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复合扩增体系在疑难检材中的法医学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琼 刘超 +1 位作者 刘长晖 王慧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应用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复合PCR扩增体系应用于法医检验案件中的陈旧血痕、脱落细胞检材、腐败降解检材及骨组织等疑难检材,为解决法医学检验疑难检材的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用IdentifilerTM试剂盒进行目前使用的ST... 目的应用线粒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复合PCR扩增体系应用于法医检验案件中的陈旧血痕、脱落细胞检材、腐败降解检材及骨组织等疑难检材,为解决法医学检验疑难检材的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用IdentifilerTM试剂盒进行目前使用的STR分型及已建立的18个线粒体SNPs(16个位于编码区和2个控制区)位点复合扩增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体系,并行对照检验案件中的陈旧血痕、脱落细胞、腐败肌肉、软骨以及牙齿、骨等各种疑难检材。结果对于上述检材,STR与线粒体SNPs的检验成功率均达到80%以上,线粒体SNPs高于STR。对于高度腐败的肌肉及软骨、骨骼检材,线粒体SNPs的检验成功率明显高于STR。结论所建立的线粒体SNPs复合PCR扩增体系在疑难检材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线粒体 复合扩增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医科大学开设《生活方式与健康》选修课的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起 谢晓利 刘云岗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4-575,共2页
随着我国疾病谱与死因构成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日益重要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医科大学的学生(包括医学类与非医学类),由于某些文化传统根源,他们对生... 随着我国疾病谱与死因构成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日益重要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医科大学的学生(包括医学类与非医学类),由于某些文化传统根源,他们对生活方式的认识仍存在误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违反现代健康理念的行为。本课程着眼于饮食结构、人格和情绪特征、文体活动、环境有害物的接触以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差异等方面,阐述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期望弥补医学院校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盲点,提高其健康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以利于科学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意识和方法向家庭和社会广泛辐射。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本课程触动了大部分学生的既有观念,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健康 医学院校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的探究和法医学应用
3
作者 董会 李彩霞 +2 位作者 王晶 贾竞 刘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1-937,共7页
目的优化和建立一套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体系和程序,缩短扩增时间,提高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的速率和办案效率。方法运用AmpFLSTR?Identifiler?Plus试剂盒和7种快速扩增酶进行筛选和优化,最后对筛选出的酶优化其扩增体系和扩增程... 目的优化和建立一套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体系和程序,缩短扩增时间,提高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的速率和办案效率。方法运用AmpFLSTR?Identifiler?Plus试剂盒和7种快速扩增酶进行筛选和优化,最后对筛选出的酶优化其扩增体系和扩增程序,并对几种常规检材中提取的DNA进行扩增和检测,然后对其分型结果进行验证和讨论。结果最终优化的扩增程序由常规的3 h左右缩短至24 min,DNA检验结果与常规方法一致。结论应用优化后的快速PCR扩增体系可以成功准确扩增DNA样本,显著提高DNA分型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 复合短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IMS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展望
4
作者 任冠恒 翁榕花 +6 位作者 施妍 黄平 李正东 邵煜 邓恺飞 刘宁国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22-525,共4页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IMS)技术通过对生物组织切片的扫描,分析切片中的未知组分,获取组织的分子成像图,已成为研...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IMS)技术通过对生物组织切片的扫描,分析切片中的未知组分,获取组织的分子成像图,已成为研究生物标志物、脂类分布、药物代谢等方面的有力手段。本文对该技术在蛋白质鉴定、临床应用、药物研发、脂类研究及脑损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质谱成像 综述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plex线粒体SNPs复合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遗传多态性中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琼 刘超 +3 位作者 王双双 刘长晖 孙德华 王慧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56-1162,共7页
