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异常血红蛋白新生儿及其父母的血液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葛艳芬 赵越 +3 位作者 黄雅轩 刘均如 林婷 冼璐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新生儿异常血红蛋白的发病情况及脐带血血红蛋白定量与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探讨异常血红蛋白新生儿及其父母的血液学表型及特征,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并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的...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新生儿异常血红蛋白的发病情况及脐带血血红蛋白定量与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探讨异常血红蛋白新生儿及其父母的血液学表型及特征,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出生并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的新生儿650例,收集其脐带血血常规、血红蛋白(Hb)电泳及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其中地贫患儿的基因型分布情况,α与β变异体的异常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异常Hb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α-地贫新生儿及异常Hb新生儿父母与正常成人血液学参数的差异性。结果:650例新生儿中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患儿332例(51.08%),其中α-地贫235例(36.15%),β-地贫79例(12.15%),α复合β-地贫18例(2.77%)。α-地贫以--^(SEA)/αα最常见(48.94%),其次为-α^(3.7)/αα(20.00%)、-α^(4.2)/αα(11.06%)及αα^(CS)/αα(8.94%)。β-地贫最常见的4种基因型依次为β^(CD41-42)(32.91%)、β^(IVS-Ⅱ-654)(26.58%)、β^(-28)(21.52%)及β^(E)(10.13%)。脐血血红蛋白电泳发现异常区带275例,检出率为42.31%。新生儿α变异体的异常血红蛋白含量大于β变异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异常Hb新生儿的Hb、MCV、MCH、Hb A和Hb F均低于正常新生儿,而RDW-CV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Hb新生儿的RBC和Hb A低于α-地贫新生儿,而MCH高于α-地贫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Hb新生儿父母的Hb、MCV、MCH和Hb A低于正常成人,而RDW-CV高于正常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新生儿α变异体的异常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大于β变异体,提示可根据其含量推测大致属于α或β链,从而为珠蛋白基因测序提供参考方向。同时早期对新生儿各项血液学筛查指标进行分析,可警惕异常血红蛋白复合地中海贫血情况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血红蛋白 地中海贫血 新生儿 临床特征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春信 杨嘉慧 +6 位作者 王金丽 杜夏琳 王芮宁 张诗梦 何文婷 温茜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HLA-A、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分析该地区HLA-A、HLA-DRB1高分辨分型等位基因与肺结核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基因分型(PCR-SBT),检测中国南方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HLA-A、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分析该地区HLA-A、HLA-DRB1高分辨分型等位基因与肺结核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基因分型(PCR-SBT),检测中国南方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者(n=294)的HLA-A和HLA-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多态性,并与来自HLA频率数据库[(http://www.allelefrequencies.net)]中国南方汉族人群(n=644)的HLA-A和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数据进行频率分布比较。结果活动性肺结核(APTB)病例组中HLA-A*0101和HLA-DRB1*1454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人群对照组(2.4%vs 0.6%,χ~2=10.788,P=0.001,Pc=0.016;7.5%vs 0%,χ~2=69.850,P<0.0001);而APTB病例组中HLA-DRB1*1202和HLA-DRB1*1401基因频率显著低于人群对照组(10.4%vs 16.1%,χ~2=9.845,P=0.002,Pc=0.044;0%vs 3.1%,χ~2=18.520,P<0.0001)。结论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结核病的易感性与HLA-A和HLA-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提示HLA-A*0101和HLA-DRB1*1454等可能是中国南方人群的肺结核易感基因,而HLA-DRB1*1202和HLA-DRB1*1401等可能是该地区人群结核病的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HLA基因 基因频率 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常春藤皂苷元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
3
作者 朱胤福 李怡燃 +4 位作者 王奕 黄颖而 龚昆翔 郝文波 孙玲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3-1433,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实验手段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T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桂枝茯苓丸的作用靶点和宫颈癌发病相关...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实验手段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T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桂枝茯苓丸的作用靶点和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靶点。构建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生物学过程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v10.0.0构建桂枝茯苓丸治疗宫颈癌的“中药-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CB-Dock2软件对药物和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的具体作用靶点。