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镜、腹腔镜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全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宫腔镜 腹腔镜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试管婴儿 妊娠率 REP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子玻璃化冷冻原因及其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折晶 张俊 +7 位作者 陈士岭 张为青 罗琛 周星宇 陈薪 邱卓琳 李惠溪 吴晓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6-771,共6页
目的探讨人卵子玻璃化冷冻的原因及其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8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子玻璃化冷冻的26例患者共27个取卵周期,分析卵子玻璃化冷冻原因、卵子解冻... 目的探讨人卵子玻璃化冷冻的原因及其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8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子玻璃化冷冻的26例患者共27个取卵周期,分析卵子玻璃化冷冻原因、卵子解冻后受精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6例患者27个取卵周期共冷冻卵子274枚,卵子冷冻原因主要包括取卵日男方精子数量及质量差无可用精子、男方处于各种疾病急性期不适宜取精及男方因各种原因未能到场取精等。共19个周期行卵子解冻,该19个周期共冻存卵子217枚,解冻后存活176枚,卵子解冻存活率81.11%,其中131枚卵子解冻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正常受精98枚,正常受精率74.81%;卵裂88枚,卵裂率89.80%(88/98);共形成可移植胚胎53枚,其中优质胚胎36枚,优质胚胎率36.73%(36/98)。15个移植周期共移植胚胎27枚,临床妊娠率为53.33%(8/15),活产率为33.33%(5/15)。随患者年龄增加,与<35岁组相比,≥35岁组患者卵子复苏率(82.76%vs74.42%,P=0.211)、临床妊娠率(77.78%vs16.67%,P=0.041)及活产率(55.56%vs0,P=0.044)均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卵子玻璃化冷冻可作为不孕夫妻取卵当日因男方因素不能提供精子患者的临床补救措施;卵子玻璃化冻融后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结局良好,卵子复苏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女性≤35岁者冻卵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 玻璃化冷冻 辅助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剂量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美琼 全松 +2 位作者 李红 宋亚丽 邢福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60-2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的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妇女的促排卵效果。方法76例拟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或指导性生活的无排卵的PCOS不孕症妇女,分为2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口服来曲唑2.5mg(1组,36例),或来曲唑5.0m...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的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妇女的促排卵效果。方法76例拟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或指导性生活的无排卵的PCOS不孕症妇女,分为2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口服来曲唑2.5mg(1组,36例),或来曲唑5.0mg(2组,40例),停药3d(周期第10天)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最大径线≥14mm时,用尿LH板监测,当出现LH峰时,静脉抽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肌注HCG10000U诱发排卵。比较两组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结果2组的排卵率、刺激卵泡的天数、优势卵泡的最大径线及子宫内膜厚度与1组无差异(P>0.05),但其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0.05),两组第3天及LH峰日的生殖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2组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芳香化酶抑制刹 促排卵 不孕症 卵泡径线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方HBV慢性感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二勇 陈士岭 +5 位作者 孙玲 尹敏娜 熊夏思 宋娟 宋亚男 周元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7-1829,共3页
目的探讨男方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男方HBsAg阳性而女方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102对为研究组;双方均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204对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累积胚胎评分(CES)、受精率... 目的探讨男方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男方HBsAg阳性而女方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102对为研究组;双方均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204对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累积胚胎评分(CES)、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分娩率和新生儿畸形率。结果102例男方HBsAg阳性组与204例男方HBsAg阴性组的累积胚胎评分(52.8±18.7对55.4±16.9)、受精率(66.9%对66.1%)、卵裂率(97.6%对97.2%)、优质胚胎率(34.0%对37.1%)、种植率(40.9%对34.6%)、临床妊娠率(56.9%对50%)、早期流产率(6.9%对5.9%)、晚期流产率(8.6%对4.9%)、分娩率(40.2%对43.6%)、新生儿畸形率(0对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方慢性HBV感染不影响IVF-ET治疗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流产率 临床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卵母细胞受精、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谢多 邱卓琳 +2 位作者 罗琛 褚庆军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7-861,共5页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卵母细胞受精、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因单纯男性因素行ICSI助孕治疗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n=102)、PESA组(n=68)、TESA组(n...