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COVID-19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患者的疗效:一项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罗敏 胡鸿彬 +4 位作者 孙烨 赵新 曾振华 刘易林 武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9-1267,共9页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对COVID-19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氧合指数和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中诊断为COVID-19相关ARDS患者,从医疗系统收集其入ICU 24 h内以...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对COVID-19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氧合指数和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中诊断为COVID-19相关ARDS患者,从医疗系统收集其入ICU 24 h内以及出院当天的数据,并收集入ICU后第1、3、7天的CRP、PCT、IL-6和氧合指数值。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将接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匹配。采用Cox回归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西维来司他钠给药与院内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纳入199名COVID-19相关ARDS重症患者。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接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的35名患者和没有接受西维来司他钠治疗的70名患者进行了匹配。西维来司他钠治疗与院内死亡率的降低(P=0.36)、ICU住院时间的延长(P=0.39)、住院时间(P=0.68)以及氧合指数的改善(P>0.05)无关。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但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组发现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6)。结论西维来司他钠与COVID-19相关ARDS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的减少没有相关性,但与血清IL-6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他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OVID-19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膀胱温与直肠温、耳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魏红云 高钰琳 +3 位作者 童佩 欧庆 方玉桂 李裕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危重症患者膀胱温与直肠温、耳温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探讨膀胱温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体温监测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47例重症患者... 目的通过比较危重症患者膀胱温与直肠温、耳温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探讨膀胱温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体温监测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47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入科后24h内6个时间点(2:00、6:00、10:00、14:00、18:00、22:00)的膀胱温与直肠温、耳温。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比较三种体温测量结果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膀胱温与直肠温、耳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测量时间无交互作用。直肠温(r=0.91,P<0.05)、耳温(r=0.70,P<0.05)与膀胱温呈正相关。结论膀胱温与直肠温、耳温相关性较好,是ICU重症患者监测体温的可靠方法之一;且膀胱温能够持续监测,有助于减轻护士工作量,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值得在ICU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重症患者 膀胱温 直肠温 耳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室温体温梯度对脓毒症患者28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露兰 刘易林 +3 位作者 刘勇 陈少武 胡鸿彬 曾振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544,共9页
目的 探讨体温梯度对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及其与液体入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54例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 目的 探讨体温梯度对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及其与液体入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54例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118)与非存活组(n=36)。在入重症监护室(简称入科)即刻及入科6 h监测和计算中心-外周体温梯度(CTTG)、外周-室温体温梯度(TRTG),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体温梯度对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生存分析进行验证,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体温梯度与液体入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154例患者中,存活组118例,非存活组36例。ROC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入科6 h的TRTG≤5.35℃是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入科6 h后,与TRTG(>5.35℃)相比,低TRTG(≤5.35℃)患者的28 d内死亡风险增加了2.74倍(P=0.004,95%CI 1.54~9.12)。入科即刻及入科6 h的CTTG、TRTG均与液体入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相关不明显(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科6 h的TRTG≤5.35℃是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但不同时间点体温梯度的改善均与患者液体入量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体温梯度 液体复苏 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减轻小鼠重症中暑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5
4
作者 柳晓峰 张爽 +7 位作者 余让辉 林晓萍 樊文浩 王玉晶 梁志立 谢维当 刘亚楠 陈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75-1881,共7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在重症中暑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125、2.25、4.5 mg/kg)HSYA腹腔注射预处理小鼠,建立重症中暑(sHS)小鼠模型,分为低、中、高剂量HSYA中暑组、单纯中暑组及正常...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在重症中暑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125、2.25、4.5 mg/kg)HSYA腹腔注射预处理小鼠,建立重症中暑(sHS)小鼠模型,分为低、中、高剂量HSYA中暑组、单纯中暑组及正常对照组,12只/组。初步观察及比较各组热耐受的情况,以确定HSYA最佳治疗剂量;后使用中剂量HSYA及RIP1活化抑制剂Nec-1预处理小鼠,分组为HSYA+HS组、Nec-1+HS组、HS组及正常对照组,8只/组,观察72 h恢复期核心体温变化特征,比较热耐受情况及生存情况。给予相同处理因素处理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HS组,HSYA+HS组及Nec-1+HS组,正常对照组6只,其余18只/组,分别于重症中暑恢复期不同阶段(0、2、6、12、24 h)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小鼠,收集小鼠的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及血液样本,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HMGB1水平及血清中TNF-α、IL-6及HMGB1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恢复期(2、6、12 h)肺组织中RIP1、RIP3、MLKL-s358、MLKL表达水平,及经HSYA预处理后MLKL-s358蛋白水平。