目的:应用SNaPshot技术建立线粒体SNPs高通量检测体系并对广东汉族人群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从线粒体基因组中选择21个SNPs位点,自行设计引物进行复合位点扩增,其PCR产物进行纯化和复合单碱基延伸并结合毛细管电泳,实现对线粒体多... 目的:应用SNaPshot技术建立线粒体SNPs高通量检测体系并对广东汉族人群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从线粒体基因组中选择21个SNPs位点,自行设计引物进行复合位点扩增,其PCR产物进行纯化和复合单碱基延伸并结合毛细管电泳,实现对线粒体多个SNPs位点的高通量检测。结果:建立了21-plex线粒体SNPs复合检测体系,并调查这21个SNPs位点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多态性,共检测到9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97.1%。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所建立的线粒体SNPs复合检测体系,在法医学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复合PCR SNAPSHOT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线粒体DNA SNPs检测体系建立及单倍型频率调查
6
作者 何琼 刘长晖 +1 位作者 王慧君 刘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利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技术建立线粒体DNA SNPs高通量检测体系并应用于法医学检案。【方法】从线粒体DNA上选择18个SNPs(16个位于编码区和2个控制区)位点,自行设计PCR引物和单碱基延伸引物并结合毛细管电泳,实现对线粒体多个S... 【目的】利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技术建立线粒体DNA SNPs高通量检测体系并应用于法医学检案。【方法】从线粒体DNA上选择18个SNPs(16个位于编码区和2个控制区)位点,自行设计PCR引物和单碱基延伸引物并结合毛细管电泳,实现对线粒体多个SNPs位点的高通量检测。【结果】建立了18个线粒体DNA SNPs复合检测体系,并调查这18个SNPs位点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单倍型频率。【结论】所建立的线粒体SNPs复合检测体系,在法医学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线粒体 复合扩增 微测序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解偶联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许文伟 付俊武 阚文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6-567,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经常发生在大中动脉,其斑块由脂质、白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多种成分组成,病变发展到晚期,坏死中心会出现胆固醇结晶及钙沉积。而具临床意义的是斑块有可能突然破裂,会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血管,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和脑... 动脉粥样硬化经常发生在大中动脉,其斑块由脂质、白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多种成分组成,病变发展到晚期,坏死中心会出现胆固醇结晶及钙沉积。而具临床意义的是斑块有可能突然破裂,会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血管,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解偶联药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个Y-STR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单倍型频率及突变率 被引量:19
8
作者 翁玮霞 刘宏 +3 位作者 刘超 李双琳 刘长晖 王慧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调查Y-filer检测系统中17个Y-STR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中的多态性及遗传稳定性,研究其法医学应用效能。方法应用Y-filer检验体系对广东汉族1000个男性无关个体及1000对确定亲子关系的父子进行Y-STR分型,计算17个Y-STR基因座的的单倍型频... 目的调查Y-filer检测系统中17个Y-STR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中的多态性及遗传稳定性,研究其法医学应用效能。方法应用Y-filer检验体系对广东汉族1000个男性无关个体及1000对确定亲子关系的父子进行Y-STR分型,计算17个Y-STR基因座的的单倍型频率,对发生突变的基因座进行单基因座扩增和测序验证后计算突变率。结果 1000个广东男性无关个体中没有发现相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达到1.0000,17个Y-STR基因座的基因多样性值在0.4285(DYS391)~0.9654(DYS385a/b)之间。1000对父子17个基因座共观察17 000次减数分裂,共发现46次突变,平均突变率为0.0027(95%CI,0.0020~0.0036)。结论 Y-filer检测系统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具有高度多态性,在父权鉴定、个体识别等法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TR 遗传多态性 突变率 父权鉴定 个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减轻大鼠纹状体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健文 刘增甲 +1 位作者 谭晓辉 王慧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甲基苯丙胺(METH)中毒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毒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中毒模型,在METH前30min腹腔注射(ip)NAC,应用二氯荧光乙酰乙酸盐作为荧光指标检测纹状体ROS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DA浓...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甲基苯丙胺(METH)中毒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毒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中毒模型,在METH前30min腹腔注射(ip)NAC,应用二氯荧光乙酰乙酸盐作为荧光指标检测纹状体ROS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DA浓度,TUNEL方法观察神经元损害情况,并计算神经元的凋亡率。