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真菌病影像和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江涛 邓永键 +2 位作者 唐娜 聂长庆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8-853,共6页
目的分析术前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深部真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部真菌肿块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肺部周围... 目的分析术前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深部真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部真菌肿块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肺部周围型真菌性肿块患者术前均未发现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其它器官恶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均诊断为周围型肺癌或高度疑似为周围型肺癌,行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曲霉菌病8例、肺隐球菌病14例、组织胞浆菌病1例和孢子丝菌病1例。结论无其它基础性疾病且免疫功能正常者出现的周围型肺部肿块,不能过分依赖或单凭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肺癌,肺隐球菌病和曲霉菌病是周围型肺肿块常见的肺部真菌病,术前穿刺活检可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病 周围型肺癌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侯刚强 张小静 +1 位作者 张静 张雪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缘光滑清晰,2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缘光滑清晰,2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为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9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扫6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明显"地图样"不均匀强化,2例肿块内可见强化的血管影,2例可见蒂状结构,5例可见包膜。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由梭形细胞与胶原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疏松区,血管丰富,管腔呈裂隙样改变,免疫组化CD34、Vimentin阳性。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较特异的CT表现,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红军 邓永键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SP法对1例ELST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左耳道流血水伴听力下降及左侧面瘫;MRI示左侧内耳...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SP法对1例ELST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左耳道流血水伴听力下降及左侧面瘫;MRI示左侧内耳、中耳、外耳道及颞骨岩部、桥小脑角池广泛占位,并伴有脑干、小脑半球、左侧颞叶受压;组织学示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样排列,被覆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局部呈硬化改变。部分腺腔扩张,内含胶样分泌物,形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化标记CK阳性。结论 ELST是一种罕见的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肿瘤 内淋巴囊肿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b型的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海南 吴静 +3 位作者 曾瑶红 周结明 蒋光愉 韩慧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8-427,共10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2例女性患儿,2岁9个月和1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双眼斜视和间断性惊恐发作伴四肢抽搐,头部MRI仅表现为局灶性皮质信号异常或多灶性皮质信号可疑异常,临床考虑局灶性...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之皮质结节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2例女性患儿,2岁9个月和1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双眼斜视和间断性惊恐发作伴四肢抽搐,头部MRI仅表现为局灶性皮质信号异常或多灶性皮质信号可疑异常,临床考虑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遂采用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定位致灶,手术切除多脑叶致灶。大体标本观察可见灰质结节和白质内带状灰质异位。组织学形态,皮质薄厚不均且灰质异位,部分皮质全层可见胞核大、核仁明显、体积巨大的异形细胞,累及白质深部伴钙化,其内可见畸形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畸形核神经元胞质神经微丝蛋白呈阳性;巨大细胞胞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呈阳性,大畸形核神经元和巨大细胞增生的皮质区域GFAP呈弥漫性阳性,提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合临床资料,例1为多脑叶皮质发育不良和肾脏错构瘤、例2为多脑叶皮质结节病变和灰质异位,诊断为疑似的结节性硬化症。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例1存在TSC1基因c.647_648del杂合突变(无义突变)、例2存在TSC2基因c.4672G>A杂合突变(错义突变),最终诊断为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皮质结节组织学形态与FCDⅡb型有众多重叠之处,仅关注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易误诊为FCDⅡb型,明确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信息的远程诊疗技术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冶亚平 王晓丹 +1 位作者 黄祯 陈彦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6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计算机信息的远程诊疗技术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242例行国际远程会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于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行组织病理制片,然后进行数字切片制作... 目的研究基于计算机信息的远程诊疗技术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242例行国际远程会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于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行组织病理制片,然后进行数字切片制作,通过计算机上传至美国、英国、日本等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并根据专家要求进一步对特定部位图像进行细致描绘,上传1天后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进行专家意见的总结、归类、打印,并将其交予主治医生。评价会诊结果,并对会诊结果不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远程病理会诊后,242例病例诊断结果符合率高达88.02%(213/242),不符合率为11.98%(29/24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诊断结果不符合影响因素中,标本图像选择疏漏、图像不清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资料不完整、诊断结果不统一,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计算机信息的远程诊疗技术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目前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需不断完善远程组织病理学诊断流程,构建更为完善的远程诊疗平台,为组织病理学远程诊疗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诊断 远程诊疗技术 计算机信息 诊断流程 诊断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8个家系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瑜 杨磊 +1 位作者 丁彦青 童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证者中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4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发病部位位于右半结肠为2例,左半结肠3例,直肠3例,组织学分型以中至低分化腺癌为主;均未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先证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异常的为5例。