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32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促炎症过程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显莹 符方勇 +2 位作者 陈清 林智琪 刘正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miR-132能否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促炎性过程。方法:用miR-132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根据实验要求用或不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分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SIRT1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探讨miR-132能否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促炎性过程。方法:用miR-132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根据实验要求用或不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分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SIRT1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32的内皮细胞中,3′UTR荧光素酶活性(0.338±0.036)显著下降(P=0.000)。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32能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抑制SIRT1的表达(P<0.01)。同样,SREB、脂肪酸合酶及HMGCR的表达均出现下降。结论:miR-132直接作用于SIRT1的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32通过抑制SIRT1、SREBP-1c及其下游调控基因包括FASN和HMGCR的表达,控制脂肪生成和胆固醇生成。miR-132抑制SIRT1的表达,参与内皮细胞中脂质代谢依赖性的促炎性过程。miR-132可能是种新型的靶向治疗A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iR-132 SIRT1 炎症 SREBP-1C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肝门血管的腹腔镜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平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目的:研究第二肝门血管的形态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测量肝上缘至膈肌距离,肝上缘可分出的各肝静脉的直径、长度、间距、与右冠状韧带的距离。观察肝静脉的汇入情况。结果:肝上缘至膈肌距离为(1.15&#... 目的:研究第二肝门血管的形态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测量肝上缘至膈肌距离,肝上缘可分出的各肝静脉的直径、长度、间距、与右冠状韧带的距离。观察肝静脉的汇入情况。结果:肝上缘至膈肌距离为(1.15±0.29)cm,有20例可于肝上缘分出肝左后上缘静脉,可于肝上缘分出右后上缘静脉的只有2例;有86.7%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干,另有2例有2支肝中静脉,左支与肝左共干,右支单独存在。各肝静脉之间有外科间隙。结论:紧贴肝上缘打开肝周韧带,不易损伤膈肌和肝静脉,出血少、速度快,可以使第二肝门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腹腔镜肝切除时一般在肝实质内切断肝静脉,在个别情况也可以预先在第二肝门结扎切断肝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肝门 腹腔镜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扎脐旁静脉缓解TIPS后肝性脑病1例
3
作者 付强 李鲁滨 +2 位作者 盛忠峰 陈勇 姜文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患者男,57岁,黑便3天;腹胀1年余,经多次利尿、腹腔积液抽取等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罹患乙型肝炎肝硬化20余年。查体:贫血貌,结膜苍白,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2 g/L,胆红素31.6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5 s,血氨32μm... 患者男,57岁,黑便3天;腹胀1年余,经多次利尿、腹腔积液抽取等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罹患乙型肝炎肝硬化20余年。查体:贫血貌,结膜苍白,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2 g/L,胆红素31.6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5 s,血氨32μmol/L。腹部增强CT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腹盆腔大量积液、腹壁静脉曲张。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肝性脑病 脐旁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开窗技术在右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TACE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如建 姜雨田 +3 位作者 付强 盛忠峰 陈勇 姜文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探讨导管开窗技术在右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供血的肝癌TACE超选择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对5例合并RIPA供血的肝癌患者进行TACE中采用常规插管技术微导管RIP... 目的探讨导管开窗技术在右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供血的肝癌TACE超选择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对5例合并RIPA供血的肝癌患者进行TACE中采用常规插管技术微导管RIPA超选择插管失败后,应用导管开窗技术完成RIPA的超选插管。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RIPA超选择插管及TACE治疗,手术成功率100%,超选择插管时间(3.2±2.39)min。术后肝肿瘤指标较前下降,肝功能指标无明显下降,按照mRECIST标准进行评估疗效,其中3例达到部分缓解(PR),2例达到完全缓解(CR)。5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开窗技术可提高RIPA供血的肝癌患者TACE时RIPA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开窗 右膈下动脉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全麻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蔡开灿 王向东 +5 位作者 叶靖 刁定伟 何建行 刘君 黄志勇 吴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6-760,共5页
