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生物显微镜指导下的原位微创复通术治疗滤过泡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宁 张文强 +2 位作者 叶倩 郭化芳 周和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指导下原位微创复通术对滤过泡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UBM检查后选择行原位微创复通术(28例28眼,A组)和原位复合式滤过性手术(27例27眼,B组)...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指导下原位微创复通术对滤过泡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UBM检查后选择行原位微创复通术(28例28眼,A组)和原位复合式滤过性手术(27例27眼,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初次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时间、术前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住院天数、术后3 d的视力、术后滤过泡渗漏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两组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4.3%、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UBM检查滤过道内口通畅且可见巩膜瓣下有与前房相通的潜在的液性暗腔或显示囊状包裹的液性暗腔的术后晚期滤过泡纤维化的患者,原位微创复通术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创复通手术 滤过泡纤维化 超声生物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级医院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曾东汉 樊光辉 肖飞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78,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三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现状,挖掘当前集成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出医疗集成平台发展总体现状,并通过《全国三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015年度)》获取信息集成建设...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三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现状,挖掘当前集成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出医疗集成平台发展总体现状,并通过《全国三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015年度)》获取信息集成建设现状的相关数据,描述性分析医院医疗集成平台建设的具体情况。讨论:当前集成平台发展存在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共享,数据安全存在漏洞及隐患,上下级信息平台间标准化集成不强等问题。建议:整体规划适宜的集成平台、强化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标准化及信息安全建设、深化上下级医疗信息集成程度等,为我国三级医院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集成平台 建设现状 问题 解决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戈 马廉亭 +7 位作者 李俊 陈刚 秦尚振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潘力 张新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在51例脑室内出血的患者中,4例(7.8%)合并颅内血流相关...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在51例脑室内出血的患者中,4例(7.8%)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在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11例(64.7%)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1例患者行外科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在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中,如果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应高度怀疑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对于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可采用直接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爱龙 马廉亭 +5 位作者 李俊 余泽 秦尚振 李爱冰 林俊明 宋朝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31-1732,共2页
目的总结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方法经筛选的32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在路径图指引下将过滤伞放入狭窄远端并释放,视情决定是否行后扩张,对病人随访5-18月,平... 目的总结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方法经筛选的32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在路径图指引下将过滤伞放入狭窄远端并释放,视情决定是否行后扩张,对病人随访5-18月,平均10.7月,均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果无手术失败,支架定位准确。32例共41处狭窄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41枚,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至(15±8)%。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肩损伤内固定方式选择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段连鸿 黄继锋 +3 位作者 赵卫东 梁栋柱 夏平光 刘新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对浮肩损伤临床常用的3种内固定术式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手术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7例包含锁骨及肩胛骨的左侧上肢防腐尸体标本,解剖出肩胛上悬吊复合体(SSSC),人为制造浮肩损伤模型,对4种状态进行试验:正常标本... 目的对浮肩损伤临床常用的3种内固定术式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手术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7例包含锁骨及肩胛骨的左侧上肢防腐尸体标本,解剖出肩胛上悬吊复合体(SSSC),人为制造浮肩损伤模型,对4种状态进行试验:正常标本、单纯锁骨固定、锁骨加肩胛颈单钢板固定、锁骨加肩胛颈双钢板固定。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定不同状态下肩胛颈的运动范围(ROM),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失稳SSSC的稳定作用。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单纯锁骨固定的ROM值分别是:前屈(12.60±0.95)°、后伸(8.53±0.60)°、左侧弯(12.47±0.73)°、右侧弯(12.32±0.69)°、左旋(10.17±0.59)°、右旋(11.42±0.62)°,与其他各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锁骨加肩胛颈双钢板固定的ROM值分别是:前屈(5.50±0.96)°、后伸(2.77±0.67)°、左侧弯(3.61±0.70)°、右侧弯(5.06±0.71)°、左旋(3.28±0.58)°、右旋(3.58±0.92)°,与其他固定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结论治疗浮肩损伤的最佳内固定方式为同时固定锁骨及肩胛颈骨折,肩胛颈骨折采取双钢板坚强内固定,以避免肩胛骨畸形愈合而造成肩关节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肩损伤 肩胛上悬吊复合体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心钠肽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徐金玲 赵林双 王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7,181,共6页
