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过程中常见皮肤问题的处理与预防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常兴 沈静 +3 位作者 菊艳 黄晓雯 黄良 曾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国蔓延,国内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抗疫前线。鉴于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屏,穿着防护服等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压力性损伤、细菌或真菌感染、手足部皮肤浸渍、应激性痤疮样损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国蔓延,国内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抗疫前线。鉴于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屏,穿着防护服等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压力性损伤、细菌或真菌感染、手足部皮肤浸渍、应激性痤疮样损害、皮肤皲裂或苔藓样改变、痱子等皮肤问题,本文针对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常见皮肤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并就疫(灾)区医疗队皮肤保障包应准备的常用药品提出建议,为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投入抗疫工作提供专业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肤 处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连翘汤对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学清 曾抗 +1 位作者 兰海梅 陈宝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58-1559,1562,共3页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对小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创伤和烫伤两种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以及rhEGF的用药组和自身对照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用显微镜观察溃疡面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和自身对照组相比,荆芥连翘汤可...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对小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创伤和烫伤两种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以及rhEGF的用药组和自身对照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用显微镜观察溃疡面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和自身对照组相比,荆芥连翘汤可明显缩小小鼠皮肤溃疡面积(P<0.001),同时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01);荆芥连翘汤用药组疗效显著优于rhEGF用药组。结论荆芥连翘汤可明显促进小鼠皮肤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连翘汤 皮肤溃疡 药效学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兰海梅 种树彬 +1 位作者 赖梅生 曾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利凡诺及生理盐水三组的小腿肿胀度,观察三组的皮损改善情况。结果在抗炎方面,荆芥连翘汤组和利凡诺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g...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利凡诺及生理盐水三组的小腿肿胀度,观察三组的皮损改善情况。结果在抗炎方面,荆芥连翘汤组和利凡诺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溃疡愈合方面,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放射线引起的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愈合,其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优于利凡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连翘汤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湿敷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7A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霞 赖宽 +1 位作者 郭庆 曾凡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05-2209,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rhIL-17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凋亡及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IL-17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hIL-17A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CCK-8测定其...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rhIL-17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凋亡及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IL-17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hIL-17A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CCK-8测定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p65及其抑制性蛋白IκBα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变化;ELISA检测rhIL-17A处理组和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和TGF-β1的含量。结果:rhIL-17A处理组和对照组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别;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NF-κB/p65表达量增加,而IκBα表达量降低;rhIL-17A对2种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影响;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IL-6和TGF-β1分泌量增加。结论:rhIL-17A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却可以显著增强体外成纤维细胞的活性,IL-17A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的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实现。rhIL-17A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IL-6和TGF-β1,从而进一步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IL-17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酊剂和微乳制剂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亮 陈志良 +2 位作者 李国锋 朱晓亮 刘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1-542,545,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给药制剂的利多卡因微乳制剂与酊剂的皮肤渗透能力。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建立了利多卡因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结果利多卡因微乳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高于利多卡因乳膏和酊剂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论利多卡因... 目的比较经皮给药制剂的利多卡因微乳制剂与酊剂的皮肤渗透能力。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建立了利多卡因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结果利多卡因微乳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高于利多卡因乳膏和酊剂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论利多卡因微乳的体外透皮性优于利多卡因酊剂,且在一定范围内与含药量呈线形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微乳 酊剂 经皮给药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难治性巨大跖疣 被引量:10
