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失眠的关系:反刍思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8
1
作者 余佳 刘可智 刘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反刍思维在应对方式与失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反刍思维量表(R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四川省某所高校7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失眠检出率为36.6%;积极应对与RRS总分及各维度... 目的探讨大学生反刍思维在应对方式与失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反刍思维量表(R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四川省某所高校7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失眠检出率为36.6%;积极应对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7^-0.116,P<0.01),与IS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59,P<0.001);消极应对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98~0.334,P<0.001),与IS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64,P<0.001);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IS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1~0.281,P<0.001);反刍思维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失眠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应对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失眠状况,也可以通过反刍思维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其失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应对方式 失眠 反刍思维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手机依赖性问卷在大学生群体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连虹 许晓珩 +7 位作者 方乐琴 谢丽凯 林晓敏 陈燚林 郑馥盈 贝燕柔 张璐 张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6-751,共6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手机依赖性问卷(MPIQ)在大学生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2122名,使用中文版MPIQ评定被试者手机依赖情况。1个月后,随机选取其中的60名测评中文版MPIQ以评定重测信度,并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划界值的的真阳性率(... 目的评价中文版手机依赖性问卷(MPIQ)在大学生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2122名,使用中文版MPIQ评定被试者手机依赖情况。1个月后,随机选取其中的60名测评中文版MPIQ以评定重测信度,并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划界值的的真阳性率(灵敏度)和假阳性率(1-特异度),寻求最佳划界分。结果98.9%的受试者完成中文版MPIQ的所有条目填写。中文版MPIQ总分呈正偏态分布,中文版MPIQ得分性别无统计学差异,探索性因子分析趋向于单因子结构,方差解释值为49.01%。各条目载荷在0.54~0.77;Chronbachα系数和Spearman Brown分半信度为0.84和0.83,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4~0.76,重测信度为0.48(P<0.001),ROC曲线下面积0.707,最佳截断点32.5,敏感度为0.634,特异值为0.652,中文版MPIQ总分在32以上为手机依赖组。结论中文版MPIQ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初步探讨最佳划界分为3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手机依赖性问卷 效度 信度 划界分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依赖性使用与睡眠和饮食行为相关:基于212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 被引量:17
3
作者 方乐琴 许晓珩 +5 位作者 林晓敏 陈燚林 郑馥盈 贝燕柔 张璐 张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00-1505,共6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使用情况与睡眠和饮食行为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手机依赖性量表(MPI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三因素饮食问卷R21(TFEQ-R21),对21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两...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使用情况与睡眠和饮食行为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手机依赖性量表(MPI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三因素饮食问卷R21(TFEQ-R21),对21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两两相关分析及设置哑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PSQI总分、TFEQ-R21的3个因子分(非控制性进食、认知限制进食、情绪性进食)、睡前使用手机、手机使用时间与MPIQ总分均呈显著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提示最终模型的R2值为21.8%(调整后R2为21.5%)。结论手机的依赖性使用与睡眠障碍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均相关,学校应该对手机依赖性使用人群进行必要的宣教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性使用 睡眠质量 饮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4
作者 中国睡眠研究会 张斌 +7 位作者 艾思志 李馨 刘帅 刘响 马靓 谢小磊 张捷 周俊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但引起个体的健康损害,而且可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失眠治疗模式存在过程复杂、成本较高等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便捷和低成本的失眠数字疗法(DTI)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然而,目前国...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但引起个体的健康损害,而且可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失眠治疗模式存在过程复杂、成本较高等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便捷和低成本的失眠数字疗法(DTI)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DTI的相关规范。