结论HNPCC先证者发病年龄轻,组织学分型较好,家系成员发病率高,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将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并降低死亡率;MMR基因突变检测对提高HNPCC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Amsterdam标准 先证者 错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BA基因表达上调与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薇 毕嘉欣 +1 位作者 冶亚平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3-95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基因转录水平的分子差异,及其差异表达基因INHBA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肠癌标本,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同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结肠癌数据,筛选左... 目的初步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基因转录水平的分子差异,及其差异表达基因INHBA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肠癌标本,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同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结肠癌数据,筛选左、右半结肠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分析差异表达基因INHBA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公共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左、右半结肠癌转录组水平差异表达基因在TGF-β、NF-κB等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TGF-β通路中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INHBA在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P <0. 05),并且INHBA高表达与右半结肠癌的脉管浸润、远处转移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INHBA基因在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并且其表达与患者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INHBA表达上调可能在右半结肠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左、右半结肠癌 INHBA 预后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腾飞 韩慧霞 +1 位作者 黎相照 张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背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通常与免疫缺陷无关,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脑膜炎症性病变,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而在病理诊断上,形态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相似,间变性淋巴瘤激... 研究背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通常与免疫缺陷无关,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脑膜炎症性病变,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而在病理诊断上,形态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相似,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可呈阳性或阴性。由于易误诊为脑膜炎而于组织活检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造成组织学观察呈现大片坏死,以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现象,故在取材不够全面时易误诊为脑梗死或恶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等。本文结合1例12岁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总结该病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 12岁男性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MRI检查右侧顶叶局部脑回肿胀及软脑膜异常强化,并累及右侧颞叶;左侧顶叶软脑膜异常强化。右侧颞顶叶病变组织活检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嗜伊红,可见马蹄形和肾形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CD3、CD45RO、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和上皮膜抗原表达阳性,CD20和CD79a表达阴性。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病理亚型,临床及影像学极易误诊为脑膜炎症性病变。因此,对临床考虑为脑膜炎,但治疗效果差、病情反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脑组织活检或反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尤其是脑组织活检为明确诊断之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 中枢神经系统 结核 脑膜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9在伯基特淋巴瘤EBV^(+/-)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BCL-6调控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代新珍 陈少红 +4 位作者 葛娟 韩西群 周新华 吴自勍 赵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1-666,共6页
目的探究hsa-miR9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EBV^+Raji/EBV-Ramous中差异表达及其与BCL-6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hsa-miR9和BCL-6在EBV^+Raji和EBVRamous细胞中的表达;利用Oligofectamine 2000脂质体法将化学合成的hsa-miR9-inhibitor... 目的探究hsa-miR9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EBV^+Raji/EBV-Ramous中差异表达及其与BCL-6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hsa-miR9和BCL-6在EBV^+Raji和EBVRamous细胞中的表达;利用Oligofectamine 2000脂质体法将化学合成的hsa-miR9-inhibitor和随机序列转染高表达hsa-miR9的EBV^+Raji细胞(Raii-miR9-inhibitor组和Raji-CON组),hsa-miR9-mimics和相应的随机序列转染低表达hsa-miR9的EBVRamous细胞(Ramous-miR9-mimics组和Ramous-CON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BCL-6的表达,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观测凋亡细胞形态。结果 hsa-miR9和BCL-6在EBV^+Raji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EBVRamous细胞(P<0.01);EBV^+Raji细胞经转染hsa-miR9-inhibitor 48 h后,BCL-6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降低,而EBVRamous细胞经转染hsa-miR9-mimics 48 h后,BCL-6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升高,与相应的随机序列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染48 h后Raji-miR9-inhibitor组凋亡率明显低于Raji-CON组,Ramous-miR9-mimics组凋亡率明显高于Ramous-CO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ji-CON组和Ramous-miR9-mimics组可见明显凋亡细胞。