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双模式+弹性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1
作者 马骊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9年第6期128-129,共2页
笔者结合学校、学院的实际情况,借力于院内外科教实践平台,对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开展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双模式+弹性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为提高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 笔者结合学校、学院的实际情况,借力于院内外科教实践平台,对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开展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双模式+弹性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为提高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新模式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双模式+弹性制” 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活检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慧娴 陈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88-592,共5页
液体活检是一种利用人体体液获取疾病信息的技术,可实现对肿瘤的动态监测,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肿瘤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对外周血中肿瘤相关的循环核酸、细胞外囊泡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该文主要对循环肿瘤DNA、细胞外囊泡及循环肿... 液体活检是一种利用人体体液获取疾病信息的技术,可实现对肿瘤的动态监测,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肿瘤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对外周血中肿瘤相关的循环核酸、细胞外囊泡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该文主要对循环肿瘤DNA、细胞外囊泡及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技术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技术 循环肿瘤DNA 细胞外囊泡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史故事为主线结合CBL法在抗体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瑶 徐伟文 +1 位作者 郝文波 吴英松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期434-436,共3页
在教学实验中采取将科学史教育和CBL课堂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发现之旅,以科学家经历的探索过程的问题串为主线,以科学家探索中出现的难题为教学重点环节,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家实践经历结合课程内容的探究式CB... 在教学实验中采取将科学史教育和CBL课堂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发现之旅,以科学家经历的探索过程的问题串为主线,以科学家探索中出现的难题为教学重点环节,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家实践经历结合课程内容的探究式CBL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科学家的科研历程一起去探索解密。在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还能获得科学思维的培训以及科学家精神品质的熏陶,也给学生接受创新教育模式提供了本专业的经典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案例教学法 抗体工程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廖昕萌 陈凯风 +2 位作者 周华亮 林琦杰 张建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了解弯曲菌在肉鸡养殖场中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从广东省某肉鸡养殖场随机采集泄殖腔拭子140份,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到75株弯曲菌,分离率为53.6%,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分离率... 为了解弯曲菌在肉鸡养殖场中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从广东省某肉鸡养殖场随机采集泄殖腔拭子140份,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到75株弯曲菌,分离率为53.6%,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30%,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23.6%,结肠弯曲菌为优势弯曲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萘啶酸的耐药性最高(88.0%)。庆大霉素和红霉素作为治疗弯曲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其耐药率分别为68.0%和73.3%。75株弯曲菌对12种抗生素产生了47种耐药模式,多重耐药率达到了92.0%。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O)检出率高达62.7%。研究表明,广东省肉鸡养殖场中弯曲菌的污染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谱复杂多样,多重耐药率较高,对公共卫生具有潜在威胁,需要加强监测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菌 分离鉴定 耐药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下丝状真菌Vitek质谱鉴定结果分析
5
作者 袁凯旋 姜颖璐 +1 位作者 周典蓉 余楠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03-509,共7页
目的以生物梅里埃质谱仪(Vitek MS)为技术平台,探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培养时间下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丝状真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株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分别接种于沙氏葡萄糖培养基(SDA)与马... 目的以生物梅里埃质谱仪(Vitek MS)为技术平台,探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培养时间下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丝状真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株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分别接种于沙氏葡萄糖培养基(SDA)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并分别放置于28℃与37℃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至第2、3、4、5、6、7、8、9天进行MALDI-TOF MS鉴定,统计其鉴定情况,筛选适合质谱鉴定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4种培养条件下(SDA 28℃、SDA 37℃、PDA 28℃和PDA 37℃)的鉴定率分别为83.11%、81.76%、70.95%、69.60%,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培养条件两两比较,其中SDA 28℃组的鉴定率优于PDA 3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SDA 28℃组合为最适培养条件。置SDA于28℃条件下,质谱对培养2~9 d丝状真菌的鉴定率分别为89.86%、87.83%、76.35%、66.89%、62.83%、63.51%、59.04%、50.05%,不同培养天数下的鉴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天与第3天鉴定率均较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第4~9天得到的鉴定率明显下降。结论以Vitek MS为丝状真菌鉴定平台,使用SDA培养基在28℃培养2~3 d可获得较理想的鉴定率和较高质量的质谱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培养条件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黄雅轩 蔡依含 +2 位作者 何婉霞 张莉滟 赵越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3期93-98,共6页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现如今食品安全已作为全球性问题引发关注。因此,食品检测技术对于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检测食品中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物的传统技术具有耗时久、费用高且流程复杂等特点,并常导致食品样本发生改...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现如今食品安全已作为全球性问题引发关注。因此,食品检测技术对于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检测食品中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物的传统技术具有耗时久、费用高且流程复杂等特点,并常导致食品样本发生改变。基于此,相关部门急需改善并建立起新的食品检测体系,以快速鉴别这3类主要污染物。拉曼光谱具有无损、简便、灵敏、高效等优势,近年来该技术发展迅速,并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提升了对食品中污染物的鉴别能力。本文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与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对不同污染物鉴别的新进展、局限性和所具有的潜力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食品安全 食品分析 污染物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