目的:探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产生及变化特征及其与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ANP)表达的关系.方法:制备甲亢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2、4和8周留取血标本及心肌组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甲亢心肌肥大大鼠中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产生及变化特征及其与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ANP)表达的关系.方法:制备甲亢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2、4和8周留取血标本及心肌组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T1-AA,动态观察心脏指数(HWI)、心肌细胞直径(MD)、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ANP mRN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NP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1)甲亢组大鼠在实验2周时HMI即明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进一步加重,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发生严重胶原纤维化,MD和CVF显著增加,表明甲亢大鼠心肌肥大模型建立成功;(2)甲亢组大鼠血清中AT1-AA吸光度值在实验2周即有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上升至实验结束时,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T1-AA表现出随甲亢心肌肥大病变加重而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3)甲亢组大鼠心肌组织ANP mRNA表达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呈进行性升高,血浆中ANP水平变化趋势与其一致,说明AT1-AA可能会引起ANP表达增加;(4)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大鼠血清AT1-AA与心肌肥大相关指标HWI、DM、CVF、血浆ANP和心肌组织ANP mRNA呈显著正相关(r =0.649 ~0.749;均P<0.05).结论:甲亢心肌肥大大鼠AT1-AA可引起ANP表达增加,AT1-AA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甲亢心肌肥大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自身抗体 甲亢 心肌肥大 心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在犬胸主动脉模拟释放系统内重建主动脉弓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晏明 郗二平 +2 位作者 朱水波 朱健 张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验证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在犬胸主动脉模拟释放系统内重建犬主动脉弓的可行性。方法:研制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和用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犬胸主动脉模拟释放系统,并在X线透视下完成新型支架在模拟系统内的释放,探索释放程序... 目的:验证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在犬胸主动脉模拟释放系统内重建犬主动脉弓的可行性。方法:研制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和用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犬胸主动脉模拟释放系统,并在X线透视下完成新型支架在模拟系统内的释放,探索释放程序,验证该支架体外释放的可行性。结果: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在犬胸主动脉体外释放模拟系统内成功释放,释放过程顺利,X线透视下观察覆膜支架释放后完全展开,位置良好,新型支架与各小支架对接成功。结论: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在体外测试中能成功重建主动脉弓,胸主动脉模拟释放系统能较为真实的模拟腔内修复治疗的全过程,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支架 分支型 腔内修复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确诊时视野损害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川 张文强 周和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程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POAG患者113例113眼。根据视野损害分级将患者分为早期视野损害组(视野损害0~... 目的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程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POAG患者113例113眼。根据视野损害分级将患者分为早期视野损害组(视野损害0~1级)和中晚期视野损害组(视野损害2~5级)。对两组患者的确诊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青光眼相关症状、家族史、高度近视、中央角膜厚度、眼压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视野损害组31眼(27.43%),中晚期视野损害组82眼(72.57%)。早期视野损害组的确诊年龄为(52.81±16.57)岁,眼压为(23.67±11.44)mm Hg(1 kPa=7.5 mmHg),与中晚期视野损害组的(45.62±17.12)岁和(30.58±12.13)mm 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07);早期视野损害组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比例(9.68%)及有青光眼相关症状的患者比例(29.03%)均小于中晚期视野损害组(29.27%、53.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19)。早期视野损害组的性别比例、身体质量指数、家族史、中央角膜厚度与中晚期视野损害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压与患者确诊时的视野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11,P=0.000)。结论大多数POAG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较严重的视野损害,高眼压、青光眼相关症状、合并高度近视、确诊时年龄偏低可能是POAG患者确诊时发生较严重视野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野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及亲环素A和p-ERK1/2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敏 黎红华 盛冲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观察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以及亲环素A(CyPA)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动脉硬化组(10只),肥胖+动脉硬化组(10只)... 目的:观察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以及亲环素A(CyPA)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动脉硬化组(10只),肥胖+动脉硬化组(10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脉硬化组基础饲料8周后给予高脂饲料+维生素D3注射液60万IU/kg一次性腹腔注射;肥胖+动脉硬化组给予高脂饲料(肥胖症模型,高脂喂养8周体重大于其余组大鼠20%)+维生素D3注射液60万IU/kg一次性腹腔注射。16周后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动脉血管壁CyPA及p-ERK1/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硬化组、肥胖+动脉硬化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72.49±3.27)%vs(96.63±3.85)%],[(42.28±2.62)%vs(96.63±3.85)%],且肥胖+动脉硬化组下降更明显[(42.28±2.62)%vs(72.49±3.27)%],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显示,三组大鼠血管壁分别为正常结构,内皮细胞破坏、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粥样钙化斑块形成等不同程度病变特征。免疫组化提示三组大鼠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内CyPA及p-ERK1/2表达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肥胖+动脉硬化组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下降,动脉硬化钙化斑块严重,CyPA及p-ERK1/2表达显著增加。推测CyPA、p-ERK1/2信号机制参与肥胖症加重血管动脉硬化进展,肥胖可能是动脉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依赖性松弛因子类 亲环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多态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平 马廉亭 +2 位作者 张小征 龚杰 莫雪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0-283,288,共5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风险是否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多态有关。