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32例特点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芳 张文辉 +1 位作者 刘妮 曹清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6-277,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32例病例中男6例,女26例,男女比约1:4.3,平均年龄约31.6岁(9~68岁),发生在...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32例病例中男6例,女26例,男女比约1:4.3,平均年龄约31.6岁(9~68岁),发生在胰头6例,胰颈3例,胰体尾23例。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腹痛及腹部肿块为常见表现。肿瘤平均直径约5.8cm(2~16cm),镜下特点是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松散排列成乳头样结构,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罕见。23例可见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实质,3例可见细胞明显异型性及多核巨细胞形成,2例可见血管内瘤栓及神经束侵犯。免疫组化显示β-Catenin(核阳性)、Vimentin均为阳性,CD10、CD56阳性25例,PR阳性24例,CK阳性8例,CgA阳性3例。24例病例随访3~51个月,均未复发或转移(包括2例细胞明显异型及2例血管和神经束侵犯)。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常发生在年轻女性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侵袭性组织学特点与预后无直接相关性,因此所有病例均需术后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ACADM介导的脂毒性抑制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2
作者 李嘉豪 冼瑞婷 李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3-1173,共11页
目的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ACADM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与预后关系。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人乳腺癌MCF-7细胞、T47D细胞ACAD... 目的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ACADM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与预后关系。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人乳腺癌MCF-7细胞、T47D细胞ACADM低表达细胞株,并建立原位成瘤及裸鼠尾静脉转移模型。分为ACADM高表达及低表达MCF-7细胞、T47D细胞组,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实验、ROS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功能检测,ROS清除剂、心磷脂氧化抑制剂Elamipretide、AKT激活剂SC79干预后功能检测,Transwell小室实验、Boyden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CADM高表达组的OS要比低表达ACADM更短。ACADM下调表达的MCF-7细胞和T47D细胞中N calnexin、Vimentin、p-P13K和p-AKT蛋白表达下调,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活性氧含量也增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Ⅴ的活性下降,线粒体内心磷脂明显减少,细胞侵袭能力降低,分别使用ROS清除剂、心磷脂氧化抑制剂Elamipretide、特异性AKT激活剂SC79后可逆转细胞侵袭功能。结论下调ACADM可抑制HR阳性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这一过程是因ACADM低表达导致的脂毒性,损伤线粒体功能,并通过ROS/PI3K/AKT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侵袭 脂毒性 ROS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语境下癌末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宇哲 张广清 杨晓霖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5-752,共8页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预期性悲伤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设计访谈提纲,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目的选取11名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的患者家庭叙事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预期性悲伤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设计访谈提纲,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目的选取11名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的患者家庭叙事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以生命健康叙事理论为框架,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12个亚主题,即个体层面影响因素(叙事素养、对死亡的认知程度、自我价值感)、人际层面影响因素(患者疾病情况、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庭叙事连接、同伴叙事连接、医者与家属间叙事连接)、文化政策层面影响因素(社会文化、病房物理环境、政策层面)。结论预期性悲伤受多层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应从个体、人际、家庭、社会等各层面展开多维度的叙事连接构建,预防照护者陷入单一照护者身份叙事闭锁,减轻照护者预期性悲伤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未患者 家庭照护者 叙事闭锁 叙事素养 预期性悲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检测Glypican-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媛媛 周陈杰 +3 位作者 李静 周玲 李明松 肖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0-106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检测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60例PHC,60例转移性肝癌,50例肝硬化,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肝囊肿,20例脂肪肝,20例肝血管瘤,20例药物性肝炎... 目的探讨血清检测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60例PHC,60例转移性肝癌,50例肝硬化,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肝囊肿,20例脂肪肝,20例肝血管瘤,20例药物性肝炎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GPC3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HC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并对治疗前后PHC患者血清中GPC3及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HC组血清GPC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组血清GPC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GPC3水平与甲胎蛋白水平及肝功能状况无关。GPC3与甲胎蛋白诊断PHC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56.7%,两者联合检测可将PHC的诊断率提高至85%。在23例治疗有效的PHC患者中,15例患者血清中GPC3水平较治疗前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而仅有10例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呈现与疗效相似的下降趋势。结论 GPC3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有望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同时血清GPC3的不同阈值或可在PHC及其他各类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发挥作用。GPC3具有较甲胎蛋白更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或可成为判断PHC治疗疗效的一种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肿瘤标志物 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骨肉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振华 杨晨 +2 位作者 罗宇玲 邓琼 戎晓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410-3414,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 GPS)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骨肉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经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骨肉瘤的103例患者资料。分析NLR和mGPS在各临...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 GPS)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骨肉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经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骨肉瘤的103例患者资料。分析NLR和mGPS在各临床病理特征组间有无显著差异。Cox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独立预后因子。描绘列线图并采用c-index评价预测精确度。结果 NLR在临床病理特征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性别(P=0.039)、年龄(P=0.000)、肿瘤部位(P=0.030)与mGPS显著相关。肿瘤部位(P=0.023)、初诊时有无转移(P=0.000)、NLR(P=0.011)和mGPS(P=0.007)是骨肉瘤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子,而初诊时有无转移(P=0.029)、NLR(P=0.032)和mGPS(P=0.014)是无事件生存期(EFS)的独立风险因子。