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99^+/mCD99L2^-淋巴瘤细胞亚系中CXCL1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玉 汤红平 +4 位作者 刘靖 刘娜 吴自勍 刘芳 赵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6在淋巴瘤细胞亚系(L428-CD99+和A20-mCD99L2-)中的表达,为深入研究CD99/mCD99L2基因对淋巴瘤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收集无血清培养细胞上清,应用QPCR、Western blot法和E...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6在淋巴瘤细胞亚系(L428-CD99+和A20-mCD99L2-)中的表达,为深入研究CD99/mCD99L2基因对淋巴瘤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收集无血清培养细胞上清,应用QPCR、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细胞组中CXCL16的表达并比较差异。结果 CXCL16 mRNA在L428-CD99+细胞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在A20-mCD99L2-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XCL16总蛋白在L428-CD99+细胞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在A20-mCD99L2-细胞中表达高于对照组。ELISA法检测分泌型蛋白在L428-CD99+细胞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在A20-mCD99L2-细胞中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淋巴瘤细胞亚系中CXCL16表达与CD99/mCD99L2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提示CD99/mCD99L2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影响淋巴瘤细胞该趋化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CD99基因 mCD99L2基因 趋化因子 CXCL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肿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亚丽 周虹 +2 位作者 赵霓姗 杨严丽 申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睫状体(ciliary body, CB)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例CB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检测,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CB原发性肿瘤中,黑色素瘤8... 目的探讨睫状体(ciliary body, CB)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例CB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检测,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CB原发性肿瘤中,黑色素瘤8例(44.44%),黑色素细胞瘤3例(16.67%),平滑肌瘤3例(16.67%),无色素上皮腺癌2例(11.11%),无色素上皮腺瘤1例(5.56%),神经鞘瘤1例(5.56%)。结论 CB原发性肿瘤临床较少见,最常见的是黑色素瘤,其次为黑色素细胞瘤和平滑肌瘤、无色素上皮腺癌、无色素上皮腺瘤和神经鞘瘤。CB原发性肿瘤中黑色素细胞瘤、平滑肌瘤、上皮腺瘤和腺癌,均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肿瘤 黑色素瘤 黑色素细胞瘤 平滑肌瘤 无色素上皮腺瘤 无色素上皮腺癌 神经鞘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病理读片会疑难病例资料分析
3
作者 周洁 赵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51-2352,共2页
目的对广东省病理读片会疑难病例资料分析,探讨疑难病例读片重点与难点;并与10年前的读片资料比较。方法对2004年9月~2008年7月广东省疑难病例在网上有详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选择病例共219例,肿瘤性病例207例(207/219... 目的对广东省病理读片会疑难病例资料分析,探讨疑难病例读片重点与难点;并与10年前的读片资料比较。方法对2004年9月~2008年7月广东省疑难病例在网上有详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选择病例共219例,肿瘤性病例207例(207/219,94.6%),非肿瘤性病例12例(12/219,5.4%)。在肿瘤性病例中,仍以间叶组织来源(68/207,32.9%)、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9/207,14.0%)、神经组织肿瘤(20/207,9.7%)为重点,但不容忽视卵巢来源的肿瘤;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应注意代谢性疾病的出现。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79.4%,81/102),且逐年提高。结论间叶组织、淋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仍是读片的重点及难点;读片会符合诊断率的提高与新技术的应用和免疫组化的广泛推广及每月定期举行的疑难病例读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病例 病理读片 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GPC3和Notch1表达的关系
4
作者 彭璠莉 吴自勍 李学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0-592,59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Notch1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和Notch1的表达情况,并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统...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Notch1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和Notch1的表达情况,并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越高,GPC3表达越低;分化程度越低,GPC3表达越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越高,Notch1表达越高;分化程度越低,Notch1表达越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GPC3与Notch1的表达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rp=-0.607,P=0.000;r=-0.692,P=0.000)。