结果NAC预处理能降低纹状体内ROS的含量,减轻DA浓度的下降程度,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NAC通过抑制METH诱导纹状体的氧化应激,减轻METH多巴胺能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神经毒性 氧化应激 N-乙酰半胱氨酸 多巴胺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藻类16SrDNA特异性片段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鹏 徐曲毅 +6 位作者 陈玲 刘超 赵建 王玉仲 余政梁 胡孙林 王慧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建立藻类16Sr DNA特异性片段扩增方法,探讨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只实验兔随机分组:生前入水组(溺死组)15只,死后入水组(空气栓塞致死后入水)15只,对照组(空气栓塞死后不作处理)5只;微波消解-真空抽滤-电镜扫描法检测过... 目的建立藻类16Sr DNA特异性片段扩增方法,探讨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只实验兔随机分组:生前入水组(溺死组)15只,死后入水组(空气栓塞致死后入水)15只,对照组(空气栓塞死后不作处理)5只;微波消解-真空抽滤-电镜扫描法检测过的20例水中尸体肝脏样本20份(硅藻阳性14份,阴性6份)。7种已知藻(直链藻、菱形藻、针杆藻、舟形藻,铜绿微囊藻,小环藻,小球藻)作为对照。提取组织样本及藻类DNA,扩增产物银染显带。结果生前入水组肺、肝、肾检出率分别为100%,86%,86%;死后入水组肺、肝、肾检出率分别为13%,0%,0%。对照组肺、肝、肾藻类未检出。生前入水组与死后入水组各种脏器中藻类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20份经微波消解-真空抽滤-电镜扫描法检测的水中尸体肝脏样本中,使用本方法15份样本结果为阳性(包括1份硅藻阴性样本)。7种藻类DNA扩增结果为阳性。结论本文所建立的PCR法检测藻类16Sr DNA灵敏度高,可对多种溺死藻类同时检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溺死 16SrDNA 藻类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所致的大鼠神经毒性损伤及nNOS抑制剂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静涛 张付 +4 位作者 杨幸怡 谢卫兵 李丽增 刘超 王慧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甲基苯丙胺(METH)所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ETH中毒动物模型,并给予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预处理,观察各组间动物行为学的变化,并检测nNOS表达、多巴胺(DA)含...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甲基苯丙胺(METH)所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ETH中毒动物模型,并给予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预处理,观察各组间动物行为学的变化,并检测nNOS表达、多巴胺(DA)含量、硝基化蛋白表达及凋亡等指标。结果 METH组大鼠纹状体中n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METH+7-NI组nNOS表达水平较METH组明显降低。METH组DA明显降低(P<0.01),而METH+7-NI组、7-NI组与对照组比较,DA无差异(P>0.05)。METH组硝基化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METH+7-NI组硝基化蛋白表达较METH组明显降低(P<0.05)。METH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而7-NI对凋亡的增高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与METH组相比P<0.01)。METH组和METH+7-NI组的动物刻板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7-NI和对照组(P<0.01),METH、METH+7-NI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TH可导致大鼠大脑纹状体nNOS蛋白表达水平增高、DA含量的降低、硝基化蛋白水平升高及细胞凋亡增多等多种神经毒性表现,7-NI能部分减轻其神经毒性作用。METH明显增加大鼠的不自主刻板运动,而应用7-NI预处理后,对刻板行为的改善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神经毒性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7-硝基吲唑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18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晓红 李平 +4 位作者 翁玮霞 刘长晖 刘宏 唐建新 刘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调查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无关个体18个STR基因座(DJ8s51、D21Sll、D3S1358、FGA、D8S1179、vWA、CSFIPO、D16S539、D7S820、D13S317、D5S818、D2S1338、D19S433、D12S391、TPOX、TH01、PentaE和D6S1043)的遗传多态性并研究其法... 目的调查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无关个体18个STR基因座(DJ8s51、D21Sll、D3S1358、FGA、D8S1179、vWA、CSFIPO、D16S539、D7S820、D13S317、D5S818、D2S1338、D19S433、D12S391、TPOX、TH01、PentaE和D6S1043)的遗传多态性并研究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NATyperTM15Plus试剂盒对1381名维吾尔族无关个体血样进行复合扩增,3130XL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检测,GeneMapperIDv3.2软件进行基因分型。计算群体遗传学参数,并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计算Reynold’s遗传距离,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在1381名维吾尔族无关个体中.共发现231种等位基因,单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04~0.5304,H在0.644~0.923,PIC在0.587~0.918,DP在0.817~0.988,CPE大于0.9999999。与广州汉族人群遗传距离最大(0.0883),与希腊人群遗传距离最小(0.0503)。结论这18个STR基因座在新疆喀什地区具有高度多态性,可满足该群体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其遗传多态性更接近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短串联重复序列 多态现象 遗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嗜尸性昆虫的群落演替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晓钧 马孟云 +2 位作者 周晖 赖跃 王江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根据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主要嗜尸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群落演替规律来推断死亡时间(PMI)。