除rs139934789位点外,其余46个InDel位点在这5个中国民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可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或作为亲权鉴定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插入/缺失 个体识别 广东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19年法医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起 孙洪赞 曹河圻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54-758,共5页
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一部分,是我国基础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于2009年9... 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一部分,是我国基础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于2009年9月正式成立后把H23作为法医学科的申请代码,NSFC对法医学领域的主要资助为以人体及其他相关生物检材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法医学鉴定中的生物医学问题而开展的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时代法医学科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9
6
作者 方雅婷 兰琼 +3 位作者 解通 刘艳芳 梅书燕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7-85,共9页
传统的法医学鉴定依赖于法医专家提取信息,运用医学、生物学等多领域知识结合工作经验作出鉴定意见,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存在难以克服的主观因素。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法医学带来了新思路。近些年,国内外法医学者们基于人... 传统的法医学鉴定依赖于法医专家提取信息,运用医学、生物学等多领域知识结合工作经验作出鉴定意见,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存在难以克服的主观因素。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法医学带来了新思路。近些年,国内外法医学者们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人脸识别、年龄及性别鉴定、DNA分析、死亡时间推断、损伤以及死亡原因鉴定等多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法医学鉴定问题的可行性与优越性。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崭新技术手段,为法医学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如何科学应对这些挑战,形成人工智能和法医学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法医学"新模式,是大数据时代下法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法医学尸体检验的安全防护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海 王慧君 +1 位作者 陈倩玲 岳霞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地区首发,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继发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1],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2]。...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地区首发,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继发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1],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2]。随着疫情的加重,截至2020年2月20日,仅中国COVID-19确诊病例已达74675人,其中2121人死亡[3]。截至2月11日24:00,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4],感染人数仍在上升。医务人员的高感染率提醒我们,法医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尤其在对确诊或疑似COVID-19患者的遗体进行尸体检验与病理学研究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尸体解剖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合成毒品的法医学研究成果、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慧君 陈传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59-762,共4页
毒品滥用是影响全球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之一。《2020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全球约2.69亿人吸毒,约有3560万人患有吸毒相关疾病,2017年全球约有58.5万人因毒(药)物滥用死亡,因药物滥用所致残疾及过早死亡导致4200万年健... 毒品滥用是影响全球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之一。《2020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全球约2.69亿人吸毒,约有3560万人患有吸毒相关疾病,2017年全球约有58.5万人因毒(药)物滥用死亡,因药物滥用所致残疾及过早死亡导致4200万年健康生命的损失[1]。近20年来,合成毒品正逐渐取代传统毒品,成为破坏国家稳定、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毒物分析 甲基苯丙胺 合成毒品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地区汉族41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何传锦 张荣芳 +4 位作者 邹磊 郑冰洁 宋丹璐 黄景峰 兰江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699-703,共5页
Y染色体的非重组区呈严格的父系遗传,故在同一个父系家族中,其男性个体拥有完全相同的Y染色体单倍型(除突变外)。由于父系遗传的特性,在一些特定案例中,如与男性有关的性犯罪、家系排查及父系亲缘关系鉴定实践中,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Y-S... Y染色体的非重组区呈严格的父系遗传,故在同一个父系家族中,其男性个体拥有完全相同的Y染色体单倍型(除突变外)。由于父系遗传的特性,在一些特定案例中,如与男性有关的性犯罪、家系排查及父系亲缘关系鉴定实践中,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Y-STR)遗传标记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伤性脂肪栓塞研究现状及法医学应用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梦真 孟运乐 +5 位作者 凌浩森 黄申 缪麒 张燕琳 杨兴安 李冬日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63-266,279,共5页
