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放射性视网膜病变1例报告
1
作者 胡云燕 张洪洋 覃泳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4-610,共7页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需重复给药。目前RR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需重复给药。目前RR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例anti-VEGF治疗不佳、利用577 nm微脉冲激光成功消退因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重度黄斑水肿病例,该患者的疗效稳定,随访5年尚未复发。采用微脉冲激光治疗RR黄斑水肿国内尚未见报道,结合文献对该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微脉冲激光治疗具有成本低、无创、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可为RR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药 微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博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李萍萍 于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47例(48眼),病程6~14个月;分为雷珠单抗组24例24眼,曲安奈德组23例24眼;分别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47例(48眼),病程6~14个月;分为雷珠单抗组24例24眼,曲安奈德组23例24眼;分别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与曲安奈德0.05 mg,比较两组治疗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压及眼底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情况,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雷珠单抗组与曲安奈德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得到提高,分别为0.08±0.02与0.06±0.03、0.21±0.03与0.17±0.05、0.29±0.07与0.27±0.04,治疗后短期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2、0.092、0.320);治疗6个月后,曲安奈德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18±0.03)有5例出现回降现象;而雷珠单抗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28±0.09)变化趋于稳定,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雷珠单抗组与曲安奈德组患眼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36.00±94.71)μm与(378.00±89.74)μm、(251.00±63.55)μm与(273.00±81.29)μm、(263.00±59.42)μm与(267.00±49.32)μm、(238.00±42.61)μm与(298.00±33.27)μm,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7、0.071、0.053、0.058)。另外,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的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且黄斑区荧光渗漏均无明显增强现象。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均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发展并能改善视力。两种疗法的疗效在短期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雷珠单抗疗效的稳定性优于曲安奈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曲安奈德 玻璃体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水肿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晓娟 刘琼 +2 位作者 于健 丁媛媛 吴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其是否存在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关系。方法:纳入已确诊糖尿病患者70例122只眼。其中男3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其是否存在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关系。方法:纳入已确诊糖尿病患者70例122只眼。其中男36例64只眼,女34例58只眼,平均年龄(56.7±9.7)岁。所有患者均行必要眼科检查。分组:无DR(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轻度至中度非增生型DR(轻中度NPDR)组、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组、增生型DR(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后三组又分为伴有和不伴有显著性黄斑囊样水肿(clinical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两个亚组(CSME+/CSME-)。应用Sn 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测量受检者SFCT,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NDR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PDR组SFCT分别为(282.94±104.21)、(313.62±94.40)、(382.44±76.91)、(335.00±73.82)μm,NDR组SFCT比其他三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6,P=0.03)。轻中度NPDR/CSME-组与轻中度NPDR/CSME+组、重度NPDR/CSME-组与重度NPDR/CSME+组、PDR/CSME-组与PDR/CSME+组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患者的SFCT随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增厚;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同情况下,CSME+与CSME-患者SFCT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影响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兰兰 刘琼 +2 位作者 于健 唐晓娟 徐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体外刺激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观察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并鉴定,MTT... 目的本研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体外刺激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观察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并鉴定,MTT法检测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培养液分别加入20 ng·m L-1TGF-β1、TGF-β2、TGF-β3,分别于12 h、24 h、48 h、72 h,Real-time PCR检测α-SMA mRNA,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1、TGF-β2和TGF-β3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P<0.05),其中TGF-β1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最强(P<0.05);TGF-β1、TGF-β2和TGF-β3均增加α-SMA的表达(均为P<0.001),TGF-β3促进α-SMA表达作用最强(P<0.001)。结论 TGF-β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合成参与调控巩膜组织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细胞增殖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病变程度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静 唐晓娟 +4 位作者 于健 林淑玫 谭青 刘琼 吴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DME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123例204眼,其中69眼诊断为DME(DME组),135眼无黄斑水肿为对照组。DME眼依据OCT形态学特点进一步分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ness,DRT)型(34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型(19眼)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型(16眼),利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和以黄斑为中心上、下、鼻、颞500μm、1000μm、1500μm、2000μm处CT。结果 DME组黄斑中心凹下CT为(326.72±90.15)μm,对照组为(320.17±106.46)μ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黄斑中心凹下CT与视网膜厚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0,P=0.025)。DME亚型CT分别为:DRT型(303.94±81.47)μm、CME型(304.42±73.98)μm和SRD型(401.63±88.80)μm,SRD型CT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此外,SRD型的周边CT同样呈现均匀一致的增厚;鼻侧CT从500μm至2000μm呈距离敏感性降低(P<0.05),但SRD型鼻侧CT降低幅度明显变缓(P=0.195)。