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雌性和雄性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美芝 李泫 +1 位作者 姚新梅 田雪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75-2178,共4页
目的观察研究小鼠雄性和雌性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发育的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GCs以及生殖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胚胎为实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目的观察研究小鼠雄性和雌性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发育的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GCs以及生殖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胚胎为实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57BL/6J小鼠胚胎在11至13.5d之间生殖嵴发育的形态学改变,比较雌性和雄性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数量与增殖的变化。结果发现雄性和雌性胚胎中PGCs的数量在13.5d最多,而处于增殖期的PGCs在13d时最多;在13d的雄性胚胎中,PGCs数量上显著高于雌性,并且其中增殖期的PGCs也较雌性的多。结论在胚胎发育早期(11至13.5d),小鼠PGCs的发育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雄小鼠胚胎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提取物对毛发和毛囊的功效作用
2
作者 吴燊华 王雪儿 +2 位作者 樊小瑜 张敏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目的为探索开发动物源功能性化妆品原料,对猪脐带提取物检测蛋白质量浓度、进行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并开展动物毛囊周期和雄激素脱发(AGA)模型的功效作用研究。方法对猪脐带提取物进行蛋白浓度的测定及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建立小鼠毛... 目的为探索开发动物源功能性化妆品原料,对猪脐带提取物检测蛋白质量浓度、进行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并开展动物毛囊周期和雄激素脱发(AGA)模型的功效作用研究。方法对猪脐带提取物进行蛋白浓度的测定及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建立小鼠毛囊周期模型后对小鼠用不同浓度猪脐带提取物处理并追踪小鼠皮肤颜色、毛囊变化和毛发直径以及对小鼠毛囊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来完成对动物模型毛囊周期功效和小鼠毛发功效的评价,通过建立雄激素脱发小鼠模型后按分组对小鼠用猪脐带提取物处理并追踪小鼠皮肤颜色和毛囊毛球变化、对小鼠毛囊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检测雄激素受体和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以及追踪皮肤血流变化来完成雄激素脱发模型功效评价。结果(1)通过专利提取技术提取的猪脐带提取物的蛋白质量浓度为(7.45±1.23)mg/mL;(2)猪脐带提取物蛋白数量和肽段数量,可得蛋白数量:187±12,肽段数量:696±44(n=3);(3)小鼠背部毛囊在使用猪脐带提取物处理后毛发直径增加;(4)小鼠背部皮肤涂抹(15~90μg/mL)的猪脐带提取物后进入生长期的毛囊数量显著升高,毛囊毛球的大小逐渐增大,且数量逐渐增多;(5)雄激素脱发小鼠涂抹脐带提取物后背部皮肤毛发覆盖率升高,毛囊毛球增大且数量增多,AR和DKK1的表达量降低,血流量增加。结论(1)猪脐带提取物内含有丰富且种类多样的小分子代谢物质,多种蛋白质、多肽等物质;(2)猪脐带提取物可促进小鼠毛囊毛发增粗,并加速从休止期进入生长期;(3)脐带提取物可改善脱发区域平均血流灌注量以及通过抑制AR和DKK1的表达从而抑制雄激素脱发带来的毛囊微小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提取物 毛囊周期 雄激素脱发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盼盼 张丽华 +6 位作者 董为人 刘杰明 张易 乔伟光 陈英华 赵姝 郭家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ADSCs分离自雄性SD大鼠附睾脂肪垫,差速贴壁法纯化ADSCs,传至第3代培养细胞行流式细胞术行表型鉴定(CD106,CD11b,CD45,CD90,CD29,CD49d),并进行成脂诱导。取鉴...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ADSCs分离自雄性SD大鼠附睾脂肪垫,差速贴壁法纯化ADSCs,传至第3代培养细胞行流式细胞术行表型鉴定(CD106,CD11b,CD45,CD90,CD29,CD49d),并进行成脂诱导。取鉴定后的ADSCs用分步诱导法,即先用含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B27的DMEM/F12培养基I培养,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转分化,再用含10 ng/m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10 ng/m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1μmol/L维甲酸(RA)的培养基II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L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MAP2),神经元核蛋白(NeuN)。结果分离纯化的ADSCs CD90、CD29表达强阳性;成脂诱导分化后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ADSCs经培养基I培养7 d后聚集成球样细胞团悬浮于培养液中,表达nestin;继而用培养基II诱导分化4 h后细胞球逐渐贴壁,球周边少数细胞向外发出突起,形似神经元,MAP2、NeuN均呈阳性。结论特定条件下,ADSCs在体外可被逐步诱导分化为NL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 分化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小分子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刚 朱立新 +1 位作者 郭家松 许逸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89-3393,共5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危害巨大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小分子被用于OA的实验研究甚至临床治疗。中药小分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OA治疗相关的传统中医理论,又因...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危害巨大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小分子被用于OA的实验研究甚至临床治疗。中药小分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OA治疗相关的传统中医理论,又因其化学结构式清晰,且疗效的普适性和可重复性较强,作用机制相对明确,所以逐渐受到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领域的重视。为了推动本领域的发展,为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线索,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常用中药小分子(例如姜黄素、白术内酯、白藜芦醇等)在治疗OA的疗效及其内在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姜黄素 白术内酯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和毛囊健康的多维度综合检测方法
5
作者 梁凤婷 王雪儿 +3 位作者 叶理 林枚芬 张敏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0-725,共6页