结论在肝细胞癌中,GPC3与Notch1的表达呈现负相关性,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机制,共同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NOTCH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新抑癌基因WTX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检测(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霞 王启明 +4 位作者 牛会林 杨学习 孙静哲 张庆玲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WTX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及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assARRAY定量分析系统分析20例胃癌及配对正常组织和3种胃癌细胞株(MGC803、SCG7901和BGC823)中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应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WTX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及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assARRAY定量分析系统分析20例胃癌及配对正常组织和3种胃癌细胞株(MGC803、SCG7901和BGC823)中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应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对胃癌细胞BGC823进行去甲基化处理,分析其对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在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普遍较低,并且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用5-aza-dC处理后并不能改变胃癌细胞株中WTX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结论胃癌中基本不存在WTX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WTX 胃癌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燕军 徐旭雯 +5 位作者 梁敏锋 刘瑾 钟春秀 万铁林 陈金军 丁彦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57-1859,共3页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vs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vs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vs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vs32.0%,P=0.063)。基线HBV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谷丙转氨酶 拉米夫定 临床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芳 赵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390-1393,共4页
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建立成熟稳定的动物模型在淋巴瘤病变机理前瞻性研究及进行有效临床治疗的药理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对淋巴瘤各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淋巴瘤 动物模型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小鼠的淋巴瘤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汤瑶 雷翔慧 +3 位作者 简文静 严金海 吴自勍 赵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7-831,共5页
目的选择合适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形成糖尿病鼠,而后用该鼠构建小鼠淋巴瘤的荷瘤模型。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0只)和实验组(75、150、200 mg/kg d STZ,各5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STZ,定期监测小... 目的选择合适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形成糖尿病鼠,而后用该鼠构建小鼠淋巴瘤的荷瘤模型。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0只)和实验组(75、150、200 mg/kg d STZ,各5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STZ,定期监测小鼠体质量和血糖变化,观察各组造模成功率及死亡率,生存时间。糖尿病造模成功后皮下或尾静脉注射A20淋巴瘤细胞,分别在1个月后、3个月后观察成瘤率、死亡率,生存时间。结果 STZ 150 mg/kg组和STZ 200 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均P<0.05),而STZ 75 mg/kg组改变不明显。STZ 200 mg/kg组死亡率明显高于STZ 150 mg/kg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正常对照组、STZ 150 mg/kg组、STZ 200 mg/kg组皮下注射A20淋巴瘤细胞死亡率、成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尾静脉注射3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150 mg/kg死亡率低,糖尿病成模率高,生存时间长,是构建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的理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模型 BALB C小鼠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B超图像分割的动态权重因子水平集方法
9
作者 杨谊 喻德旷 +1 位作者 申洪 刘民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5-991,共7页
目的研究和改进水平集方法,实现B超图像中病灶区域的准确快速分割。方法分析已有水平集方法在B超图像处理中的局限,基于区域水平集的优点,将信息论中的熵引入图像处理,定义动态权重因子,准确反映局部灰度阶梯变化状况,定量度量轮廓线像... 目的研究和改进水平集方法,实现B超图像中病灶区域的准确快速分割。方法分析已有水平集方法在B超图像处理中的局限,基于区域水平集的优点,将信息论中的熵引入图像处理,定义动态权重因子,准确反映局部灰度阶梯变化状况,定量度量轮廓线像素点分别受到趋向目标、背景区域的两种作用力的动态权重,将其融合到区域水平集中,迭代引导曲线形变和位移。由于B超图像病灶分割属于指定区域的局部分割,所以将计算约束到局部范围,从而明显降低运算代价。结果动态权重因子水平集方法能够较好分割B超图像中的病灶区域,与几种主流水平集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精度更高,时间复杂度更小。结论动态权重因子方法能够更合理准确地判断病灶边界像素点,局部计算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分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集方法 动态权重因子 图像熵 B超图像边界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43靶向MACC1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常娟 邓丹玲 +1 位作者 丁彦青 廖雯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900-905,共6页