方法从2013年5月初到8月初,在深圳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模拟的室内、外场地分别放置成年猪尸体两头,观察尸体腐败的过程和猪尸体上出... 目的根据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主要嗜尸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群落演替规律来推断死亡时间(PMI)。方法从2013年5月初到8月初,在深圳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模拟的室内、外场地分别放置成年猪尸体两头,观察尸体腐败的过程和猪尸体上出现主要昆虫的种类,记录猪尸体腐败各阶段的历期,以及主要昆虫在尸体上的群落演替。结果室内、外的猪尸体分别经历了412.5h和325h进入白骨化阶段。主要的嗜尸性昆虫,蝇类以大头金蝇、绯颜裸金蝇、星岛金蝇,甲虫类以大隐翅甲、赤颈郭公甲、丽腐阎甲、白腹皮蠹为优势代表性种类。室外猪尸体在较多雨水的影响下,优势蝇群明显产生二代,室内的猪尸体上未见较大规模二代产生。结论深圳地区夏季室内外猪尸体上主要昆虫的群落演替有规律性,7种代表性昆虫及其幼虫整体的活动规律对推断PMI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昆虫学 嗜尸性昆虫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致大鼠神经毒性及纹状体硝化作用的改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双双 杨敏慧 +2 位作者 何琼 谭晓辉 王慧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所导致的大鼠神经毒性及纹状体硝化作用的改变。方法建立MA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体温变化,纹状体中NO含量,NOS活性和蛋白质硝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MA组...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所导致的大鼠神经毒性及纹状体硝化作用的改变。方法建立MA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体温变化,纹状体中NO含量,NOS活性和蛋白质硝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MA组大鼠刻板行为评分和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MA组大鼠纹状体NO含量及NOS活性增加(P<0.01);纹状体蛋白硝化水平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A可导致大鼠行为学改变和体温变化,大鼠脑组织NO含量、NOS活性及蛋白硝化水平的增高可能是MA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神经毒性 体温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硝化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注安痛定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健文 王慧君 乔东访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7-398,共2页
某男,34岁,平素体健。因“咽痛伴发热3h”至某医院就诊,查体:T39.3℃,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脓点。诊断:急性咽炎。予肌注安痛定2mL,5min后有不适感,15min后出现全身发绀、呼吸困难及神志不清等症状,立即给予吸氧、肾... 某男,34岁,平素体健。因“咽痛伴发热3h”至某医院就诊,查体:T39.3℃,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脓点。诊断:急性咽炎。予肌注安痛定2mL,5min后有不适感,15min后出现全身发绀、呼吸困难及神志不清等症状,立即给予吸氧、肾上腺素及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于3h后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敏反应 氨基比林 安痛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后S100B和GFAP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雨虹 王慧君 王欣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后脑干组织中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o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脑干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机械性打击脑干损伤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Gless嗜... 目的观察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后脑干组织中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o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脑干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机械性打击脑干损伤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Gless嗜银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干组织中S100B、GFAP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100B阳性表达于伤后30 min开始增多,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24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并于72 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GFAP阳性表达于伤后30 min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后S100B、GFAP的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在原发性脑干损伤时间的推断及神经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脑干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后脑干组织S100B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雨虹 王欣 +2 位作者 许心舒 刘永全 王慧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17-2120,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大鼠脑干损伤组织的S100B-mRNA与S100B的表达特点,系列了解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干组织S100B表达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撞击法制作实验大鼠脑干损伤动物模型,采集损伤后2~48h内4个不同时间点的脑... 