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Hmga2促进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并加速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柯志勇 黄子城 +4 位作者 何若琳 张倩 陈思旭 崔忠凯 丁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7-1235,共9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和Rstudio软件,挖掘出在ADSCs“成脂-成骨”分化平衡中的关键节点因子HMGA2,并通过在线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工...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和Rstudio软件,挖掘出在ADSCs“成脂-成骨”分化平衡中的关键节点因子HMGA2,并通过在线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工具String和绘图软件Cytoscape,绘制HMGA2在成骨分化中的互作关系网络,预测其下游作用靶点。设计Hmga2 siRNA并转染小鼠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ADSCs),诱导其体外成骨分化,在不同时间点(Day 3,Day 7,Day 14)收集样本,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能力,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骨特异性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素(OCN)的表达。将敲低Hmga2的mADSCs移植至小鼠不可自愈合颅骨缺损处,术后6周通过μCT扫描、骨组织学染色检测成骨标志物,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GEO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MGA2在ADSCs成脂分化进程中表达上调。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提示在ADSCs成骨分化中,HMGA2的潜在作用靶点包括SMAD7、CDH1、CDH2、SNAI1、SMAD9、IGF2BP3、ALDH1A1。抑制Hmga2后,mADSCs中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RUNX2、OPN和OCN的表达显著上调,且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和钙结节的形成增加(P<0.05)。在小鼠颅骨缺损模型中,敲低Hmga2促进了骨缺损部位的新骨形成(P<0.05)。结论HMGA2是调控ADSCs成骨分化的重要因子,抑制Hmga2能显著促进ADSCs成骨分化,并加速体内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成骨分化 骨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凋亡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翠梅 高建慧 +4 位作者 李德乐 李璟 施玉麒 林骏 罗深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体外研究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的细胞凋亡改变。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4d,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进一步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目的体外研究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的细胞凋亡改变。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4d,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进一步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kip1表达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K562细胞相比,0.10g/L浓度的苦参碱诱导后K562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均显示有凋亡特征,同时细胞内p27kip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苦参碱在体外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凋亡,可能与p27kip1蛋白表达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K562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4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表达及其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VEGF促进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查丁胜 吴昊 +4 位作者 林宏生 姚平 查振刚 贾春宏 盛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研究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正常人膝关节滑膜中的表达水平,以及S100A4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RAFLSs)促进血管生... 目的:研究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正常人膝关节滑膜中的表达水平,以及S100A4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RAFLSs)促进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滑膜分别取自RA患者(RA组)及正常人(control组)膝关节,免疫组化法观察S100A4和VEGF蛋白在2组滑膜中的表达情况。RAFLSs分离自活动性RA滑膜;ELISA法检测S100A4刺激RAFLS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作用;用rh S100A4孵育RAFLSs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检测S100A4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S100A4及VEGF蛋白在RA组滑膜中高表达(P<0.05),rh S100A4显著刺激RAFLSs分泌VEGF,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rh S100A4孵育RAFLSs的条件培养基可促进HUVECs在体外形成管腔。结论:S100A4蛋白在RA患者膝关节滑膜中高表达,S100A4可通过促进RAFLSs分泌VEGF来刺激滑膜血管生成。这些结果提示S100A4可作为治疗RA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S100钙结合蛋白A4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g通过升高PKCε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6
4
作者 邵文凤 李福喜 +4 位作者 唐芮 于晓然 温桥生 余焱林 熊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9-644,共6页