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和医学工程领域的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制订《失眠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针对DTI的定义、适应证、核心原理、研发设计、推广应用、教育培训、数据保护、伦理监管等进行阐述,以期为DTI提供全面而规范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疗法 失眠症 睡眠障碍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障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双艳 张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1-737,共7页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与其他疾病相互影响,引起个体的健康损害,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失眠障碍的疾病亚型、共病研究、机制假说、评估策略、治疗手段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更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平台可以融合失眠...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与其他疾病相互影响,引起个体的健康损害,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失眠障碍的疾病亚型、共病研究、机制假说、评估策略、治疗手段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更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平台可以融合失眠障碍的早期预警、精准评估诊断、治疗手段、后期随访等部分,建立全面和规范的失眠障碍治疗和管理系统,有助于减缓失眠障碍发病率的上升趋势,节约卫生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数字化平台 治疗和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睡前觉醒量表测评短暂失眠障碍患者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7
6
作者 吴艾柯 溥弋棋 +4 位作者 赵昱翰 方乐琴 杨璐璐 罗雪 张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入睡前觉醒量表(PSAS)测评短暂失眠障碍(BID)患者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170例BID患者和150例正常睡眠者(NS),完成PS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其中,72例BID患者在3个月后接受PSAS、HADS、IS... 目的:评价中文版入睡前觉醒量表(PSAS)测评短暂失眠障碍(BID)患者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170例BID患者和150例正常睡眠者(NS),完成PS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其中,72例BID患者在3个月后接受PSAS、HADS、ISI重测。结果:BID组的PSAS分值呈现正态分布,PSAS分值与HADS、ISI分值均呈正相关(r=0.55、0.40,均P <0.01)。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平行分析结果显示PSAS趋向于双因子结构(躯体觉醒和认知觉醒),方差解释值为55.84%,条目负荷为0.46~0.89。BID组的PSAS及其分量表分值均高于NS组(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PSAS的最佳划界分为32/33 (灵敏度0.72,特异度0.81)。Chronbachα和Spearman 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0.91和0.76,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1~0.85 (均P<0.01),重测信度为0.37 (P<0.01)。此外,PSAS分值变化率与ISI、HADS分值变化率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中文版PSAS测评BID患者的睡前觉醒程度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前觉醒量表 短暂失眠障碍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氧改善间歇性缺氧所致的肥胖大鼠下丘脑瘦素反应性降低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梦璐 朱恬 +2 位作者 马俊文 杜晓红 冯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6-1703,共8页
目的使用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模型,探索间歇性缺氧-复氧(IHR)对肥胖大鼠体质量、食水摄入量、循环代谢因子和中枢瘦素注射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12周高脂饮食(HFD)喂养建立DIO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并继续HFD喂养:常氧组(NM,n=15)... 目的使用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模型,探索间歇性缺氧-复氧(IHR)对肥胖大鼠体质量、食水摄入量、循环代谢因子和中枢瘦素注射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12周高脂饮食(HFD)喂养建立DIO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并继续HFD喂养:常氧组(NM,n=15)、间歇性缺氧组(IH:6%O2,30周期/h,8 h/d,4周,n=15),IHR组(缺氧2周后复氧2周,n=15)。记录大鼠体质量、饮食饮水情况,检测循环瘦素、IL-6、Ang-II含量。IHR干预结束后,大鼠接受4μg瘦素侧脑室注射,1 h后处死取材下丘脑及肝脏。通过免疫组化观察下丘脑POMC、FRA-1、FRA-2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下丘脑POMC、pSTAT3、LepR表达,RT-PCR检测下丘脑和肝脏中LepR mRNA含量,对比各组大鼠下丘脑瘦素受体(LepR)及下游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IH暴露导致DIO大鼠体质量(P=0.001)和摄食量(P=0.001)增加,全身炎症因子升高(瘦素P=0.004;IL-6 P=0.008;Ang-II P<0.001)。IH抑制下丘脑食欲抑制肽POMC表达(P<0.001 vs NM组),降低反映瘦素反应性神经元活性的FRA-1表达(P<0.001 vs NM组),抑制对瘦素响应的pSTAT3表达(瘦素+vs瘦素-,P=0.241),降低对外源性瘦素给药的反应性(P<0.001 vs NM组),并下调下丘脑和肝脏LepR mRNA含量(P<0.001 vs NM组)。经过2周的复氧治疗后,IH加剧的体质量增加和代谢紊乱能够得到改善,下丘脑瘦素反应性也有所提高。结论IH可能通过下调LepR表达损害下丘脑瘦素信号传导,从而促进肥胖大鼠增重,这可以通过复氧治疗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缺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肥胖 瘦素 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66
8
作者 刘帅 张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33-638,共6页
2016年6月,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编制的《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正式出版,旨在为失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规范化的临床参考依据。指南采用循证医学标准,基于最新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强调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中的地位,且增加... 2016年6月,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编制的《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正式出版,旨在为失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规范化的临床参考依据。指南采用循证医学标准,基于最新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强调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中的地位,且增加和丰富对特殊人群的评价和干预。本文拟对指南编制过程和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和补充说明,以为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指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指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障碍住院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唐翀 曾淑妃 +4 位作者 梁瀚文 王佳佳 邹晖 蔡丽丹 张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4399-4405,共7页