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卵母细胞受精、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因单纯男性因素行ICSI助孕治疗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n=102)、PESA组(n=68)、TESA组(n=27)3组,其中将射精组又分为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n=67)和隐匿精子症组(n=35)。比较4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妊娠率,以及低质胚胎继续培养的优质囊胚形成率。结果少弱畸精子射精组、隐匿精子射精组、PESA组、TESA组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64.8%、62.1%、75.6%、61.6%,其中PESA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4组的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4组间低质胚胎继续培养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ESA来源的精子ICSI中正常受精率较高,但在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精子来源 胚胎质量 胚胎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精子运动参数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袁平庆 张哲欢 +3 位作者 罗琛 全松 褚庆军 赵善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相关运动参数与行IVF治疗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率的关系。方法288例患者按受精情况分为正常受精率≥50%组,正常受精率<50%组;根据卵裂情况分为卵裂率≥90%组及卵裂率<90%组;根据优良...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相关运动参数与行IVF治疗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率的关系。方法288例患者按受精情况分为正常受精率≥50%组,正常受精率<50%组;根据卵裂情况分为卵裂率≥90%组及卵裂率<90%组;根据优良胚胎形成情况分为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记录取卵前男方2次精液检查精子运动相关参数的均值,用t检验法确定各组间相关参数的均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从而判定与试管婴儿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形成率相关的精子运动参数。结果正常受精率≥50%组VCL、VAP、ALH值明显高于正常受精率<5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90%组VCL、VAP值明显高于卵裂率<9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与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间VCL、VSL、VAP、LIN、STR、WOB、ALH、BC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与精子运动能力有关;试管婴儿优良胚胎形成率的大小与精子运动参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 试管婴儿 正常受精率 卵裂率 优良胚胎形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质量与形态学分析及其关系 被引量:26
7
作者 周其赵 陈思梅 +5 位作者 冯春琼 邹亚光 孙德华 李铁求 李飞 毛向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与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关系。方法:248份精液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密度、活力、活率以及动态参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采用SP...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与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关系。方法:248份精液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密度、活力、活率以及动态参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8份精子质量分析中,精子活力不足占74.6%,精子活力正常占25.4%,少精症占5.6%,少弱精症占4.8%,正常精液占24.6%;248份精子形态学分析中,形态正常精液占73.4%,畸形精子症占26.6%。精子活力和活率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r=0.53,P<0.01);各运动参数和精子密度也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精子活力正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精子活力低下组(P<0.01)。结论:精子活力不足和畸形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活率、密度和运动参数有密切关系,精子质量和形态学分析在临床男性不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雄)性 精子形态 精子活力 精子密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治疗中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和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熊夏思 陈士岭 +3 位作者 孙玲 尹敏娜 赵二勇 宋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使用不同促性腺激素(Gn)剂量及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在接受IVF治疗、Gn用药时间≤15d的患者中,共551个取卵周期按Gn用量和获卵数进行分组,A组Gn≥3375IU,获卵数≥4个,390个周期;B组Gn≥3375IU,...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使用不同促性腺激素(Gn)剂量及卵巢反应性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在接受IVF治疗、Gn用药时间≤15d的患者中,共551个取卵周期按Gn用量和获卵数进行分组,A组Gn≥3375IU,获卵数≥4个,390个周期;B组Gn≥3375IU,获卵数≤3个,64个周期;C组Gn≤3300IU及获卵数≤3个,97个周期。对3组的多个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分别为38.8%和32.5%,B组为16.7%和10.4%,C组为27.3%和23.4%。A组卵泡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B、C组(P<0.05)。A、B组Gn用药剂量均较C组大(P<0.05),B组血清E2峰值、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n用量较低而取卵数少的患者,增加Gn用量能提高临床妊娠率和分娩率,这部分患者应视为相对的卵巢低反应者或轻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而增加Gn用量后仍不能增加获卵数者,为真正的卵巢低反应者或重度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临床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 卵巢低反应 临床结局 体外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上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星宇 冯淑娴 +5 位作者 李雪兰 刘玉东 陈薪 叶德盛 牛静 陈士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32-1637,共6页