目的评估喉罩全麻小潮气量高频双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肺大疱患者。试验组在喉罩小潮气量高频双肺通气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下进行胸腔镜手术。结果... 目的评估喉罩全麻小潮气量高频双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肺大疱患者。试验组在喉罩小潮气量高频双肺通气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下进行胸腔镜手术。结果喉罩组与插管组在麻醉和手术时间、最低氧饱和度、最高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术野和麻醉满意度、失血量无明显差异。喉罩组手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程度明显低于插管组,术后清醒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引流时间均比插管组短;喉罩组胃肠道反应、咽部不适、声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喉罩全麻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内插管 胸腔镜 肺大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小隐静脉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忠信 潘春球 +2 位作者 符方勇 林智琪 刘正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36条肢体)经外周静脉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分析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变化,调查静脉血栓的消长、患肢周径及溶栓抗凝相关并发症。结果经校正χ2检验,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1 vs 4/36,χ2=1.92,P≤0.05)。经威尔科克森检验,研究组总有效率(95.8%,23/24)和对照组(94.4%,34/36)无统计学差异(V=0.52,P>0.05),但总显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83.3%vs 55.6%,V=2.36,P≤0.05)。经配对t检验,研究组溶栓期间血清FBG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血清FBG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肢周径减少时相和血清D-二聚体下降时相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SSV插管予以区域灌注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可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插管 小隐静脉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种食管癌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8
7
作者 蔡瑞君 李梅 +2 位作者 熊刚 蔡开灿 王武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8-909,912,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及手工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2004年9月~2008年6月,将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癌并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手工吻合组(手工组)和圆形吻合器机械吻合组(机械组),比...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及手工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2004年9月~2008年6月,将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癌并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手工吻合组(手工组)和圆形吻合器机械吻合组(机械组),比较两组吻合口瘘、狭窄等的并发症。结果手工组125例,机械组102例,吻合瘘发生率分别为14.4%(18/125)、2.9%(3/102),狭窄需扩张分别为8.8.%(11/125),3.9%(4/102)。颈部吻合时间分别为(52±12)min和(25±5)min,差别显著(P〈0.01)。结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采用圆形吻合器端侧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缩短,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及标准化,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吻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的手术入路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晓平 周杰 +1 位作者 李朝龙 徐达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层面的手术入路与技巧。 方法  10例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 ,确定腹腔镜肝脏规则切除的最佳层面 ,30例大体标本研究肝脏左外叶切除层面中主要血管的直径、空间位置及分布规律 ,结合临床实践研究手术技...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层面的手术入路与技巧。 方法  10例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 ,确定腹腔镜肝脏规则切除的最佳层面 ,30例大体标本研究肝脏左外叶切除层面中主要血管的直径、空间位置及分布规律 ,结合临床实践研究手术技巧。 结果 肝左外叶规则切除的理想层面为经过肝圆韧带切迹左侧 1cm处的矢状面。该层面的主要血管为肝门静脉左外叶上段支、肝门静脉左外叶下段支、肝左静脉主干、肝左静脉的左后上缘支 ,均分布在上 2 / 3,且在膈面至脏面 1/3~ 4 / 5的范围内。 结论 左外叶切除层面下部近 1/ 3,膈面近 1/ 3,脏面 1/ 5是没有主要血管的区域 ,利用血管定位切除左外叶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腹腔镜 应用解剖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转移和侵袭 被引量:5
9
作者 史福军 黄宗海 +4 位作者 厉周 蔡寨 李秀勤 彭亮 刘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ELISA检测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SphK1的过表达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P<0.05),而SphK1特异性siRNA可轻微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SphK1转染细胞S1P表达水平(0.32±0.01)高于对照组(0.24±0.02)(P<0.05),SphK1的过表达可提高S1P的水平,而外源性S1P的添加可通过EDG1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结论 SphK1/S1P/EDG1途径在胃癌的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1-磷酸鞘氨醇 EDG1 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结扎+EVLT+Muller术治疗C3~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忠信 符方勇 +2 位作者 叶玲 万恒 刘正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09-171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EVLT)+muller术治疗C3~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术前准确标记曲张静脉,精细操控导丝,驱血后高位结扎大隐静脉(GSV)近端,抬高患肢和压迫下闭合曲张GSV主干,精心设计muller切口的...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EVLT)+muller术治疗C3~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术前准确标记曲张静脉,精细操控导丝,驱血后高位结扎大隐静脉(GSV)近端,抬高患肢和压迫下闭合曲张GSV主干,精心设计muller切口的部位和间距。结果 95列(146个肢体)手术顺利,其中2次导丝经小腿交通支进入深静脉,1条下肢muller切口渗血,8条GSV主干血栓性静脉炎,7条下肢隐神经热损伤,1条下肢GSV行程皮肤热损伤,2条下肢腹股沟区域血肿,2条下肢足背凹陷性水肿,1条下肢muller切口下脂肪液化,1条下肢muller切口线头排异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40条肢体曲张浅静脉均消失,4条肢体存在小腿前内侧曲张浅静脉部分残留。结论规范高位结扎+EVLT+muller术的操作流程,在手术中注意上述操作细节,可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大隐静脉 曲张静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附2例报道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正军 陆京伯 +5 位作者 刘灏 林智琪 黄显莹 万恒 符方勇 黄水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40-1142,共3页