在实验验证部分,采用CCK-8、Western blotting实验体外验证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中,使用12只雌性BALB/c裸鼠构建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2组(DMSO组及用药组,6只/组),用于评估药物体内抗肿瘤活性,并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评估药物体内使用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分析显示,桂枝茯苓丸共有338个活性成分,涉及247个作用靶点。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靶点共10127个,通过取交集获得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靶点195个。基于节点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为GABRA1、PTK2、JAK2、HTR3A、GSR和IL-17,并将它们与桂枝茯苓丸的关键前10名活性成分进行后续的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常春藤皂苷元,菜油甾醇,豆甾醇等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低的结合能。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在治疗宫颈癌主要集中在对类固醇激素,氧化应激,脂多糖等生物学过程。常春藤皂苷元在体外和体内都能够表现出抗肿瘤活性,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同时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动物实验提示,裸鼠皮下瘤体积生长速度更慢(P<0.05),且常春藤皂苷元的体内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桂枝茯苓丸中的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可通过多个途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常春藤皂苷元可能通过与JAK2蛋白紧密结合,抑制STAT3磷酸化,进而显著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桂枝茯苓丸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常春藤皂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药敏结果分析
4
作者 王奇 卢润禹 +5 位作者 肖珂 陆锦辉 朱冬林 周文营 李晓杰 席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 分析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2021年收治的1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基础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 目的 分析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2021年收治的1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基础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墨汁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3.9%,CrAg检测阳性率为100%,42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疾病,49例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另外47名患者无基础疾病。患者多伴有头痛、发热、呕吐、四肢乏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糖和氯化物减低,脑脊液蛋白升高。138株隐球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4~≥16μg/mL、≤0.5~1μg/mL、1~16μg/mL、≤0.125~0.5μg/mL、≤0.06~0.5μg/mL。5种抗真菌药物中5-氟胞嘧啶敏感性为95.60%,氟康唑敏感性为94.93%,伊曲康唑敏感性65.22%,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含免疫功能抑制疾病);CrA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墨汁染色检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有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药敏试验 抗真菌药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感染过程中对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麦文豪 陈楚溪 +2 位作者 刘巧媛 宁云山 李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2-879,共8页
感染启动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依赖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T细胞等对病原体的识别与控制。Notch信号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通过相邻细胞间配受体结合被激活,进而协调细胞的重要生命过程。目前已证实Notch信号通路参与多种... 感染启动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依赖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T细胞等对病原体的识别与控制。Notch信号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通过相邻细胞间配受体结合被激活,进而协调细胞的重要生命过程。目前已证实Notch信号通路参与多种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成熟和激活,并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Notch信号通路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与其他通路的相互作用,并讨论在感染性疾病中以Notch信号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感染 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冈田酸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嘉婧 曹宁 +4 位作者 翟晶磊 廖土玲 岳文 贾雅丽 裴雪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冈田酸(OA)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修复作用。方法应用冈田酸损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将细胞分成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损伤组用20nmol/L冈田酸损伤24h,治疗组在损...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冈田酸(OA)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修复作用。方法应用冈田酸损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将细胞分成正常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损伤组用20nmol/L冈田酸损伤24h,治疗组在损伤24h后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治疗24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微管微丝测定细胞树突长度和荧光面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Tau蛋白和总Tau蛋白含量。结果冈田酸能损伤SH-SY5Y细胞,使其胞体皱缩、塌陷,出现空泡,树突缩短、断裂,微管微丝排列紊乱,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使SH-SY5Y细胞胞体变得圆润,树突重新恢复变长,微管、微丝致密规则,荧光变强;并且能有效降低冈田酸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水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冈田酸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冈田酸 TAU蛋白质类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蛋白ORFV035的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慧芹 王小平 +3 位作者 罗树红 王丽洁 陈倩倩 郝文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0-154,共5页
