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G蛋白Rho家族与药物成瘾突触重塑
1
作者 薛涛 张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5-2150,共6页
神经元突触重塑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改变的能力,分为结构性突触重塑和功能性突触重塑,在脑功能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神经精神疾病的核心致病机制之一就是神经元突触重塑。小G蛋白Rho家族对神经元突触重塑具有重... 神经元突触重塑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改变的能力,分为结构性突触重塑和功能性突触重塑,在脑功能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神经精神疾病的核心致病机制之一就是神经元突触重塑。小G蛋白Rho家族对神经元突触重塑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Rac1、Cdc42和RhoA最为人熟知。本文总结了小G蛋白Rho家族在药物成瘾中对突触重塑的调控作用,以期加深对药物成瘾分子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小G蛋白Rho家族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物超声仪与临床用超声仪评价小鼠心脏重构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静 曾智 +4 位作者 颜亮 纪丽景 罗滔 宾建平 廖禹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超声仪对小鼠压力负荷下心脏重构的评价结果。方法 C57 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主动脉弓缩窄(TAC)组,每组9只。手术8周后,首先应用连接15L8高频探头的临床用西门子超声仪测定TAC组小鼠心功能,并比较清...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超声仪对小鼠压力负荷下心脏重构的评价结果。方法 C57 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主动脉弓缩窄(TAC)组,每组9只。手术8周后,首先应用连接15L8高频探头的临床用西门子超声仪测定TAC组小鼠心功能,并比较清醒和麻醉状态下的差异。然后比较西门子超声仪和小动物用高分辨超声仪(Vevo770)对心功能评价的影响。结果与清醒状态相比,异氟烷吸入麻醉小鼠的心率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P<0.001),而左室内径显著增加(P<0.05)。但与相应的sham组比较,两种仪器都可以较敏感地反映TAC组的心脏重构。与西门子超声仪相比,小动物超声仪的分辨率明显增高,并可通过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但暂不能在小鼠清醒状态下评价心功能。结论麻醉本身会降低心功能,但在反映干预手段对心脏重构的影响程度上与清醒状态下有可比性。高分辨小动物超声仪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优于西门子超声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功能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热打击后内皮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莉 古正涛 +4 位作者 何旋 邹志敏 潘志国 赵明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讨热损伤过程中异丙酚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线粒体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43℃培养2h后37℃、5%CO2常规培养6h的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热打击模型;实验分为37℃组、37℃+脂肪乳组(阴性对照组)、37℃+异丙酚组、4... 目的探讨热损伤过程中异丙酚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线粒体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43℃培养2h后37℃、5%CO2常规培养6h的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热打击模型;实验分为37℃组、37℃+脂肪乳组(阴性对照组)、37℃+异丙酚组、43℃组、43℃+异丙酚组、H2O2+异丙酚组(阳性对照组)6组,其中异丙酚、脂肪乳均于热打击或H2O2作用前先行与细胞孵育。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ΔΨm)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变化;荧光素-荧光素酶法检测ATP含量;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热打击后,HUVECs活力明显降低,线粒体功能受损(P<0.05);经异丙酚预处理的HUVECs在热打击后保持了细胞活力,胞内ROS水平较单纯43℃热打击组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细胞占比(JC-1单体所占比例)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细胞内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线粒体损伤相关的caspase-9/3所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也被抑制。结论异丙酚在热损伤过程中具有抗氧化损伤、抗凋亡以及线粒体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内皮细胞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7蛋白参与了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清除能力增强的过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舒祺 蔡军伟 +7 位作者 李雪 杨勤 黄林 罗海华 项静 乔敏 姜勇 刘靖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0-906,共7页
目的:探讨Rab GTP酶是否参与了对细菌脂蛋白(BLP)耐受的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BMDMs)杀菌能力增强的过程。方法:首先利用real-time PCR比较BLP耐受巨噬细胞和非耐受细胞中Rab5a、Rab5b、Rab7、Rab9、Rab9b、Rab11a、Rab11b、Rab12、Rab3... 目的:探讨Rab GTP酶是否参与了对细菌脂蛋白(BLP)耐受的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BMDMs)杀菌能力增强的过程。方法:首先利用real-time PCR比较BLP耐受巨噬细胞和非耐受细胞中Rab5a、Rab5b、Rab7、Rab9、Rab9b、Rab11a、Rab11b、Rab12、Rab32和Rab34的表达变化,筛选出水平升高的Rab7分子;进一步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ab7的mRNA和蛋白表达是否在BLP耐受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继续升高;接下来用RNAi技术下调BLP耐受巨噬细胞Rab7表达,观察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及杀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检测的10个Rab GTP酶中,Rab7在BLP耐受BMDMs的mRNA水平升高,是非耐受细胞的1.4倍;进一步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ab7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BLP耐受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随着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下调Rab7表达不影响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但是显著降低其对细菌的杀灭能力。