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科学的临床输血信息化管理新系统 被引量:15
1
作者 彭道波 赖福才 +2 位作者 刘一强 谢新鹏 孔文兵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7-428,共2页
开发应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临床输血管理信息化必由之路,也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主要特点,分别对医生、护士、输血科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和可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 开发应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临床输血管理信息化必由之路,也是医院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主要特点,分别对医生、护士、输血科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和可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并对新系统的优点,即过程的完整性、管理的创新性、业务的全面性进行简述。新系统的应用,不仅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发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流程的作用,而且创新性地深化了临床输血管理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信息系统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ABO、RhD配合型输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威 乐爱平 +1 位作者 刘景汉 兰炯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6-920,共5页
目的:通过新生儿ABO、RhD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下简称"配合型输血或同型输血")的病例资料对照回顾性分析,探讨配合型输血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昌地区2014年1月-2016年10月26例新生儿红细胞配合型输... 目的:通过新生儿ABO、RhD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下简称"配合型输血或同型输血")的病例资料对照回顾性分析,探讨配合型输血在新生儿输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南昌地区2014年1月-2016年10月26例新生儿红细胞配合型输血患者为配合型输血组,根据1∶1配比病例选取26例新生儿同型输血患者为同型输血组,对26例配合型输血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红蛋白水平(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等有效性指标和输血前、后Hb、不规则抗体筛查、间接胆红素(IBiL)值、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输血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指标与同型输血间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配合型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组间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d)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组间输血前Hb水平、红细胞输注量(ml)、1 d后Hb、Hct、RBC增加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注红细胞1 d后Hb、Hct、RBC均明显升高(P<0.05)。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组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配合型输血组IBiL值较输血前明显下降(P<0.05),输血后均未检出新的不规则抗体,除22名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外DAT亦均呈阴性;12例配合型输血患者输血后1、3、7 d的IBiL值、Hb水平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在新生儿输血治疗中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型输血 同型输血 新生儿 病例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的设制与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彭道波 郭叔珍 +2 位作者 周宏珍 赖福才 谢新鹏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利用信息化管理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完善输血护理管理。方法设计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在43个住院病区护理单元使用,分析输血申请与取血后输血相关护理操作。结果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临床38 210例次输血申请中21 556例次(56... 目的利用信息化管理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完善输血护理管理。方法设计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在43个住院病区护理单元使用,分析输血申请与取血后输血相关护理操作。结果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临床38 210例次输血申请中21 556例次(56.41%)需要配血标本,其中标本布置15 397例次(71.43%);发放血液115 479 U/42 540袋,进行输血确认和输血反馈11 769袋(27.67%)和8 992袋(21.14%)。结论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的应用有效优化了临床输血护理流程;但标本布置、确认和反馈率低;需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护理 信息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抢救输血患者出凝血与用血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朱鑫方 乌宇波 +3 位作者 杨李辉 夏荣 刘景汉 兰炯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指导的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发生紧急抢救输血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探讨术中血液制剂用量与出凝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外科患者术中用血>1 600 ml... 