方法选择3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组(n=98)、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组(n=96)和动脉瘤性或者外...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风险是否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多态有关。方法选择3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组(n=98)、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组(n=96)和动脉瘤性或者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未发生脑血管痉挛组(n=195)。病例组194例和对照组195例中的100例的亲代也被检查且采用传递不平衡分析,一种基于家族的研究设计以便检验相关性。结果检查了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4种多态,在病例对照比较中有两种多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有关:在启动子的-786位点上一个T变成C的替换和在内含子4内的a缺失或b的插入。对于前者,C等位基因纯合体比另外两种基因型诱发脑血管痉挛的风险更高(优势比2.8,95%CI:1.4to5.6)。对于后者的多态,携带a缺失的个体比不携带的个体患病风险更高(优势比2.3,95%CI:1.3to4.0)。两种多态作为单倍型一起以家系为基础的研究采用传递不平衡分析进行分析。C或者a缺失单倍型从杂合体亲代传递到成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且脑血管痉挛比期望的频率更高(P=0.005)。结论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DNA序列的差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蛛网膜下腔出血 DNA序列 基因多态 脑血管痉挛 血管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前后血清TIMP-1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雷湘 章必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98-170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授受干扰素α(IFN-α)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IFN-α联合利巴维林抗病毒治疗的结果,将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无应答组、终末应答组、持续应答组,应用ELISA方法...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授受干扰素α(IFN-α)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IFN-α联合利巴维林抗病毒治疗的结果,将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无应答组、终末应答组、持续应答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血清TIMP-1水平,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血清TIMP-1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持续应答组血清TIMP-1水平进一步降低,终末应答组回升。治疗前各组数据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及治疗结束时,无应答组与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在治疗结束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终末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随着病毒复制的受抑,血清TIMP-1水平也可得到改善;血清TIMP-1水平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α治疗出现应答的辅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干扰素Α TI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R基因沉默对L02细胞过氧化损伤时Caspase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建华 卢绮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71-1874,共4页
目的:成功构建稳定沉默表达IGF-1R基因质粒,并转染至L02细胞(人正常肝细胞),观察IGF-1R基因沉默对L02细胞过氧化损伤时经内质网途径特异性凋亡蛋白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L02细胞IGF-1R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将4种不同... 目的:成功构建稳定沉默表达IGF-1R基因质粒,并转染至L02细胞(人正常肝细胞),观察IGF-1R基因沉默对L02细胞过氧化损伤时经内质网途径特异性凋亡蛋白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L02细胞IGF-1R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将4种不同序列的Sh-H-IGF1R-1108、Sh-H-IGF1R-2797、Sh-H-IGF1R-3215、Sh-H-IGF1R-3787质粒(设为实验组)以及含与IGF-1R无关序列的Sh-H-IGF1R-V1质粒(设为阳性对照组)和空白质粒Sh-H-IGF1R-V2(设为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L02细胞,24 h后用RTPCR方法检测IGF-1R表达水平,筛选出稳定沉默IGF-1R基因的质粒。随后进行下一步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A组)、过氧化损伤组(B组)、阴性质粒转染组(C组)、目的基因转染组(D组)。12 h后收集细胞,采样待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aspase12表达。结果:各实验组与Sh-H-IGF1R-V1组及Sh-H-IGF1R-V2组比较扩增倍数均降低(P<0.05),其中Sh-H-IGF1R-3215组(0.02±0.01)与Sh-H-IGF1R-3787(0.05±0.05)沉默效果最稳定,但后组重复性更好。B组(2.41±0.03)、C组(2.45±0.02)、D组(3.60±0.06)Caspase12表达均较A组(0.34±0.02)升高(P<0.01),C组较B组略升高(P>0.05),D组较B、C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4种针对IGF-1R基因沉默质粒均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至人L02细胞(人正常肝细胞),沉默效果最理想的质粒为Sh-H-IGF1R-3787。IGF-1R靶向shRNA质粒可通过沉默L02细胞IGF-1R表达加重细胞凋亡,间接验证了IGF-1/IGF-1R信号通路对L02细胞过氧化损伤时经内质网途经的细胞凋亡程序活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沉默 IGF-1R SHRNA Caspase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图像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文清 宋艳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9-853,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并分析黄斑结构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遵循3+PRN方案对确诊为PCV的患...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并分析黄斑结构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遵循3+PRN方案对确诊为PCV的患者31例31眼进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er macular thickness,CMT)、总黄斑体积(total macular volume,TMV)、视网膜下液高度(subretinal fluid height,SRFH)、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高度(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height,PEDH)、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面积(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area,PEDA)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体积(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volume,PEDV)的变化;并以3个月为单元,对BCVA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时间段进行logMAR BCVA变化量与OCT各项检测指标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CMT、TMV、SRFH、PEDH、PEDA、PEDV 6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MT、TMV、SRFH在治疗后3个月基本达到治疗的峰值,而PEDH、PEDA、PEDV在治疗后6个月才逐渐稳定。