结论:BLP耐受通过上调巨噬细胞Rab7的表达,在增强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杀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蛋白 耐受 细菌清除 RAB GTP酶 Rab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翔 李本富 喻德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6-95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健康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 目的观察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健康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以及健康人的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出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和假阳性率,并作!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包括由全国12家大医院提供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和健康人68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为93.8%(30/32)、假阳性率13.2%(9/68);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为100%(32/32)、假阳性率0%(0/32)。头胸导联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符合率高于常规导联,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以其较低的假阳性率而优于常规导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头胸导联心电图 常规导联心电图 定位诊断 诊断符合率 心肌梗死患者 经冠状动脉造影 假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胸前导联与对应头胸导联心电图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翔 李本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89-1490,共2页
关键词 头胸导联 常规12导联 心电图 假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抗心肌肥厚作用依赖于其对N-型钙通道的阻断能力 被引量:4
7
作者 罗琼 禤婉玲 +2 位作者 席芳 廖禹林 北风政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5-759,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兼有不同N-型钙通道阻滞力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CCB)的抗心肌肥厚作用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上缩窄主动脉弓(TAC)制作心肌肥厚模型,7d后检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以明确交感神经系统是否被激活。分别用长效... 目的比较三种兼有不同N-型钙通道阻滞力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CCB)的抗心肌肥厚作用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上缩窄主动脉弓(TAC)制作心肌肥厚模型,7d后检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以明确交感神经系统是否被激活。分别用长效CCB氨氯地平、贝尼地平和短效CCB硝苯啶治疗TAC小鼠7d后评价心肌肥厚程度。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检测上述三种CCB对苯肾上腺素(Phe)刺激的蛋白合成有无抑制作用。结果TAC7d后,小鼠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均显著上升。三种CCB的抗心肌肥厚作用的强弱与其对N-型钙通道的阻滞能力相一致,氨氯地平最明显。即使在持续缓释给药的情况下,硝苯啶对心肌肥厚无抑制作用。在培养的心肌细胞种,对Phe刺激的蛋白合成,三种CCB的抑制作用与在体实验结果一致。结论二氢吡啶类CCB抗心肌肥厚的作用依赖于其对N-型钙通道阻滞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断剂 氨氯地平 贝尼地平 硝苯地平 心肌肥厚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肼诱导Wistar大鼠大肠癌发生的免疫机制及芥菜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明古 袁海峰 +2 位作者 陈卫红 郭文 赵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11-2012,共2页
关键词 二甲基肼 WISTAR大鼠 芥菜籽 免疫机制 拮抗作用 实验观察 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细胞毒试验 免疫逃逸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对肝纤维化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倪淑媛 李煜生 +3 位作者 黄珊 罗薇 李翠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正常肝脏和肝纤维化(HF)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差异及培哚普利(Pe)和氯沙坦(Lo)对其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胆总管结扎术(BDL组)、Pe 14 d和30 d及Lo 14d和30d组,6只/组。BDL组和治疗... 目的观察大鼠正常肝脏和肝纤维化(HF)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差异及培哚普利(Pe)和氯沙坦(Lo)对其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胆总管结扎术(BDL组)、Pe 14 d和30 d及Lo 14d和30d组,6只/组。BDL组和治疗组均通过BDL制备大鼠HF模型。予Pe(2 mg/kg)和Lo(50 mg/kg)灌胃,1次/dc 14 d和30 d后分别应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肝脏TLR4水平。结果 BDL 14 d组大鼠肝脏TLR4为Sham组的(6.53±1.11)倍(P<0.05);Pe 14 d组和Lo 14 d组TLR4分别下降到Sham组的(1.71±0.41)倍(P>0.05)和(0.95±0.38)倍(P>0.05)。Pe 30 d组和Lo 30 d组大鼠肝脏TLR4分别回升为Sham组的(6.51±0.87)倍(P<0.05)和(5.64±0.87)倍(P<0.05)。结论大鼠HF后肝脏TLR4水平上升,Pe和Lo可降低实验性HF组织的TLR4水平,但长期服用其抑制TLR4的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胆总管结扎术 TOLL样受体4 培哚普利 氯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蛋白1的物理屏障作用与其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呼吸道炎症无关 被引量:1
10