结果中剂量及高剂量HSYA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小鼠热耐受能力,中剂量与高剂量无显著差异,后续药物预处理以中剂量(2.25 mg/kg)作为标准剂量;与HS组相比,HSYA+HS组和Nec-1+HS组小鼠热耐受程度均增加(P<0.05),HSYA+HS组和Nec-1+HS组无明显差异。HSYA及Nec-1预处理组小鼠生存率增加(P<0.05),肺组织病理评分、TNF-α、IL-6及HMGB1水平降低(P<0.05),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及HMGB1水平降低(P<0.05),HS小鼠恢复期肺组织RIP1水平及MLKL-s358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HS组相比,HSYA+HS组MLKL-s358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重症中暑小鼠肺组织可发生程序性坏死,HSYA可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发挥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程序性坏死 RIP1 MLKL-s3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悲伤支持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正敏 冯现刚 +3 位作者 梁素娟 魏红云 左倩倩 高钰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2,共4页
目的编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int,ICU)护士职业悲伤支持量表,为评估ICU护士的职业悲伤支持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基于质性访谈结果,结合社会支持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和课题组讨论后形成量表初始条目池。通过专家评定、小样本预调查,... 目的编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int,ICU)护士职业悲伤支持量表,为评估ICU护士的职业悲伤支持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基于质性访谈结果,结合社会支持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和课题组讨论后形成量表初始条目池。通过专家评定、小样本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对389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测定ICU护士职业悲伤支持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正式量表包括同事、领导、家人、朋友和单位支持5个维度,共27个条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5个因子模型拟合良好。5个因子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均>0.7,组合信度均>0.8;各因子间相关系数为0.101~0.507,均小于对应平均方差抽取量的平方根;各因子得分与职业悲伤支持总分间相关系数为0.547~0.860。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4~0.969。结论ICU护士职业悲伤支持量表信效度良好,适用于评估ICU护士的职业悲伤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悲伤支持 量表编制 ICU护士 信效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维当 朱世杰 +5 位作者 刘亚楠 白煜佳 傅卫军 陈辉 陈仲清 张建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54.67),女性34例(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54.67),女性34例(45.33%),年龄58.1±15.9岁,49.3%患者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8.67%)和咳嗽(70.67%)等。与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比例、入院时WBC计数、hsCRP、PCT、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ALT、CRE、LDH、cTnI、NT-proBNP等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WBC计数升高、hs-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是COVID-19危重型的相关因素(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8.165,95%CI 1.483,45.576,P=0.01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7.516,95%CI 2.568,21.998,P=0.006)和NT-proBNP升高(OR=6.194,95%CI 1.305,29.404,P=0.022)是COVID-19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年龄大于60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NT-proBNP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重症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肥胖性心肌病中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嘉麟 王一帆 +3 位作者 邓晓桦 唐树耿 郭中州 谭迎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80,共6页
肥胖性心肌病是一种由肥胖导致的代谢性心脏病,其发生发展与线粒体自噬有关。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线粒体质控机制,而线粒体外膜蛋白含FUN14域蛋白1(FUNDC1)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肥胖性心肌病... 肥胖性心肌病是一种由肥胖导致的代谢性心脏病,其发生发展与线粒体自噬有关。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线粒体质控机制,而线粒体外膜蛋白含FUN14域蛋白1(FUNDC1)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肥胖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肥胖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FUN14域蛋白1 线粒体自噬 肥胖性心肌病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8
作者 戈悦 李建伟 +14 位作者 梁宏开 侯六生 左六二 陈珍 卢剑海 赵新 梁静漪 彭岚 包静娜 段佳欣 刘俐 毛可晴 曾振华 胡鸿彬 陈仲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3家三甲综合医院ICU的302例VA-ECM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201...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技术(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广东省3家三甲综合医院ICU的302例VA-ECM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201例,验证组101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VAECMO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形式呈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有效性。结果 预测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最终模型包括了高血压(OR=3.694,95%CI 1.582-8.62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OR=9.661,95%CI 4.103-22.745)、钠离子(OR=1.048,95%CI 1.003-1.095)、血红蛋白(OR=0.987,95%CI 0.977-0.998)。建模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29(95%CI 0.770-0.889),高于4个单独危险因素(AUC<0.800)、APACHE II评分[AUC=0.777(95%CI 0.714-0.840)]、SOFA评分的[AUC=0.721(95%CI 0.647-0.796)]。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 0.679-0.869),拟合优度检验结果χ2=4.629,P>0.05。