BCVA在治疗后3个月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BCV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时间段的△logMAR BCVA与△CMT、△SRFH、△PEDV呈正相关(r=0.456、0.381、0.475,均为P<0.05),与△TMV、△PEDH、△PEDA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3+PRN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在治疗后3个月有效地降低PCV患者CMT、TMV、SRFH,提高BCVA,但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恢复比视网膜内液或视网膜下液吸收慢;OCT可对PCV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定量测量,CMT、SRFH、PEDV的下降程度反映了前3个月BCVA的提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体积 视网膜下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在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曾东汉 樊光辉 +1 位作者 丁朝飞 王梦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8-301,共4页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生命线,是整个医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医院只有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医疗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将自身医疗质量的监测结果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才能达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本文基于改进熵权T...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生命线,是整个医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医院只有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医疗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将自身医疗质量的监测结果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才能达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本文基于改进熵权TOP-SIS法对医院2006-2016年医疗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期掌握11年来医院医疗质量的整体变化发展趋势,为医院制定长远的工作规划以及医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综合评价 医院发展 TOPSIS法 熵权 应用 医疗质量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自噬对缺氧复氧后H9c2心肌细胞损伤及线粒体Cx43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青 李兆康 +3 位作者 李志刚 陈志楠 付文波 丁世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HR)后,抑制自噬对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同时观察线粒体Cx43含量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探讨抑制自噬对HR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缺氧12h、复氧12h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模型。随机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5组:对...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HR)后,抑制自噬对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同时观察线粒体Cx43含量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探讨抑制自噬对HR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缺氧12h、复氧12h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模型。随机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HR组、格尔德霉素(GA)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GA+3-MA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活力、线粒体膜电位以及人卷曲螺旋-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线粒体Cx43、线粒体磷酸化Cx43蛋白水平和自噬体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R组漂浮的死亡细胞增多、存活心肌细胞密度减少,细胞存活率和活力、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P<0.05)。与HR组比较,GA组、3-MA组和GA+3-MA组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GA+3-MA组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活力均分别低于GA组和3-MA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HR组自噬体增多、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水平和LC3BⅡ/LC3BⅠ均升高(P<0.05);与HR组比较,GA组、3-MA组和GA+3-MA组自噬体减少、Beclin-1水平GA、LC3BⅡ/LC3BⅠ均下降(P<0.05);GA+3-MA组Beclin-1水平、LC3BⅡ/LC3BⅠ均分别低于GA组和3-MA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HR组线粒体Cx43及磷酸化Cx43蛋白均下降(P<0.05);GA组和GA+3-MA组线粒体Cx43蛋白低于HR组(P<0.05);GA组、3-MA组和GA+3-MA组线粒体磷酸化Cx43蛋白低于HR组(P<0.05);GA+3-MA组线粒体磷酸化Cx43蛋白分别低于GA组和3-MA组(0.18±0.04 vs 0.27±0.06,0.33±0.05,P<0.05)。结论 HR导致线粒体Cx43含量及磷酸化水平下降,心肌细胞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自噬激活。而抑制自噬,使HR后线粒体Cx43脱磷酸化加剧,进一步加重HR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自噬 肌细胞 心脏 线粒体 膜电位 线粒体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凤媚 宋艳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随访24个月的疗效及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将临床确诊为PCV的35例35眼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随访24个月的疗效及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将临床确诊为PCV的35例35眼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所有患眼均采用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按需治疗的方案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重复行BCVA及OCT检查;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重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对比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息肉消退的变化,并分析随访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BCVA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是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独立相关因素(P=0.042),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SRD与第13~24个月需要重复注射相关(P=0.043、0.023、0.012)。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重复注射治疗PCV随访24个月能稳定或提高视力,基线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SRD是第13~24个月需要进行重复注射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最佳矫正视力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