结论 SRD型黄斑水肿患者CT在中心凹下及周边部均显著增厚,CT与DME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博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李萍萍 于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角膜对照组,B组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C、D组为SD-Wistar大鼠之间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当...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角膜对照组,B组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C、D组为SD-Wistar大鼠之间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当天腹腔给药,A、B、C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D组给予熊果酸(UA)(20 mg·kg-1·d-1),连续给药12 d。根据Larkin等角膜排斥反应评分系统,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14 d检测各组中IL-2、IFN-γ、NF-κBp65、VEGF及ICAM-1的表达含量,并对角膜植片进行组织学检查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D组角膜植片的存括时间为29.12±9.58 d,与C组9.67±2.16 d相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4 d D组角膜植片中的IL-2、IFN-γ、NF-κBp65、ICAM-1及VEGF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而IκB-α蛋白含量较高。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结论熊果酸作为NF-κB的核因子抑制剂,可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排斥反应,从而显著延长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穿透性 熊果酸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眼前房深度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林江 熊柯 吴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3-1537,共5页
目的比较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及超生物显微镜(UBM)所测量眼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关于AS-OCT及UBM测量眼前房深度比较的研究性文献,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 目的比较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及超生物显微镜(UBM)所测量眼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关于AS-OCT及UBM测量眼前房深度比较的研究性文献,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文献,合计710眼,Meta分析显示:AS-OCT及UBM在全体人群中测得的前房深度值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SMD=0.19,95%置信区间为(0.00,0.39)];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测得的前房深度值亦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SMD=0.02,95%置信区间为(-0.04,0.19)]。结论AS-OCT及UBM所测量的前房深度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但由于研究文献偏少、样本量较小,致使本系统评价结果论证强度不高,还需要开展更高质量的一致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管生成相关miRNA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帆 吴京 +4 位作者 陈林江 马明 于健 卢晓丽 王涵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管生成相关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左眼角膜缝线法制备CNV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结膜下注射10 g·L^-1雷珠单抗注...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管生成相关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左眼角膜缝线法制备CNV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结膜下注射10 g·L^-1雷珠单抗注射液),每组各8只,剩余8只作为空白组。术后第8天评估大鼠CNV长度及面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CD31免疫荧光染色。检索基因芯片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选择血管生成相关的miRNAs,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各组VEGF-A及miRNAs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NA靶基因富集通路。结果治疗组大鼠CNV长度、面积均小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HE染色显示,治疗组大鼠角膜仅有少量新生血管及炎症细胞,模型组大鼠角膜中出现大量新生血管且各层均可见炎症细胞。CD3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及治疗组中角膜均可见DAPI阳性染色,CD31主要在基质层表达,形成环形管腔结构。模型组CD31染色阳性的每个视野微血管数为(9.83±1.85)个(400倍),治疗组中每个视野微血管数为(4.58±1.38)个,3组角膜微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65,P<0.01)。治疗组VEGF-A 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miR-15b、miR-16、miR-29c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差异miRNAs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血管生成、蛋白结合等通路。结论结膜下注射雷珠单抗能抑制大鼠CNV,降低VEGF-A表达并改变相关miRNAs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肱指数评估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林丽丽 陈林江 +3 位作者 王涵菁 马明 吴泽丹 吴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57-2861,共5页
目的在探讨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之间的关系,分析ABI辅助评估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南方医院内分... 目的在探讨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之间的关系,分析ABI辅助评估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南方医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用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和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rteriole-to-venuleratio,AVR)分别表示肾脏和视网膜病变情况,分析ABI与DN、DR之间的关系。结果(1)ABI异常组的年龄、病程、Cys-C、CR、冠心病发病率、DN、DR、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较ABI正常组显著性升高;(2)ABI越趋向于异常范围,eGFR越小,AVR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ABI异常组eGFR水平显著性降低,且ABI异常时发生eGFR异常的风险是ABI正常组的2.916倍;(4)ABI异常组的AVR异常发生率显著性高于ABI正常组,且ABI异常组是ABI正常组的4.522倍。结论 ABI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可辅助评估DN、DR的病变情况。2型糖尿病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见病,ABI做为评估微血管病变的指标,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踝肱指数 微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5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宫玉波 陆晓和 +5 位作者 柯晓云 周瑾 袁伟 汤明芳 罗晓阳 崔国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3-1529,共7页
