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国新 闫鸿涛 +3 位作者 余江 雷尚通 薛琪 程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6由同一组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完成的105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6由同一组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完成的105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3组(A、B、C),每组3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标本长度、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A组手术时间(196.1±30.3min),显著长于B组(164.8±22.7min)和C组(158.7±20.9min)(P均< 0.001);A组出血量(72.4±21.5ml)明显多于B组(48.2±16.3 ml)和C组(46.6±15.4 ml)(P<0.001);B、C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中转开腹率由A组的11.4%降至B组和C组的2.9%,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由A组的17.1%降至B组和C两组的5.7%,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三组住院时间逐渐缩短,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标本长度、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手术35例在17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2.1例,B组和C组各用时7个月,平均每月5例。结论无腹腔镜胆囊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5例,手术频度为平均每月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直肠肿瘤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机体C反应蛋白及内脏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邓海军 何威 +3 位作者 余江 张策 王亚楠 李国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内脏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3例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6)和开腹组(n=27),于术前1d、术后第1、2、3、7天晨检测血CRP水平,于术前1d、术后第3、7天晨检测血...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内脏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3例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6)和开腹组(n=27),于术前1d、术后第1、2、3、7天晨检测血CRP水平,于术前1d、术后第3、7天晨检测血清内脏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CRP在术后第1、2、3、7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腹腔镜组术后3d内CRP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两组术后血清内脏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有利于机体术后内脏蛋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肿瘤 C反应蛋白 内脏蛋白 白蛋白 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潘春球 周望梅 +2 位作者 余壁湘 曾灿辉 韩述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术中结肠灌洗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及同期接受常规I期手术的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将两组...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与常规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术中结肠灌洗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及同期接受常规I期手术的左半结肠癌患者58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灌洗组和常规组平均失血量分别(255.5±137.5)ml和(240.5±14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流质进食时间灌洗组分别(3.1±0.8)、(4.5±0.6)、(5.2±0.5)d,常规组分别(2.4±0.5)、(3.5±0.4)、(4.7±0.7)d,灌洗组较常规组胃肠道功能恢复稍晚(P<0.05)。术后住院时间灌洗组[(11.5±2.7)d]与常规组[(10.9±2.8)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严格手术适应症,经有效术中结肠灌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I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且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术中灌洗 Ⅰ期切除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后长期肿瘤学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钟秉政 刘峰 +5 位作者 余江 梁耀泽 赵丽瑛 牟廷裕 胡彦锋 李国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同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的长期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14例病人的临床随访资料,对186例腹腔镜组和328例开腹组病人术后复发类型及长期生存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的...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同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的长期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14例病人的临床随访资料,对186例腹腔镜组和328例开腹组病人术后复发类型及长期生存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54±28.76)月,两组间远处转移(3.9%vs 5.5%;P=0.284)、5年累积总生存率(69.5%vs 61.7%;P=0.085)和5年无病生存率(67.7%vs 60.7%;P=0.1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期病例中腹腔镜组5年累计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可以获得不劣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洼田饮水试验在甲状腺癌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5
作者 甄莉 李雅男 +1 位作者 周艳 雷尚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9-1700,共2页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在甲状腺癌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5例拟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3 h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护理干...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在甲状腺癌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5例拟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3 h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比较两组患者呛咳发生情况、进食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呛咳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恢复较快,且对依据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制定的饮食指导的护理方式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洼田饮水试验在不增加患者术后呛咳风险的情况下,能早期测试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有助于患者早期进食的恢复和提高饮食指导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洼田饮水试验 甲状腺癌 术后早期 吞咽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周春兰 刘颖 +3 位作者 甄莉 朱木兰 罗祥蓉 吴艳妮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8期25-29,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 目的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下肢动脉溃疡患者疼痛评分最高;镇痛药、分散注意力和采取舒适体位是减轻基础疼痛比较有效的措施。