列线图显示这个预后预测模型对骨肉瘤的预测准确度较好,OS和EFS的c-index值分别为0.689和0.685。结论 mGPS和NLR均可有效预测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两者在骨肉瘤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差距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总生存期 无事件生存期 预后因子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媛媛 青青 +1 位作者 陈科全 肖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77-2681,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8%和5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8%和55.4%,二者表达阳性率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133和p53的表达并无相关性。结论 CD133和p5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诊疗及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CD133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诱导激酶1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吴珍珍 刘志宏 孙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2-1278,共7页
目的探讨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 1,PINK1)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利用KM⁃Plotter网站数据进行PINK1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收集3对新鲜胃癌及癌旁标本和153例胃癌石蜡标本及相应临... 目的探讨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 1,PINK1)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利用KM⁃Plotter网站数据进行PINK1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收集3对新鲜胃癌及癌旁标本和153例胃癌石蜡标本及相应临床数据进行PINK1蛋白表达检测及生存分析验证,并对PINK1表达及其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及验证。结果KM⁃Plotter网站数据分析显示,PINK1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无论分期及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其高表达均提示不良预后;PINK1高表达与5⁃Fu辅助化疗疗效良好相关。在153例胃癌石蜡标本及3对新鲜胃癌及癌旁标本中验证发现PINK1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其表达随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在发生远处转移或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表达量更高。预测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时,PINK1免疫组化评分截断值4.50,AUC为0.772,敏感性为69.2%,特异性为76.0%;预测胃癌患者5⁃Fu辅助化疗疗效良好时,PINK1免疫组化评分截断值5.50,AUC为0.735,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76.9%。结论PINK1在胃癌中高表达并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化疗疗效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1 胃癌 预后 化疗疗效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神解毒汤对非小细胞肺癌伴骨转移患者失眠焦虑及疼痛状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甫婷 郭惠兰 +2 位作者 阮健 柳好 罗宇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探讨安神解毒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骨转移患者失眠焦虑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5年11月—2018年1月本科收治的120例NSCLC伴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均接受化疗、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安神解毒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骨转移患者失眠焦虑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5年11月—2018年1月本科收治的120例NSCLC伴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均接受化疗、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化疗间歇期予唑来磷酸治疗,观察组加服中药汤剂安神解毒汤治疗,均持续治疗4个周期。评估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睡眠)、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肺癌特异子量表),比较疼痛疗效,统计骨相关性事件(SREs)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降低(P<0.01),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升高(P<0.05),气促、咳嗽、咯血症状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DS、SAS、PSQI评分较低(P<0.01),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较高(P<0.05),气促、咳嗽、咯血症状评分较低(P<0.01),疼痛缓解有效率较高(P<0.05),SREs发生率较低(P<0.01)。结论:安神解毒汤治疗NSCLC伴骨转移患者失眠焦虑及疼痛方面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安神解毒汤 焦虑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诱导激酶1抵抗胃癌细胞凋亡并诱导奥沙利铂耐药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珍珍 刘志宏 +3 位作者 杨楠彦 吴晶晶 梁俊广 孙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69-2774,共6页
目的探讨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 1,PINK1)对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技术下调胃癌细胞中PINK1的表达,利用MTT法、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PINK1表达后胃癌... 目的探讨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 1,PINK1)对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技术下调胃癌细胞中PINK1的表达,利用MTT法、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PINK1表达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改变;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及MTT实验探索下调PINK1表达对于奥沙利铂敏感性的作用。结果下调PINK1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促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诱导凋亡,有效增加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结论PINK1可能是胃癌的潜在治疗靶点;下调PINK1表达可抑制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强奥沙利铂敏感性,与化疗有协同增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1 胃癌 细胞凋亡 化疗敏感性 奥沙利铂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
10
作者 王媛媛 周玲 郑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607-2608,共2页
患者男,43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发现腹部占位近1个月”,于2015年11月17日入院。体格检查:腹膨隆,右上腹部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为10 cm×7 cm,质硬,边界尚清晰,与周围组织黏连,活动度差。移动性浊音阳性。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患者男,43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发现腹部占位近1个月”,于2015年11月17日入院。体格检查:腹膨隆,右上腹部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为10 cm×7 cm,质硬,边界尚清晰,与周围组织黏连,活动度差。移动性浊音阳性。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胰腺癌相关抗原和胃癌相关抗原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抗原 甲胎蛋白 中上腹 肿瘤标志物 右上腹部 腹膨隆 腹部疼痛 体格检查 移动性 癌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鑫容 刘琦 +5 位作者 翟子彤 陈钰睿 贾心怡 徐倩 张立力 曾凯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45-48,52,共5页