毛是由毛囊产生的,毛囊作为一种皮肤附属器官,生长在皮肤真皮之中,与皮脂腺共同开口于皮肤表面。毛囊的组织结构是由内外根鞘、毛球、隆突区以及毛乳头构成,在毛囊发育过程中,毛乳头组织来源于真皮,其他组织来源于表皮[1],健康茁壮的毛... 毛是由毛囊产生的,毛囊作为一种皮肤附属器官,生长在皮肤真皮之中,与皮脂腺共同开口于皮肤表面。毛囊的组织结构是由内外根鞘、毛球、隆突区以及毛乳头构成,在毛囊发育过程中,毛乳头组织来源于真皮,其他组织来源于表皮[1],健康茁壮的毛发是毛囊和头皮健康的外在表现。对于毛发而言,毛囊和头皮是制造者和维护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健康 头发健康 毛囊 头皮菌群 头皮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消耗巨噬细胞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性修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云伦 许逸舟 +7 位作者 蔡家乐 许淑怡 张家琪 傅兰雅 马心蕊 何叶 王祥海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69,277,共6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再生轴突。术后28 d再次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腓肠肌称重和HE染色评估靶区肌萎缩。结果术后7 d和28 d,实验组神经夹伤远端巨噬细胞消耗效率均达到70%以上,术后7 d神经远端的GAP43阳性再生轴突比对照组更少、更短。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神经传导强度显著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面积显著变小。结论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巨噬细胞消耗可导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氯膦酸盐 周围神经损伤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建武 晁志 董为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制备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成分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方法将HupA与戊二醛、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 目的制备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成分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方法将HupA与戊二醛、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以此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合成的人工抗原HupA-GA-BSA中HupA与BSA的结合比约为8∶1;免疫小鼠得到特异针对HupA的抗血清,HupA抗体的效价为1∶62500。结论成功地合成了HupA的人工抗原,且该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 免疫原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基质干细胞培养鉴定及其向施万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戴翔 占小多 +5 位作者 江沿文 汤银娟 张丽华 刘忠英 董为人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基质干细胞(PBMSCs)并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取血分离培养P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与鉴定,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rdU作用4h后BrdU的阳性率。P...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基质干细胞(PBMSCs)并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取血分离培养P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与鉴定,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rdU作用4h后BrdU的阳性率。PBMSCs经β-巯基乙醇、全反式维甲酸及复合条件培养基等三个步骤向施万细胞定向诱导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100和P75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培养获得的PBMSCs中CD11b、CD29、CD45、CD49d、CD90及CD106的阳性率分别为19.97%、99.96%、46.62%、5.46%、71.22%和10.76%。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PBMSCs呈CD34阴性,而BrdU阳性率为(34.1±4.3)%。PBMSCs经定向诱导后S-100和P75的阳性率分别是(75.2±4.1)%和(78.9±4.6)%。结论从外周血分离获得的干细胞符合基质干细胞的特性,这些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为施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基质干细胞 施万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在损伤脊髓内表达的时空分布(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康晓宁 文锦坤 +6 位作者 王祥海 潘梦婕 张玮玮 占小多 刘忠英 吴武田 郭家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RhoA在脊髓不同部位各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3,7,14,28,56,112 d后取材制备脊髓冰冻切片,利用RhoA/NF200、RhoA/GFAP、RhoA/CNPase和RhoA/IBA1双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RhoA在脊髓不同部位各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3,7,14,28,56,112 d后取材制备脊髓冰冻切片,利用RhoA/NF200、RhoA/GFAP、RhoA/CNPase和RhoA/IBA1双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显示RhoA在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各种细胞中RhoA阳性细胞百分率及RhoA阳性细胞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小鼠脊髓内,只有极少数神经元或少突胶质细胞呈RhoA弱阳性表达。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中的RhoA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并在损伤后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又逐渐降低,在损伤后112 d接近正常水平。小胶质细胞中RhoA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RhoA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均在第14天达到峰值,随后虽降低但在第112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创伤不仅导致脊髓神经元中RhoA阳性细胞数的明显增加和RhoA表达强度的提高,还可不同程度地增强各种胶质细胞中的RhoA表达。