6
作者 戴海蓉 周晖 +4 位作者 李巧飞 凌宏忠 谢继璜 李玉华 曹光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联合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难治性巨大跖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难治性巨大跖疣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疣体组织,再进行ALA光动力治疗,评估治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联合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难治性巨大跖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难治性巨大跖疣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打孔预处理疣体组织,再进行ALA光动力治疗,评估治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接受1-3次光动力治疗后,治愈率达85%(17/20)。其中2例(10%)接受1次治疗,5例(25%)接受2次治疗,10例(50%)接受3次治疗。均未见感染或瘢痕。人乳头瘤病毒(HPV)单一型别感染5例,双重或多重HPV型别感染15例,两组之间跖疣治愈率无统计差异。【结论】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打孔联合光动力治疗,可提高巨大难治性跖疣的治疗效果。HPV型别与难治性跖疣病情和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疣 光动力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LC-MS/MS测定大鼠皮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浓度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小坡 曾抗 +3 位作者 李国锋 陈凌云 马安德 王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6-1259,1267,共5页
目的建立和验证一个测定大鼠皮肤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浓度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方法。方法微透析样品中加入依托泊苷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液-液提取后进行UFLC-MS/MS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 目的建立和验证一个测定大鼠皮肤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浓度的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FLC-MS/MS)方法。方法微透析样品中加入依托泊苷为内标,经乙酸乙酯液-液提取后进行UFLC-MS/MS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2.1 mm×50 mm,3.5μm),柱温为室温,以乙腈-10 mmol/L乙酸铵(40∶60,V/V)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结果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32.7→397.3(鬼臼毒素)和589.5→229.5(依托泊苷,内标),鬼臼毒素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1000 ng/ml,最低定量下限及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0 ng/ml和0.7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及准确度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大鼠皮肤下及血液微透析样品中鬼臼毒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超高速液相色谱 质谱 鬼臼毒素 依托泊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26
8
作者 谢方明 曾抗 +2 位作者 李国锋 林中方 孙乐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为提高鬼臼毒素(PPT)制剂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改良的微乳技术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考察了纳米粒的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结果PPT... 目的为提高鬼臼毒素(PPT)制剂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改良的微乳技术制备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考察了纳米粒的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PT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结果PPT固体脂质纳米粒基本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粒径为(56.5±25.8)nm,包封率85.6%。结论PPT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高,粒径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有希望的表皮靶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鬼臼毒素 酊剂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体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史毓杰 曾抗 +4 位作者 李国锋 张敏 朱晓亮 孙乐栋 杨西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6-788,共3页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体(PDP-SLN)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0005~5.000μmol/L)鬼臼毒素(PDP)及PDP-SLN分别处理Hel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体(PDP-SLN)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0005~5.000μmol/L)鬼臼毒素(PDP)及PDP-SLN分别处理Hel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PDP-SLN及PDP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同药物浓度同时间孵育条件下,PDP-SL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PDP。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PDP-SLN为4.10、0.65、0.20μmol/L,PDP为9.2、4.0、1.3μmol/L。(2)PDP-SLN及PDP均可以明显促进细胞凋亡。PDP-SLN24、72h诱导的凋亡率为90.8%和94.2%;PDP24、72h诱导凋亡率为64.1%和68.4%。结论PDP-SLN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纳米脂质体 宫颈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种树彬 曾抗 +3 位作者 李国锋 任非 朱晓亮 周金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的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POD-NLC,分别应用扫描电镜、粒径仪、高效液相法等方法研究其表征,并观察其稳定性。分别以不同浓度(0.00011μg/ml)的P...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纳米脂质载体(POD-NLC)的体外对HPV感染的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POD-NLC,分别应用扫描电镜、粒径仪、高效液相法等方法研究其表征,并观察其稳定性。