目的探究40岁以上高龄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治疗结局。方法 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非赠卵IVF/ICSI-ET的≥40岁妇女的1050个起始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妇女年... 目的探究40岁以上高龄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治疗结局。方法 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非赠卵IVF/ICSI-ET的≥40岁妇女的1050个起始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妇女年龄分为4组:40岁组(n=393),41岁组(n=266),42岁组(n=158),43岁组(n=107),44岁组(n=64),≥45岁(45~51岁)组(n=62),比较分析各组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和不同移植胚胎数目的妊娠结局。结果共1032个取卵周期,750个移植周期,113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7.7%,其中64个周期获得活产,活产率为8.5%。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3.4%、21.0%、13.1%、9.2%、5.6%和0%,胚胎着床率为11.2%、10.2%、6.3%、5.1%、2.3%和0%,各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分别为31.0%、35.9%、42.9%、42.9%和100%,各组的活产率分别为11.9%、11.8%、2.8%和3.9%。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3.6%、10.2%、13.3%、2.3%。750个移植周期中,移植1个胚胎,临床妊娠率为3.8%,移植2个胚胎,为12.6%,移植3个胚胎,为23.0%。结论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临床妊娠率逐年显著下降,并且年龄≥44岁获活产的概率极低。对于≥40岁妇女即使无其他明显导致不孕的病因,应在知情告知后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对于年龄≥44岁妇女,则寻求赠卵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辅助生殖技术 高龄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10
作者 耿蔷 全松 +1 位作者 郭遂群 邢福祺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比较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NC)和来曲唑(LE)、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尿促卵泡素(u-FSH)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夫精宫腔内人工受... 目的:比较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NC)和来曲唑(LE)、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尿促卵泡素(u-FSH)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IUI),共56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1%、13.4%、8.7%、16.1%、13.8%,促排卵各组妊娠率均高于自然周期组(P均<0.05)。各促排卵组之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及绒促性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增加IUI妊娠率。LE促排卵作用温和,妊娠率与低剂量HMG和u-FSH方案相当,用于IUI促排卵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促排卵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曲唑用于促排卵对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耿蔷 郭遂群 +1 位作者 全松 邢福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09-2211,共3页
目的:探讨来曲唑用于不孕症妇女促排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拟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指导同房的不孕症患者66例,完成84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于月经周期第3~7d,每日口服来曲唑5mg,B... 目的:探讨来曲唑用于不孕症妇女促排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拟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指导同房的不孕症患者66例,完成84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于月经周期第3~7d,每日口服来曲唑5mg,B超监测卵泡和内膜发育,出现尿LH峰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观察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及并发症。结果:排卵率78.6%;多卵泡排卵率17.9%;HCG日最大卵泡直径平均为(19.45±1.59)mm;HCG日子宫内膜厚度<8mm占21.4%;累积妊娠率16.7%。结论:来曲唑促排卵疗效较为温和,多为单卵泡排卵。最大卵泡发育直径为18~21mm时,为注射HCG的合适时机。但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发育有无影响,且妊娠率较低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来曲唑 芳香化酶抑制剂 促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核期胚胎形态与胚胎移植后着床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劲 陈士岭 +1 位作者 孙玲 邢福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57-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多个原核期形态学指标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验证并筛选能正确反映胚胎移植后种植潜能的原核期形态指标。方法选取年龄均≤35岁,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8mm,且取卵后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后100%植入的共30个移植周期患者... 目的探讨多个原核期形态学指标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验证并筛选能正确反映胚胎移植后种植潜能的原核期形态指标。方法选取年龄均≤35岁,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8mm,且取卵后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后100%植入的共30个移植周期患者(植入组),同时随机选取满足上述条件的100%未植入32个移植周期患者(未植入组)。