在法医病理学实践中,脂肪栓塞是较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非创伤性脂肪栓塞指基础疾病、应激、中毒、脂质代谢障碍等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循环血流中出现脂滴阻塞小血管。目前认为,非创伤性脂肪栓子的产生与脂... 在法医病理学实践中,脂肪栓塞是较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非创伤性脂肪栓塞指基础疾病、应激、中毒、脂质代谢障碍等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循环血流中出现脂滴阻塞小血管。目前认为,非创伤性脂肪栓子的产生与脂质代谢障碍、C反应蛋白相关级联反应、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凝集有关。非创伤性脂肪栓塞的法医学死因鉴定主要依据案情、系统尸体解剖、HE染色和脂肪染色,但由于其危险因素不明、发病隐匿、HE染色不易察见、脂肪染色未常规化实施,易被鉴定人漏诊或误诊。针对目前法医学鉴定中对非创伤性脂肪栓塞重视不足的问题,本文就非创伤性脂肪栓塞相关概念、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进展、现存问题及对策等进行综述,供法医学者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非创伤性脂肪栓塞 病理生理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杀缢死法医学检验2例
11
作者 陶乐居 曹文鑫 +3 位作者 陈为龙 李宏春 宋建伟 乔东访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31-333,共3页
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某年9月,曲某报警称:自己的丈夫张某(男,30岁,个体出租司机)死于家中。1.1.2现场勘验警方到达现场时因“120”抢救在先,原始现场已有变动。据曲某叙述,其于当日凌晨回家发现丈夫趴在床上蒙在被子里呼之不应,... 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某年9月,曲某报警称:自己的丈夫张某(男,30岁,个体出租司机)死于家中。1.1.2现场勘验警方到达现场时因“120”抢救在先,原始现场已有变动。据曲某叙述,其于当日凌晨回家发现丈夫趴在床上蒙在被子里呼之不应,发现其死亡,于是报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他杀 缢死 现场勘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组学的法医学应用新进展、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梵章 陈曼 +2 位作者 梅书燕 方雅婷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25-639,共15页
微生物群落演替与样本种族、性别、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死亡时间等重要因素密切相关,具有较大的法医学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微生物组学应用于法医学同一认定、地域特征鉴识、组织或体液来源鉴定以及死亡时间推断等方面的研究... 微生物群落演替与样本种族、性别、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死亡时间等重要因素密切相关,具有较大的法医学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微生物组学应用于法医学同一认定、地域特征鉴识、组织或体液来源鉴定以及死亡时间推断等方面的研究,并介绍了基于二代测序数据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机器学习算法。此外,还分析了当下法医微生物组学面临的检材提取与保存、标准化和数据库建设、伦理审查和实践适用性等问题。未来借助微生物多组学技术将有望以全面动态的角度探索微生态系统,从而推动法医微生物组学的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微生物组学 同一认定 地域特征鉴识 组织或体液来源鉴定 死亡时间推断 死因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PBL”模式在法医物证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美铭 台运春 +5 位作者 陈玲 邱平明 袁曦 吴晓连 孙煜钦 朱波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法医物证学是应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案件中涉及的生物检材进行鉴识和溯源,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科学证据的法医学重要分支学科。法医物证学的学科特点是应用性强,对逻辑思维和鉴识能力要求高。因此,在法医物证教学过... 法医物证学是应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案件中涉及的生物检材进行鉴识和溯源,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科学证据的法医学重要分支学科。法医物证学的学科特点是应用性强,对逻辑思维和鉴识能力要求高。因此,在法医物证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提升实践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讲课为中心,将理论知识全面、准确、快速地灌输给学生,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医学在应对突发及新发重大疫情中的作用
14
作者 朱波峰 丛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15-519,共5页
近些年,人类不断面临新的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法医科学技术在应对突发及新发重大疫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法医工作者基于非人源DNA检验技术能够为媒介动物种属确定、病原体地域溯源提供重要线索;在涉疫司法实践中,法医... 近些年,人类不断面临新的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法医科学技术在应对突发及新发重大疫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法医工作者基于非人源DNA检验技术能够为媒介动物种属确定、病原体地域溯源提供重要线索;在涉疫司法实践中,法医工作者在处理与生物安全法律相关的事件中所承担的证据责任也愈发重大,诸如疫情处理不当、疫苗安全性问题等所引发的诉讼,需要法医提供证据;在病原体溯源方面,法医物证学检验通过对传染病死亡现场以及尸体检验所提取的生物检材进行种属鉴定和个体识别,有望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线索,为病原体溯源指明方向。另外,法医病理学检验可以通过尸体解剖为明确死亡原因及死亡机制提供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为阐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预判疫情发展趋势等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疫情防控 生物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诉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玲 陆慧洁 +2 位作者 杜蔚安 邱平明 刘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9,共9页