分别以不同浓度(0.00011μg/ml)的POD-NLC和鬼臼毒素(POD)处理H8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①制备的POD-NLC扫描电镜下呈球形,有较好的稳定性,粒径为(85.6±10.25)nm,电位为(26.2±4.1)mV,包封率为(88.56±3.1)%;②POD-NLC能较强地抑制H8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OD-NLC和POD作用72h对H8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5.8%、65.6%,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5、0.13μg/ml;空白NLC对H8细胞的增殖无影响;③浓度为0.01μg/ml的POD-NLC和POD分别处理H8细胞48h后,H8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8.30±4.28)%和(59.95±3.26)%;荧光显微镜观察,均出现了核固缩、染色质高度凝聚、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OD-NLC组和POD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与POD相比,POD-NLC对H8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效果,可使细胞阻滞于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细胞凋亡 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对人表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史毓杰 曾抗 +2 位作者 李国锋 张敏 杨西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OD-SLN混悬液,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观察其稳定性。用POD-SLN作用于体...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OD-SLN混悬液,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观察其稳定性。用POD-SLN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并于6、12、24、48h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实验设POD-SLN组、鬼臼毒素普通脂质体组、鬼臼毒素(POD)组、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组、空白对照组,MTT法测定各组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POD-SLN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稳定性好,粒径为87.2±10.3nm,电位25.3±0.8mV,包封率为83.2%±2.5%。POD-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OD-SLN、POD普通脂质体及POD作用48h对人表皮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1.05%、77.02%68.46%,IC50分别为2.11、16.65、101.42μg/L。空白SLN对人表皮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所制备的POD-SL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表皮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POD及普通POD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人表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方明 曾抗 +4 位作者 陈志良 李国锋 林中方 朱晓亮 孙乐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7-659,共3页
目的评价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适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与普通鬼臼毒素凝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主要观察近期治疗效果、抗复发情况及局部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适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与普通鬼臼毒素凝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主要观察近期治疗效果、抗复发情况及局部不良反应。结果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对尖锐湿疣的首次清除率(97.1%)与普通的鬼臼毒素凝胶剂(90.6%)相近(P>0.05),但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低(P<0.01)。结论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凝胶局部外用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并能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微乳的制备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晓亮 陈志良 +1 位作者 李国锋 曾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17,525,共4页
目的考察构成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的比例并进行制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值对利多卡因微乳区形成的影响,根据微乳区面积大小选择制备利多卡因微乳的最佳Km值,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 目的考察构成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的比例并进行制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值对利多卡因微乳区形成的影响,根据微乳区面积大小选择制备利多卡因微乳的最佳Km值,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范围,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理化特性,对利多卡因微乳的形态及体系类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当Km=3时伪三元相图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利多卡因微乳平均粒径为(29.8±14.4)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位于15.1-45.5 nm之间.2%的粒径范围位于77.9-261.3 nm之间;25℃恒温下利多卡因微乳的粘度为25 mPa·S,电导率为130 μs/cm,折光率为1.473,利多卡因微乳为水包油(O/W)型微乳,利多卡因微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结论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比例范围,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对观察并测定微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微乳 伪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抑制子痫前期样大鼠胎盘细胞凋亡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园 钟梅 刘凤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2-866,共5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子痫前期样大鼠胎盘组织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孕组、子痫前期组(PE 组)及LMWH治疗组,每组10 只。PE 组及LMWH治疗组孕鼠均于妊娠第13 天开始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200 ...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子痫前期样大鼠胎盘组织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孕组、子痫前期组(PE 组)及LMWH治疗组,每组10 只。PE 组及LMWH治疗组孕鼠均于妊娠第13 天开始给予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200 mg/(kg·d)皮下注射,共4 d,建立子痫前期样孕鼠模型。PE组于妊娠第15~20天给予生理盐水0.5 ml皮下注射,LMWH治疗组于妊娠第15~20天给予LMWH 40 μl/(kg·d)皮下注射。检测各组血压、尿蛋白、鼠胎数、鼠胎质量及胎盘质量,对LMWH疗效进行评价;采用TUNEL法检测胎盘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胎盘组织中活化caspase-3、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PE组大鼠血压及尿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孕组(P〈0.05),鼠胎数及鼠胎质量显著降低(P〈0.05)。