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颖 樊蓉 +6 位作者 陈简 郑志丹 廖宝林 梁携儿 尹军花 周秋根 孙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成年初治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日呗胜收集860名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成年肝硬化且既往未接受过抗乙肝病毒治疗...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成年初治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日呗胜收集860名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成年肝硬化且既往未接受过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患者资料,应用child.Pugh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采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组织推荐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评估目标人群肾功能受损(eGFR〈60m№耐1.73衍)的发生率,同时分析影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96名患者被纳入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为8.45%(25,296),child.PughC级患者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child-PughB级和child-PughA级(17.2%[17/99]vs6.67%[7/105]vs1.09%[1/92],P〈0.001);年龄、高尿酸血症、child.Pugh评分均为肾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论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恶化,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显著上升,应密切监测肾功能,以指导患者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hild-Pllgh评分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受损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肾脏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小溪 钟春秀 +5 位作者 杨淑玲 樊蓉 彭劼 郭亚兵 孙剑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及替比夫定(L-DT)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DV(n=46)及L-DT(n=55)单药治疗的101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52周的血清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及替比夫定(L-DT)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DV(n=46)及L-DT(n=55)单药治疗的101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52周的血清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的比例。结果 52周时,ADV和L-DT组患者CR较基线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5和-0.12 mg/dl(ADV vs L-DT,P=0.000),未观察到CR较基线升高>0.50 mg/dl患者;eGFR较基线变化中位数分别为-4.09和+18.32 ml.min-.11.73 m-(2ADV vs L-DT,P=0.000);基线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9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ADV组有37.50%(3/8)在52周时上升至大于90 ml.min-1.1.73 m-2,L-DT组有92.31%(12/13)上升至大于90 ml.min-.11.73 m-2;ADV组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82.61%降至52周的78.26%,而L-DT组eGFR≥90 ml.min-1.1.73 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76.36%升至52周的94.55%;两组不同eGFR水平患者的构成比在基线时无统计学差异(P=0.443),52周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5)。结论 L-DT抗病毒治疗对于肾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樊蓉 孙剑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29-2032,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影响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大类:IFN以及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尽管现有药物已经可使大部分患者实现持续的HBV抑制,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无法实现免疫控制和功能性治愈。未来,随着新靶... 慢性乙型肝炎是影响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大类:IFN以及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尽管现有药物已经可使大部分患者实现持续的HBV抑制,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无法实现免疫控制和功能性治愈。未来,随着新靶点药物研发的进展,相信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像战胜HCV一样,战胜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识:2012年更新版》解读:治疗策略、耐药处理和无创肝纤维化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樊蓉 梁携儿 +1 位作者 孙剑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84-486,共3页
2012年2月18日,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在台湾召开的亚太肝脏病年会上发布了备受关注的《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识:2012年更新版》(以下简称2012年共识)[1],这是自2000年发布第一版共识以来,历经2003、2005和2008年3次更新... 2012年2月18日,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在台湾召开的亚太肝脏病年会上发布了备受关注的《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识:2012年更新版》(以下简称2012年共识)[1],这是自2000年发布第一版共识以来,历经2003、2005和2008年3次更新和修订,时隔4年第5次发布修订的共识意见。2012年共识紧密结合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c定量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尹雪如 佘格欣 +1 位作者 侯金林 樊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56-2158,共3页
HB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HBc是人体感染HBV后产生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之一。过去有研究表明,HBeAg阳性孕妇血清中低水平抗-HBc与婴儿免疫预防失败相关。此外,抗-HBc是与肝脏炎症活动及治疗效果相关的重要免疫学指标,可用于... HB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HBc是人体感染HBV后产生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之一。过去有研究表明,HBeAg阳性孕妇血清中低水平抗-HBc与婴儿免疫预防失败相关。此外,抗-HBc是与肝脏炎症活动及治疗效果相关的重要免疫学指标,可用于评估肝脏炎症、预测抗病毒疗效以及停药后持续应答。抗-HBc定量的临床应用,为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开拓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抗体 传染性疾病传播 垂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和优化治疗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樊蓉 孙剑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39-1244,共6页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大类:α-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目前临床抗病毒方案存在疗效不佳和耐药率高的缺点,而探索预测疗效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耐药率成为我国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重点。抗...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大类:α-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目前临床抗病毒方案存在疗效不佳和耐药率高的缺点,而探索预测疗效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耐药率成为我国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重点。抗病毒药物优化的关键就在于: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应答情况,对疗效欠佳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远期疗效,降低耐药的发生。在中国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抗病毒优化治疗策略将是我国乙型肝炎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 核酸类 核苷酸和核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没有乙型肝炎的未来 被引量:2
7
作者 樊蓉 尹雪如 +1 位作者 侯金林 刘志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HBV感染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灭病毒性肝炎对我国人群危害的主要手段之一。最新研究结果证实了妊娠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同时,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5年7月25日启动... HBV感染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灭病毒性肝炎对我国人群危害的主要手段之一。最新研究结果证实了妊娠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同时,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5年7月25日启动了"乙型肝炎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旨在通过移动医疗工具对乙型肝炎孕妇进行规范化管理,以达到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HBV母婴传播的目的。目前我国抗击乙型肝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信随着这项最新研究的发现以及"小贝壳"项目的启动,终将会实现没有乙型肝炎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短期自发波动分析
8
作者 樊蓉 尹军花 +4 位作者 杨淑玲 李小溪 余高扬 孙剑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未抗病毒治疗的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载量,评价其HBV DNA短期自发波动情况及影响其波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123例ALT>2×ULN的未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首次就诊的HBV DN... 目的通过监测未抗病毒治疗的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载量,评价其HBV DNA短期自发波动情况及影响其波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123例ALT>2×ULN的未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首次就诊的HBV DNA定量(罗氏COBAS)、HBsAg定量、ALT、AST结果,第二次就诊(间隔4周以内)的HBV DNA定量结果;对于首次就诊4周内行肝脏穿刺的受试者评价其肝组织学结果(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和Ishak组织纤维化评分)。结果 93例(75.6%)受试者HBV DNA波动≤0.5 Log IU/ml,30例(24.4%)受试者HBV DNA波动>0.5 Log IU/ml。应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HBV DNA的波动程度与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及HBV DNA载量相关。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10的患者其发生HBV DNA显著波动的概率显著高于Knodell坏死炎症评分<10的患者(50.0%vs 18.3%,P=0.042);HBV DNA载量<7 LogIU/ml的患者,其发生HBV DNA显著波动的概率显著高于HBV DNA载量≥7 Log IU/ml的患者(42.9%vs 20.6%,P=0.03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免疫清除期,其HBV DNA在短期内存在波动,其中约25%的受试者的HBV DNA波动在0.5 LogIU/ml以上;HBV DNA波动的程度与肝脏炎症程度以及HBV DNA载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载量 短期自发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