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白塞氏病的治疗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志刚 王武军 +2 位作者 蔡开灿 邹小明 王振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3-694,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心血管白塞氏病(CBD)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我院及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1月~2004年6月的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的病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患者,内科治疗10例,死亡2例;手术治... 目的探讨提高心血管白塞氏病(CBD)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我院及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1月~2004年6月的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的病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患者,内科治疗10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6例,共手术12例次,死亡4例;介入治疗8例,2例穿刺局部形成假性动脉瘤,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心血管白塞氏病患者的手术应当非常慎重,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积极的处理合并的二尖瓣及主动脉壁的病变,有助于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介入治疗白塞氏病的降主动脉瘤,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白塞氏病 主动脉瓣置换 降主动脉瘤 瓣周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8
2
作者 杜松林 万俊 +3 位作者 王武军 蔡开灿 刘亚湘 毛向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23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的患者,72 h内手术20例,3~14 d内手术3例。结果本组病例住... 目的探讨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23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的患者,72 h内手术20例,3~14 d内手术3例。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期间无死亡。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09±5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5±2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8±15)min,24 h平均胸引流量为(570±263)m L,术中平均输红细胞悬液量(5.5±3.8)单位,无再次开胸止血病例。23例患者中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3例,短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延迟苏醒)2例,一过性截瘫1例,败血症l例。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脏器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均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保留头臂血管的主动脉弓成形加支架象鼻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主动脉弓部置换的方法,具有安全可行、容易控制出血、简单易于推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成形术 STANFORD A型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邹小明 刘鑫 +1 位作者 李梅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5-1837,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共死亡3例,病死率10%。主要并发症为永久性脑损伤6例(20%),暂时性脑损伤2例(7%),肾功...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共死亡3例,病死率10%。主要并发症为永久性脑损伤6例(20%),暂时性脑损伤2例(7%),肾功能不全3例(10%)。结论:重视术前重要脏器的检查及评估,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术后循环平稳是降低病死率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弓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熊俊 吴旭 +1 位作者 王武军 侯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370-1371,共2页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研究大鼠ALI时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探讨肺血管通透性改变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LPS组。以LPS静脉注射建立ALI模型,对比观察0.5、2、4、6、8h后肺血管通透性、...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研究大鼠ALI时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探讨肺血管通透性改变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LPS组。以LPS静脉注射建立ALI模型,对比观察0.5、2、4、6、8h后肺血管通透性、肺系数、肺水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变化,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PS组的肺血管通透性在0.5h后即高于对照组(P<0.05),2h后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h达到高峰。LPS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BALF蛋白含量在2h后高于对照组(P<0.05),4h后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至6h达到顶峰。结论:LPS可以破坏肺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但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和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在肺损伤时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其原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脂多糖类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抑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盛华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静脉桥再狭窄过程中内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熊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静脉桥再狭窄过程中内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熊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法,将右侧颈外静脉移植至右侧颈总动脉。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熊果酸30mg/(kg·d)灌胃,对照组不予熊果酸干预。术后第1、2、4周分3次取材,每次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每条静脉标本随机选取不同位置的切片共10张,5张用于PCNA染色.5张用于TUNEL检测。计算增殖细胞指数和凋亡细胞指数。将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的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0mg/(kg·d)的熊果酸在静脉桥再狭窄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抑制内膜细胞增殖和诱导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静脉桥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血管样错构瘤并单纯性囊肿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元中 张立溪 吴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2-1742,共1页
患者男,46岁,3周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气促、咳嗽,干咳,无痰。夜间较白天稍重,无潮热盗汗、咯血等不适,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关键词 单纯性囊肿 错构瘤 胸部X线检查 血管 食管 大量胸腔积液 上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对内毒素性肺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熊俊 吴旭 +1 位作者 王武军 侯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ginsenosideRg1)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比较地塞米松(Dex)、人参皂甙对ALI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LPS组、Dex+LPS组、Rg1+LPS组,对各组大鼠的肺系数、肺水含量...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ginsenosideRg1)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比较地塞米松(Dex)、人参皂甙对ALI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LPS组、Dex+LPS组、Rg1+LPS组,对各组大鼠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肺血管通透性、PO2、PCO2、pH值等指标进行观测,同时将肺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Rg1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CO2和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其PO2、pH值显著高于LPS组(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1),Dex+LPS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O2、pH值、PCO2和病理评分与Rg1+LP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可降低肺水肿参数,改善肺组织水肿,降低肺血管通透性,作用与Dex类似,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人参皂甙 地塞米松 脂多糖 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2