目的评估Power Plex~?21系统所含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法医学常用遗传学参数和系统效能。方法对Power Plex~?21系统包含的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D3S1358、D1S1656、D6S1043、D13S317、Penta E、D16S539、D18S51、D2S1338、CSF1PO、Pe... 目的评估Power Plex~?21系统所含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法医学常用遗传学参数和系统效能。方法对Power Plex~?21系统包含的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D3S1358、D1S1656、D6S1043、D13S317、Penta E、D16S539、D18S51、D2S1338、CSF1PO、Penta D、TH01、vWA、D21S11、D7S820、D5S818、TPOX、D8S1179、D12S391、D19S433、FGA)进行基因分型。统计2367个南方汉族无关个体中上述20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学参数,并将本研究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该系统各基因座的个体识别率为0.7839~0.9852,非父排除率为0.2974~0.8099。除D5S818基因座外,其余基因座均符合哈-温平衡。该系统的累积非父排除率和累积个体识别率均超过0.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999 999。南方汉族人群与8个少数民族(广西彝族、广西回族、广西苗族、贵州侗族、贵州苗族、青海土家族、青海回族、云南彝族)相比,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和日本、菲律宾、韩国、北意大利和阿根廷等人群相比,在8-20个STR基因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方汉族人群与上述5组国外人群以及及3组文献报道的国内人群(北京汉族、浙江汉族、福建汉族)在D1S1656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Neighbor-joining系统发生树显示所有亚洲人群聚类为一个分支,意大利北部和阿根廷人群聚集成另一个独立的分支,南方汉族人群和云南彝族人群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Power Plex?21系统的20个STR基因座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可满足亲子鉴定、个体识别以及人类学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群体遗传学 中国南方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安法医视角的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广州疫情特点及网格化人群管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超 刘长晖 +5 位作者 陈玲 梁晓敏 巫坚 彭聪 石河 黄黎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27-532,共6页
目的基于公安法医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在我国首次传播的疫情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传播特点、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公安法医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工作获得的信息... 目的基于公安法医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在我国首次传播的疫情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传播特点、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公安法医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工作获得的信息,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发的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传播途径、传染性等进行分析,并计算本次广州疫情期间的基本传播指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0)。结果本次疫情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发的153例感染病例中,男性63例,女性90例,年龄范围为1~92岁,中位年龄为49岁。传播途径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包括聚餐、共同居住以及同栋住宅楼密切接触。家庭聚集性病例事件共31件,其中荔湾区25件。疫情自2021年5月26日至5月29日,R0维持在4.0以上,5月30日R0开始下降,并从6月7日起维持在1.0以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易发生家庭聚集性病例事件,针对该毒株进行精准防控十分必要。公安法医兼具医学素养和刑侦业务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发挥更为专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流行病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变异 Delta变异株 密切接触者 疾病预防控制 网格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劳死的概念、现状及法医病理学思考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博帆 史婧卓 +5 位作者 李倩璟 夏凉瓷 张付 余彦耿 肖宁 李冬日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55-458,共4页
过劳死一词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导致疲劳蓄积,最终诱发潜在疾病的突然发作而死亡。过劳死多发生在30~60岁青壮年人群,因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日本于2001年首次将过劳死... 过劳死一词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导致疲劳蓄积,最终诱发潜在疾病的突然发作而死亡。过劳死多发生在30~60岁青壮年人群,因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日本于2001年首次将过劳死列入了工伤范畴,并在社会学和医学领域展开研究,但在法医病理学诊断方面几乎是空白。我国对过劳死的认识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过劳,居世界首位。过劳死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急待社会学和医学层面的系统研究。