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颅咽管瘤第二本全英文专著Atlas of Craniopharyngioma出版有感
1
作者 漆松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7-280,共4页
1932年,Harvey Cushing教授最早提出并统一了“颅咽管瘤”这一名词,鉴于颅咽管瘤形态复杂多变、手术难度高且症状多样化,Cushing教授将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比喻为神经外科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之后有学者认为颅咽管瘤存在不可切除(irresect... 1932年,Harvey Cushing教授最早提出并统一了“颅咽管瘤”这一名词,鉴于颅咽管瘤形态复杂多变、手术难度高且症状多样化,Cushing教授将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比喻为神经外科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之后有学者认为颅咽管瘤存在不可切除(irresectable)类型,并陆续提出各种分型和名词,例如:视交叉前型、视交叉后型;鞍内型、鞍上型、鞍内鞍上型;垂体柄前型、穿垂体柄型、垂体柄后型;严格第三脑室内型、非严格第三脑室内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专著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蔚林 漆松涛 +1 位作者 张喜安 陆云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的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对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 目的:探讨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的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对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分为进出脑干段(rootentry/exitzone,REZ),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REZ有重要的解剖三角;桥小脑角段面神经运动支与前庭蜗神经走行关系恒定,走行在前庭蜗神经前上方,中间神经和面神经运动根在内耳道中部融合成一支;桥小脑池蛛网膜象袖套一样延续至内耳道底部。结论:(1)听神经瘤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面、前庭蜗神经池与桥小脑池相连续;(2)听神经瘤可利用REZ解剖三角来寻找面、前庭蜗神经的起始段,并根据肿瘤生长方向不同与REZ的解剖关系分3种类型,有利于术中面、前庭蜗神经功能的保留;(3)磨除内耳道后唇不能超过1cm,以免进入骨迷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内耳道 蛛网膜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无反应性全面量表在神经外科患儿中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彭娟 邓瑛瑛 +4 位作者 曹阳 刘丹 李璇 周瑛 周宏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437-3439,共3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无反应性全面量表(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 scale,FOUR量表)在神经外科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rislin法翻译中文版FOUR量表并与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对100例神经外科患儿的意识进行评估,分析其信效度,... 目的:探讨中文版无反应性全面量表(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 scale,FOUR量表)在神经外科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rislin法翻译中文版FOUR量表并与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对100例神经外科患儿的意识进行评估,分析其信效度,以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患者出院时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来判断预测预后的辨别力。结果:中文版FOUR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74,重测信度为0.945,与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相关性好,评定者间的一致性良好,内容效度指数为0.96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结论 :中文版FOUR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神经外科患儿的意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度 效度 神经外科 中文版FOUR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邱炳辉 杜佳澍 +2 位作者 钟晴蕾 卓杰 何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9-783,共5页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40%,但易被重型颅脑创伤相似临床表现所掩盖,导致漏诊或误诊,影响患者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需纳入多模态神经重症监护。急性期(伤后72 h内)有15%~20%患者并发低钠血症,亦发生肾上腺皮...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40%,但易被重型颅脑创伤相似临床表现所掩盖,导致漏诊或误诊,影响患者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需纳入多模态神经重症监护。急性期(伤后72 h内)有15%~20%患者并发低钠血症,亦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游离皮质醇测定更具诊断价值;慢性期(伤后3个月后)有18%~37%患者生长激素缺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但易误诊,平均诊断延误14个月。临床管理应实现三大转变,即从急性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向注重患者预后和功能转变,从激素替代治疗向神经修复转变,从单纯神经外科向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科、内分泌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整合转变,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下丘脑-垂体系统 低钠血症 肾上腺功能减退 生长激素 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15例报告)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伟光 漆松涛 +2 位作者 彭玉平 骆实 龙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5例交通性脑积水病人均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前术后行NPH评分,测Evans指数,腰穿测颅内压,脑池显像观察脑脊液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患者术后NPH评分平均提...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5例交通性脑积水病人均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前术后行NPH评分,测Evans指数,腰穿测颅内压,脑池显像观察脑脊液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患者术后NPH评分平均提高(3.26±1.83),Evans指数平均减小(0.11±0.09),颅内压平均下降(66.3±65.8)mmH2O,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池显像表明放射性示踪剂在术后1~3h进入侧脑室,术后6h离开侧脑室,术后24h于大脑凸面呈大致对称的放射性分布。结论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可应用于交通性脑积水,造瘘同时穿透Liliequist膜间脑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性脑积水 三脑室底造瘘术 脑池显像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在神经重症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曹阳 刘丹 +2 位作者 邓瑛瑛 王晓艳 夏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常规口腔护理、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处理,记录相关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常规口腔护理、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处理,记录相关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P<0.05)、ICU住院时间(P=0.007)、早期口腔清洁评分(P=0.010)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口咽及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P=0.001、P=0.011)、培养一致率(P=0.04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NICU患者口咽定植菌负荷量、维持定植菌低水平、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VAP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神经重症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附133例报告) 被引量:17