作者 行李琳 倪淑媛 李煜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9-554,565,共7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表达上调的粘蛋白1(MUC1)是否可以通过物理屏障作用阻止RSV接近并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方法我们通过向两种呼吸道上皮细胞系(A549和HEp-2)中转染MUC1真核表达载体pcDN...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表达上调的粘蛋白1(MUC1)是否可以通过物理屏障作用阻止RSV接近并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方法我们通过向两种呼吸道上皮细胞系(A549和HEp-2)中转染MUC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UC1的方法过表达MUC1,再应用相同感染复数的RSV分别感染过表达MUC1和转染对照质粒pcDNA3.1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最后比较感染两种细胞内RSV的滴度。结果 RSV成功感染体外培养的两种呼吸道上皮细胞,且RSV在HEp-2细胞内形成的空斑较A549细胞内形成的空斑易于计数。过表达MUC1和转染对照质粒pcDNA3.1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病毒滴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呼吸道上皮细胞过表达的MUC1不能抑制RSV接近并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即MUC1不是通过物理屏障作用抑制RSV诱导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胞 粘蛋白1 抑制炎症 物理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胸表心电位场电势分布与导联参比点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本富 周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40-1641,1645,共3页
目的探讨导联参比点对正常人体表心电位场电势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以中心电站和右前额为不同参比点,同步记录Wilson导联(V1~V6)及其扩展导联(V7~V9、V3R~V8R)和对应头胸导联(HV1~HV9、HV3R~HV8R),环绕胸部一周的相同测... 目的探讨导联参比点对正常人体表心电位场电势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以中心电站和右前额为不同参比点,同步记录Wilson导联(V1~V6)及其扩展导联(V7~V9、V3R~V8R)和对应头胸导联(HV1~HV9、HV3R~HV8R),环绕胸部一周的相同测试点的心电图。分别计数两种导联相同测试点心电图T波倒置和主波倒置的宽/深Q波的例数,作对应导联的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20例中V3R~V8R导联均为倒置T波、V1导联出现20%(24/120)的倒置T波,V4R~V8R导联QRS波均为主波倒置的宽/深Q波;而头胸导联的HV1和HV3R~HV8R的T波均为正立、HV4R~HV8R导联记录到主波正立的rs、RS或qRs波。两导联系统记录的正常心电图其相异波形在例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头胸导联记录的QRS、T波体表心电位场电势均呈现一致向外的分布,而Wilson导联则均呈大致左正右负的偶极分布。结论正常人体表心电位场的电势分布取决于导联参比点,头胸导联的右前额参比点可能优于Wilson导联的中心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胸导联 心电图 电势分布 参比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显性旁路定位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翔 李本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95-1797,共3页
目的观察在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显性旁路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心电图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心电图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按标准预先筛选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同时记录常规心电图及头胸导联心电图各1份,由两位资深的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对旁路作... 目的观察在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显性旁路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心电图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心电图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按标准预先筛选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同时记录常规心电图及头胸导联心电图各1份,由两位资深的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对旁路作出定位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相对照,计算出两种导联心电图对旁路定位的准确率,并作χ2检验,同时对两种导联心电图Δ波的大小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包括由全国12家大医院提供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预激综合征患者58例。常规导联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是86.2%(50/58),头胸导联心电图的准确率是84.4%(49/58),两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头胸导联记录的Δ波都比对应常规导联的更为明显。结论在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显性旁路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一样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胸导联心电图 常规导联心电图 预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串联亲和层析分离载体的构建与功能鉴定
13