背景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的比较GAD住院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治疗的GA... 背景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的比较GAD住院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治疗的GAD患者为GAD组(n=30),同期通过广告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中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n=30)。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行心理测评,采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Go/No-go联想任务、N-back任务分别评估认知功能的注意、抑制及工作记忆功能。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量表测评总分及认知功能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GAD住院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差异。结果GAD组HAMA、HAMD总分和最严重情况时BSI-CV总分及最严重情况时存在自杀意念者所占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N-back任务:GAD组1-back击中目标率(NBACK1a)、2-back击中目标率(NBACK2a)低于健康对照组,1-back击中目标的平均反应时(NBACK1b)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BACK1a〔OR=0.946,95%CI(0.898,0.997),P=0.038〕、NBACK1b〔OR=1.007,95%CI(1.000,1.014),P=0.042〕是GAD的影响因素。结论与健康对照者相比,GAD住院患者的工作记忆较差,需要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症 健康受试者 认知 记忆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诱发的神经可塑性——基于系列fMRI实验的脑区分布递减时空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幸明 付彤 +6 位作者 刘昌 张宾 伏云发 李恩泽 ZHANG Jian 陈盛强 党彩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74,I0002-I0005,共24页
工作记忆训练(Working Memory Training,WMT)诱发神经可塑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晰。为探索WMT改变正常人群大脑功能的时空特性,以"扩展的智力顶额整合理论"和"神经效率假说"为依据,采用逐层递进的5种方法,分6个步... 工作记忆训练(Working Memory Training,WMT)诱发神经可塑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晰。为探索WMT改变正常人群大脑功能的时空特性,以"扩展的智力顶额整合理论"和"神经效率假说"为依据,采用逐层递进的5种方法,分6个步骤来查究近20年来正常人群WMT的37篇fMRI文献。第一步,用叙述性综述、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法比较脑区激活模式和脑网络功能连接在WMT前后发生的改变,发现WMT改变了大脑的5个联合区、7个宏观区和3个子区。其中,额上回、顶下小叶和扣带回这3个子区各自激活减弱的报道文献数量多于其激活增强的,且这种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步,采用激活似然估计法对其中26篇开展元分析,发现大脑的3个子区激活减弱水平在WMT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额中回(BA6和8)、额上回(BA6)和前扣带回(BA24和32)。第三步,综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提出WMT脑区分布递减时空模型,产生5个结果和讨论。第四步,采用非参数检验进一步追踪WMT效应的调节因素,发现训练的任务类型和时间分别对脑区激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五步,针对正常人群WMT诱发神经可塑性的时空特性,得出3个结论:第一, WMT改变了正常人群相应脑区的神经活动,表现为减弱或增强,但减弱更加突出,且更新和较短时间的WMT倾向于诱发较多减弱;第二,这些神经活动变化主要发生在额顶叶联合区,但也包括分别以颞叶、枕叶、扣带回及纹状体为主的联合区,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整脑功能联合。这体现了WMT诱发神经可塑性的空间特性,且符合"扩展的智力顶额整合理论";第三,额中回、额上回、顶下小叶和扣带回(尤其前扣带回)这4个子区在激活减弱水平上重点展示了WMT神经可塑性的时间特性,且符合"神经效率假说",恰好体现出"聪明的大脑更懒惰"。第六步,指出WMT诱发神经可塑性的未来研究可能关注脑可塑性中的低活跃性、辨析额中回、额上回、顶下小叶和扣带回(尤其前扣带回)这4个子区在激活减弱水平上体现的时间特性、找寻训练减弱或增强大脑活动的综合性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神经可塑性 脑区分布递减时空模型 额中回 额上回 前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新生手机依赖性使用情况及其与睡眠质量及焦虑和抑郁关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碧夏 张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596-3601,共6页
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随身物品,手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但网络的发展,手机功能的多样性,尤其是无升学压力的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的生活时,手机的依赖性使用情况更加突出。目的调查医学院校... 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随身物品,手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但网络的发展,手机功能的多样性,尤其是无升学压力的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的生活时,手机的依赖性使用情况更加突出。目的调查医学院校新生手机依赖性使用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2017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专业为单位,选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一学生中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共1 050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并采用手机依赖性问卷(MPI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贝克抑郁问卷(BDI)评估手机依赖性使用、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问卷1 050份,回收有效问卷944份,有效回收率为89.90%。不同性别、学习兴趣、学习压力、SAS、BDI情况的学生MPI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兴趣(r=-0.217)、学习压力(r=-0.229)与MPIQ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SAS评分(r=0.114)、BDI评分(r=0.380)、颈围(r=0.110)与MPIQ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2.713,95%CI(1.394,4.032)]、学习兴趣[β=-3.040,95%CI(-4.353,-1.728)]、学习压力[β=-3.108,95%CI(-4.374,-1.842)]、SAS评分[β=2.492,95%CI(0.524,4.459)]、BDI评分[β=1.517,95%CI(1.029,2.005)]是MPIQ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生手机依赖性使用情况较男性多,应该重点关注女生手机依赖性的使用情况。