7
作者 孟伟 漆松涛 +5 位作者 欧阳辉 黄广龙 龙浩 李志勇 张永明 刘晓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方法。方法133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和激光刀切除肿瘤,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方法。方法133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和激光刀切除肿瘤,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26例(95%),次全切除7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2%),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108例,按House-Brackmann分级,面神经I-Ⅱ级65例(60.2%),Ⅲ-Ⅳ级36例(33.3%),Ⅴ-Ⅵ级7例(6.5%)。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及面神经保护的术中技巧是面神经保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保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MRI特征与微血管减压术后短期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唐四强 漆松涛 +7 位作者 刘忆 陈铭 汪潮湖 张喜安 潘军 石瑾 黄广龙 陈加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疗效与术前MRI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经MVD治疗的10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前MRI薄层增强扫描资料与围手术期疗效的关系。MRI相关因素包括:...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疗效与术前MRI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经MVD治疗的10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前MRI薄层增强扫描资料与围手术期疗效的关系。MRI相关因素包括: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面积比、三叉神经根(trigeminal nerve,TGN)截面积比、TGN长度比、压迫点距离和方位、基底动脉位置、责任血管类型;手术疗效分为:疼痛消失、缓解、无效。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压迫方位(P=0.017)、压迫点距离(P<0.001)、责任血管类型(P=0.016)、TGN截面积比(P<0.001)是影响MVD围手术期疗效的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责任血管类型(P=0.002),TGN截面积比(P=0.020)是MVD围手术期疗效的预测因子。结论术前MRI显示责任血管是动脉、神经根无萎缩的患者MVD后围手术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MRI特征 短期疗效 神经根萎缩 桥小脑角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42)作用的小胶质细胞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韦美丹 林继宗 +2 位作者 朱宁 王克万 王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3-688,共6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1-42)作用的小胶质细胞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生存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在体外建立NSCs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Aβ1-42蛋白作用小胶质细胞前后NSCs增殖、分化及凋亡情况。结果:与单纯...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1-42)作用的小胶质细胞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生存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在体外建立NSCs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Aβ1-42蛋白作用小胶质细胞前后NSCs增殖、分化及凋亡情况。结果:与单纯共培养组相比,Aβ1-42干预共培养组的增殖率降低,且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胆碱乙酰转化酶(CHAT)阳性表达率也均降低。结论:Aβ1-42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了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能显著降低其分化成神经元尤其是胆碱能神经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安全切除及术中面神经保护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广龙 漆松涛 +3 位作者 张喜安 石瑾 潘军 邱晓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的安全切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及解剖学基础。方法 121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CUSA)和激光刀切除肿瘤,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的安全切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及解剖学基础。方法 121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CUSA)和激光刀切除肿瘤,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00%(12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93.4%(113例),蜗神经解剖保留90.1%(109例),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121例,按House-Brackmann分级对面神经功能评估,I-II级71.9%(87例),III-IV级25.6%(31例),V-VI级3.3%(4例)。结论掌握听神经瘤与蛛网膜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是听神经瘤安全切除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蛛网膜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研究
11