目的研究Nanog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与ezrinT567磷酸化的关系及Nanog调节ezrinT567磷酸化的可能机制。方法转染靶向Nanog的si RNA敲低乳腺癌细胞Nanog;用transwell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侵袭;用免疫印迹检测乳腺癌细胞Nanog、PKCε表达水平和ez... 目的研究Nanog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与ezrinT567磷酸化的关系及Nanog调节ezrinT567磷酸化的可能机制。方法转染靶向Nanog的si RNA敲低乳腺癌细胞Nanog;用transwell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侵袭;用免疫印迹检测乳腺癌细胞Nanog、PKCε表达水平和ezrinT567磷酸化水平;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检测PKCε和ezrin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敲低乳腺癌细胞的Nanog,PKCε蛋白表达下降、ezrinT567磷酸化水平下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敲低PKCε降低ezrinT567磷酸化水平;PKCε与ezrin可免疫共沉淀。结论 Nanog可上调PKCε的表达,后者可使ezrinT567磷酸化,这可能是Nanog促进肿瘤转移的一个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 埃兹蛋白 蛋白激酶C 乳腺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抑制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4
5
作者 熊静波 赵嘉佳 +2 位作者 彭黎 王宏 梁文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研究BRCA1是否可以调节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转染质粒过表达BRCA1或转染相应空质粒作对照,并以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观察过表达BRCA1对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MCF-7细胞转染... 目的研究BRCA1是否可以调节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转染质粒过表达BRCA1或转染相应空质粒作对照,并以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观察过表达BRCA1对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MCF-7细胞转染siRNA敲低BRCA1或转染杂乱siRNA作为对照,并加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观察敲低BRCA1对黄体酮刺激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用MTT实验结果计算细胞增殖率,用"划痕愈合实验"结果计算细胞迁移率。结果黄体酮刺激并转染空质粒对照组或过表达BRCA1组:细胞增殖率,MCF-7细胞分别是(114.4±6.0)%和(82.1±3.2)%,T47-D细胞分别是(111.3±4.3)%和(84.2±3.5)%,两组间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率,MCF-7细胞分别是55.9%和15.8%,T-47D分别是44.83%和10.43%。加黄体酮刺激并转染杂乱siRNA或BRCA1siRNA MCF-7:细胞増殖率分别是(114.4±3.05)%和(125.3±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率分别是39.2%和69.08%。黄体酮受体拮抗剂RU486可以拮抗敲低BRCA1增强黄体酮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结论散发性乳腺癌可能因其BRCA1低表达而使黄体酮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 黄体酮受体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蛋白477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在神经生长因子前体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福喜 邵文凤 +4 位作者 唐芮 于晓然 温桥生 余焱林 熊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8-903,共6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nerve growth factor,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与埃兹蛋白(ezrin)表达水平及其567位苏氨酸(Thr567)和477位酪氨酸(Tyr477)的磷酸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梯度浓度的pro NGF(0、2.5、5和10 ...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nerve growth factor,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与埃兹蛋白(ezrin)表达水平及其567位苏氨酸(Thr567)和477位酪氨酸(Tyr477)的磷酸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梯度浓度的pro NGF(0、2.5、5和10 ng/m L)刺激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ro NGF对MDA-MB-231和MCF-7侵袭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ezrin Thr567和ezrin Tyr477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在MDA-MB-231中转染p Enter-His-ezrin Y477F质粒(ezrin显性负突变质粒),研究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结果pro NG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MDA-MB-231和MCF-7的侵袭(P<0.05);pro NGF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升高ezrin Tyr477磷酸化,而对ezrin蛋白的表达以及其Thr567磷酸化无明显影响;Src激酶特异抑制剂SKI-606显著抑制pro NGF对ezrin Tyr477磷酸化的促进作用;转染p Enter-His-ezrin Y477F抑制pro NGF对MDA-MB-231细胞ezrin Tyr477磷酸化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pro NGF通过激活Src激酶使ezrin Tyr477发生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神经生长因子前体 埃兹蛋白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人α干扰素转化双歧杆菌促进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被引量:3
7
作者 曾位森 张书献 +3 位作者 邵聪文 黄源坚 梁文颖 郑明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32,共7页
目的探讨人α干扰素(IFN-α)基因转化双歧杆菌口服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含人IFN-α基因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 BADX-h IFNα2b,电转化获得IFN-α基因转化双歧杆菌,收集L-阿拉伯糖诱导h IFN-α2b表达后的菌... 目的探讨人α干扰素(IFN-α)基因转化双歧杆菌口服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含人IFN-α基因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 BADX-h IFNα2b,电转化获得IFN-α基因转化双歧杆菌,收集L-阿拉伯糖诱导h IFN-α2b表达后的菌体制备成活菌悬液,灌胃Balb/C小鼠。实验组(IFN)小鼠用0.2%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后的h IFN-α2b转化双歧杆菌处理,每只按0.1 ml 1010/ml活菌灌胃;阴性对照组(NC)用等量等体积空载体p BADX转化双歧杆菌活菌灌胃;空白对照组(BC)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隔天灌胃1次,连续处理2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脾脏和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和比例,流式试剂盒检测IFN-γ、IL-4等免疫因子的含量。