在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两例病例报道来研究一种新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无需补片,改变颈动脉切口的方向以防颈内动脉再狭窄,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研究发现,与外翻式、补片式相比,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两例病例报道来研究一种新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无需补片,改变颈动脉切口的方向以防颈内动脉再狭窄,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研究发现,与外翻式、补片式相比,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既可防止再狭窄发生,又能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明显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苏俊 廖彩仙 +3 位作者 周杰 唐浩 张春兴 张守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04-705,共2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L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LD患者以男性为主,日饮酒量45~600g,平均年限21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发病年龄均在41~50岁达高峰。ALD的...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AL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LD患者以男性为主,日饮酒量45~600g,平均年限21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发病年龄均在41~50岁达高峰。ALD的血清酶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AST、GGT、AST/ALT升高显著。结论:ALD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于有饮酒嗜好的病人,应定期对AST、AST/ALT、GGT、TBIL等生化指标进行监测,从而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狭窄的手术修复策略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忠信 潘春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修复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近3年415例ESRD患者29例12月内发生AVF狭窄,Ⅰa型5例,Ⅰb型17例,Ⅱ型3例,Ⅲ型2例。5例Ⅰa型于桡动脉近心端重置吻合。17例Ⅰb型截取副头静脉间置狭...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修复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近3年415例ESRD患者29例12月内发生AVF狭窄,Ⅰa型5例,Ⅰb型17例,Ⅱ型3例,Ⅲ型2例。5例Ⅰa型于桡动脉近心端重置吻合。17例Ⅰb型截取副头静脉间置狭窄(5例)或转位替代狭窄(12例)以重建头静脉。3例Ⅱ型中1例截取副头静脉间置于头静脉,1例截取大隐静脉间置于吻合口与肘正中静脉,1例以前臂贵要静脉与桡动脉重置吻合。2例Ⅲ型中1例以前臂贵要静脉与桡动脉重置吻合,1例改为对侧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结果 29例患者28例适合修复并成功(96.6%,28/29),1例术后12 h血栓形成,急诊取栓重置吻合;2例术后9月再狭窄,予以分期球囊扩张(PTA)后恢复,12月内再狭窄发生率7.1%(2/28)。28例AVF修复ESRD患者均完成12月规律HD。结论重建吻合口、选择合适的自体血管替代狭窄节段或以前臂贵要静脉作为透析通道能使大多数AVF狭窄得以修复后继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狭窄 修复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忠信 符方勇 +1 位作者 林智琪 潘春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LDVT)的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 36例IVCS继发急性LDVT,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2例术中明确为IVCS合并陈旧性LDVT急性发作,放弃左髂静脉支架置入术。34例经左股...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LDVT)的操作要点和疗效。方法 36例IVCS继发急性LDVT,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2例术中明确为IVCS合并陈旧性LDVT急性发作,放弃左髂静脉支架置入术。34例经左股静脉切开,以Fogarty上行取栓,远心端序贯挤压取栓。2例予以覆膜支架,32例予以裸支架植入髂总静脉。术后常规抗凝溶栓,动态监测患肢周径、D-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例髂静脉支架展开不良行球囊扩张后残留血栓经裸支架挤入管腔中,予以接触溶栓5-7 d;1例裸支架向后移位予以再次支架纠正;3例因溶栓致FBG下降出现自限性出血。34例取栓患者治疗第3、6、30和180天患肢周径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踝上5 cm:F=3.060,P=0.030;膝下10 cm:F=3.114,P=0.028;膝上10 cm:F=2.961,P=0.034),治疗第3、6、30和180天的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F=3.869,P=0.011),治疗第3、6、30和180天的F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163,P=0.345),总显效率83.3%(26/34),总有效率91.2%(31/34)。结论针对IVCS合并急性LDVT,尽可能地取净血栓恢复血流通道后,以支架径向支撑狭窄或闭塞的髂总静脉,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 血栓切除术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相关基因及可能的信号通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奈文青 刘灏 +8 位作者 王媛媛 单兰兰 傅友 吴洪渊 丁燕 陈顺枝 刘正军 陈婕 戴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Array Express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谱数据E-MTAB-2055。该数据包含24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24例稳定斑块组织,从中筛选差异基因,并通过富集分析获取与不稳定斑块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 目的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Array Express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谱数据E-MTAB-2055。该数据包含24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和24例稳定斑块组织,从中筛选差异基因,并通过富集分析获取与不稳定斑块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同时,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网络来寻找与该疾病高度相关的风险模块,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五对不稳定斑块和斑块旁标本,验证风险模块中部分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不稳定斑块中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变化的基因共有439个,其中上调基因为232个,下调基因为207个。涉及到的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大部分与炎症和免疫应答有关。