目的研究CD25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的毒性以及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①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5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100μg CD2... 目的研究CD25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的毒性以及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①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5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10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200μg CD25单克隆抗体结膜下注射组,每组3只。各组大鼠均右眼用药,分别于0、2、4、6、8 d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CD25单克隆抗体,共5次。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有无水肿、混浊发生,并于第9天取右眼角膜行病理及透射电镜观察角膜各层的变化。②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将93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A组:正常组;B组:角膜移植对照组;C组: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组;D组: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E组:地塞米松治疗组。B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C组术后给予CD25单克隆抗体100μg;D组术后给予CD25单克隆抗体100μg联合地塞米松50μg治疗;E组术后给予地塞米松100μg;各共用5次,分别于术后0、2、4、6、8 d经球结膜下注射给药。用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植片内IFN-γ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房水中IFN-γ和IL-4的浓度。结果①50μg CD25单克隆抗体和100μg CD25单克隆抗体对角膜基本无影响;200μg的CD25单克隆抗体组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胀。②C、D、E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分别为(13.167±1.169),(17.333±2.160),(16.417±1.379)d较B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10.583±1.084)d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无IFN-γmRNA的表达,术后11天,B组移植角膜植片内IFN-γmRNA的表达较C、D、E组明显增强(P<0.05)。C、D、E组术后6 d及11 d房水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同期的B组(P<0.05);同C组相比,术后11d D、E组房水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6 d和11 d,与B组相比,同期C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同期D、E组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6 d和11 d,与C组相比,同期D、E组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50μg CD25单克隆抗体和100μg CD25单克隆抗体对角膜基本无影响。IFN-γ和IL-4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D25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Th1因子(IFN-γ)、促进Th2因子(IL-4)表达降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从而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而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通过同时抑制Th1因子(IFN-γ)、Th2因子(IL-4)表达,却更能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5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角膜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萍萍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于健 王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1-886,共6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免疫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主要效应分子之一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心脏、肝脏及骨髓等器官移植方面产生影响,但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免疫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主要效应分子之一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心脏、肝脏及骨髓等器官移植方面产生影响,但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尚不确定.目的 探讨IL-22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24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6只,体质量180 ~2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另取4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4只SD大鼠作为供体,48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24只Wistar大鼠行自体角膜移植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大鼠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2周.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植片情况,参照Larkin等的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任意取3只大鼠角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于相应时间点任意取各组5只大鼠角膜植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计算并比较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L-22 mRNA和配体激活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为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42,P=0.000).术后不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大鼠角膜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 d:F=2.44,P=0.00;术后14 d:F=267.92,P=0.00),其中术后5d和14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术后5 d:9.70±0.35比0.46±0.21;术后14 d:23.12±1.89比3.14±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4个组大鼠角膜中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不同,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 d:F=395.73,P=0.00;术后14 d:F=942.37,P=0.00),其中术后5d和14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中AhR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术后5 d:2.52±0.32比1.89±0.10;术后14 d:7.20±0.25比2.6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22在发生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大鼠角膜中呈高表达,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可通过下调IL-22的表达而抑制免疫排斥反应,AhR对IL-22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植片排斥/免疫 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 白细胞介素-22 芳香烃受体 妥布霉 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生物模型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航乐 张柳 +2 位作者 汤明芳 陆晓和 吴木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19-2521,共3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的临床效果,包括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眼压增高发生情况。方法:总计接受LASEK患者176例345眼,分为试验组84例165眼,...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的临床效果,包括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眼压增高发生情况。方法:总计接受LASEK患者176例345眼,分为试验组84例165眼,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患者,对照组92例180眼,术后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患者,观察术后6个月时Haze发生率、6个月内眼压增高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6个月时术后Haze发生率分别为9.70%(16眼)和17.22%(31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眼压增高发生率分别为3.64%(6眼)和10.00%(18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0.1%氟米龙滴眼液相比,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引起眼压增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有效预防Haze发生,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氯替泼诺 上皮下 角膜混浊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兰兰 于健 +4 位作者 吴炳义 刘琼 汤明芳 谭青 胡小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有效性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转染组用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lentiviral mediat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Lenti-GFP)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加入空白培养液,转染组按最佳...