克隆表达羊口疮病毒蛋白ORFV035,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对病毒复制、装配、形态发生和成熟过程的研究奠定基础。PCR扩增羊口疮病毒ORFV035基因,将其与质粒pET-30a(+)经Bam 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0a-035。重组质... 克隆表达羊口疮病毒蛋白ORFV035,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对病毒复制、装配、形态发生和成熟过程的研究奠定基础。PCR扩增羊口疮病毒ORFV035基因,将其与质粒pET-30a(+)经Bam 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0a-035。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蛋白表达情况。表达产物进行超声破碎和Ni柱纯化,纯化后目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035,在大肠杆菌BL21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包涵体洗涤、溶解后进行Ni柱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ORFV035-his融合蛋白。以纯化蛋白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多抗可以识别天然ORFV035蛋白。成功诱导表达、纯化ORFV035蛋白并制备ORFV035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ORFV035 纯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改善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氧化损伤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维鸿 蔡祥胜 +3 位作者 谭照光 粟芃芃 惠宏襄 李金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GLP-1组、H2O2+浓度10 nmol/L GLP-1组、H2O2+浓度100 nmol/L GLP-1组、H2O2+浓...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GLP-1组、H2O2+浓度10 nmol/L GLP-1组、H2O2+浓度100 nmol/L GLP-1组、H2O2+浓度1 000 nmol/L GLP-1组.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观察细胞骨架F-actin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H2O2组细胞骨架破坏明显,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加入GLP-1后,细胞骨架破坏受到显著抑制,ROS含量减少,凋亡率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2O2组p-m TOR表达降低,GLP-1可以提高p-m TOR表达,使蛋白水平趋于正常;加入GLP-1受体拮抗剂艾塞纳肽(9~36)后,GLP-1不能上调p-m TOR表达.H2O2作用后,CAT、SOD2和GPX1基因表达降低,而GLP-1可以逆转这些基因表达的降低.结论:GLP-1通过上调抗氧化应激酶对抗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且可能是通过活化m TOR通路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 m 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 3b亚型全长序列测定及基线耐药相关置换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杰庭 许茹 +5 位作者 廖峭 王敏 单振刚 尤庆柱 戎霞 付涌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法(NGS)在HCV 3b全长序列及基线耐药相关置换(RA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从1例2016年7月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献血者(HCV RNA阳性)血浆中提取核酸,经序列非依赖性扩增后,构建测序文库并采用illumina Hiseq进行深度测序,然...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法(NGS)在HCV 3b全长序列及基线耐药相关置换(RA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从1例2016年7月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献血者(HCV RNA阳性)血浆中提取核酸,经序列非依赖性扩增后,构建测序文库并采用illumina Hiseq进行深度测序,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V全长序列、病毒基因分型以及针对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基线RAS。结果NGS获得8.4 Gb原始测序数据,序列数(reads)超过56 M。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HCV全长序列,平均测序深度为488007,基因分型结果为3b亚型。病毒氨基酸序列里含有12个RAS,分别是NS3区域的Y56H、Q80K、Q80R、A156G,NS5A区域的M28G、Q/A30G、Q/A30K、L31F、L31M、Y93H,以及NS5B区域的S282T和V321A,其中位于NS5A区域的Q/A30K和L31M属于高丰度RAS(99.16%和98.37%),其余10个RAS丰度较低(<0.5%)。结论NGS用于HCV 3b亚型的全长序列检测和基因分型,最终鉴定出基线RAS,对于HCV 3b的流行病学研究和DAA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时间分辨法检测石蜡包埋子宫颈组织p16^(INK4a)蛋白
10