作者 邓鹏 刘芸 +3 位作者 李涛 吴向玲 刘亚伟 姜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抗生蛋白链菌素结合肽(SBP)-钙调蛋白结合肽(CBP)分离标签以及细胞穿透肽转录反式激活因子(TAT)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原核表达系统的、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原核串联亲和层析分离系统。方法应用PCR方法,以pEG-FP-C2载体为模板... 目的建立基于抗生蛋白链菌素结合肽(SBP)-钙调蛋白结合肽(CBP)分离标签以及细胞穿透肽转录反式激活因子(TAT)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原核表达系统的、具有细胞穿透功能的原核串联亲和层析分离系统。方法应用PCR方法,以pEG-FP-C2载体为模板扩增EGFP序列,以pNTAP载体为模板扩增CBP-SBP序列,采用退火方法得到TAT片段,采用常规酶切、连接方法将EGFP、CBP-SBP和TAT片段依次克隆入pET14b-MCStop载体中,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无误后,得到pET14b-CBP-SBP-EGFP-TAT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大肠埃希菌,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利用Ni2+-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融合蛋白,将不同浓度的融合蛋白加入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检测融合蛋白的穿细胞膜功能。结果所构建的pET14b-MCS-CBP-SBP-EGFP-TA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正确,该载体可在大肠埃希菌内高效表达,用Ni2+-NTA纯化获得了相对分子量约40kD的目的融合蛋白。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能够穿越细胞膜,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ET14b-MCS-CBP-SBP-EGFP-TA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获得了具有良好穿透真核细胞膜功能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内蛋白相互作用、细胞穿透肽TAT的功能及其穿透细胞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产物 tat 色谱法 亲和 抗生蛋白链菌素 钙调蛋白结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胸导联对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李本富 周翔 喻德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观察在对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60例健康人和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并分析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 目的观察在对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60例健康人和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并分析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相对照,并计算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和假阳性率。结果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为90.0%(36/40)、假阳性率11.6%(7/60);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为95.0%(38/40)、假阳性率0%(0/60)。头胸导联诊断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的符合率高于常规导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胸导联对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与常规导联相仿,而较低的假阳性率优于常规导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胸导联 常规导联 心电图 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离体豚鼠心脏电场电势分布看瞬间心电向量的综合
15
作者 李本富 周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15-1216,共2页
目的探讨豚鼠离体心脏心电瞬间向量综合的可能性。方法采用50只豚鼠随机均分为2组,离体心脏分别浸入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将参比点置于远离心电场源的零电位,记录3个平面左、右心室侧和与之垂直的前后壁侧,共4个方向上4个不同距离点的心... 目的探讨豚鼠离体心脏心电瞬间向量综合的可能性。方法采用50只豚鼠随机均分为2组,离体心脏分别浸入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将参比点置于远离心电场源的零电位,记录3个平面左、右心室侧和与之垂直的前后壁侧,共4个方向上4个不同距离点的心电图。以4个方向各自记录的心电图QRS波形态和振幅来确定心电场电势分布,并以此判断瞬间心电向量的综合情况。结果每一平面4个方向上共16个点在两种电导率不同的溶液中都记录到以正波R(r)为主的心电图。心电场电势均呈一致向外的正相分布,未见心室左右壁或前后壁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结果。结论离体豚鼠心脏心电场电势分布表明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可能性存在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豚鼠心脏 心电向量综合 心电图 电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D4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烨铭 崔航 +6 位作者 钟玙沄 王义乾 黄穗 赵舒祺 蔡军伟 姜勇 刘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ETD4(SET domain-containing 4)蛋白,并纯化SETD4蛋白,为深入探讨SETD4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小鼠正常肝组织的RNA,通过RT-PCR扩增SETD4基因,并克隆至p Fast Bac-HTB构建重组载体,再转座获得重组杆... 目的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ETD4(SET domain-containing 4)蛋白,并纯化SETD4蛋白,为深入探讨SETD4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小鼠正常肝组织的RNA,通过RT-PCR扩增SETD4基因,并克隆至p Fast Bac-HTB构建重组载体,再转座获得重组杆粒;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产生重组病毒,扩增病毒感染细胞并获得重组蛋白;利用Ni2+亲和柱来纯化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及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SETD4蛋白。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SETD4基因插入了供体质粒;经PCR鉴定证实SETD4基因插入了穿梭载体;经考马斯亮蓝染色证实纯化得到重组蛋白,用His-Tag抗体和SETD4特异性抗体在50 k D处可检测到目的条带。结论成功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够表达了SETD4,并纯化了SET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D4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10双甘酸突变体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翠 刘亚伟 +3 位作者 肖霄 刘爱华 罗海华 姜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FAT10的碳末端双甘酸缺失突变体对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宫颈原位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各5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中FAT10蛋白的表达。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 DNA3.0-flag-FAT10?GG质粒,... 