目的:通过研究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指导的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发生紧急抢救输血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探讨术中血液制剂用量与出凝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外科患者术中用血>1 600 ml的病例218例,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A组,106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B组,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31例)和未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C组,81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信息,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病毒灭活冰冻血浆(virus-inactivated frozen plasma,VI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冷沉淀血浆(cryoprecipitate plasma,CP)、血小板(platelets,Plt)(ml),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数据;分析用血量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对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24 h、3 d、7 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未结合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安全和疗效。结果:A组和B组患者年龄及血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A型和AB型比例、输注RBC、FFP、CP和Plt量最高(P<0.05);B组和C组的PT、APTT、INR、FIB明显异常(P<0.05),与RBC、FFP、C的输注量相关(P<0.05)。各组患者输血前DAT和不规则抗体阴性,输血后未检出新的不规则抗体,C组患者输血后Hb与输血前无统计学差异,且输血后IBiL无明显升高(P>0.05),提示紧急抢救输血安全有效。结论:术前凝血功能是术中血液制剂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临床术前评估患者术中出血和用血的依据,而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可以达到ABO同型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抢救输血 凝血功能 术中用血量 术前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sus盒检测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兰炯采 周华友 +5 位作者 夏荣 曹琼 邢颜超 庞桂芝 吴灿 杨全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103-1105,共3页
为了研究Rhesus盒的检测技术及意义,根据RHD基因上游盒、下游盒及杂交盒的DNA序列特异性设计引物,用PCRSSP和错配PCR技术检测上游、下游和杂合的Rhesus盒。结果表明:DNA标准品验证本技术可靠,随机非血统关系RhD阳性者中,RHD+/RHD-型占9.... 为了研究Rhesus盒的检测技术及意义,根据RHD基因上游盒、下游盒及杂交盒的DNA序列特异性设计引物,用PCRSSP和错配PCR技术检测上游、下游和杂合的Rhesus盒。结果表明:DNA标准品验证本技术可靠,随机非血统关系RhD阳性者中,RHD+/RHD-型占9.00%,RHD+/RHD+型占91.00%;RhD阴性者中RHD+/RHD-型占26.14%,RHD+/RHD+型占3.92%,RHD-/RHD-型占69.94%。结论:Rhesus盒检测技术可用于分析RhD单倍型基因结构,用于遗传、临床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sus盒 RH血型 上游盒 下游盒 杂交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ICU病房内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赖福才 白英明 +2 位作者 牟成惠 彭道波 赵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99-1300,1303,共3页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分型和血清分型的一致性较好,7株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粒谱型,说明此次医院内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来源于氧气湿化瓶液体,并通过患者周围物品及陪护人员手接触发生交叉感染的同一克隆菌株。结论质粒分型和血清分型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生物分型和耐药谱分型有不足,但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对早期发现流行株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医疗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和陪护人员管理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交叉感染 流行病学 质粒分型 血清分型 环境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Rh血型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兰炯采 周华友 +2 位作者 白旭华 陈小平 邢颜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85-887,共3页
本研究探讨新疆维吾尔族Rh血型特点。采用Rh血清学分型,改良抗球蛋白实验,氯仿/三氯乙烯吸收放散实验、RH上游盒、下游盒、杂合盒、D基因10个外显子,RHDψ假基因等检测1230份维吾尔族血样本。结果表明:RhD阴性频率为5.8%,未发现Del型。... 本研究探讨新疆维吾尔族Rh血型特点。采用Rh血清学分型,改良抗球蛋白实验,氯仿/三氯乙烯吸收放散实验、RH上游盒、下游盒、杂合盒、D基因10个外显子,RHDψ假基因等检测1230份维吾尔族血样本。结果表明:RhD阴性频率为5.8%,未发现Del型。对72份RhD(-)样本进一步研究发现,ccee(57.02%)和Ccee(29.82%)表型,RHD-/RHD-基因型(94.44%)及D基因外显子全缺失型(91.12%)最常见。未发现RHDψ假基因。结论:我国新疆维吾洋族Rh血型兼有黄种人与白种人Rh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D抗原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细移植后GVHD的动态监控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I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夏荣 邱慧颖 +4 位作者 章卫平 曹琼 兰炯采 温宏升 王健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7-690,695,共5页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I(sHIA-I)血清浓度对预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双抗夹心法,以W6/32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加被检血清.再加抗...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I(sHIA-I)血清浓度对预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双抗夹心法,以W6/32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加被检血清.