94.3%慢性伤口患者存在换药相关疼痛;慢性伤口不同换药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清洗伤口和清创时疼痛评分最高;换药过程中短暂休息、分散注意力和换药时有支持关系存在等是缓解换药相关疼痛有效的措施。结论慢性伤口患者普遍存在基础疼痛和换药相关疼痛,医务人员需要在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疼痛 基础疼痛 换药相关疼痛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相关基因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峰 郭久冰 +3 位作者 沈智勇 牟廷玉 智鹏柯 李国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相关基因。方法收集手术切除3例伴有腹膜种植转移的结直肠腺癌病人原发病灶和正常黏膜的新鲜组织标本,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后经体外扩增合成aRNA,Cy3荧光分子标记后和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 目的筛选和鉴定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相关基因。方法收集手术切除3例伴有腹膜种植转移的结直肠腺癌病人原发病灶和正常黏膜的新鲜组织标本,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后经体外扩增合成aRNA,Cy3荧光分子标记后和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P≤0.05)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PCR实验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满足(P≤0.05)的基因共有105个。其中和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2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63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表达上调基因中选择3条(S100P;PRDX1;SLPI)基因进RT-PCR行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基因芯片技术通过筛选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为寻找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膜转移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惠珍 秦芳 +4 位作者 苏茜 甄莉 张琰 马玥 朱木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49-2052,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国内多所三甲医院不同类型(临时及永久性)277例造口者,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COH)及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国内多所三甲医院不同类型(临时及永久性)277例造口者,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COH)及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临时性造口者的生理健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永久性造口者(P<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永久性造口者的社交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临时性造口者(P<0.05);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的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高度正相关。医护人员应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型肠造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关注度,根据其生存质量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自我效能维度干预措施,以提高不同类型造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 肠造口者 生存质量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熊文俊 王亚楠 李国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581,共6页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相关文献,从体表切口入路、单孔腹腔镜装置及操作器械三方面阐述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技术实现,并全面分析数据初步证实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腹腔镜具有相当的近期疗效,然...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相关文献,从体表切口入路、单孔腹腔镜装置及操作器械三方面阐述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技术实现,并全面分析数据初步证实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腹腔镜具有相当的近期疗效,然而其潜在的微创优势和远期肿瘤学疗效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技术 单孔腹腔镜技术 结直肠手术 手术学指标 近期疗效 远期肿瘤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海涛 李国新 +2 位作者 张策 黄祥成 余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1-82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根治性、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无死亡,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9.5%。手术时...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根治性、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无死亡,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9.5%。手术时间(122.4±44.4)min,术中出血量(99.5±61.1)ml,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7.4±27.0)h、(86.9±24.7)h、(45.7±17.2)h、(11.5±5.0)d。术后早期并发症2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8±6.6)个,2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随访6~24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戳孔处癌肿种植,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创伤小,可达到开腹同样的根治切除效果,技术上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 结肠癌/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LEN介导的MYH9基因沉默及对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显军 邓海军 +6 位作者 叶耿泰 沈智勇 李风萍 郭伟洪 杨庆斌 刘浩 李国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5-380,共6页
