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1例中耳炎咽鼓管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闫晶晶 梁勇 +1 位作者 陈燕萍 王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了解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设61例(85耳)中耳炎患者为病变组,设鼓膜完整的15例(30耳)经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咽鼓管功能正...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重建了解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的解剖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设61例(85耳)中耳炎患者为病变组,设鼓膜完整的15例(30耳)经专科检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咽鼓管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层螺旋CT分别行颞骨静态及动态CT扫描,且均行多平面重组重建,重建后分别测量其骨部、软骨部开放区域、软骨部闭合区域、软骨部有效闭合区域长度,并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对照组鼓室前段直径(9.95±1.29)mm,骨-软骨接合部直径(3.89±0.50)mm,骨部长度(20.89±1.81)mm;病变组鼓室前段直径(9.85±0.83)mm,骨-软骨接合部直径(3.92±0.37)mm,骨部长度(20.51±2.13)mm;静态CT多平面重组重建:对照组开放区域长度(10.99±0.87)mm,闭合区域长度(36.90±6.73)mm,病变组开放区域长度(8.50±0.55)mm,闭合区域长度(42.26±7.19)mm;动态CT多平面重组重建:对照组有效闭合区域长度(10.20±3.96)mm,病变组有效闭合区域长度(33.32±9.44)mm。结论中耳炎耳咽鼓管与正常耳咽鼓管骨部无明显差异;静态下病变组软骨部闭合区域大于对照组软骨部闭合区域长度;动态下对照组咽鼓管软骨部闭合区域长度减小,开放区域长度增加,而病变组闭合区域长度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重建 咽鼓管 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