8
作者 范义婷 王武军 +2 位作者 王雪莲 刘太省 王昊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 目的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左心包膈动脉为蒂,左侧膈神经同蒂血管一同游离。全麻下切除部分下段食管(3~5 cm),取带血管蒂膈肌瓣管状成形并重建缺损食管,缺损膈肌涤纶补片修补。结果 B组的生存时间及长期存活动物例数均大于A组(P<0.05);B组蒂血管心包膈动脉的游离长度显著大于A组膈下动脉的游离长度(P=0.004);B组膈肌瓣长度及宽度均大于A组可切取的长度(P=0.001)及宽度(P<0.001)。结论成功建立猪膈肌重建食管的动物模型,以心包膈动脉和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下段均是可行的;B组模型较A组模型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重建 带蒂膈肌瓣 心包膈动脉 膈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类联合多西他赛或长春瑞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太省 吴华 +3 位作者 庄贤勉 卢笛 蔡瑞君 王武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7-335,共9页
背景与目的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药物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多西他赛联合铂类(docetaxel plus platinum,DP)方案对比长春瑞滨联... 背景与目的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药物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多西他赛联合铂类(docetaxel plus platinum,DP)方案对比长春瑞滨联合铂类(vinorelbine plus platinum,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VIP)库及万方数据库关于DP方案与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的质量评价标准,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7项RCTs,包括晚期NSCLC患者2,381例。DP方案的2年生存率(HR=0.887,95%CI:0.810-0.972,P=0.010)、有效率(RR=1.276,95%CI:1.107-1.450,P=0.001)和腹泻发生率(RR=3.134,95%CI:1.918-5.121,P<0.001)较VP方案高;DP方案减少了贫血的发生率(RR=0.386,95%CI:0.311-0.478,P<0.001);DP方案与VP方案在1年生存率、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P方案虽然增加了腹泻发生率,但却减少了贫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2年生存率和有效率。相比VP方案,DP方案可能更适合一线治疗晚期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长春瑞滨 铂类 肺肿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何胜平 陈雅华 +2 位作者 张振 王振康 王武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近10年收治的1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致病菌及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总结IE的变化。方法对近10年本院收治的112例IE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年龄46±... 目的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近10年收治的1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致病菌及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总结IE的变化。方法对近10年本院收治的112例IE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年龄46±17.1岁,其中70例(62.5%)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按发病高低依次为风湿性心脏病32例(28.6%),先天性心血管畸形22例(19.6%),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16例(14.3%)。临床表现包括发热(93.8%)、贫血(77.7%)、充血性心衰(33.0%)、栓塞现象(32.1%)等。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或心内膜赘生物105例(93.8%)。血培养阳性者61例(58.1%),按检出率高低依次为链球菌(23例)、葡萄球菌(22例)等。91例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10例放弃治疗出院,1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衰(8例)、肺栓塞(2例)及脑出血(1例)。结论 IE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致病菌等发生了变化,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仍较高,需临床医生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联合术前氧合指数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金珍 吕萍 +4 位作者 朱鹏 杜松林 万俊 安冬琪 郑少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5-1450,共6页
目的探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46例诊断为TAAD并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4h内的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46例诊断为TAAD并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24h内的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mmHg)。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氧合指数、气管插管时间和院内病死率等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TAAD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5.9%。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ICU停留时间(P=0.039)明显延长,且病死率明显增高(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01,P<0.001),而术前氧合指数高是术后低氧血症的保护性因素(OR=0.987,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B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最佳切点为25.8kg/m^(2),术前氧合指数的AUC为0.808,最佳切点是265mmHg。结论BMI>25.8kg/m^(2)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氧合指数>265mmHg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低氧血症;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更长,院内病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太省 王武军 +4 位作者 刘路浩 邝海能 庄贤勉 卢笛 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811,共4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VATET)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性评价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VATET)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术(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VATET与T-3b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文献,搜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9月,采用Stata12.0软件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病例数650例,其中VATET组278例,T-3b组3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VATET与T-3b相比,在手术时间[SMD=0.369,95%CI(0.449,1.187),P=0.377]、术后1年完全稳定缓解率[OR=1.083,95%CI(0.722,1.625),P=0.69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VATET的术后肌无力发生率[OR=0.224,95%CI(0.105,0.474),P=0.000]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OR=0.228,95%CI(0.097,0.537),P=0.001]均低于T-3b。结论:VATET可以达到与T-3b相同的疗效,且降低了术后肌无力危象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防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鑫 邹小明 王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37-3438,共2页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504例术前无心律失常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201例,发生率为39.9%,其中激动起源异常者167例(...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504例术前无心律失常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201例,发生率为39.9%,其中激动起源异常者167例(占83.1%),激动传导异常者36例(占17.9%)。