结论构建的VA-ECMO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均较好,优于常用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评估重症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风险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高友光 林献忠 +3 位作者 曾振华 曾凯 陈仲清 林财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观察虎杖苷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大鼠中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刺术(CLP)+生理盐水组(CN组);CLP+溶媒组(CV组);CLP+虎杖苷组... 目的观察虎杖苷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大鼠中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刺术(CLP)+生理盐水组(CN组);CLP+溶媒组(CV组);CLP+虎杖苷组(CD组),每组18只。对CN、CV和CD组大鼠施行CLP,模拟脓毒症AKI动物模型,Sham组大鼠盲肠既不被结扎也不被穿孔,余步骤则与CLP组相同,未行其他任何处理。CLP术后6、12、18h,CN、CV和CD组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溶媒、虎杖苷30 mg/kg。在CLP术后24h记录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CN组和CV组血清Cr、BUN、TNF-α、IL-1β和IL-6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组织MDA浓度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SOD活性、GSH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CN组和CV组比较,CD组血清Cr、BUN、IL-1β和IL-6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组织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SOD活性、GSH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盲肠结扎穿刺术导致的脓毒症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虎杖苷可通过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肾组织损伤,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s家族在中暑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亚楠 徐秋林 +6 位作者 郭晓华 周耿标 王郑莲 童华生 陆杰富 邱俊铭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活化对热打击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重症中暑小鼠模型,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损伤情况。二次磁珠分选法分离乳鼠PMVECs,TUNEL染色检测PMVECs凋亡情况,Weste...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活化对热打击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重症中暑小鼠模型,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损伤情况。二次磁珠分选法分离乳鼠PMVECs,TUNEL染色检测PMVECs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热打击恢复期(0、2、6h)MAPKs家族活化情况。通过检测单层内皮细胞跨膜电阻(TEER)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值观察不同热打击温度对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同时使用MAPKs家族抑制剂检测热打击对单层细胞通透性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在重症中暑小鼠恢复期肺组织中可观察到PMVECs发生凋亡。TUNEL染色发现随着恢复期时间的延长,PMVECs凋亡数目增多,热打击可使PMVECs MAPKs家族活化且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给予p38活化抑制剂SB203580及ERK活化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后细胞通透性增加,凋亡数目增多,而给予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后细胞则出现相反的变化。结论重症中暑小鼠PMVECs可发生凋亡,p38及ERK起着抗凋亡的作用,JNK起着促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丝裂原活性蛋白激酶类 细胞凋亡 细胞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静华 马玥 +6 位作者 张萍 赖嘉微 任英 李爽 刘树霞 彭子楷 宋慧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2-15,共4页
目的 构建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评价标准,为促进护患有效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在医患沟通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制订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评价标准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7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确定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评价标准... 目的 构建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评价标准,为促进护患有效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在医患沟通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制订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评价标准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7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确定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43%和100%,权威系数为0.86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46和0.160(均P<0.05)。构建的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评价标准包括2个一级指标(沟通过程质量评价、沟通结果质量评价)、3个二级指标(沟通内容、沟通技巧、沟通效果)、67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护患沟通质量评价标准兼具可靠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可用于护患治疗性沟通质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沟通 治疗性沟通 沟通质量 沟通能力 德尔菲技术 质量评价 标准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移植术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附3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卫军 陈辉 +3 位作者 徐建设 王慧 陈仲清 王瑞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40-1242,1249,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移植术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肝脏移植后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3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前后的溶血象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趋势。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与... 目的分析肝脏移植术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肝脏移植后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3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前后的溶血象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趋势。