再加抗B2m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底物显色。测定63名中国汉族正常献血员sHLA—I含量,并对2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不同时间段血清sHLA-I含量进行连续检测。结果6例未发生GVHD和4例仅发生Ⅰ度GVHD移植受者sHLA-I水平在移植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发生Ⅱ-Ⅳ度GVHD的14例移植患者在发生GVHD前3~7d.sHIA-I浓度就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在GVHD期升高程度更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至稳定期又降至基础水平。结论动态监控allo-PBSCT患者血清中sHLA—I含量对预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及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动态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富血小板血浆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爱文 金丹 +1 位作者 彭道波 裴国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0-302,306,共4页
目的以纤维蛋白胶(FG)、富血小板血浆(PRP)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一种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方法从兔髂骨处抽取骨髓体外培养BMSCs并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抽取兔自体动脉血提取PRP,以FG、... 目的以纤维蛋白胶(FG)、富血小板血浆(PRP)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一种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方法从兔髂骨处抽取骨髓体外培养BMSCs并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抽取兔自体动脉血提取PRP,以FG、BMSCs、PRP共同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并体外培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如凝胶形成时间,组织学特点、细胞存活情况及其超微结构特征等。结果构建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凝胶,体外培养1周时其中细胞生长良好,电镜下见纤维蛋白网格结构致密,种子细胞及血小板颗粒分布广泛。结论以FG、BMSCs、PRP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操作简单,其生物活性良好,可塑形性好,种子细胞在其中生长增殖较佳,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工程骨 纤维蛋白胶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体外同时诱导扩增T,NK和CD34^+细胞(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亚明 曹琼 +4 位作者 周华友 夏荣 兰炯采 孟凡义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76-1081,共6页
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含有比骨髓细胞更原始更早期的造血干细胞群。移植后所引起的GVHD发生率及程度都比骨髓及外周血要低,但其相应的GVL效应也较低,容易复发。单份脐血所含有的造血细胞量仅可以满足一定体重以下的儿童患者需求,对需移... 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含有比骨髓细胞更原始更早期的造血干细胞群。移植后所引起的GVHD发生率及程度都比骨髓及外周血要低,但其相应的GVL效应也较低,容易复发。单份脐血所含有的造血细胞量仅可以满足一定体重以下的儿童患者需求,对需移植的大部分成人患者则要进行体外扩增。脐血体外扩增后进行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的设想和尝试,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是决定干细胞移植能否成功重建造血与免疫、以及平衡GVHD和GVL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脐血体外同时诱导扩增T、NK和CD34+细胞的可能性,本实验无菌采集健康正常足月产新生儿脐血,并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用IMDM培养液培养14天。在培养0、3、7、14天时收集细胞,用FCM分析扩增前后脐血干/祖细胞及T、NK免疫细胞含量。结果表明,与无细胞因子的对照组相比,所有细胞因子SCF,IL3,IL6,IL7,IL2组合组别均能显著扩增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所有细胞因子组合组别均能显著增加脐血中的CD34+细胞比例,使其含量从新鲜脐血中的1.6%升高到最高D组的11.9%。第7天时CD34+细胞平均增加10至50倍不等。新鲜脐血中CD3+T细胞平均为(18.7±4.3)%,在无细胞因子的对照组中CD3+T细胞下降明显,而在含细胞因子的组别中CD3+T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扩增最高的组别中CD3+T细胞是新鲜脐血的2倍。在新鲜脐血中含(3.6±1.9)%CD56+细胞。CD56+细胞数量仅在含细胞因子IL2的组别中有显著增加,其它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脐血中T细胞、NK细胞在一定细胞因子组合下,可与干/祖细胞同时在体外被扩增和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体外扩增 T细胞 NK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LX3与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荣 黎燕 +2 位作者 冯建男 兰炯采 沈倍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研究功能未知新基因LX3[1]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为研究IL-6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靶基因。方法反转录-PCR(RT-PCR)分析不同浓度IL-6处理的U937细胞及同一浓度IL-6诱导不同时间的U937细胞中新基因LX3的表达差异;NorthernBlot分... 目的研究功能未知新基因LX3[1]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为研究IL-6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靶基因。方法反转录-PCR(RT-PCR)分析不同浓度IL-6处理的U937细胞及同一浓度IL-6诱导不同时间的U937细胞中新基因LX3的表达差异;NorthernBlot分析IL-6诱导前后U937细胞中新基因LX3表达的变化。结果LX3基因在U937细胞中的表达量随IL-6诱导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IL-6浓度为500ng/ml时表达量最高,而在0ng/ml时不表达;时间表达谱分析显示在IL-6刺激8h时新基因LX3的表达量最高;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新基因LX3在IL-6诱导后的U937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LX3是与IL-6诱导紧密相关的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LX3 反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ABO及Rh血型鉴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庞桂芝 马云 +3 位作者 张趁利 姜燕娟 胡利亚 兰炯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950,共2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自身抗体对ABO及Rh血型定型的干扰。