结论 hsa-miR9正向调控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EBV^+Raji/EBVRamous细胞BCL-6的表达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hsa-miR9 BCL-6 RAJI细胞 Ramous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与大肠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洁 王亚东 +2 位作者 李余发 王雅娟 韩慧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与大肠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43例大肠正常组织、大肠癌、大肠淋巴结转移癌石蜡组织标本中Tiam1、E-cadherin、CK、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1)Tiam1在大肠癌组...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与大肠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43例大肠正常组织、大肠癌、大肠淋巴结转移癌石蜡组织标本中Tiam1、E-cadherin、CK、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1)Tiam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且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Tiam1在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大肠癌原发灶(P<0.05);(2)E-cadherin、CK在大肠正常组织中表达高于癌组织(P<0.0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1),但在大肠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3)vimentin在大肠癌中表达比正常组织高(P<0.01),且与分化程度有关(P<0.01),但在大肠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4)Tiam1与E-cadherin、CK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iam1与大肠癌分化和转移有关,其促进大肠癌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上皮间质转化 大肠肿瘤 E-钙粘蛋白 细胞角蛋白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24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瑾 丁彦青 +2 位作者 邓永键 郑普生 胡桂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24-2025,共2页
目的:分析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大肠癌住院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库,分析大肠癌患者临床预后因子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247例大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04±0.87)岁,经分组统计分析,城市组与农村组大... 目的:分析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大肠癌住院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库,分析大肠癌患者临床预后因子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247例大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04±0.87)岁,经分组统计分析,城市组与农村组大肠癌住院患者在病理类型差异存在显著性(χ2=9.708,P=0.046),在年龄方面差异也存在显著性(χ2=5.211,P=0.022),两组的各病理类型中城市组的高分化腺癌发生率较农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选取年龄≥65岁者)与非老年组(选取年龄<65岁者)进行分析,R×C列联表统计显示,在肿瘤的大体类型差异存在显著性(χ2=8.341,P=0.039),老年组在症状时间(3~6个月)上的发生率比非老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高龄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高龄人群,提示饮食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病理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髓外造血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洁 赵彤 邓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髓外造血细胞可行性。方法对1例后纵隔髓外造血灶穿刺细胞涂片行Papanicolaou染色、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常规制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末端脱氧核苷酰酶酸转移酶、CD3、CD20... 目的探究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髓外造血细胞可行性。方法对1例后纵隔髓外造血灶穿刺细胞涂片行Papanicolaou染色、粗针穿刺活检组织常规制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末端脱氧核苷酰酶酸转移酶、CD3、CD2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CD34、CD235a、髓过氧化物酶、CD61、P53、CD30、S-100、CD1a、Ki-67表达;分析临床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BCR/ABL融合基因FISH检测。结果后纵隔病灶穿刺细胞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以红系细胞为主,可见不同阶段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和分叶状体积大的成熟巨核细胞;穿刺活检组织内红细胞多呈岛状分布;免疫组化红系细胞CD235a(+)、髓系细胞髓过氧化物酶(+)、巨核细胞CD61(+),Ki67(+,约90%);骨髓活检和细胞涂片为增生性贫血改变,染色体未见克隆性结构和数目异常,未见BCR/ABL融合基因信号。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后纵隔这种少见部位髓外造血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造血 后纵隔 细针穿刺 细胞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和HAb18G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小艳 郅程 +1 位作者 陈清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PTEN和HAb18G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中PTEN和HAb18G蛋白的表达,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PTEN和HAb18G蛋白的阳性单位(PU)进行定... 目的:定量分析PTEN和HAb18G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中PTEN和HAb18G蛋白的表达,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PTEN和HAb18G蛋白的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测试。结果:PTE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P<0.05),与肺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均无关(P>0.05),周围性大于中央型(P<0.05)。HAb18G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P<0.05),与肺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均有关(P<0.05)。不同类型的肺组织中PTEN和HAb18G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312,P=0.002)。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缺失,可能与HAb18G的异常激活有一定关系,从而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PTEN HAB18G MMPS VEGF 定量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梅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8-789,共2页
上皮组织的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概念早已确立并被广泛应用,而淋巴组织的原位淋巴瘤的概念久未确立。随着近十几年来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及组织微切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
关键词 原位淋巴瘤 病理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3例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15