目的探讨FAT10的碳末端双甘酸缺失突变体对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宫颈原位癌组织标本和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各5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中FAT10蛋白的表达。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 DNA3.0-flag-FAT10?GG质粒,分别将野生型FAT10、FAT10?GG及空载体(阴性对照)瞬时转染至He La细胞中,以野生型Hela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转染24h后,各组细胞经顺铂诱导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FAT10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过表达野生型FAT10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但FAT10发生双甘酸突变之后,该作用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22.7%±4.2%)和阴性对照组(24.1%±3.8%)相比,过表达野生型FAT10组的细胞凋亡率(10.9%±2.0%)明显降低(P<0.05),而FAT10?GG组的细胞凋亡率(25.7%±5.1%)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FAT10可通过其碳末端双甘酸结构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减少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泛素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 GTP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慎仪 张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3-694,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渐进性的认知和记忆的障碍和情志的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AD的标志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渐进性的认知和记忆的障碍和情志的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AD的标志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和由磷酸化的不溶性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RHO GTP酶 β-淀粉样蛋白 SENILE amyloid 神经原纤维缠结 蛋白磷酸化 树突棘 PLAQUES 蛋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肝脏疾病的重要参与者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芳昭 崔茜如 +1 位作者 曾雨浓 陈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5-600,共6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各类菌群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共生关系,同时,胃肠道与肝脏之间通过门脉循环形成紧密的解剖、功能双向联通网络,进而相互维持稳态"。肠-肝轴"理论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深远意义,越来...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各类菌群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共生关系,同时,胃肠道与肝脏之间通过门脉循环形成紧密的解剖、功能双向联通网络,进而相互维持稳态"。肠-肝轴"理论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深远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通路影响肝脏病理生理学进程。在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菌群生态失调、功能紊乱时,肠道菌群则会与宿主免疫系统及其他类型细胞产生多种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继而引发各类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癌等。越来越多关于益生元/益生菌改善肝病的报道逐渐打开了以菌治病的新世界。因此,肠道微生物群落里隐藏的潜在信息和价值是无穷的。为了更加全面地探究各类复杂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仍需继续深入了解某些特定的肠道微生物在参与肝脏损伤进程、改善疾病进程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找寻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现有综述报道很少同时阐述肠道菌群与急性及慢性肝脏疾病的密切关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近年来关于急性及慢性肝损伤的研究成果,并得出结论:肝脏的解剖结构促成其与肠道菌群形成彼此沟通的紧密网络,而肠道菌群则是调节肝脏生理、病理功能的重要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肝脏疾病 “肠-肝”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的制备及其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20
作者 付晓霞 叶萍 +6 位作者 李雪 钟玙沄 崔航 陈小欢 蔡军伟 姜勇 刘靖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3-888,共6页
目的:用不同方法制备组蛋白并观察组蛋白在体外对巨噬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组蛋白H3和H4的原核表达质粒,分别表达和纯化带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组氨酸(His)标签的组蛋白(GST-H3、GST-H4、His-H3... 目的:用不同方法制备组蛋白并观察组蛋白在体外对巨噬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组蛋白H3和H4的原核表达质粒,分别表达和纯化带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组氨酸(His)标签的组蛋白(GST-H3、GST-H4、His-H3和His-H4);用高盐法提取真核细胞(RAW264.7和293F细胞)组蛋白;用上述不同来源组蛋白(7.5~50 mg/L)刺激巨噬细胞4 h,利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活力;用液相芯片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组蛋白对巨噬细胞释放在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His-H3/H4和真核细胞来源的组蛋白明显降低细胞活性,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晚期凋亡和坏死;不同来源组蛋白对RAW264.7细胞释放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原核表达His-H3、His-H4及真核细胞提取的组蛋白均可抑制巨噬细胞活力,诱导巨噬细胞发生晚期凋亡和坏死。组蛋白可能通过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蛋白表达 组蛋白类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