目的:探讨mi RNA-143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mi RNA-143过表达和干扰质粒,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mi RNA-143过表达和抑制后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mi RNA-143的作用靶点。mi RNA-... 目的:探讨mi RNA-143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mi RNA-143过表达和干扰质粒,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mi RNA-143过表达和抑制后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mi RNA-143的作用靶点。mi RNA-143过表达和抑制后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其靶点MACC1表达,RT-q PCR检测20例患者宫颈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i RNA-143和MACC1 m RNA的表达,分析20例患者宫颈癌组织中mi RNA-143和MACC1 m 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mi RNA-143过表达的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抑制mi RNA-143后侵袭能力增强。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 RNA-143作用于MACC1的3'-UTR,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进一步证实mi RNA-143作用于MACC1的3'-UTR。RT-q PCR显示mi RNA-143过表达的MACC1 m RNA表达下降,而抑制mi RNA-143后MACC1 m RNA表达上升。抑制mi RNA-143表达的宫颈癌细胞中MACC1被干扰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被抑制。宫颈癌组织中mi RNA-14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MACC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mi RNA-143与MACC1 m 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mi RNA-143在宫颈癌中表达水平下降,并可能通过靶向MACC1调节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iRNA-143 侵袭 MA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结直肠癌转移中Tiam1相关基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雨 于莉娜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筛选在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中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1(T-cell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Tiam1)相关基因并鉴定其表达。方法腹腔注射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收集Tiam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 目的筛选在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中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1(T-cell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Tiam1)相关基因并鉴定其表达。方法腹腔注射二甲基肼(dimethylhydrazine,DMH)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收集Tiam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结直肠癌原发灶新鲜组织5对,应用Affymetrix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两组的差异表达基因,qRT-PCR技术验证部分差异基因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在3倍以上的基因共794个,有远处转移的Tiam1转基因小鼠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共400个,下调基因共394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GENEMANIA共表达网络构建,筛选3个(PIK3R5、FIGF、RPS6KA6)特异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qRT-PCR技术验证,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检测相符。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和鉴定结直肠癌转移中Tiam1相关基因,建立了特异性结直肠癌转移表达谱,为寻找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癌转移 TIAM1 基因芯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Apert综合征1例尸检及文献汇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洁 邓永键 +1 位作者 司马雪琴 吴观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7-558,共2页
1临床资料 停经31+5周,B超发现胎儿畸形4 d。我院B超示:胎儿脑部及颜面部发育异常(全前脑并喙鼻、唇裂),故于2010年5月16日在南方医院妇产科行利凡诺腔内引产术,引产一死男婴。
关键词 胎儿 APERT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转运蛋白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与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胥米米 聂妙婷(综述) 杨敏慧(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8-663,共6页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其发生发展与多种RNA转运蛋白有关。正常情况下,RNA转运蛋白助力RNA分子的核浆穿梭及定位,有效地耦联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生命活动。肿瘤的发生及演进过程中,某些RNA转运蛋白的表达、定位异常或功能...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其发生发展与多种RNA转运蛋白有关。正常情况下,RNA转运蛋白助力RNA分子的核浆穿梭及定位,有效地耦联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生命活动。肿瘤的发生及演进过程中,某些RNA转运蛋白的表达、定位异常或功能失调,可改变下游关键RNA分子细胞亚定位、表达水平、转运效率及细胞质mRNA衰变率,影响肿瘤的增殖、侵袭及转移。文章主要就RNA转运蛋白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变化与调控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适配蛋白 转运受体蛋白 转运调节蛋白 核孔蛋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颈部腺上皮异位性淋巴组织增生1例
14
作者 安建虹 邓丹 +1 位作者 郑林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79-1580,共2页
患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颈部结节半年入院。入院查体:右侧颈部Ⅱ区可触及2个结节,最大约3 cm×2cm,质中,边界清,固定,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既往体健。彩超结果示右侧淋巴结肿大。患者于2016年12月7日行右侧腮腺浅叶切除... 患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颈部结节半年入院。入院查体:右侧颈部Ⅱ区可触及2个结节,最大约3 cm×2cm,质中,边界清,固定,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既往体健。彩超结果示右侧淋巴结肿大。患者于2016年12月7日行右侧腮腺浅叶切除术,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至今8个月未见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 右侧 颈部 异位性 腺上皮 腮腺浅叶切除术 淋巴结肿大 入院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