结果与NS组和BC组相比,IFN组小鼠胸腺CD3+CD8+、CD4+CD8+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脾脏CD3+CD4+、CD3+CD8+和CD4+CD8+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血液中只有CD3+CD8+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血液中IFN组IFN-γ的含量比BC组和NS组显著升高(P<0.01);此外,NS组IFN-γ的含量比BC组显著升高(P<0.05);3组小鼠中血液h IFN-α2b和IL-4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h IFN-α转化的双歧杆菌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成熟,增高血液Th1类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Α干扰素 淋巴细胞 增殖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可和 韩泽龙 +2 位作者 李建军 潘金飞 刘安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Ak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初步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生存的影响。方法分别将Akt-wt及Akt-dn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cAd5 CMVK-NpA,采用RAPAd○RCMV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重组腺病毒并用PCR鉴定,以蛋白质印迹检测Akt及其下游GSK3β... 目的构建携带Ak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初步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生存的影响。方法分别将Akt-wt及Akt-dn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cAd5 CMVK-NpA,采用RAPAd○RCMV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重组腺病毒并用PCR鉴定,以蛋白质印迹检测Akt及其下游GSK3β、p-GSK3β的表达,后将Akt重组腺病毒感染肝癌SK-HEP-1细胞,检测血清饥饿24h后细胞存活情况。结果酶切pacAd5 CMV-Akt-wt和pacAd5 CMV-Akt-dn均获得大小为6 kb和1.44 kb(Akt)的两个片段。PCR扩增得到1.44 kb左右的条带。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两组中p-GSK3β表达有明显差别,肝癌SK-HEP-1细胞存活率在感染pacAd5 CMV-Akt-dn组较感染Akt-wt腺病毒组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Akt-wt及Akt-d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初步发现其有促进肝癌细胞死亡作用,为体内外进一步研究Akt基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 腺病毒 SK-HEP-1细胞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诱导的肿瘤细胞CSRNP1/AXUD1基因的表达及转录调节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凡 李松玉 +3 位作者 许万福 邹志鹏 柯志勇 曾方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TGF-β1诱导的肿瘤细胞中CSRNP1/AXUD1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GF-β1或相同浓度下不同处理时间处理指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对两种肿瘤细胞中半胱... 目的探讨TGF-β1诱导的肿瘤细胞中CSRNP1/AXUD1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GF-β1或相同浓度下不同处理时间处理指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对两种肿瘤细胞中半胱氨酸-丝氨酸蛋白(cystein-serine-rich nuclear protein,CSRNP1)基因表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效应;培养的A549细胞血清饥饿后,分别在有无TGF-β1(20 ng/ml)和环己亚胺(30μg/ml)作用下处理24 h,检测TGF-β1诱导的CSRNP1基因的表达是否需要新蛋白的合成;最后,分别将SMAD3表达质粒flag-SMAD3和显性失活突变体表达质粒(flag-SMAD3-mu转染A549细胞中,并以空质粒pcDNA3.1作为对照。血清饥饿后,进行有无TGF-β1(20 ng/ml)处理24 h,Western blot确定外源性SMAD3的过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SMAD3的过表达对TGF-β1诱导的CSRNP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β1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肿瘤细胞中CSRNP1基因的表达,并需要新的蛋白合成。SMAD3的过表达增加TGF-β1诱导的CSRNP1的表达,而显性失活的SMAD3突变体(SMAD3-mu)的过表达则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CSRNP1的表达。结论肿瘤细胞中TGF-β1可能通过激活SMAD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而诱导CSRNP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SMAD3 CSRNP1 基因表达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可和 梁博 +3 位作者 邹镇洪 韩泽龙 潘金飞 刘安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44,348,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鉴定其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效果,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法扩增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构建重组质粒LV31-Rheb-WT、LV31-Rheb-D60K,脂质体法将重组慢... 目的构建携带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鉴定其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效果,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法扩增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构建重组质粒LV31-Rheb-WT、LV31-Rheb-D60K,脂质体法将重组慢病毒载体和包装质粒混合物共转染HEK-293 F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将病毒感染MCF-7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Rheb及PS6蛋白的表达;将病毒感染SK-HEP-1细胞饥饿处理后观察其凋亡情况。结果 PCR及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LV31-Rheb-WT、LV31-Rheb-D60K重组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慢病毒LV31-Rheb-WT感染的MCF-7细胞内Rheb下游的PS6蛋白表达多于慢病毒LV31-Rheb-D60K感染的MCF-7细胞。显微镜下慢病毒LV31-Rheb-D60K感染的SK-HEP-1细胞饥饿后凋亡数目多于慢病毒LV31-Rheb-WT感染的SK-HEP-1细胞。