作者 谭宝东 潘军 +3 位作者 崔连旭 梁学军 潘裕烽 陆大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3-550,共8页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DNA样本进行APOE基因检测,并按照APOE基因...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DNA样本进行APOE基因检测,并按照APOE基因型分为APOE2型组(9例)、APOE3型组(58例)、APOE4型组(37例)。给予所有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健康状态[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血肿清除、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3组总有效率(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1)和复发率(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6)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APOE3型组总有效率高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5)、复发率低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5)APOE2型组。3组KPS评分、血肿量及血肿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前APOE3型组较APOE2型组KPS评分高(P=0.009)、血肿量(P=0.000)和血肿面积(P=0.000)大,且APOE4型组较APOE2型组血肿量大(P=0.038);治疗后1个月APOE3型组KPS评分高于APOE2型组(P=0.000)和APOE4型组(P=0.000),血肿量和血肿面积均小于APOE2型组(P=0.000,0.000)和APOE4型组(P=0.000,0.000);治疗后3个月APOE3型组KPS评分高于(P=0.007)、血肿面积小于(P=0.046)APOE2型组。组内不同观察时间点两两比较发现,APOE2型组、APOE3型组和APOE4型组治疗后1个月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00,0.000,0.000),治疗后3个月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00,0.000,0.000)和治疗后1个月(P=0.001,0.000,0.000);3组治疗后1个月血肿量(P=0.000,0.000,0.000)和血肿面积(P=0.000,0.000,0.000)小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肿量和血肿面积小于治疗前(血肿量:P=0.000,0.000,0.000;血肿体积:P=0.000,0.000,0.000)和治疗后1个月(血肿量:P=0.002,0.000,0.000;血肿体积:P=0.000,0.000,0.000)。KPS评分、血肿量及血肿面积的处理因素与测量时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均P=0.000),APOE3型组KPS评分、血肿量及血肿面积变化幅度最大,提示APOE3型患者对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反应最佳,疗效最好。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疗效关系密切,且APOE3型患者表现出最佳疗效和安全性,有助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载脂蛋白E类 多态现象 遗传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全程内镜扩大经蝶技术切除复杂蝶斜区病变:附15例报道 被引量:4
12
作者 樊俊 彭玉平 +2 位作者 漆松涛 潘军 陆云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全程内镜技术在扩大经蝶入路蝶斜区大型复杂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复杂蝶斜区病变患者15例,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及注册,术中采用双侧鼻孔扩大经蝶入路,在全程内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术后经病...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全程内镜技术在扩大经蝶入路蝶斜区大型复杂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复杂蝶斜区病变患者15例,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及注册,术中采用双侧鼻孔扩大经蝶入路,在全程内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垂体腺瘤7例,脊索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1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术后一过性尿崩3例,短暂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26月,2例未全切病例出现复发并接受放射治疗。结论对于复杂蝶斜区病变的扩大经蝶入路手术,将神经导航与全程内镜技术相结合可充分利用两种技术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蝶斜区 垂体腺瘤 脊索瘤 海绵状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伟光 彭玉平 +3 位作者 漆松涛 张喜安 樊俊 纠智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磁共振特点,指导临床选择手术适应证。方法15例患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磁共振常规扫描分析其术前术后的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影像显示梗阻部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磁共振特点,指导临床选择手术适应证。方法15例患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磁共振常规扫描分析其术前术后的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影像显示梗阻部位的积水解除,脑室缩小,室周水肿现象减退,病人症状改善。结论磁共振可通过显示脑池的大小,三脑室底的形态,室周水肿现象推断交通性脑积水在脑室外脑池内梗阻部位,通过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术前影像分析,可帮助确定交通性脑积水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的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三脑室底造瘘术 交通性脑积水 磁共振 Liliequist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移行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佳鸣 漆松涛 +3 位作者 张喜安 石瑾 陆云涛 潘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中枢髓鞘部、周围髓鞘部与移行区的结构特点。方法在15例尸头标本上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不同的颅底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三叉神经的走行。然后将三叉神经脑池段(三叉神经从脑干端至美克氏腔开口的部分)完整取下,制...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中枢髓鞘部、周围髓鞘部与移行区的结构特点。方法在15例尸头标本上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不同的颅底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三叉神经的走行。然后将三叉神经脑池段(三叉神经从脑干端至美克氏腔开口的部分)完整取下,制作成组织学切片并用Luxol fast blue髓鞘染色,观察三叉神经移行区的结构特点,并测量各项数据。结果三叉神经的中枢髓鞘伴随三叉神经出脑干,前行在脑桥小脑角池内;中枢髓鞘出脑干后(2.34±0.81)mm开始向周围髓鞘部移行,在距脑干(3.78±0.69)mm左右截止。中枢髓鞘占脑池段全长的(30.5±5.6)%,周围髓鞘占脑池段全长的(81.1±8.1)%,移行区出现在脑池段(18.8±6.5)%~(30.5±5.6)%的位置。结论三叉神经的移行区与神经根进出脑干端处于两个不同的位置。三叉神经的中枢髓鞘部和移行区位于脑桥小脑角池内,该区域受到的血管压迫可能是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移行区 髓鞘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控制下的分流管调整术和拔除术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喜安 彭玉平 +1 位作者 漆松涛 罗洪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0-138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控制下的分流管调整和拔除术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脑室腹腔分流管功能障碍的患者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采用分流管调整术7例,拔除术1例。8例患者均同时行侧脑室三角部脉络丛烧灼术,7例患者尚行三...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控制下的分流管调整和拔除术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脑室腹腔分流管功能障碍的患者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采用分流管调整术7例,拔除术1例。