癌症患者与家属间的疾病相关有效沟通对共同应对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国内外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内涵、临床意义及评估工具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描述了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程度,并阐述了其相关因素。目前癌症患者及家属... 癌症患者与家属间的疾病相关有效沟通对共同应对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国内外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内涵、临床意义及评估工具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描述了癌症患者与家属疾病相关沟通程度,并阐述了其相关因素。目前癌症患者及家属间疾病相关沟通存在较多问题;患者个人因素、家属个人因素及两者共同的背景因素可影响疾病相关沟通。鉴于我国家庭集中主义文化背景,有必要进一步基于我国国情挖掘癌症患者与家属间疾病相关沟通需求和内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家庭决策,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疾病相关沟通 家庭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沟通模式量表的汉化及其在我国癌症人群中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霖 彭美芳 +2 位作者 缪景霞 刘亚玮 张立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汉化患者沟通模式量表(patient communication pattern scale,PCPS)并在癌症人群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遵循Brislin翻译模型对PCPS进行翻译、回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测试对中文版PCPS进行文化调适。于2020年8-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广... 目的汉化患者沟通模式量表(patient communication pattern scale,PCPS)并在癌症人群中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遵循Brislin翻译模型对PCPS进行翻译、回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测试对中文版PCPS进行文化调适。于2020年8-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广州市2所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的258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PCPS共保留了11个条目,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和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疾病及治疗信息沟通”及“情绪表达”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367%。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8、折半信度为0.912,两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44、0.890。结论中文版PCP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国内癌症患者在治疗决策过程中的沟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沟通模式量表 癌症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SLP-2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佳露 胡国林 +3 位作者 刘磊 陈伙娣 李丹娟 梁卫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2-817,共6页
目的研究沉默SLP-2对人宫颈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siRNA转染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及宫颈鳞癌Siha细胞作为沉默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转染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SLP-2蛋白的表达量,用划痕实验、... 目的研究沉默SLP-2对人宫颈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siRNA转染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及宫颈鳞癌Siha细胞作为沉默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转染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SLP-2蛋白的表达量,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SLP-2对Hela和Sih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用基质胶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SLP-2对Hela和Siha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SLP-2后Hela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分子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及上皮间质转化上游转录因子Twist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组SLP-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划痕实验显示沉默组的划痕面积愈合率明显下降(P<0.01);Transwell实验及基质胶Transwell实验均显示沉默组穿过小室膜至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组上皮细胞标志分子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升高,而间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表达下降,表明Hela细胞和Siha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组Twist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下调。结论沉默SLP-2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使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wist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迁移 侵袭 SLP-2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测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霖 吴秀梅 +3 位作者 彭美芳 缪景霞 刘亚玮 张立力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编制癌症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测评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医患共同决策理论及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概念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及访谈初步构建条目池;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函询、认知性访谈优化条目池;便利抽样法分别调查获取292名及289名... 目的编制癌症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测评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医患共同决策理论及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概念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及访谈初步构建条目池;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函询、认知性访谈优化条目池;便利抽样法分别调查获取292名及289名癌症患者的有效数据用于项目分析及信效度评价。结果量表共19个条目,分为2个维度,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2.49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适配良好。条目内容效度指数及量表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总量表及两个因子与校标的相关系数在0.531-0.591之间。总量表及2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折半信度、重测信度分别在0.861-0.911、0.824-0.844、0.856-0.870之间。结论癌症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癌症患者治疗决策的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患者参与 治疗决策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被引量:5
15
作者 俞殷珏 赵林丰 李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0-656,共7页
目的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型癌症基因组数据库分析ACADM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量。上调及沉默乳腺癌细胞(MCF-7及T47D)中ACADM的表达,进行体外功能实验(... 目的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型癌症基因组数据库分析ACADM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量。上调及沉默乳腺癌细胞(MCF-7及T47D)中ACADM的表达,进行体外功能实验(噻唑蓝增殖实验、EdU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Boyden体外侵袭实验),探究ACADM对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建立裸鼠尾静脉转移模型验证ACADM功能,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诊断肿瘤组织。结果Oncomine样本集提示ACADM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中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P<0.05),过表达ACADM可提高乳腺癌细胞(MCF-7、T47D)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促进了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而沉默ACADM后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ACADM能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结论ACADM可促进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并提高其迁移、侵袭能力,在乳腺癌中扮演促癌基因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