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与免疫抑制剂可能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脏移植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肝脏移植后少见并发症之一,明确其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成功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肝脏移植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热打击对大鼠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亚楠 徐秋林 +5 位作者 刘志锋 彭娜 潘志国 童华生 文强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大鼠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功能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设置培养库普弗细胞的热打击温度梯度(37、39、41、43℃),使用PI及Hochest33342染色细胞检测热打击后细胞受损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大鼠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功能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设置培养库普弗细胞的热打击温度梯度(37、39、41、43℃),使用PI及Hochest33342染色细胞检测热打击后细胞受损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库普弗细胞对溶菌酶吞噬能力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热打击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损伤,且随热打击程度加深而加重(P<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热打击后6h,41℃和43℃组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12h时仅43℃组增殖率明显下降(P<0.001),至24h,各热打击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1h热打击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热打击组细胞均呈现吞噬功能的下降,以43℃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热打击可导致大鼠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功能受到抑制,可能与热打击对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有关。热打击对于肝库普弗细胞影响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库普弗细胞 吞噬作用 细胞增殖 细胞毒性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COVID-19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287例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冠华 胡鸿彬 +8 位作者 吴凤 沙桐 曾振华 黄巧冰 李海军 韩家发 宋文鸿 陈仲清 蔡淑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COVID-19可能累及肾脏,本研究评估了COVID-19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5日~3月8日在武汉汉口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和COVID... 目的COVID-19可能累及肾脏,本研究评估了COVID-19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5日~3月8日在武汉汉口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和COVID-19疾病的发病率变化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287例患者进入分析,55例AKI患者和232例非AKI患者。与没有AKI的患者相比,AKI患者年龄更大,以男性为主,更有可能出现缺氧,合并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此外,AKI患者的白细胞、D-二聚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高钾血症患病率较高,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胸部CT评分较高。1期AKI发生率为14.3%,2~3期AKI发生率为4.9%。AKI患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结论AKI是COVID-19的重要并发症。高龄、男性、合并多种疾病、淋巴细胞减少、感染指标增高、D-二聚体升高、心、肝功能受损可能是AKI的危险因素。进展到2期或3期AKI的COVID-19患者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人工气道建立后患者难置性鼻胃管解决方案 被引量:3
15
作者 傅卫军 王慧 魏红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98-3099,共2页
有人工气道的ICU患者,常因住院时间长而需要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人工气道建立后,常因药物镇静、昏迷、舌后坠等致食管入口偏移、变窄,气囊压迫致食管上段变形,从而使得常规方法鼻胃管无法置人。本文总结ICU人工气道建... 有人工气道的ICU患者,常因住院时间长而需要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人工气道建立后,常因药物镇静、昏迷、舌后坠等致食管入口偏移、变窄,气囊压迫致食管上段变形,从而使得常规方法鼻胃管无法置人。本文总结ICU人工气道建立后患者难置性鼻胃管解决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人我院ICU 8例人工气道建立后难置性胃管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建立 ICU患者 留置鼻胃管 难置性胃管 胃肠减压 肠内营养 住院时间 药物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阻聚合物芦荟多糖对脓毒症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淑敏 曾振华 +3 位作者 傅卫军 杨亚婷 张钦 陈仲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的减阻聚合物芦荟多糖较传统减阻聚合物聚环氧乙烷(PEO)对盲肠结扎-穿刺(CLP)脓毒症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CLP+生理盐水组(NS组)、CLP+聚环氧乙烷组(PEO组)... 目的探讨新的减阻聚合物芦荟多糖较传统减阻聚合物聚环氧乙烷(PEO)对盲肠结扎-穿刺(CLP)脓毒症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组)、CLP+生理盐水组(NS组)、CLP+聚环氧乙烷组(PEO组)和CLP+芦荟多糖组(Aloe组)。CLP造模后24h制备脊斜方肌微循环活体标本,随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0ml/kg(S组和NS组)和等容积的芦荟多糖(PEO组和Aloe组)。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2h微动脉红细胞流速和管径的变化。每组取8只大鼠放回笼子观察48h存活时间,剩余8只大鼠24h采取安乐死法处死,取血标本检测肾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取肾脏组织行病理检查和评分。结果与NS组比较,PEO组和Aloe组微动脉红细胞流速提高,肾功能改善,炎症反应减轻,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或P<0.01)。但Aloe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肾脏病理评分明显低于PEO组(P<0.05)。结论芦荟多糖减阻剂能够减轻CLP脓毒症大鼠肾损伤,其机制与改善微循环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减阻聚合物 芦荟多糖 肾功能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洪湖市ICU成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分析
17
作者 陆嘉茵 章媛 +6 位作者 程功 何劲 吴凤 胡鸿彬 沙桐 曾振华 陈仲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785,共8页