8例患者均同时行侧脑室三角部脉络丛烧灼术,7例患者尚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随访3 ̄18个月。除1例术前长期昏迷患者仍昏迷外,其余7例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缓解。行分流管调整术的患者分流管均保持通畅。结论神经内镜控制下的分流管调整和拔除术较传统方法具有优势,不仅可以在直视下安全调整和拔除引流管,而且可以同时行脉络丛烧灼和三脑室底造瘘术,减少术后患者的分流依赖和分流管再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伸经内镜 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ST分型的原发性颅咽管瘤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樊俊 刘忆 +5 位作者 冯展鹏 潘军 彭玉平 彭俊祥 聂晶 漆松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1-28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QST分型的颅咽管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共125例原发性颅咽管瘤患者(包括Q型38例、S型20例和T型67例),均行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 目的探讨基于QST分型的颅咽管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共125例原发性颅咽管瘤患者(包括Q型38例、S型20例和T型67例),均行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记录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Q型、S型和T型颅咽管瘤患者的手术全切除率分别为97.37%(37/38)、90%(18/20)和92.54%(62/67);术后视力减退发生率为0(0/38)、5%(1/20)和1.49%(1/67),新发垂体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为28.95%(11/38)、25%(5/20)和37.31%(25/67),永久性尿崩率发生率为39.47%(15/38)、35%(7/20)和44.78%(30/67),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为10.53%(4/38)、10%(2/20)和10.45%(7/67),颅内感染发生率为5.26%(2/38)、5%(1/20)和7.46%(5/67),脑积水发生率为5.26%(2/38)、5%(1/20)和5.97%(4/67),脑卒中发生率为2.63%(1/38)、5%(1/20)和2.99%(2/67),鼻腔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10%(2/20)和10.45%(7/67);病死率分别为0(0/38)、5%(1/20)和2.99%(2/67)。平均随访71.60个月,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63%(1/38)、5%(1/20)和4.48%(3/67)。结论颅咽管瘤有望通过积极手术全切除治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在处理不同QST分型肿瘤时具有独特优势,可取得良好疗效。基于鞍区膜性结构的概念和肿瘤生长模式的个体化手术策略对获得最佳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神经内窥镜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与治疗(附8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广龙 方陆雄 +1 位作者 邱炳辉 漆松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7-458,共2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和诊疗效果。方法分析8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7例结合放疗...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和诊疗效果。方法分析8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7例结合放疗和化疗,随访1年,3例症状缓解且未发现肿瘤;2例症状缓解带瘤生存,肿瘤未见明显增长;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较困难,其治疗应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手术切除 放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在颅脑创伤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廖希贤 梅芬 +3 位作者 邱炳辉 漆松涛 钟晴蕾 包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8-806,共9页
颅脑创伤后垂体功能障碍日益获得关注,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最常见亚型。对颅脑创伤后生长激素缺乏患者予以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认知功能等预后。本文综述颅脑创伤后生长激素缺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生长激素治疗颅脑创伤的作用机... 颅脑创伤后垂体功能障碍日益获得关注,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最常见亚型。对颅脑创伤后生长激素缺乏患者予以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认知功能等预后。本文综述颅脑创伤后生长激素缺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生长激素治疗颅脑创伤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为生长激素在颅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垂体功能减退症 生长激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诱导鼠脑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文峰 漆松涛 +2 位作者 邱炳辉 杨开军 黄理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探讨X射线诱导鼠脑神经元凋亡与照射剂量的关系及时间规律。方法将大鼠分为不同剂量照射组和对照组,以双标法计数凋亡的神经元数。结果X射线能诱导的鼠脑神经元的凋亡,凋亡率在照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在各剂量组间亦有... 目的探讨X射线诱导鼠脑神经元凋亡与照射剂量的关系及时间规律。方法将大鼠分为不同剂量照射组和对照组,以双标法计数凋亡的神经元数。结果X射线能诱导的鼠脑神经元的凋亡,凋亡率在照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在各剂量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同剂量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中剂量X射线可诱导鼠脑神经元凋亡,凋亡率有剂量依赖性并具有时间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元 照射剂量 X射线 神经元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朱蔚林 漆松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97-2700,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MVD治疗96例TN的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与显微操作技术及随访。按起病时年龄分A组≥60岁45例,B组<60... 目的:探讨提高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MVD治疗96例TN的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与显微操作技术及随访。按起病时年龄分A组≥60岁45例,B组<60岁51例。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有效缓解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术中责任血管均有6种类型。A组责任血管远离三叉神经出脑干区域(root entry/exit zone,REZ),B组与之相反;A、B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各有2例复发。结论:部分病例术前采用高分辨率的3T MRI可精确了解责任血管与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判断压迫的程度。改良MVD术后年轻和老年TN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程解剖探查三叉神经,识别和妥善处理责任血管,Teflon片全程包裹,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