作者 丁莉 邹先进 +2 位作者 范婉婷 郑杰 陈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时间荧光分辨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子宫颈组织病理学小活检标本126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TRFIA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结果12... 目的探讨时间荧光分辨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子宫颈组织病理学小活检标本126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TRFIA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结果126例标本中,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2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2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5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29例。免疫组化检测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组、LSIL组、HSIL组、SCC组中p16^(INK4a)蛋白阳性病例分别为1、19、53、28例,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阳性病例分别为3、17、50、27例。LSIL、HSIL及SCC组中,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阳性的病例经免疫组化结果均为阳性。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在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组、LSIL、HSIL及SC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00%、70.83%、93.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TRFIA适合于检测p16^(INK4a)蛋白,且对检测条件要求低,有利于临床工作中不同机构大规模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组织 P16^INK4A 免疫组织化学 时间荧光分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11
作者 尤庆柱 黄杰庭 +5 位作者 许茹 王敏 廖峭 单振刚 戎霞 付涌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情况。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集了5 552名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抗-HEV ...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情况。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集了5 552名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HEV IgG)、抗-HEV IgM抗体(HEV IgM)和HEV抗原(HEV Ag),采用χ~2检验分析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和ALT等因素分别与HEV IgG和IgM抗体阳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辨HEV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HEV IgG、IgM和HEV Ag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1 113/5 552)、0.76%(42/5 552)和0.04%(2/5 552)。年龄和民族是HEV IgG和HEV IgM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HEV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IgG OR=1.089, 95%CI:1.080-1.098,P<0.001; IgM OR=1.055,95%CI:1.028-1.084,P<0.001);壮族的HEV IgG和IgM阳性率(32.69%, 7.69%)高于汉族(19.89%, 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 OR=2.052, 95%CI:1.103-3.819,P=0.023; IgM OR=12.029, 95%CI:4.067-35.580,P<0.001)。此外,我们还发现职业是HEV IgG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学生是阳性率最低的人群。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EV抗体阳性率较高,且在不同人群中感染情况不同,为输血传播HEV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者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族人群乙肝感染情况与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丹丹 许茹 +3 位作者 黄杰庭 王敏 戎霞 付涌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2-896,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黎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 595名海南白沙黎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获得其基线资料和风险因素等流行病学资料,采... 目的:了解海南黎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 595名海南白沙黎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获得其基线资料和风险因素等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的乙肝核心抗体(HBc Ab),用t检验分析HBc Ab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年龄的差异,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及相关风险因素对HBc Ab的影响。结果:该人群HBc Ab的阳性率为71.8%(1 145/1 595)。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715)。各年龄组之间HBV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769,P<0.001)。其中,12~17岁组的HBV感染率(11.9%)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18~23岁组(28.0%)显著高于12~17岁组,但显著低于其余(>23岁)年龄组(>8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和纹身均是该人群HBV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χ2=169.833,P<0.001;χ~2=11.354,P=0.001)。结论:海南黎族人群的HBV感染率较高,年龄、饮酒和纹身是该人群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风险因素 黎族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B族链球菌携带筛查检测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孔银波 邓颖颖 +4 位作者 林丽娟 方艳平 黄莉 许心怡 刘天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2-984,共3页