目的描述成年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局病探讨其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来自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确诊为COVID-19的20名成人患者,根据最后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10人/组。从电子病历中... 目的描述成年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局病探讨其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来自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确诊为COVID-19的20名成人患者,根据最后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10人/组。从电子病历中获取人口学、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措施和临床结局等数据,总结ICU成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分析。通过使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两组与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COVID-19确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12岁,其中40%为男性,起病11±9 d后入住ICU。入院时最常见的症状分别是咳嗽(19例,95%)、乏力或肌痛(18例,90%)、发热(17例,85%)和呼吸困难(16例,80%)。11名(55%)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最常见(11例,55%),其次是心血管疾病(4例,20%)和糖尿病(3例,15%)。6人(30%)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并最终死亡。急性心脏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9例,95%)。50%的患者(10人)在入住ICU后第2~19天之间死亡,相较于死亡患者,生存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更低(61.70±2.36 vs 68.60±7.15,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更高(14.69±0.70 vs 12.70±2.45,P=0.03),更少并发休克(2 vs 10,P=0.001)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 vs 10,P=0.001)。结论患有COVID-19的危重患者年龄较高,体质量较重、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是ICU中COVID-19患者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ICU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对内毒素休克兔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琴 胡振华 +4 位作者 陈仲清 段星星 陈辉 傅卫军 魏红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8-72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监测内毒素休克新西兰兔肾血流,观察聚环氧乙烷(PEO)对内毒素休克兔肾血流的影响和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成两组,生理盐水组(NS)和溶于生理盐水的减阻剂组(PEO),每组10只。每只兔静脉注射内毒素0.6... 目的应用超声监测内毒素休克新西兰兔肾血流,观察聚环氧乙烷(PEO)对内毒素休克兔肾血流的影响和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成两组,生理盐水组(NS)和溶于生理盐水的减阻剂组(PEO),每组10只。每只兔静脉注射内毒素0.6 mg/kg造内毒素休克兔模型。待血压下降≥30%时开始复苏,NS组使用生理盐水复苏,5 ml.h-.1kg-1),PEO组使用等剂量含20 ng/g PEO的生理盐水复苏。分别于休克前、休克期、复苏1 h后经超声观察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抽血查肾功能。试验全程监测心率和动脉血压。结果两组兔各级肾动脉休克期流速明显低于休克前(P<0.05),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复苏1 h后,NS组各级肾动脉血流流速下降,三级肾静脉流速减慢,PI、RI无明显降低;而PEO组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流速较休克前明显增快(P<0.05),三级动脉PI、RI较之NS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肾功能指标:两组兔休克期BUN、Cr均升高,复苏1 h后PEO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小剂量聚环氧乙烷能够有效增加感染性休克肾脏的血流灌注,对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所致的早期肾脏损害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 内毒素休克 减阻剂 聚环氧乙烷 肾血流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成人腹腔感染临床分离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醒政 曾振华 +3 位作者 李露兰 陆嘉茵 肇恒瑞 陈仲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腹腔感染临床分离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医生管理腹腔感染、优化起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腹腔感染病例。将前后4年分为两个...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腹腔感染临床分离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医生管理腹腔感染、优化起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腹腔感染病例。将前后4年分为两个研究时期,分析两个时期腹腔感染菌群分布的差异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共调查522例腹腔感染患者,最终纳入431例(前期181例、后期250例),收集腹腔感染病原菌527株。腹腔感染患者分离菌株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情况如下: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的比率分别为48.2%、34.0%、17.8%;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假丝酵母菌及粪肠球菌是居前5位的分离菌,占所有分离菌株的63.0%;后期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前期下降(68.1% VS 45.9%,χ^(2)=5.291,P=0.021),对头孢菌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上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保持不变;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虽无变化(28.6% VS 23.1%,χ^(2)=0.212,P=0.645),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比率却升高(14.3% VS 38.5%,χ^(2)=4.103,P=0.043),药物敏感率普遍呈下降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非发酵菌之一,前期泛耐药情况严重,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00%,后期对两者敏感率恢复至50%左右;在肠球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且前后时期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ICU成人腹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产ESBLs的肠杆菌目细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与此同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却逐渐增多,耐药形势仍不容乐观,监测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趋势工作仍需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流行病学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对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章媛 曾振华 +2 位作者 张庆 欧庆 陈仲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3-800,共8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为严重呼吸或心力衰竭的重症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有效辅助手段。较多研究报道ECMO可能通过对药物的吸附、增大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及改变药物的清除率等方式来影响部分药物的代谢过程。本文总结了ECMO对抗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为严重呼吸或心力衰竭的重症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有效辅助手段。较多研究报道ECMO可能通过对药物的吸附、增大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及改变药物的清除率等方式来影响部分药物的代谢过程。本文总结了ECMO对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现有体内及体外研究。在抗细菌药物中,当前研究建议ECMO期间需要增加替考拉宁、亚胺培南和利奈唑胺的常规用药剂量,而暂可沿用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替加环素的常规用药剂量。目前对于抗真菌药物在ECMO期间药代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较为有限,伏立康唑因其高亲脂性被ECMO大量吸附,建议使用更高剂量;米卡芬净在儿童ECMO患者中需要增加剂量;而卡泊芬净和氟康唑目前研究有限,尚不明确是否需要常规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药代动力学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