目的利用TALEN技术敲除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株MYH9基因,观察MYH9基因沉默后细胞周期及凋亡改变。方法根据斯丹赛Fast TALETMTALEN试剂盒说明书,设计并构建靶向MYH9基因的TALEN质粒对。通过质粒转染、DNA测序、RT-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利用TALEN技术敲除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株MYH9基因,观察MYH9基因沉默后细胞周期及凋亡改变。方法根据斯丹赛Fast TALETMTALEN试剂盒说明书,设计并构建靶向MYH9基因的TALEN质粒对。通过质粒转染、DNA测序、RT-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质粒活性,成功挑取MYH9基因敲低单克隆株,并对构建好的细胞株进行周期和凋亡检测。结果成功挑选的MGC803单克隆细胞株未检测到MYH9基因完全敲除;MYH9基因敲低后,MGC803细胞周期受阻于G2/M期(P<0.05),早期凋亡增加(P<0.05)。结论利用TALEN技术成功构建MGC803细胞MYH9基因敲低单克隆株,该模型有助于后期深入探讨胃癌MYH9基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EN技术 MYH9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蛋白通过自噬通路调控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伟洪 陈昭宇 +6 位作者 陈豪 林填 赵明利 刘浩 余江 胡彦锋 李国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索丝胶蛋白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LC3双荧光自噬病毒转染胃癌MKN45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LC3双荧光自噬病毒的MKN45稳转株。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lank)、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丝胶蛋白加自噬抑... 目的探索丝胶蛋白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LC3双荧光自噬病毒转染胃癌MKN45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LC3双荧光自噬病毒的MKN45稳转株。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lank)、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丝胶蛋白加自噬抑制剂组(Sericin+3-MA)。培育48 h后用cck-8试剂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根据所测数据得出丝胶蛋白半数致死浓度IC50,按此浓度处理细胞并培育48h,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凋亡、周期,电镜检测细胞自噬,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p62、Beclin蛋白表达。将种植胃癌的裸鼠分为2组,即对照组(Saline)、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每组5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丝胶蛋白,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与空白对照组(Blank)相比,MKN45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细胞凋亡增加(P<0.01),细胞阻滞于G2/M期(P<0.01)。相对于空白组,丝胶蛋白处理后细胞在电镜观察到自噬小体明显增多;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LC3-2表达上调,Beclin表达增加,p62表达逐渐下调;丝胶蛋白加自噬抑制剂组(Sericin+3-MA)实验结果则介于两者之间。动物实验中,丝胶蛋白阳性组(Sericin)与对照组(Saline)相比,肿瘤体积和质量有显著下降。结论丝胶蛋白可通过调控胃癌MKN45细胞自噬影响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 自噬 细胞增殖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男性泌尿与性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鸿涛 李国新 +3 位作者 余江 雷尚通 薛琪 甄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2-1373,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泌尿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腹腔镜TME(LTME)和65例行开腹TME术(OTME)的男性病人术后泌尿与性功能情况进行随访,术后随访6 ̄24个月,两组随访率分别为95.0%(57/60)和93.8%(61/65)。结果L...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泌尿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腹腔镜TME(LTME)和65例行开腹TME术(OTME)的男性病人术后泌尿与性功能情况进行随访,术后随访6 ̄24个月,两组随访率分别为95.0%(57/60)和93.8%(61/65)。结果LTME组60例,其中53例行前切除术,7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OTME组65例,其中51例行前切除术,1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TME组和OTME组的近期泌尿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分别为3.5%(2/57)和14.8%(9/61)、15.8%(9/57)和34.4%(21/61)、19.3%(11/57)和44.3%(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TME组无远期排尿功能障碍,OTME组发生率为4.9%(3/6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OTME相比,LTME可减少术后泌尿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患者具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康颗粒对疲劳型亚健康大鼠线粒体再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聂晓莉 薛琪 +2 位作者 罗仁 赵晓山 余克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观察维康颗粒对疲劳型亚健康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疲劳型亚健康大鼠骨骼肌细胞模型;观察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学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 目的:观察维康颗粒对疲劳型亚健康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疲劳型亚健康大鼠骨骼肌细胞模型;观察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学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呈空泡样变性,嵴消失,内质网及核模扩张,MDA升高及SOD下降(P<0.05),PGC-1α、AMPK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维康颗粒可逆转线粒体结构损伤,恢复MDA、SOD及PGC-1α、AMPK mRNA表达正常。结论:维康颗粒促进线粒体再生可能是干预疲劳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型亚健康 骨骼肌 线粒体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和hMLH1/hMSH2表达缺失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初筛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磊 丁彦青 +5 位作者 李国新 余江 王瑜 周军 杨红军 张进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和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及其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初步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73例中国南方青年大肠癌患者(年龄≤40岁)进行微卫星不稳定和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微卫星不稳定性...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和hMLH1/hMSH2表达缺失率及其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初步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73例中国南方青年大肠癌患者(年龄≤40岁)进行微卫星不稳定和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率为56.16%,hMLH1和/或hMSH2表达缺失率为49.32%,二者皆随患者发病年龄的降低而迅速增加;二者对阳性病例的检出率相似。结论中国人青年大肠癌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为频发事件,运用微卫星不稳定分析和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可在青年大肠癌有效地进行HNPCC患者及家系的初步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青年发病 微卫星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R蛋白表达缺失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磊 王瑜 +5 位作者 丁彦青 李国新 余江 周军 杨红军 张进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MR)蛋白表达缺失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166例石蜡包埋的疑似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组织进行MMR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MLH1蛋白表达阴性(0分)25例,占15.53%...