在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细胞内RhoA表达的方式均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RHOA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巨噬细胞增殖、迁移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志浩 李媛媛 +7 位作者 李莉霞 王祥海 潘梦婕 谭丹丹 文锦坤 钱长晖 李振林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C)对巨噬细胞增殖、迁移和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无菌分离和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VC处理24 h,然后利用Brd U和WST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荧光微球法检测吞噬功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C)对巨噬细胞增殖、迁移和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无菌分离和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VC处理24 h,然后利用Brd U和WST技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荧光微球法检测吞噬功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能力。结果 VC组中巨噬细胞Brd U阳性率和WST吸光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VC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在培养液中加入荧光微球后巨噬细胞能吞噬微球,且VC组巨噬细胞吞噬的微球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另外巨噬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后迁移的速度在VC处理后也明显加快(P<0.05)。结论VC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增殖、迁移与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巨噬细胞 增殖 迁移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修复大鼠股骨髁缺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志明 刘椿 +5 位作者 伍国锋 曹延林 金扬磊 王一涵 郭家松 朱立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4-928,932,共6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对SD大鼠股骨髁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为骨缺损修复提供新策略。方法 30只8周龄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 目的探索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对SD大鼠股骨髁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为骨缺损修复提供新策略。方法 30只8周龄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组,C组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组。利用股骨髁骨缺损修复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X线检查及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成骨效果。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示实验组具有较好的成骨修复效果。组织学检查发现,C组出现大量新生骨,而A、B两组仅可见少量散在新生骨。结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联合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具有较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可吸收明胶海绵 自聚肽水凝胶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新梅 晏芳 田雪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亚急性衰老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制备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高低剂量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第3周始,处理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15、45mg/kg(低、高剂量)灌胃,对...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亚急性衰老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制备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高低剂量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第3周始,处理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15、45mg/kg(低、高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或DMSO溶液灌胃。8周后,检测小鼠血清、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制作石蜡切片,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各组小鼠海马组织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45 mg/kg体重组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白藜芦醇45 mg/kg体重组小鼠海马CA1区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小鼠减少,但各组均无明显的凋亡细胞。结论白藜芦醇能增强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功能,降低亚急性衰老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53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D-半乳糖 衰老 海马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媛媛 文锦坤 +4 位作者 潘梦婕 李莉霞 王祥海 钱长晖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C(Vitamin C,Vit.C)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为探讨神经再生新策略提供基础。方法取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进行神经元分离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0,100,200,400... 目的研究维生素C(Vitamin C,Vit.C)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为探讨神经再生新策略提供基础。方法取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进行神经元分离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0,100,200,400μmol/L)处理24 h后通过βIII tubulin,Rho A免疫组化以及鬼笔环肽染色对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和长度、生长锥伪足数量、神经元胞体大小及其内Rho A表达强度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元突起的数量、长度,生长锥伪足的数量以及神经元胞体面积均随维生素C的浓度增高而增长,而神经元内Rho A表达强度则相应降低。结论维生素C可促进体外大鼠背根节神经元突起的生长,这可能与Rho A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神经元 突起生长 RH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