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有效性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转染组用慢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lentiviral mediat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Lenti-GFP)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加入空白培养液,转染组按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0、100、200、400加入Lenti-GFP,转染2d、3d、4d、5d、6d和7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MTT法检测病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Lenti-GFP转染细胞后48h可以看见绿色荧光;在同一MOI值下,随时间延长转染效率增高,第5天达到高峰;在MOI为400,转染5d时转染效率达82.86%;转染5d行MTT检测显示:MOI为50~400时,同一转染时间各组I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可以在体外稳定而有效地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且不影响细胞活性,是巩膜成纤维细胞理想的基因转染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巩膜成纤维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在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浪 陆晓和 +3 位作者 钟彦彦 周瑾 张静 武海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51-2054,共4页
目的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mRNA的表达,研究TLR2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 目的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mRNA的表达,研究TLR2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N)、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激素抗排斥组(C),A、B、C三组大鼠给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TLR2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排斥反应指数平均在术后第7天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并获病理学支持;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排斥反应指数计分未达到诊断标准。正常的角膜组织可见TLR2 mRNA表达;三个手术干预组TLR2 mRNA表达差异倍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TLR2 mRNA的表达较同种同体角膜移植组显著增加,激素抗排斥组角膜TLR2 mRNA表达较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2 角膜 排斥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肽聚糖对角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晶 白浪 +3 位作者 苏亚茹 于健 孟婷 陈敏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5-70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肽聚糖对角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C57小鼠角膜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无肽聚糖刺激)及按照肽聚糖刺激浓度分为10 mg·L^(-1)组、30 mg·L^(-1)组、8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肽聚糖对角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C57小鼠角膜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无肽聚糖刺激)及按照肽聚糖刺激浓度分为10 mg·L^(-1)组、30 mg·L^(-1)组、80 mg·L-1组(作用时间均为12 h);按照肽聚糖刺激时间分为12 h组、24 h组、36 h组(作用浓度均为30mg·L^(-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LR2、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1.00±0.14、1.00±0.01)相比,10 mg·L^(-1)组(4.35±0.46、3.53±0.50)、30 mg·L^(-1)组(8.06±0.72、5.31±0.34)、80 mg·L^(-1)组(2.93±0.46、2.23±0.04)的TLR2、TLR4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1.00±0.14、1.00±0.01)相比,12 h组(2.94±0.46、2.23±0.50)TLR2、TLR4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和12 h组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肽聚糖可以刺激小鼠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提示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识别病原体并参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聚糖 TOLL样受体家族 角膜上皮细胞 感染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Tim-1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明 吴京 +3 位作者 于健 董冰松 熊柯 陈林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1066,共6页
背景 角膜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盲可靠且有效的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Tim-1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成... 背景 角膜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盲可靠且有效的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Tim-1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分别以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以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各组供体角膜植片均为3.5mm,植床直径为3.0 mm.分别于术后7d、1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症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RI),观察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7d、14d,3个组各取3只大鼠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共刺激分子Tim-1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此外分别于术后7d、14d各组取5只大鼠角膜制备组织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共刺激分子Tim-1 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表达量(吸光度,A)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轻度水肿;术后14 d,自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水肿消失,植片透明,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水肿增厚,呈灰白色混浊,可见新生血管形成.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的存活率为100%,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存活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为(9.8±1.2)d.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术后14d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术后7d植片水肿,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 d阳性细胞大量增加,可见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可见少量Tim-1蛋白阳性反应细胞,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的角膜植片中Tim-1蛋白阳性染色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术后14d,自体角膜移植组Tim-1蛋白阳性细胞较7d明显减少,而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中仍然呈高表达.术后7d,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中Tim-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24±0.03、5.85±0.08和6.54±0.20,术后14 d自体角膜移植组Tim-1 mRNA表达量下降至1.54±0.10,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升高至8.62±0.24,各组在不同时间点大鼠角膜中Tim-1 mRNA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 277.590,P=0.000;F时间=136.000,P=0.000). 结论 共刺激分子Tim-1可能在创伤后炎症反应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能同时介导了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角膜移植 共刺激分子/Tim-1 免疫反应 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明芳 陆晓和 +3 位作者 高基民 钟彦彦 罗微 周明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9-741,745,共4页