目的从筛查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检测周转时间(TAT)、检测费用等多个维度评价孕晚期B族链球菌的携带筛查策略。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产科门诊孕35~37周孕妇的阴道拭子标本。用血琼脂培养、显色培养基培养、PCR法筛查GBS。用S... 目的从筛查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检测周转时间(TAT)、检测费用等多个维度评价孕晚期B族链球菌的携带筛查策略。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产科门诊孕35~37周孕妇的阴道拭子标本。用血琼脂培养、显色培养基培养、PCR法筛查GBS。用SPSS 13.0数据分析软件比较各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用实验室信息系统软件统计各筛查方法的TAT。结果血琼脂培养、显色培养基培养、PCR法(1)、PCR法(2)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71.4%、78.6%、85.7%、78.6%,灵敏度分别为66.7%、73.3%、80.0%、73.3%;特异性均为:100%;培养法(鉴定)、培养法(鉴定+药敏)、PCR法的TAT分别为48.1±11.2 h、71.9±11.7 h、9.9±6.1 h。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法、PCR法检测GBS的阳性率、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培养法鉴定和PCR法鉴定的检测费用相等。PCR法鉴定的TAT较短,对无青霉素过敏史的孕妇,选择PCR法进行GBS筛查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显色培养 PCR 检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LL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过表达DLL1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的增殖 被引量:4
14
作者 粟芃芃 叶健斌 +3 位作者 邱晓媚 胡冰心 李妍 宁云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构建人全长DLL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及过表达DLL1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PCR扩增人全长DLL1基因,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4并构建真核重组质粒DLL1/pC MVTag4,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构建人全长DLL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及过表达DLL1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PCR扩增人全长DLL1基因,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4并构建真核重组质粒DLL1/pC MVTag4,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鉴定DLL1的表达;进一步检测DLL1在SCC15等3株人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DLL1/pCMV-Tag4瞬时转染SCC15细胞,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及MTT检测DLL1过表达对细胞SCC15增殖的影响.结果:真核重组质粒DLL1/pCMV-Tag4在HEK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DLL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口腔细胞;DLL1/pCMV-Tag4在SCC15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过表达DLL1抑制SCC15细胞的增殖.结论:人全长DLL1分子在HEK293T及SCC15细胞中获得表达,过表达DLL1抑制口腔鳞癌细胞SCC15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人DLL1 真核表达 pCMV-Tag4 SCC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的RhD阳性个体RHD基因mRNA选择性剪接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亚林 魏玲 +4 位作者 姬艳丽 罗广平 付涌水 温机智 黎诚耀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RhD阳性个体中红细胞特异性表达的RHD基因不同转录本进行分析,并对选择性剪接发生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利用体外有核红细胞培养体系分离并培养RhD阳性个体的有核红细胞,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RhD阳性个体中红细胞特异性表达的RHD基因不同转录本进行分析,并对选择性剪接发生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利用体外有核红细胞培养体系分离并培养RhD阳性个体的有核红细胞,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RhD阳性个体RHD基因外显子6至3’非编码区扩增后进行二代测序,分析mRNA转录本,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HD基因所有外显子5’及3’剪接位点的最大熵值。【结果】RHD基因的转录本以正常全长mRNA为主,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8种异常转录本。按照表达量从多到少,分别为外显子7缺失、外显子9缺失、外显子8和9缺失、外显子7、8和9缺失、外显子7和9缺失、外显子8和9缺失合并外显子7与10间插入一段170 bp的内含子7片段、全长mRNA但插入170 bp的内含子7片段和外显子9缺失但插入一170 bp的内含子7片段,其中最后3种为新转录本。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外显子7和外显子9异常剪接可能与其5’-剪接位点(5’-splice site,5’ss)或3’ss和剪接体结合能力下降有关,而内含子7片段异常表达于转录本中可能与其两端存在类似5’ss和3’ss剪接保守序列有关。【结论】RHD基因存在十分复杂的选择性剪接模式,使RhD阳性个体的RHD基因在mRNA水平上存在多种不同的剪接转录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阳性 二代测序 转录本 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DTT法用于减少达雷妥尤单抗对血清学检测造成的干扰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裕元 张玲 +3 位作者 蔡葵 吴敏华 朱琳睿 黎诚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3-1549,共7页
目的:改良美国输血协会《AABB技术手册》中经典的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红细胞法,探讨其在使用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治疗的患者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PBS、DTT浓度、供者红细胞浓度(悬浮/压积)及样本处理时间方面,对经典的... 目的:改良美国输血协会《AABB技术手册》中经典的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红细胞法,探讨其在使用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治疗的患者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PBS、DTT浓度、供者红细胞浓度(悬浮/压积)及样本处理时间方面,对经典的0.2 mol/L AABB DTT法进行改良,将改良DTT法和AABB经典DTT方法应用于12例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配血试验,并用已知抗体性质的抗血清和抗体试剂评估改良DTT法处理谱红细胞后对其他不规则抗体检出的影响。结果:建立了2种改良DTT法(方法一:将DTT浓度改为0.01 mol/L;方法二:将DTT浓度改为0.02 mol/L,并将压积红细胞改为3%悬浮红细胞)。改良DTT法处理红细胞最佳处理时间为35 min,不仅能够消除达雷妥尤单抗造成的全凝集现象,且不影响抗-E、抗-Jk^(a)、抗-M等抗体的检出,对抗-K抗体的测定效价仅有略微下降。