方法:选取28例AIHA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及Rh血型。对正反定型不符者进行氯喹放散后再行ABO、Rh血型鉴定。对抗体筛选阳...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自身抗体对ABO及Rh血型定型的干扰。方法:选取28例AIHA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及Rh血型。对正反定型不符者进行氯喹放散后再行ABO、Rh血型鉴定。对抗体筛选阳性者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8例中10例ABO定型受干扰,多为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及正反定型不合者。28例中Rh表型定型中20例阴性误定为阳性,采用氯喹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判定,5例血清中含同种抗体,4例自身抗体具有血型特异性。结论:AIHA患者自身抗体干扰ABO、Rh血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ABO血型 RH抗体 同种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人群哌拉西林抗体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中华 吴芳 +3 位作者 席玲霞 邬根香 兰炯采 宫济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62-1763,共2页
目的:使用哌拉西林药物致敏红细胞检测血液样本中的哌西林药物抗体阳性率。方法:采用哌拉西林诱导型溶血检测试剂盒对374例病例组[3个月内曾使用哌拉西林针剂(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复方制剂)治疗患者]与500例对照组(6个月内未曾接受抗... 目的:使用哌拉西林药物致敏红细胞检测血液样本中的哌西林药物抗体阳性率。方法:采用哌拉西林诱导型溶血检测试剂盒对374例病例组[3个月内曾使用哌拉西林针剂(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复方制剂)治疗患者]与500例对照组(6个月内未曾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分别进行哌拉西林抗体检测,并观察所有患者接受哌拉西林治疗后第1、5天后追踪药物抗体免疫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入院未用药治疗前的哌拉西林药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与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中243例用药前哌拉西林抗体阴性患者在接受哌拉西林再次治疗后新增9例检出药物抗体,阳性率为3.7%。对照组中237例用药前哌拉西林抗体阴性患者接受哌拉西林治疗后新增3名患者检出药物抗体,阳性率为1.3%。用药后病例组患者新产生药物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哌拉西林药物可诱导机体产生哌拉西林药物抗体,药物抗体检测可以维护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哌拉西林药物抗体 药物致敏细胞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关地区随机献血人群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朱剑荧 兰炯采 罗洪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30-631,共2页
本研究分析韶关地区不规则抗体的频率与分布特征。对韶关地区15033例随机献血者采用抗体筛选细胞、聚凝胺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作抗体筛查。结果表明:筛出不规则抗体42例,占0.28%,女性不规则抗体者多于男性(P<0.001),多为Rh抗体(抗... 本研究分析韶关地区不规则抗体的频率与分布特征。对韶关地区15033例随机献血者采用抗体筛选细胞、聚凝胺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作抗体筛查。结果表明:筛出不规则抗体42例,占0.28%,女性不规则抗体者多于男性(P<0.001),多为Rh抗体(抗-D;抗-E和抗-C占47.6%);聚凝胺法漏检2例Le抗体,10个样本混合筛选漏检2例,效价为2的不规则抗体。结论:由于不规则抗体可以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因此调查本地区不规则抗体对安全输血十分重要。对女性献血者或给重危病人、小儿大量输注的血浆尤应做抗体筛选以确保安全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抗LY294002引发的血小板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魏会灵 刘持翔 +1 位作者 陈世超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ngelicapolysaccharide,APS)对体外冷藏保存血小板的抗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血小板样本分为4组:4℃冷藏的血小板空白对照组、4℃冷藏保存血小板APS处理组、LY294002处理组和LY294002加APS共同处理组。采用流式...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ngelicapolysaccharide,APS)对体外冷藏保存血小板的抗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血小板样本分为4组:4℃冷藏的血小板空白对照组、4℃冷藏保存血小板APS处理组、LY294002处理组和LY294002加APS共同处理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的表达及血小板凋亡率、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分析APS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抗血小板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LY294002组血小板凋亡率明显提高,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的表达活性随着LY294002作用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r=-0.9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Y294002组的血小板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而LY294002和APS共同处理组的血小板凋亡率较前者下降(P<0.05),这提示,APS对体外冷藏血小板具有抗凋亡作用。APS还能降低血小板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和抑制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以及刺激血小板PI3K/AKT通路的活化。结论:APS对体外冷藏保存的血小板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保存 当归多糖(APS) LY2940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