LMWH治疗组血压及尿蛋白较PE组明显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孕组(P〈0.05),鼠胎数及鼠胎质量较PE组显著增高(P〈0.05),鼠胎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孕组(P〈0.05),而鼠胎数与正常孕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孕组相比,PE组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活化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LMWH治疗组胎盘凋亡率及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较PE组显著降低(P〈0.05),Bcl-2显著升高,而Bax则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孕组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MWH可以有效改善子痫前期样症状,减少子痫前期样大鼠胎盘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通过调节Bcl-2/Bax平衡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子痫前期 胎盘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细胞移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乐栋 孙竞 +8 位作者 曾抗 孟凡义 王茜 刘启发 彭学标 徐丹 黄良 赵洁 周再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15例接受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LE患者列入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24个月的CD4+CD25+T细胞...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15例接受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LE患者列入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24个月的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SLE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细胞表达明显低下,移植后3个月出现增高,移植6、12、24个月后达正常水平。复发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细胞移植可通过促进CD4+CD25+T细胞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移植 CD4+CD25+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学清 曾抗 兰海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跖部 多发性 平阳霉素 多发性跖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连翘汤促愈兔小腿溃疡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兰海梅 刘学清 +3 位作者 陈宝田 杨柳 钱江 赖梅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实验性兔小腿溃疡的疗效。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荆芥连翘汤组、生肌玉红汤组和生理盐水组,建立小腿慢性溃疡模型,3组同时分别浸泡皮损部位。定期肉眼观察溃疡面积大小、深浅、表面分泌物等。...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浸泡治疗实验性兔小腿溃疡的疗效。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大白兔9只,随机分为荆芥连翘汤组、生肌玉红汤组和生理盐水组,建立小腿慢性溃疡模型,3组同时分别浸泡皮损部位。定期肉眼观察溃疡面积大小、深浅、表面分泌物等。3周后,取溃疡边缘组织制片,分别做常规病理、电镜、VEGF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观察毛细血管表达情况,并进行血管数量及面积计数。结果治疗过程中,肉眼观察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3周后常规病理、电镜结果显示3组之间有差异。免疫组化VEGF和CD34标记显示,实验组和阳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组均与阴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荆芥连翘汤和生肌愈红汤均在治疗兔小腿溃疡过程中有明显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连翘汤 小腿溃疡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纳米乳制备及体外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晓亮 李国锋 +1 位作者 曾抗 陈志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考察利多卡因纳米乳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的最佳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比值)及各组份比例;Zeta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径大小及分... 目的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考察利多卡因纳米乳对离体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的最佳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比值)及各组份比例;Zeta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形态及体系类型;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比较含5%利多卡因的纳米乳、凝胶和酊剂的累积透皮吸收量Q和表观皮肤透皮速率(Kp)值,分析利多卡因纳米乳的透皮渗透类型。结果利多卡因纳米乳平均粒径为(29.8±14.4)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介于15.1~45.5nm之间,2%介于77.9~261.3nm之间;纳米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纳米乳的Kp值(3.07±0.74cm·h-1)显著高于凝胶[(1.27±0.35)cm·h-1]和酊剂[(0.97±0.18)cm·h-1],纳米乳的透皮速率为[(69.82±7.48)μg·cm-2·h-1],透皮过程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过程。结论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软件分析确定纳米乳各组份比例的方法简便、准确,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观察测定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的方法较为全面,利多卡因纳米乳有较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皮肤局麻透皮给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纳米乳 透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敏 曾抗 王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42-642,共1页
关键词 皮炎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 阴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明玉 孙乐栋 +2 位作者 赵佳 曾抗 周再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9-555,共7页
目的评价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性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集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前瞻、随机对照实验,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 目的评价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性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集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前瞻、随机对照实验,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死亡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肾组织学慢性化指数、感染、白细胞减少、闭经和腹泻等情况。结果共有10篇文献纳入研究。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改善,霉酚酸酯较环磷酰胺效果好(P<0.05),而感染、白细胞减少、闭经等的发生,霉酚酸酯较环磷酰胺机会低(P<0.05)。结论霉酚酸酯在改善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和安全性上较环磷酰胺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 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