作者 邓永键 乔东访 +2 位作者 唐娜 赵亮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例PID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与组织化学染色明确诊断。结果 3例PID包括慢性肉芽...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例PID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与组织化学染色明确诊断。结果 3例PID包括慢性肉芽肿病、高IgE综合征和T细胞缺乏合并弓形虫感染,患者均经历反复性、难治性感染,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详细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后才最终确诊。结论 PID是一类发病率低、与遗传相关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容易被临床和病理医师忽视,早期确诊此类疾病有助于患者获得正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慢性肉芽肿病 高IGE综合征 弓形虫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D14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刘繁荣 钟清玲 +3 位作者 熊小亮 俞薇薇 朱静 赵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747-374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D14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MaxvisonTM法,分别检测5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2 mRNA,MMP-2和CD14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 mRNA及蛋白在肝癌和癌旁...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D14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MaxvisonTM法,分别检测5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MMP-2 mRNA,MMP-2和CD14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 mRNA及蛋白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MMP-2 mRNA和蛋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CD147蛋白在Ⅲ~Ⅳ期与Ⅰ~Ⅱ期、转移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MP-2蛋白和CD147蛋白表达的吻合度较强(κ=0.689,P=0.000)。结论:MMP-2和CD147的表达与肝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癌侵袭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细胞黏附分子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0a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高转移细胞系Lovo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共发 赵海燕 +1 位作者 何楠 韩慧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0-454,共5页
目的检测结肠癌细胞系中mi R-200a对高转移细胞系Lovo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种结肠癌细胞系HCT116、HT29,LS174T、SW480、SW620和Lovo中mi R-200a的表达水平,在高转移细胞系Lovo中瞬时转染mi R-200a mimics使其高表达mi R-... 目的检测结肠癌细胞系中mi R-200a对高转移细胞系Lovo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种结肠癌细胞系HCT116、HT29,LS174T、SW480、SW620和Lovo中mi R-200a的表达水平,在高转移细胞系Lovo中瞬时转染mi R-200a mimics使其高表达mi R-200a,检测高表达mi R-200a后Lovo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同质黏附能力和凋亡等情况的变化。结果 mi R-200a在6种细胞系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其中具有高转移潜能的Lovo中表达最低,成瘤但不转移的细胞系HCT116表达最高。在Lovo细胞高表达mi R-200a后,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同质黏附能力增强且凋亡增加。结论 mi R-200a在结肠癌细胞系中表达失常,其作用可能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高表达mi R-200a能抑制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强细胞间黏附能力、促进凋亡,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0a 结肠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99^+/mCD99L2^-淋巴瘤细胞亚系中CXCL1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玉 汤红平 +4 位作者 刘靖 刘娜 吴自勍 刘芳 赵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6在淋巴瘤细胞亚系(L428-CD99+和A20-mCD99L2-)中的表达,为深入研究CD99/mCD99L2基因对淋巴瘤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收集无血清培养细胞上清,应用QPCR、Western blot法和E...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6在淋巴瘤细胞亚系(L428-CD99+和A20-mCD99L2-)中的表达,为深入研究CD99/mCD99L2基因对淋巴瘤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收集无血清培养细胞上清,应用QPCR、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细胞组中CXCL16的表达并比较差异。结果 CXCL16 mRNA在L428-CD99+细胞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在A20-mCD99L2-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XCL16总蛋白在L428-CD99+细胞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在A20-mCD99L2-细胞中表达高于对照组。ELISA法检测分泌型蛋白在L428-CD99+细胞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在A20-mCD99L2-细胞中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淋巴瘤细胞亚系中CXCL16表达与CD99/mCD99L2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提示CD99/mCD99L2基因表达的变化可能影响淋巴瘤细胞该趋化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CD99基因 mCD99L2基因 趋化因子 CXCL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结直肠全扫描病理图像的多种组织分割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程飞 徐军 +2 位作者 梁莉 魏建华 周洋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结直肠全扫描图像处理困难,原因在于图像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信息含量多。目前对于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图像的研究通常包含肿瘤和基质两种组织类型,只有一小部分研究可以解决多种组织的问题,但又不是处理全扫描的结直肠病理图像。提出... 结直肠全扫描图像处理困难,原因在于图像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信息含量多。目前对于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图像的研究通常包含肿瘤和基质两种组织类型,只有一小部分研究可以解决多种组织的问题,但又不是处理全扫描的结直肠病理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结直肠全扫描病理图像进行多种类型组织分割的模型。该模型使用的网络层数有8层,利用深度卷积网络学习结直肠全扫描图像中典型的8种类型的组织,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这8种类型的结直肠组织进行分类测试,其测试集分类准确率达92.48%。利用该模型对结直肠全扫描病理图像中的8种类型组织进行分割,首先对全扫描图像进行预处理,分成5000像素×5000像素大小的图像块,然后标记出每一张中的8种类型的组织,最后将所得到的标记结果进行拼接,从而获得整张结直肠全扫描病理图像的8种类型组织的标记结果。该方法对8种类型的组织分割的准确率比较高,有一定辅助诊断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扫描病理图像 多种类型组织 深度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3γ蛋白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宇晨 吴正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51-2852,共2页
14-3-3蛋白家族于1967年首次被Moore和Perez在牛脑组织中发现。随后研究发现其几乎表达于所有真核生物体内。14-3-31蛋白作为该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信号转导、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引起细胞恶变。
关键词 14-3-3蛋白 生发 肺癌 细胞信号转导 牛脑组织 生物体内 细胞周期 细胞恶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