根据原核期形态包括两原核是否相邻、大小、居于胞浆中的位置,核仁前体(NPB)的排列方式、大小、数目,极体是否完整,胞浆晕的有无,胞质颜色及颗粒是否正常,胞质内空泡的有无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原核期形态与胚胎种植成功与否之间的关系。结果植入组中两原核相邻、居中、大小一致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未植入组(P<0.05),其发育而来的取卵后第3天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植入组中以NPB均线性排列、数目3~7个、中等大小出现率明显高于未植入组(P<0.05),其发育而来的取卵后第3天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胞浆形态中胞浆颗粒增粗明显降低胚胎种植率(P<0.05),其它形态如极体、胞浆颜色、胞浆晕及胞浆内空泡均不影响胚胎种植率。结论原核期胚胎形态可以反映受精卵的质量,但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质量不完全一致,在IVF临床工作中是选择移植胚胎的一项辅助指标,能预测胚胎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早期胚胎 辅助生殖技术 胚胎形态 胚胎评分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代谢足迹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大艳 陈士岭 +2 位作者 王晨虹 罗雪梅 黄芳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47-1550,共4页
目的探讨6%氧浓度下体外培养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组织培养液中代谢足迹的差异。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3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4例)的胎盘,胎盘母体面取绒毛组织,在6%氧浓度下培养96 h,采用高效液相... 目的探讨6%氧浓度下体外培养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组织培养液中代谢足迹的差异。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3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4例)的胎盘,胎盘母体面取绒毛组织,在6%氧浓度下培养96 h,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色谱仪检测培养液中代谢产物并使用标准品建立色氨酸及犬尿氨酸的色谱图库,观察两组绒毛组织代谢足迹及培养液中代谢物色氨酸及犬尿氨酸浓度的差异。结果 6%氧浓度下培养的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绒毛组织代谢足迹比较,发现36种代谢物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绒毛组织培养液中犬尿氨酸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代谢组学技术对其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为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时机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 代谢足迹 犬尿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雌二醇和孕酮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振成 许虹 +1 位作者 张素坤 邢福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为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对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活力和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one,P)分泌的影响,探索TCDD对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阈值和程度,对未成熟SD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并设2组... 为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对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活力和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one,P)分泌的影响,探索TCDD对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阈值和程度,对未成熟SD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并设2组体外染毒实验:终浓度分别为0.1、1、10、100nmol·L-1TCDD染毒24h和10nmol·L-1TCDD染毒1、3、6、18、24h.染毒结束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RIA法检测收集培养液中的E2和P含量.结果表明,1、10、100nmol·L-1TCDD可显著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活力和E2、P的分泌,与阴性对照、0.1%DMSO组、0.1nmol·L-1TCD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10nmol·L-1TCDD染毒6、18、24h可明显抑制细胞活力和E2、P的分泌,与对照组和短期染毒组(1h、3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痕量的TCDD可显著降低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E2和P分泌,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阈值可能为1nmol·L-1或更低.TCDD的生殖毒性作用可能与直接对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抑制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以及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D 颗粒细胞 细胞活力 雌二醇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红梅 何燕妮 邢福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2-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的子宫及内膜血流指标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不孕组21例,对照组18例。自然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峰出现日(LHd),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回声类型,检测双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的子宫及内膜血流指标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不孕组21例,对照组18例。