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肝移植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哲 陈仲清 蒋晓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2-804,817,共4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20例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于麻醉后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25mg/kg·b.w.,继以每小时0.5mg/kg·b.w.持续静脉滴注,无肝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20例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于麻醉后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25mg/kg·b.w.,继以每小时0.5mg/kg·b.w.持续静脉滴注,无肝期暂停,开放前10min重启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并于麻醉后手术前、阻断前5min、开放前5min、开放后15min、开放后60min、术毕即刻、术后4h、术后24h采集动脉血,酶联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无肝期两组病人血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以IL-6和IL-10更为明显,开放后进一步上升,并于开放后60min达高峰,术后24h降至较术前略高水平。氯胺酮组TNF-α水平从阻断前5min至术毕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从阻断前5min至开放后6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由于缺血再灌注及手术应激,机体产生明显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以IL6及IL-10更为灵敏。氯胺酮能够抑制TNF-α、IL-6的上升,对IL-10的作用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细胞因子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清TNF-α、IL-6、IL-10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哲 陈仲清 蒋晓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1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于麻醉后手术前、阻断前、开放前5min、开放后15min、开放后6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1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于麻醉后手术前、阻断前、开放前5min、开放后15min、开放后60min、术毕、术后4h、术后24h采集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术前TNF-α、IL-6维持于较低水平,而IL-10未测得,在无肝期IL-6、IL-10明显上升(P<0·05),开放后3种细胞因子均显著增加(P<0·05),并于开放后60min达峰值,术后24h内TNF-α、IL-6迅速下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IL-10在部分患者未测得。结论肝移植术中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手术应激,机体产生明显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以IL-6及IL-10的变化较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在镇静镇痛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龚健 陈仲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镇静镇痛 靶控输注 TCI系统 麻醉过程 静脉麻醉药 药物浓度 输注速率 控制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留取痰标本方法介绍
4
作者 魏红云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8-48,共1页
机械通气患者留取痰标本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痰标本用于检查痰液常规、痰培养、痰液涂片等,以协助诊断、调整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而这种操作需要专门的集痰器,使用普通的集痰器在留置过程中经常因为患者的痰液标本不能达... 机械通气患者留取痰标本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痰标本用于检查痰液常规、痰培养、痰液涂片等,以协助诊断、调整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而这种操作需要专门的集痰器,使用普通的集痰器在留置过程中经常因为患者的痰液标本不能达到规定的量导致集痰器的浪费,以及耽误标本的送检时间。我们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加纤维支气管镜集痰器留取痰标本,收到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痰标本 留取 护理操作技术 本方 重症监护病房 纤维支气管镜 密闭式吸痰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α_1对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登鹏 杨鸣 +2 位作者 彭卫平 陈小设 陈仲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被研究的42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胸腺肽α1,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率、二重感染率、混合感染率明显...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被研究的42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胸腺肽α1,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率、二重感染率、混合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白细胞、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下降程度亦比对照组显著, 二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胸腺肽α1对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肺部感染有防治作用,而且可降低白细胞、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气管切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