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MR)蛋白表达缺失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166例石蜡包埋的疑似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组织进行MMR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MLH1蛋白表达阴性(0分)25例,占15.53%,阳性(1~4分)136例,占84.47%;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6.67%(12/45)、5.13%(2/39)和14.29%(11/77);右半结肠癌hMLH1蛋白的表达缺失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P<0.05),但与直肠癌无显著性差别(P>0.05)。hMSH2蛋白表达阴性(0分)35例,占21.08%,阳性(1~4分)126例,占75.9%;在右半、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3.33%(15/45)、15.38%(6/39)和18.18%(14/77);右半结肠癌的表达缺失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P<0.05)和直肠癌(P<0.01)。结论:MMR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作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在今后检测和确定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MM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检查评分在鉴别乳腺实性占位良恶性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红梅 吴凤林 +2 位作者 程侠 叶长生 邓永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15-2117,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评分方法在鉴别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64例女性患者,年龄(44.5±13.7)岁,共检测到79个占位,高频探头检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数量、大小、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周边有无伪足、后方声衰减...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评分方法在鉴别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64例女性患者,年龄(44.5±13.7)岁,共检测到79个占位,高频探头检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数量、大小、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周边有无伪足、后方声衰减、内部回声均匀性、钙化、血流、腋窝有无异常淋巴结等情况,并进行评分,总分10分。结果良性占位组46例,年龄(41.4±12.4)岁,占位59个,数量(1.5±1.3)个/人,直径(55.0±19.2)mm,得分(2.8±2.2)分;恶性占位组18例,年龄(52.4±14.1)岁,占位20个,数量(1.1±0.3)个/人,直径(19.8±8.3)mm,得分(7.3±1.7)分。两组间占位个数、大小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年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腺占位的超声检查评分与占位良恶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95(P<0.001)。结论采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疾病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分,对判断占位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评分值愈高,占位恶性的可能性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腹壁切口疝3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海军 黄祥成 +1 位作者 韩述岭 李国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51-1852,共2页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材料修补,其中23例采用单层聚丙烯网片修补,7例采用Composix复合...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材料修补,其中23例采用单层聚丙烯网片修补,7例采用Composix复合补片修补。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无复发病例,6例(20.0%)患者术后早期有轻度腹壁不适。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掌握正确的人工材料修补方法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补片 围手术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和MRI诊断 被引量:6
19
作者 段刚 许乙凯 +1 位作者 邓海军 黄婵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X线及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同时行钼靶X线和MRI检查,4例仅作钼靶X线检查。并将MRI图像与钼靶X线表现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钼靶X线及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例同时行钼靶X线和MRI检查,4例仅作钼靶X线检查。并将MRI图像与钼靶X线表现进行比较。结果MRI图像清晰显示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及形态。7例边界光整,2例边缘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部分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导管内。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多样,部分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分。15例行钼靶X线检查,检出2例(13%)。病灶形态与MRI所见相似,1例病灶所在部位可见沙粒状钙化。结论MRI较钼靶X线能更准确地发现与定位病灶,MRI表现与某些乳腺恶性肿瘤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瘤 磁共振成像 钼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国新 王亚楠 +3 位作者 余江 雷尚通 甄莉 程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56-357,359,共3页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分别行胸乳入路腔镜手术(腔镜手术组24例)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51例),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腔镜手术组1例因瘤体大(直...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分别行胸乳入路腔镜手术(腔镜手术组24例)和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51例),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腔镜手术组1例因瘤体大(直径6cm,曾行注射治疗导致舌骨下颈前肌群粘连)中转开放手术,其余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00.4±26.6)min显著长于开放手术组(73.5±14.5)min(t=5.627,P=0.000);腔镜手术组术后引流量(66.7±24.9)ml显著多于开放手术组(13.3±6.4)ml(t=14.403,P=0.000);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4.3±1.1)d显著长于开放手术组(3.6±0.9)d(t=2.886,P=0.005);腔镜手术组住院费用(11572±1675.1)元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5015.9±1211.0)元(t=19.058,P=0.000)。腔镜手术组对手术美容效果表示满意22例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34例(χ2=7.235,P=0.007);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22.5±15.3)ml与开放手术组(18.3±7.5)ml无显著差异(t=1.273,P=0.207);术后镇痛腔镜手术组9例,开放手术组21例,2组无显著差异(χ2=0.028,P=0.867)。2组均无术后大出血、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75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腔镜手术有更加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但术后恢复较慢,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手术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