自然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峰出现日(LHd),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回声类型,检测双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并分为A、B、C型;扫描电镜观察(LH+3)~(LH+9)d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结果不孕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t=-0.768,P=0.447)、回声类型分布(Z=-0.203,P=0.839)以及子宫动脉PSV(t=-0.947,P=0.349)、RI(t=0.591,P=0.5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23);完全发育的胞饮突出现在"种植窗"期,A、B、C型内膜血流灌注组完全发育的胞饮突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5,P=0.034),两者呈负相关(r=-0.672,P=0.004)。结论临近"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从血流灌注水平、超微结构的胞饮突数量上呈相关性变化,提示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状态指标可作为胞饮突的替代性指标,用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人早孕滋养层细胞及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贺晓恒 陈士岭 +1 位作者 孙玲 邢福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研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特点,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进程中MMPs的变化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及人正常早孕绒毛和相应蜕膜标本各5例,分别进行离体培养,鉴定其纯... 目的研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特点,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进程中MMPs的变化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及人正常早孕绒毛和相应蜕膜标本各5例,分别进行离体培养,鉴定其纯度在98%以上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利用Luminex(LumAvidinBeads)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s(MMP-1、MMP-2、MMP-3、MMP-7、MMP-8、MMP-9、MMP-12、MMP-13)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MMPs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及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在不同培养条件下,MMP-1、MMP-2、MMP-3、MMP-7、MMP-8、MMP-9均有表达,MMP-12及MMP-13分别在ESC及DSC中无表达,且MMP-8、MMP-12、MMP-13表达均低。②与子宫内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DSC,EVCT中表达均降低,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MP-2、MMP-8、MMP-9在DSC,EVCT中则显著升高,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蜕膜细胞中,MMP-1、MMP-3、MMP-2、MMP-7高表达尤为显著。③与蜕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EVCT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MMP-2、MMP-9、MMP-13在EVCT中升高有显著性(P<0.05)。且在滋养层细胞中,MMP-2、-9高表达尤为显著。④MMPs之间的相关性:MMP-2与MMP-9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较密切(r=0.6645)。MMP-1,MMP-3,MMP-7两两间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密切(r>0.7340)。其他MMP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首次利用LuminexxMAP方法多通量的检测到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早孕蜕膜细胞与滋养层细胞的多种MMPs的表达,它们均可分泌多种MMP,但是不同种类组织细胞的表达量不同;MMPs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及母胎界面间MMPs的变化而影响胚胎着床,为成功妊娠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 蜕膜细胞 子宫内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液相蛋白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血清卵泡刺激素、抑制素B、染色体核型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与睾丸穿刺取精术成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永键 经芳艳 +3 位作者 周娜 胡勇华 陈君洋 褚庆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抑制素B(INHB)、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AZF-MD-Ych)与睾丸穿刺精子抽吸(TESA)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在162例血清FSH正常组和100例血清FSH异常组的育龄期无精子症患者中进行对比分...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抑制素B(INHB)、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AZF-MD-Ych)与睾丸穿刺精子抽吸(TESA)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在162例血清FSH正常组和100例血清FSH异常组的育龄期无精子症患者中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患者INHB水平、INHB/FSH的比值、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和AZF-MD-Ych的差异性。排除INHB异常、染色体异常和AZF-MD-Ych阳性后,再比较两组患者TESA的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血清INHB水平、INHB/FSH比值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ZF-MD-Ych这两组中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在未检测到染色体异常、AZF-MD-Ych阳性及INHB异常的患者中,TESA显示精子获取率在FSH正常组为61.82%(34/55),FSH异常组均未成功(0/16),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现有的血清FSH正常值结合INHB、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ZF-MD-Ych检查,能够综合判断TESA的成功率,四项指标均出现异常者,TESA的成功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卵泡刺激素 抑制素B 染色体核型 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 睾丸穿刺取精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卵巢低反应者超促排卵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芸 邢福祺 +1 位作者 何凌云 黄吴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9-561,共3页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卵巢低反应者超促排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至少接受过1次超促排卵治疗,卵巢反应低下者45例,分为研究组24例,周期第1~3天口服来曲唑2.5mg,1次/d,周期第4天开始应用醋酸曲普瑞林及基因重组...