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Rheb和Rheb'D60K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初步观察到该突变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为进一步研究Rheb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开展肝癌的临床靶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B 慢病毒载体 MCF-7细胞株 乳腺癌 SK-HEP-1细胞株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导入的PLCγ1 siRNA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和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丽 罗深秋 +1 位作者 林骏 凌朝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制备在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中稳定抑制PLCγ1(phospholiase C-gamma 1)的重组病毒,建立PLCγ1表达降低的细胞系,以便客观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方法:制备产生PLγ1 siRNA分子的重组慢病毒,在慢病毒感染LoVo细胞后以杀稻瘟菌素筛选稳定... 目的:制备在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中稳定抑制PLCγ1(phospholiase C-gamma 1)的重组病毒,建立PLCγ1表达降低的细胞系,以便客观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方法:制备产生PLγ1 siRNA分子的重组慢病毒,在慢病毒感染LoVo细胞后以杀稻瘟菌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对细胞中PLCγ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XTT法和黏附能力测定分别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和黏附的影响。结果:PLCγ1 siRNA显著下调了LoVo细胞中PLCγ1的表达,所构建的重组慢病毒导入的siRNA有较高的沉默效率,LoVo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无明显改变。结论:研究证实了 PLCγ1基因可显著地影响大肠癌LoVo细胞的黏附能力,为利用PLCγ1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行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γ1 慢病毒 小干扰RNA 黏附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0/p85核糖体蛋白S6激酶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功能的初步鉴定
12
作者 赵莉 侯敬申 +1 位作者 白晓春 贾春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构建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1,p70 S6K1)及p85 S6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并鉴定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的表达及功能。方法:以pRK7-HA-S6K1... 目的:构建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1,p70 S6K1)及p85 S6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并鉴定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的表达及功能。方法:以pRK7-HA-S6K1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p70 S6K1、p85 S6K1,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采用PCR、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载体转染MCF-7细胞,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内p70 S6K1、p85 S6K1蛋白的表达;同时向转染细胞内加入1 mmol/L H2O2处理36 h,观察p70 S6K1、p85 S6K1蛋白对H2O2诱导的细胞死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扩增得到p70 S6K1、p85 S6K1基因片段并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重组载体经PCR、双酶切鉴定均出现p70 S6K1和p85S6K1预期条带,DNA测序结果显示其全长基因阅读框完整、正确。重组载体在MCF-7细胞中高效表达flag-p70 S6K1和flag-p85S6K1,且p85 S6K1能增强H2O2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均能在MCF-7细胞中高效表达,且p85 S6K1能够增强H2O2诱导的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6激酶1 基因重组 载体构建 真核表达 细胞死亡 乳腺癌 MCF-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脓毒症小鼠肠粘膜核因子-κB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黄恩平 姚君 +1 位作者 杨翠兰 罗深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抗小鼠Toll样受体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脓毒症小鼠肠粘膜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正常兔IgG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 目的观察抗小鼠Toll样受体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脓毒症小鼠肠粘膜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正常兔IgG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分别于术后6、12和24 h取回肠组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肠粘膜组织NF-κB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肠粘膜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NF-κB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TSP-2治疗组NF-κB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调;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TSP-2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和IL-6 mRNA水平也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兔IgG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TSP-2能抑制脓毒症小鼠肠道NF-κB的活化,并下调致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对脓毒血症引起的肠道炎症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并延缓脓毒血症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TOLL样受体2 TSP-2 核因子-ΚB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明 刘俊 +6 位作者 胡卫列 贾春宏 李海燕 温芝华 邹志鹏 白晓春 罗深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Annexin V-FITC/PI染色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二甲双胍对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检测AMPK信号及Caspase 9表达探讨可能分子机制。