结论:改良DTT法安全有效,能够在消除达雷妥尤单抗干扰的同时保留Kell血型系统活性,可以替代目前AABB经典的DTT配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苏糖醇 达雷妥尤单抗 多发性骨髓瘤 CD38 Kell血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调控肿瘤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斌 阳正盟 +2 位作者 肖鸣 陈昊 马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翻译调控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又称p23、组胺释放因子(histamine releasing factor,HRF)等,是一类在动植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和同源性的蛋白,主要介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骨架重排、炎症... 翻译调控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又称p23、组胺释放因子(histamine releasing factor,HRF)等,是一类在动植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和同源性的蛋白,主要介导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骨架重排、炎症反应等重要事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密切相关.针对TCTP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各种肿瘤的生理病理周期,同时也提示其在寻找治愈肿瘤的方法中有望成为新的靶点.本文将对TCTP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各种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调控肿瘤蛋白 结构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刚性DNA桥式纳米探针的DNA甲基化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垂雨 黄辉 +6 位作者 李艳 方立超 汪莉娜 刘华敏 李承红 曾涛 郑峻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5-672,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维刚性DNA桥式纳米探针(3D-TPN)的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stry,PEC)传感器,用于DNA甲基化位点分析研究。方法将二氧化钛(TiO_(2))悬浮液滴加到ITO电极表面,形成薄膜,通过电位溶出法在TiO_(2)纳米膜表面沉积金纳...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维刚性DNA桥式纳米探针(3D-TPN)的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stry,PEC)传感器,用于DNA甲基化位点分析研究。方法将二氧化钛(TiO_(2))悬浮液滴加到ITO电极表面,形成薄膜,通过电位溶出法在TiO_(2)纳米膜表面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s),进一步通过Au-S将三维刚性DNA桥式探针固载到电极表面。制备5-甲基胞嘧啶抗体和碲化镉量子点(Ab-CdTe QDs)偶联物。靶序列存在时,5-甲基胞嘧啶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使Ab-CdTe QDs连接到电极表面,与AuNPs/TiO_(2)形成共敏化结构提高光电信号。在含L-抗坏血酸(AA)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检测该传感器的光电化学信号响应。结果成功制备了三维刚性DNA桥式纳米探针。TiO_(2)悬浮液最佳浓度为4 mg/mL,5-甲基胞嘧啶抗体最佳浓度为10μg/mL。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平行检测同一条件制备的5支电极,其相对标准差(RSD)为1.8%;4周后光电流仍保持初始值的92.5%;且该传感器对目标序列有良好的选择性。DNA甲基化位点数与光电响应值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0.0047+4.0114×N,决定系数R^(2)为0.9997。结论该光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多位点DNA甲基化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桥式纳米探针 光电化学 生物传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活检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林慧娴 郑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85-1688,共4页
液体活检是一种利用体液样本(血液、唾液、尿液等)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技术。肿瘤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对外周血中肿瘤相关的循环核酸、细胞外囊泡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以实现分子、亚细胞和细胞水平的肿瘤评估和监测,使肿瘤临床诊疗更具... 液体活检是一种利用体液样本(血液、唾液、尿液等)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的技术。肿瘤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对外周血中肿瘤相关的循环核酸、细胞外囊泡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以实现分子、亚细胞和细胞水平的肿瘤评估和监测,使肿瘤临床诊疗更具特异性和精准性。本文将对循环肿瘤DNA、细胞外囊泡及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细胞外囊泡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昕萌 陈凯风 +2 位作者 周华亮 林琦杰 张建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了解弯曲菌在肉鸡养殖场中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从广东省某肉鸡养殖场随机采集泄殖腔拭子140份,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到75株弯曲菌,分离率为53.6%,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分离率... 为了解弯曲菌在肉鸡养殖场中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从广东省某肉鸡养殖场随机采集泄殖腔拭子140份,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到75株弯曲菌,分离率为53.6%,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30%,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23.6%,结肠弯曲菌为优势弯曲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萘啶酸的耐药性最高(88.0%)。庆大霉素和红霉素作为治疗弯曲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其耐药率分别为68.0%和73.3%。75株弯曲菌对12种抗生素产生了47种耐药模式,多重耐药率达到了92.0%。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O)检出率高达62.7%。研究表明,广东省肉鸡养殖场中弯曲菌的污染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谱复杂多样,多重耐药率较高,对公共卫生具有潜在威胁,需要加强监测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菌 分离鉴定 耐药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