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卵巢低反应者超促排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至少接受过1次超促排卵治疗,卵巢反应低下者45例,分为研究组24例,周期第1~3天口服来曲唑2.5mg,1次/d,周期第4天开始应用醋酸曲普瑞林及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超促排卵,按体外受精程序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不使用来曲唑,周期第4天开始治疗同研究组。两组均于第4天、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抽取静脉血,检测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总睾酮、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收集卵泡液,检测雌二醇、总睾酮、AMH、抑制素B,比较两组FSH使用总剂量、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注射FSH总剂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内膜厚度无明显降低,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但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显著增加(P<0.05)。研究组第4天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总睾酮、AMH、抑制素B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FSH、促黄体生成激素无显著差异。hCG日血清总睾酮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取卵日卵泡液总睾酮、抑制素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及AMH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卵巢低反应者,超促排卵前短期低剂量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提高血清或卵泡液内雄激素、AMH、抑制素B水平募集更多卵泡,可以使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增多,不改变内膜厚度和形态,对提高妊娠率起到有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抑制剂 来曲唑 卵巢低反应 体外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窦卵泡数与高生育年龄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关系及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倪郝 陈雷宁 +6 位作者 李红 邱卓琳 华芮 高瑞花 谭洪川 贺玲 全松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40岁以上女性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时基础窦卵泡数(bAFC)预测助孕结局的价值及所需的医疗成本。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于本院行IVF/ICSI-ET治疗不孕症的101例高生育年龄女性按bAFC分为... 目的:探讨40岁以上女性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时基础窦卵泡数(bAFC)预测助孕结局的价值及所需的医疗成本。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于本院行IVF/ICSI-ET治疗不孕症的101例高生育年龄女性按bAFC分为3组:A组(bAFC<6个),B组(6个≤bAFC<10个)和C组(bAFC≥10个),回顾性分析各组的助孕结局及治疗成本。结果:A组45例,47个周期;B组35例,41个周期;C组21例,24个周期。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促性腺激素总量、促性腺激素刺激时间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基础卵泡刺激素较低、促性腺激素启动剂量较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血清E2水平较高,而获卵数、2原核期个数(2PN)、成熟卵子个数、优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明显增加,周期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明显升高,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首次助孕的各项治疗费用及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FC对高生育年龄女性的助孕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bAFC≥10个具有较好的临床结局,而不同bAFC个数的治疗费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生育年龄妇女 窦卵泡数 妊娠结局 卫生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液中蛋白氧化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亚丽 全松 +3 位作者 田建伟 李红 陈思梅 邢福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卵泡液中蛋白氧化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因卵管性因素不孕接受IVF-ET治疗的女性患者卵泡液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研究AOPP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结果(1)卵泡液...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卵泡液中蛋白氧化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因卵管性因素不孕接受IVF-ET治疗的女性患者卵泡液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研究AOPP水平与IVF-ET结局参数的关系。结果(1)卵泡液中AOPP水平与成熟卵母细胞比例(r=-0.401,P=0.001)、受精率(r=-0.257,P=0.045)、卵裂率(r=-0.290,P=0.024)、良好胚胎形成率(r=-0.520,P=0.000)均呈显著负相关;(2)不同获卵数组之间AOP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3.851,P=0.027),其中以获卵数8~15个组AOPP水平最低,获卵数<8个组最高;(3)非妊娠组AOPP水平显著高于妊娠组(t=3.665,P=0.001);(4)不同年龄组AOP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919,P=0.000),其中年龄>35岁组AOPP水平最高,<30岁组最低。结论IVF-ET周期中,卵泡液中存在蛋白氧化应激现象。卵泡液中高水平的AOPP可能对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继而影响IVF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蛋白氧化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卵泡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