结果二甲双胍能够诱导786-O...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Annexin V-FITC/PI染色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二甲双胍对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检测AMPK信号及Caspase 9表达探讨可能分子机制。结果二甲双胍能够诱导786-O在低浓度血清环境凋亡,激活Caspase 9,二甲双胍能够激活786-O细胞中AMPK信号,但与其凋亡诱导效应无关。结论二甲双胍能够诱导肾癌细胞在低浓度血清环境凋亡,具有潜在治疗肾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肾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菌素A抑制乳腺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黎 李福喜 +1 位作者 邵文凤 熊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21-1426,共6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对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制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MDA-MB-231、MCF-7和SKBR3,用不同浓度曲古菌素A处理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7 d...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对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制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MDA-MB-231、MCF-7和SKBR3,用不同浓度曲古菌素A处理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7 d,用0.1%DMSO作对照;用次级细胞球形成率和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即CD44+/CD24-细胞群的百分比评价曲古菌素A对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中CD44+/CD24-细胞群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Annexin-V法在流式细胞仪检测,Nanog、Sox2和Oct4 mRNA的表达用定量PCR法检测。结果 100 nmol/L和500 nmol/L曲古菌素A均能部分抑制4个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但10 nmol/L不行;500 nmol/L曲古菌素A诱导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凋亡;曲古菌素A能下调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Nanog和Sox2mRNA的表达。结论曲古菌素A能部分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其机制与其能下调乳腺癌初级细胞球细胞Nanog和Sox2表达相关联,提示临床可用低浓度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和其他抗癌药物联用以便获得较好的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抑制效果,胚胎干细胞核心转录因子Nanog和Sox2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乳腺癌 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 NAN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显著上调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内抗氧化酶的表达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雪娟 夏颖 +5 位作者 赵岩岩 古文清 肖潇 白晓春 刘俊 李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2-408,共7页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内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及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手术组),OVX+E2组(雌二醇+去卵巢手术组),3月后检测以下常规指标鉴定骨质疏松模型...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内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及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手术组),OVX+E2组(雌二醇+去卵巢手术组),3月后检测以下常规指标鉴定骨质疏松模型是否成功:体质量、血清Ca2+、P、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酯酶(ACP)以及骨密度。同时检测血清活性氧(H2O2)及抗氧化酶γ-GCS、GSH-px和GSH-ST水平;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雌二醇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MG63和原代成骨细胞(OB)内关键的抗氧化酶γ-GCS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RNA芯片检测雌二醇对成骨细胞前体MC3T3-E1内84种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利用PCR验证筛选出的有变化的抗氧化酶;利用CCK8检测雌二醇和抗氧化剂NAC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去卵巢手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血清P、ALP、ACP升高,骨密度显著下降,表明造模成功。同时血清活性氧(H2O2)水平显著增加,而抗氧化酶γ-GCS水平显著下降。造模的同时给予雌二醇预防性治疗,可逆转骨质疏松表型,同时抑制血清活性氧水平,并提高抗氧化酶γ-GCS水平;雌二醇上调MC3T3-E1、MG63及OB中关键的抗氧化酶γ-GCS mRNA和蛋白水平;mRNA芯片筛查到雌激素上调MC3T3-E1细胞内6种抗氧化酶(Gpx6、Gstk1、Nos2、Prdx2、Ngb和Ccs)表达;PCR检测发现雌二醇均上调成骨样细胞MC3T3-E1、MG63及OB内Ccs和Ngb mRNA水平;雌二醇和抗氧化剂NAC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结论雌二醇显著上调成骨样细胞内抗氧化酶γ-Gcs、Ccs和Ngb的表达。绝经后骨质疏松与体内活性氧增高,抗氧化水平下降密切相关。雌激素缺乏可能通过增加成骨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水平,启动氧化应激级联反应,进而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加重骨质疏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抗氧化酶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的研究
17
作者 颜广 刘伟 +10 位作者 戴朝霞 王鹍 刘靖 赵灵凤 黄志斌 陈小辉 马宁 孟萍 许孟畅 温子龙 张文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5-760,共6页