生物网络和模块分析提示CXCR4、VCL和TYROBP可能在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XCR4和TYROBP基因表达情况与芯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不稳定斑块差异表达谱特征和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其中TYROBP可能是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进程中新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表达谱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春球 武钢 +2 位作者 周忠信 鲍光欣 桑显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5-586,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110个患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下肢单发溃疡59例,2个或以上溃疡51例。62条肢体(56.4%)存在穿通静脉瓣功能不全,30条肢体(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110个患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下肢单发溃疡59例,2个或以上溃疡51例。62条肢体(56.4%)存在穿通静脉瓣功能不全,30条肢体(27.3%)合并深静脉倒流。结果76例(84条肢体)患者行大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加小腿曲张浅静脉点状抽剥术加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术,24例(26条肢体)行小腿曲张浅静脉点状抽剥术加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结扎术,12条肢体行股浅静脉瓣血管外包窄术。陈旧性溃疡不予处理,46例溃疡面积≥4cm2者予以Ⅰ期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64例溃疡面积<4cm2者局部彻底清创。46个Ⅰ期植皮中,44个溃疡愈合,2例Ⅱ期植皮愈合。64个未植皮溃疡中,58例愈合,6例予以Ⅱ期植皮愈合。79条肢体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其中3例植皮后溃疡复发,1例于小腿发生新生溃疡灶,再次手术后愈合。结论在治疗下肢静脉淤血性慢性溃疡时,应做到解除下肢静脉高压和控制创面感染并重,纠正深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浅静脉 慢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外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俊 廖彩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712-1713,共2页
关键词 治疗进展 肝外伤 腹腔脏器创伤 现代诊断技术 总死亡率 大静脉损伤 腹部外伤 小肠外伤 治疗水平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钩区的骨骼化处理和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忠信 叶玲 刘正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隐静脉(GSV)曲张术中钩区处理技巧和1年疗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近4年来624例(774条肢体)GSV曲张手术,其中265例(325条肢体)行钩区GSV骨骼化分离结扎,另有359例(449条肢体)常规高位GSV主干结扎,两组进而根据CEA...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隐静脉(GSV)曲张术中钩区处理技巧和1年疗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近4年来624例(774条肢体)GSV曲张手术,其中265例(325条肢体)行钩区GSV骨骼化分离结扎,另有359例(449条肢体)常规高位GSV主干结扎,两组进而根据CEAP分期予以GSV主干的传统抽剥或激光闭合、小腿属支Muller术、交通支离断术以及溃疡的处理。结果研究组20例GSV属支于不同组织层次经卵圆窝汇入GSV或直接汇入股静脉,对照组14例把股内侧静脉或股外侧静脉误认为GSV。两组患者单肢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0.68,P≥0.05),研究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t=1.75,P<0.05),研究组腹股沟区域出血发生率小于对照组(7/325 vs 15/449,V=2.12,P<0.05)。研究组术后1年VCSS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2.1±0.5 vs 4.6±0.9,t=1.96,P<0.05),研究组术后1年内曲张静脉残留和复发率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3/325 vs 13/449,V=1.25,P<0.05)。结论骨骼化分离钩区GSV主干、分支和汇入异常的浅静脉,可降低术后逆向血流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残留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区 大隐静脉 静脉曲张 卵圆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清 符方勇 +3 位作者 黄显莹 万恒 刘文俊 刘正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miRNA-132的表达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用Real-time PCR法检测4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织与正常动脉组织的表达量;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转染miR-132 inhibitor及阴性对照,检测...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miRNA-132的表达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用Real-time PCR法检测4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织与正常动脉组织的表达量;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转染miR-132 inhibitor及阴性对照,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抑制miR-132表达,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强,凋亡减少;增殖相关基因PCNA和KLF5升高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降低.结论:miR-132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并在体外诱导细胞凋亡,miR-132可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抑制功能可能通过下游PCNA和KFLs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2 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爱华 郑维扬 +1 位作者 陆京伯 李学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77-1478,1480,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到2008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其中有基础疾病者8例,1例手术发现病变肺合并癌变(低分化鳞癌)。结果 (1)临床表现有... 目的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到2008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其中有基础疾病者8例,1例手术发现病变肺合并癌变(低分化鳞癌)。结果 (1)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者12例、发热5例,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肺部影像学改变者4例;(2)胸CT示病变位于下肺者7例、上肺3例、右肺中叶1例、双肺多发分布5例,位于右肺8例、左肺4例、双肺4例,14例表现为肺部块状或球形阴影;(3)3例PET-CT显示病灶呈高代谢,其中2例为肺内播散病灶,1例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结论肺隐球菌在无基础疾病人群中发病率较高(43.75%),影像学上表现各异、形态多样,经纤支镜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多数须经手术而确诊;治疗一般选用氟康唑加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肺隐球菌病/影像学 肺隐球菌病/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