本文总结过劳死的过去与现状,并从法医病理学角度思考过劳死的司法鉴定中应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原因 心血管疾病 农业工人疾病 过劳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性暴力、心肺复苏、急性心梗致心脏破裂及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殿深 张付 +5 位作者 孟运乐 余彦耿 周恺 孙乐平 缪麒 李冬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探讨钝性暴力、急性心梗及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为法医病理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中心自2013~2017年法医病理解剖心脏破裂案例共44例,包括心包完整的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11例、心梗致心脏破裂9例、心肺复苏致... 目的探讨钝性暴力、急性心梗及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为法医病理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中心自2013~2017年法医病理解剖心脏破裂案例共44例,包括心包完整的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11例、心梗致心脏破裂9例、心肺复苏致心脏破裂4例及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20例,分别对心脏破裂部位的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心包积液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钝性暴力致心脏破裂形态多样,部位不确定,可有多处破裂,大多伴有肋骨或胸骨骨折,心包积液量可多可少,镜下见出血、心肌收缩带坏死等病理学改变。心肺复苏所致心脏破裂部位均位于右心室前壁靠近心尖处,略呈斜行,伴有肋骨骨折或胸骨骨折,心包积血量少且没有凝血块,镜下仅见少许出血。心梗致心脏破裂心包积血量多并伴有凝血块,与心肺复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心脏破裂部位均位于左室壁,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及附壁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破裂致心包填塞心包积血量多并伴有凝血块,显著高于钝性暴力、心梗及心肺复苏(P<0.05)。结论心脏破裂处的出血、炎细胞浸润、附壁血栓形成等及心包积血中有凝血块是生前损伤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暴力 心肺复苏 心脏破裂 法医病理学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VF-Auto SEM法与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健苗 林添春 +10 位作者 廖振瑜 杜宇坤 余仲昊 刘景建 伍赛群 康晓东 徐曲毅 石河 赵建 刘超 谷党恩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比较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子显微镜(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D-VF-Auto SEM)法与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D-VF-Auto SEM法和... 目的比较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子显微镜(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D-VF-Auto SEM)法与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D-VF-Auto SEM法和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分别对10例非溺死案例和50例溺死案例的肺、肝、肾组织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各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溺死案例使用MD-VF-Auto SEM法检验的硅藻阳性率为100%,在6例非溺死案例的肝、肾组织中检出少量硅藻。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的阳性率为84%,非溺死案例的肺、肝、肾组织结果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比,肝、肾组织的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组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VF-Auto SEM法对硅藻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还可检出硅藻外的其他浮游生物。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为溺死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溺死 硅藻检验 浮游生物 复合扩增体系 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损伤与瘢痕的三维测量方法应用评估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金明 米静雅 +3 位作者 胡文虎 李正东 邹冬华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04-209,215,共7页
目的检验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这两种三维测量方法在法医学体表损伤与瘢痕测量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比分析直尺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对86处尸体损伤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 目的检验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这两种三维测量方法在法医学体表损伤与瘢痕测量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比分析直尺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对86处尸体损伤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Photoshop套索像素法、PDF阅读软件法对13处活体模拟块状瘢痕面积的测量结果,并记录所耗时间;以贴纸的已知规格信息作为标准值,比较直尺法、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的测量准确度,计算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对不同操作者和同一操作者前后3次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一致性评价。结果两种三维测量方法与直尺法在尸体损伤上测得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PDF阅读软件法的测量结果和Photoshop套索像素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后处理耗时长于其他方法;直尺法测量长距离组(10~40cm)时结果小于标准值,RMSE值结果为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单相机摄影测量法<直尺法;组内和组间的ICC值均大于0.99。结论结构光三维扫描法和单相机摄影测量法均可应用于法医学体表损伤的记录和测量,前者在测量精度及稳定性上表现更优,后者的数据色彩还原度更好,但后处理耗时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体表面积 瘢痕 摄影测量法 结构光学扫描 单相机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