目的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1276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变野生型AB斑马鱼雄鱼的精原细胞,突变基因组保留传代,采用中性红染液对F3代的胚胎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筛选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 目的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1276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变野生型AB斑马鱼雄鱼的精原细胞,突变基因组保留传代,采用中性红染液对F3代的胚胎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筛选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并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及检测不同谱系血细胞标记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其中之一突变体1276进行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结果成功筛选1296个F2家族,2140个突变基因组,发现中性红染色信号异常突变体12个。突变体1276在原始造血阶段,中性红染色全身信号缺失,小胶质细胞标记基因apoe表达缺失,巨噬细胞标记基因l-plastin,头部表达减少,背主动脉壁腹侧区域表达正常,粒细胞、红细胞均未见异常;在定向造血阶段,巨噬细胞仍存在异常,但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突变体1276在原始造血阶段,巨噬细胞存在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发育及迁徙异常;在定向造血阶段这一性状并未得到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突变体 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变筛选 中性红 原始髓系造血 巨噬细胞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髓系造血细胞缺陷突变体的大规模遗传筛选
18
作者 戴朝霞 颜广 +15 位作者 陈英华 刘伟 霍中军 温宗华 刘靖 王鹍 黄志斌 马宁 陈小辉 马品芸 罗伟豪 赵颖 樊淑 黄红辉 温子龙 张文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通过大规模化学遗传学方法筛选斑马鱼髓系造血缺陷突变体。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乙基亚硝基脲(ENU)将雄鱼精原母细胞诱变,通过与AB野生型雌性斑马鱼交配产生F1代,源自不同founder(F0)的F1代同胞之间交配产生F2家族,F3代来F2家族同胞... 目的通过大规模化学遗传学方法筛选斑马鱼髓系造血缺陷突变体。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乙基亚硝基脲(ENU)将雄鱼精原母细胞诱变,通过与AB野生型雌性斑马鱼交配产生F1代,源自不同founder(F0)的F1代同胞之间交配产生F2家族,F3代来F2家族同胞内交配,并分别以中性红和苏丹黑B染色筛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缺陷突变体。结果我们筛选了350个F2家族,共1424对鱼。初步筛选到6个斑马鱼髓系造血系统的突变体,其中3个突变体为中性红染色异常,另3个突变体为苏丹黑染色异常,表明以上突变体可能存在巨噬细胞或粒细胞的发育障碍。结论 ENU化学诱变和中性红及苏丹黑B染色筛选斑马鱼髓系造血缺陷突变体是简单、价廉、有效的化学遗传学方法。通过保留突变体对后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有望鉴定和克隆影响斑马鱼髓系造血新的基因或已知基因的新的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髓系造血 正向遗传学筛选 苏丹黑 中性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表达的重组人GrB-VRB融合蛋白诱导KDR阳性细胞凋亡
19
作者 陈蕾 曾位森 郑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在双歧杆菌中表达重组人颗粒酶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肽(GrB-VRB)融合蛋白并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I(IKDR)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双歧杆菌,以ELISA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产物,以细胞增殖试验和TU... 目的在双歧杆菌中表达重组人颗粒酶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肽(GrB-VRB)融合蛋白并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I(IKDR)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双歧杆菌,以ELISA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产物,以细胞增殖试验和TUNEL法分析其对KDR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工程化化双歧杆菌培养物的上清和菌体中均有重组产物,重组人GrB-VRB能有效抑制KDR阳性如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细胞增殖、细胞死亡,这种死亡的机制是细胞凋亡;但对KDR阴性细胞则无这些作用。结论工程化双歧杆菌能分泌性表达重组GrB-VRB融合蛋白,其在VRB的靶向作用下,GrB可有效地诱导KDR阳性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肽 双歧杆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乳腺癌细胞PD-L1减弱对共培养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晓然 温桥生 +5 位作者 肖漪 唐芮 李福喜 邵文凤 余焱林 熊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达PD-L1的乳腺癌细胞是否通过激活树突状细胞的PD-L1/PD-1信号通路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方法人单核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为不成熟树状突细胞,再用TNF-α诱导为成熟树状突细胞;表达PD-L1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与树状突细... 目的探讨表达PD-L1的乳腺癌细胞是否通过激活树突状细胞的PD-L1/PD-1信号通路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方法人单核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为不成熟树状突细胞,再用TNF-α诱导为成熟树状突细胞;表达PD-L1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与树状突细胞接触共培养;PD-L1阻断抗体处理共培的的乳腺癌细胞和树状突细胞;重组人PD-L1蛋白处理TNF-α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膜PD-L1的表达和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标志HLA-DR和CD83。结果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系中,细胞膜表面PD-L1阳性细胞高达(99.7±0.15)%;HLA-DR和CD83阳性细胞在成熟树状突细胞对照组分别为(88.8±6.96)%和(18.36±3.07)%,在MDA-MB-231共培养实验组树状突细胞群分别降至(42.76±10.52)%和(9.93±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LA-DR和CD83阳性细胞在PD-L1抗体同型对照组分别为(45.17±10.19)%和(10.15±2.54)%,在PD-L1抗体处理组分别升至(63.46±1.72)%和(16.46±2.58)%,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成熟树状突细胞对照组相比,人重组PD-L1蛋白处理组HLA-DR和CD83阳性细胞率较低,组间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L1抗体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的效果,可能部分基于抗体阻断乳腺癌细胞表面的PD-L1,从而减弱其对肿瘤微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D-L1 PD-1 树突状细胞成熟 肿瘤治疗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