目的:通过调查大鼠脑干损伤组织的S100B-mRNA与S100B的表达特点,系列了解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干组织S100B表达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撞击法制作实验大鼠脑干损伤动物模型,采集损伤后2~48h内4个不同时间点的脑干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脑干损伤后S100B-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察S100B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结果:(1)伤后2h组S100B-mRNA表达下降,之后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至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48h时基本降至正常水平。(2)伤后2hS100B表达增多,并逐渐升高,至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至48h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后S100B-mRNA及S100B表达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对脑干损伤的致伤时间推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损伤时间 S100B-mRNA S100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丽增 王慧君 +2 位作者 兰江维 岳霞 刘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对PCI2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ETH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已分化PC12细胞为体外神经元模型,分别用浓度0、0.5、1.0、1.5、2.0、2.5mmol/L的METH处理PC12细胞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对PCI2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ETH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已分化PC12细胞为体外神经元模型,分别用浓度0、0.5、1.0、1.5、2.0、2.5mmol/L的METH处理PC12细胞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N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东访 李艳红 +1 位作者 谭晓辉 王慧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中毒动物模型纹状体内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激活特性。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实验组采取腹腔注射MA(15 mg/kg×8次,每次间隔12 h);对照组按上述...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中毒动物模型纹状体内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激活特性。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实验组采取腹腔注射MA(15 mg/kg×8次,每次间隔12 h);对照组按上述给药方式每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首次注射后第0.5、1、2、3、4、5、6和7天共8个时间点纹状体取材,进行CD-11b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形态学变化,另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细胞激活率计算,并进行统计。结果光、电镜下,各时间点对照组的MG胞体瘦小、突起细长,呈"细分枝状",胞核浓缩,胞质内细胞器稀少;实验组MG胞体变大、突起变短或消失,呈"灌木丛状"或"阿米巴状",胞核电子密度降低,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对照组各时间点MG的激活率维持在0.15水平以下,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趋势;而实验组MG的激活率与对照组相比,第1~7天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MA的刺激可导致MG明显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甲基苯丙胺 纹状体 小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野的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宇飞 刘技辉 +1 位作者 陈晓雷 徐静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刺激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RVEPs)的特点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60眼)正常视功能的受试者分别进行全屏刺激野、中心刺激野及周边刺激野刺激,记录并分析PRVEP...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刺激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RVEPs)的特点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60眼)正常视功能的受试者分别进行全屏刺激野、中心刺激野及周边刺激野刺激,记录并分析PRVEPs的潜伏期与波幅。结果正常人左、右眼之间PRVEPs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中心刺激野PRVEPs中N1波的出现率为36.77%外,各波在不同刺激野PRVEPs的出现率为100%。全屏刺激野与周边刺激野N1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波潜伏期及波幅在三种不同刺激野PRVEPs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刺激野的PRVEPs,可对视网膜不同区域的功能状态进行客观评定,并可以用于对受试者是否存在伪装或夸大视野缺损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视野 诱发电位 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