目的评价1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1)作为新生血管性角膜病变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rAAV1-EGFP按转染倍数(MOI)5×103,5×104,5×105转染ECV304细胞,转染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CV304细胞中GFP阳性表达情况和细胞生... 目的评价1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1)作为新生血管性角膜病变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rAAV1-EGFP按转染倍数(MOI)5×103,5×104,5×105转染ECV304细胞,转染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CV304细胞中GFP阳性表达情况和细胞生长形态特点等,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1-EGFP对EVE304细胞的转染效率。MTT法检测rAAV1-EGFP对EVC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转染后2d,MOI=5×105组细胞中的GFP开始表达;表达强度随MOI值的增高而增强,同时GFP的表达强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转染后第7天达到高峰,此时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1-EGFP对ECV304细胞的转染率分别为45.90%(MOI=5×103),58.56%(MOI=5×104),68.31%(MOI=5×105)。AAV1-EGFP转染ECV304细胞后,细胞生长及形态正常,MTT法显示转染后72、96h各转染组与未转染组之间A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AAV1-EGFP对ECV304细胞转染稳定、有效,重组腺相关病毒对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重组腺相关病毒可作为基因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脐静脉内皮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2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浪 郑艳华 梁伟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7-891,共5页
背景 Toll样受体2(TLR2)在移植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阻断TLR2对心脏和肾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TLR2是否具有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尚未证实.目的 观察TLR2单克隆抗体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 背景 Toll样受体2(TLR2)在移植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阻断TLR2对心脏和肾脏移植物的保护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TLR2是否具有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尚未证实.目的 观察TLR2单克隆抗体对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情况的影响.方法 取24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12只SPF级SD大鼠作为供体,体质量均为180~220 g.采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方法在Wistar大鼠右眼实施穿透角膜移植术,制备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眼分为单纯模型组和TLR2单克隆抗体组,TLR2单克隆抗体组分别于术后0、2、4、6、8d球结膜下注射TLR2单克隆抗体15 μg/30μl,单纯模型组大鼠同法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每日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植片水肿程度、透明度和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参照Holland等的评分标准对排斥反应指数(RI)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9天、第15天收集各组3只大鼠角膜组织,另取3只正常Wistar大鼠眼球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各组取6只大鼠用于生存分析观察.结果 术后1~4 d,裂隙灯显微镜下2个组角膜均轻度水肿,术后9~14d,单纯模型组大鼠角膜植片布满新生血管,可见植片水肿、混浊,而TLR2单克隆抗体组大鼠植片至术后第15天开始混浊.术后5、9、15d,单纯模型组大鼠RI评分均明显高于TLR2单克隆抗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3、4.954、13.506,均P<0.05);TLR2单克隆抗体组角膜植存活时间为15.5d,95%可信区间(CI)为14.9~16.1,单纯模型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5d,95% CI为8.7~10.3,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728,P=0.001).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单纯模型组大鼠角膜基质层水肿明显,角膜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管腔形成,而在TLR2单克隆抗体组中仅见少量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结论 TLR2单克隆抗体能减轻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单克隆抗体/用法和用量 穿透角膜移植/病理 植片排斥/病理 植片存活 /药物作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介素蛋白2(FGL-2)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振瑜 吴京 +1 位作者 马明 于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3-917,共5页
目的研究纤维介素蛋白2(fibrinogen-like protein 2,FGL-2)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 目的研究纤维介素蛋白2(fibrinogen-like protein 2,FGL-2)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性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并在术后9 d和14 d分别取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和FGL-2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GL-2 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9 d内各组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及新生血管生长。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平均在角膜移植术后9.8 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计分均未达到诊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炎性细胞明显多于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FGL-2 mRNA的表达均增加,在术后9 d和14 d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均较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FGL-2可能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发挥抗排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纤维介素蛋白2 免疫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对角膜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鹏宇(综述) 白浪(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1-504,共4页
Toll样受体(TLRs)是先天性免疫的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病原体的识别、获得性免疫反应的调节、信号转导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随着对感染性角膜炎和角膜移植术后急性、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的深人,TLRs在角膜免疫应答中的诱导和调控... Toll样受体(TLRs)是先天性免疫的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病原体的识别、获得性免疫反应的调节、信号转导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随着对感染性角膜炎和角膜移植术后急性、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的深人,TLRs在角膜免疫应答中的诱导和调控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对TLRs激活细菌性角膜疾病、真菌性角膜疾病、病毒性角膜疾病、角膜移植后植片排斥反应等炎症过程中的免疫信号通路已有较多研究,对TLRs及其信号系统表达的调控有助于减轻或阻止上述炎症反应过程。就TLRs、TLRs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角膜炎症反应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探讨其关键作用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感染性角膜炎 免疫应答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