而手机依赖性使用与医学院校新生的焦虑、抑郁情况有关,需要引起家庭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问卷调查 手机依赖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障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杨璐璐 康尹之 +1 位作者 张菀凌 张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且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失眠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且易成瘾,目前认知行为治疗为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由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且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失眠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且易成瘾,目前认知行为治疗为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由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存在费用高、操作不统一规范等弊端,网络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逐渐兴起,其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且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相当。本文对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形式、疗效以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失眠状况和睡眠质量及二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娴 李伟霞 张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60-664,共5页
目的调查青少年失眠状况和睡眠质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技工学校学生统一发放4733份调查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342份,记录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户籍、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 目的调查青少年失眠状况和睡眠质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技工学校学生统一发放4733份调查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342份,记录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户籍、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学习压力、吸烟和饮酒等,以及睡眠和情绪相关量表评分,包括失眠严重指数(ISI)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Beck抑郁量表(BDI)。结果 3342名青少年中存在失眠997例(29.83%)、日间嗜睡568例(17.00%)、焦虑243例(7.27%)和抑郁1287例(38.51%)。根据ISI中文版评分分为非失眠组(2345名)和失眠组(997例),失眠组女性(P=0.000)、健康状况不良(P=0.000)、非独生子女(P=0.006)、有学习压力(P=0.000)和吸烟(P=0.027)比例,以及ISI中文版评分(P=0.000)、ESS评分(P=0.000)、SAS评分(P=0.000)和BDI评分(P=0.000)均高于非失眠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SI中文版评分和PSQI评分均与ESS评分(r=0.361,P=0.000;r=0.064,P=0.000)、SAS评分(r=0.326,P=0.000;r=0.069,P=0.000)和BDI评分(r=0.529,P=0.000;r=0.067,P=0.000)呈正相关,且ISI中文版评分的上述相关性(r=0.300~0.600)高于PSQI评分(r<0.100)。进一步偏相关分析显示,ISI中文版评分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056,P=0.001)。结论失眠组女性更多、健康状况更差、非独生子女更多、学习压力更大、吸烟比例更高,以及日间嗜睡、焦虑和抑郁更严重。与PSQI量表相比,ISI量表中文版与日间嗜睡、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更紧密,可能更适用于筛查和评价青少年失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睡眠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同房间共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李双艳 林艳媚 +2 位作者 林连虹 谢丽凯 张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196-4202,共7页
背景儿童同房间共眠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并引发一系列睡眠问题。目的调查广州市小学生同房间共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广州市登记在册的小学名单,2014年应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所省重点、1所市重点和1所区重点小学符合研究标准... 背景儿童同房间共眠可能影响其睡眠质量,并引发一系列睡眠问题。目的调查广州市小学生同房间共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广州市登记在册的小学名单,2014年应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所省重点、1所市重点和1所区重点小学符合研究标准的2462名在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式化睡眠问卷调查小学生最近1年的睡眠状况,问卷包括5部分:基本资料、家庭资料、父母资料、睡眠问题及儿童通常是否自己睡一间房?并依据最后一部分结果将儿童分为非共眠组和共眠组。问卷经学生带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填写,1周内交回。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462份,回收有效问卷2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5.2%。2345名小学生中,男1218名,女1127名;年龄(9.5±1.7)岁;共眠1217名(51.9%),非共眠1128名(48.1%)。两组儿童年龄、近1年规律服药情况、单亲家庭情况、就寝环境、居住面积情况、家庭月收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儿童同房间共眠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χ2趋势=30.91,P<0.01)。非共眠组儿童母亲、父亲年龄均大于共眠组(P<0.05);两组儿童母亲不愿晨起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父亲文化程度、晨起口干、惊醒、不愿晨起、经常流汗、日间困倦、入睡困难、晨起头痛、睡眠感缺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打鼾、惊醒、不愿晨起、经常流汗、经常翻身、日间困倦、特殊俯睡体位、磨牙、尿床、呓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13,95%CI(0.659,0.772)〕、单亲家庭〔OR=1.348,95%CI(1.098,1.655)〕、儿童打鼾〔OR=1.115,95%CI(1.020,1.219)〕、居住面积〔OR=0.908,95%CI(0.826,0.997)〕是小学生发生同房间共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广州市小学生与其家人同房间共眠状况较普遍(51.9%),低龄、单亲家庭、儿童打鼾、居住面积小是其同房间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睡眠障碍 儿童 同房间共眠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