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素E2活化EP2受体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4
1
作者 郭丹 陈娜娜 +1 位作者 侯连兵 雷林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PGE2)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主要通过何种前列腺素EP受体介导。方法采用RT-PCR检测肝细胞癌Hep3B细胞COX-2和EP1~EP4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PGE2和EP2受...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PGE2)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主要通过何种前列腺素EP受体介导。方法采用RT-PCR检测肝细胞癌Hep3B细胞COX-2和EP1~EP4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PGE2和EP2受体激动药butaprost及EP3/EP4受体激动药PGE1 alcoho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人肝癌细胞Hep3B高表达COX-2 mRNA,正常肝细胞QSG7701 COX-2 mRNA表达水平远远弱于前者。四种亚型的PGE2受体EP1~EP4的mRNA在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3B均有表达,EP2和EP4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P1和EP3受体。PGE2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促进Hep3B细胞增殖。孵育细胞48h后,10μmol/L的PGE2表现出明显的促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未加PGE2的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活性上升22.57%(P〈0.001)。0.1、1和10μmol/L的PGE2作用Hep3B细胞72 h后,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对照组上升12.13%(P〈0.01)、17.58%(P〈0.01)和33.07%(P〈0.001)。20μmol/L的butaprost孵育细胞72 h使细胞增殖活性提高了21.96%(P〈0.001),而EP3/EP4受体激动剂PGE1alcohol在浓度为2~20μmol/L的范围内对Hep3B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当浓度达到200μmol/L时则对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结论 Hep3B细胞上的EP2受体被选择性激动后可刺激细胞增殖,提示EP2受体介导了PGE2对Hep3B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EP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良恶性肿瘤新生血管超微结构及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颖嘉 张庆玲 孙学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6-248,25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在新生血管超微结构及其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乳腺良恶性肿瘤新生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恶性组新...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在新生血管超微结构及其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乳腺良恶性肿瘤新生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基膜不连续,缺乏平滑肌成分。内皮细胞胞体大,细胞核大,畸形,核仁增大、边集,核质比例增大,胞质内吞饮泡多。较多的单个内皮细胞呈裂隙状,血管腔闭塞或明显狭窄。恶性组MVD高于良性组(P<0.05),微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VEGF在乳腺癌性上皮细胞及癌周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Flk-1/KDR在乳腺恶性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VEGF及Flk-1/KDR尤其在癌灶边缘呈强阳性表达,良性组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乳腺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超微结构及分子表达上具有异质性,VEGF或受体Flk-1/KDR可能是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标,癌灶边缘可能是下一步进行乳腺癌分子影像观察的重点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HCV 1b亚型NS5A插入式复制子重组质粒的构建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京涛 周斌 +6 位作者 周元平 曾艳丽 李威 王俊洁 张健 张浩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构建来自华南不同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 NS5A的复制子重组质粒并测序分析,探索HCV NS5A在抗病毒应答中生物学特性。方法以能够高效复制的1b型HCV复制子质粒为骨架,构成带有MIuⅠ和BclⅠ双酶切位点的开关质粒,采用逆转录-聚合... 目的构建来自华南不同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 NS5A的复制子重组质粒并测序分析,探索HCV NS5A在抗病毒应答中生物学特性。方法以能够高效复制的1b型HCV复制子质粒为骨架,构成带有MIuⅠ和BclⅠ双酶切位点的开关质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不同CHC患者血清中扩增获得HCV 1b亚型NS5A全长片段,克隆到pMD-18载体中,测序分析其中的PKRBD、ISDR、V3和IRRDR区域的变异情况。扩增产物中无MIuⅠ和BclⅠ酶切序列的,在引物中引入相关酶切序列后再扩增,双酶切后将NS5A区段置换入HCV 1b复制子骨架中。结果成功扩增出NS5A全长片段并克隆测序,将NS5A区ISDR-V3区域置换入复制子中,测序结果正确。序列比对显示应答株的ISDR和PKRBD氨基酸变异数目比无应答株高;V3和IRRDR区域存在较高氨基酸突变率。结论成功构建包含华南HCV 1b亚型NS5A核心区域的复制子插入式重组质粒,为研究HCV NS5A生物学特性、干扰素抵抗的机制以及难治性CHC患者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5A 复制子系统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