结论:注重术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术中损伤传导系统,减少术后肺炎、心包填塞等诱发因素是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病症防治 心脏直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甾酮在体外条件下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昌昊 吴旭 +3 位作者 付小兵 周云峰 张元中 张子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0-1182,1184,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观察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h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hMSC,检测第2代细胞CD44、CD105、CD34及CD29的表达以鉴定其为hMSC。设不同浓度EDS的细胞培养体系(10、25、50和100μg...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观察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h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hMSC,检测第2代细胞CD44、CD105、CD34及CD29的表达以鉴定其为hMSC。设不同浓度EDS的细胞培养体系(10、25、50和100μg/ml)与对照组(单纯hMSC培养基,无EDS)作对比,MTT比色法测定hMSC的增殖活力,并行流式细胞周期观察。结果 EDS各浓度组hMSC的MTT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EDS浓度为25μg/ml时hMSCMTT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在EDS浓度为10、50、100μg/ml时,组间吸光度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周期显示EDS浓度为25μg/ml时hMSC培养体中细胞S期细胞所占比例、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D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hMSC具有生长促进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25μg/ml时最为显著,但是EDS促进h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螺杆菌甲基基团趋化信号转导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胜平 陈雅华 +2 位作者 赵瑛瑛 王继德 白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制备肝螺杆菌甲基基团趋化信号转导蛋白多克隆抗体。方法将我室保种的重组质粒pET22b+/MCP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DE3),IPTG诱导表达His-rhMCP融合蛋白,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以制备... 目的制备肝螺杆菌甲基基团趋化信号转导蛋白多克隆抗体。方法将我室保种的重组质粒pET22b+/MCP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DE3),IPTG诱导表达His-rhMCP融合蛋白,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以制备的菌体外膜蛋白(肝螺杆菌、胆型螺杆菌及幽门螺杆菌)采用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大肠杆菌成功表达His-rhMCP融合蛋白,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达到1∶32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与肝螺杆菌菌体外膜蛋白及His-rhMCP特异结合。结论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rhMCP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肝螺杆菌的流行病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螺杆菌 甲基基团趋化信号转导蛋白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猪体外循环下急性期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10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开灿 陈鹏 +2 位作者 吴华 刘太省 孙慧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6-1698,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对猪体外循环(CPB)急性期TNF-α、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家猪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SOO组)、给予SST剂量5μg/kg(SS05组)、10μg/kg(SS10组)及20μg/kg(SS20组);各组均行体外循环...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对猪体外循环(CPB)急性期TNF-α、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家猪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SOO组)、给予SST剂量5μg/kg(SS05组)、10μg/kg(SS10组)及20μg/kg(SS20组);各组均行体外循环阻断45min。于CPB前15min(T0)、CPB结束时(T1)、术后2h(T2)、4h(T3)及6h(T4)抽取动脉血,以检测TNF—α、IL-6及IL-10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各组CPB后TNF—α、IL-6、IL-10水平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在T1~T4时,SSIO与SS20组TNF—α及IL-6水平低于SS00组(P〈0.05).而IL-10水平则高于SS00组(P〈0.05)。结论:CPB开始前给予-定剂量的SST能够减轻体外循环急性期炎症反应;SST应用于CPB中不影响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全身性炎症反应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瓣膜行绵羊二尖瓣置换的血流动力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义 蔡开灿 +3 位作者 王振康 赵意 张振 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318-2320,共3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无支架二尖瓣(UPMV)在体动物实验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选择健康绵羊8只,在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切口显露二尖瓣,切除瓣叶、腱索及部分乳头肌,保留乳头肌根部。将带腱索的人工柔性...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无支架二尖瓣(UPMV)在体动物实验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选择健康绵羊8只,在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切口显露二尖瓣,切除瓣叶、腱索及部分乳头肌,保留乳头肌根部。将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瓣膜置入二尖瓣位置,人工腱索固定在乳头肌上。术中测定心率、血压及心排血量(CO)等循环指标,用导管直接测定左房压(PLA)、左室压(PLV),计算出平均跨瓣压差,用心脏彩超测定瓣膜的平均跨瓣压差,对两种方法测定的平均跨瓣压差进行比较。实验羊术后3周,用不同剂量的多巴酚丁胺模拟不同的运动状况下,分别测量以上指标。结果:计算出的平均跨瓣压差为(3.25±0.77)mmHg,心脏彩超测得平均跨瓣压差为(3.43±0.54)mmHg,两种方法测的平均跨瓣压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多巴酚丁胺模拟运动状态下,心排血量(CO)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随心排血量的变化,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返流百分比随心排血量(CO)增加而减少,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平均跨瓣压差显著小于国家人工瓣膜标准(<10mmHg),有效开口面积显著大于国家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标准(>1.5cm2),返流百分比显著低于国家质量检测标准(<10%)。结论: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二尖瓣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与体外脉动流测试结果一致,UPMV在体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国家质量人工瓣膜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二尖瓣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 血流动力学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小明 王武军 刘亚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84-3285,共2页
目的:总结病情危重、具有高危险因子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本研究的32例危重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以心功能衰竭为主、左室射血分数<30%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需要同时行瓣膜置换术3例,室壁瘤合并心律失... 目的:总结病情危重、具有高危险因子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本研究的32例危重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以心功能衰竭为主、左室射血分数<30%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需要同时行瓣膜置换术3例,室壁瘤合并心律失常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全部患者用大隐静脉和(或)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3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早期死亡3例(9.4%),其余29例痊愈。随访2个月~4年,除2例诉心前区疼痛外,其余27例心绞痛完全消失,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术前明确存活心肌的状况,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危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病情危重 冠状动脉搭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上沟癌的诊断和治疗(附29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瑞君 王武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05-1205,共1页
目的探讨肺上沟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肺上沟癌患者。结果29例患者明确诊断中23例采用术前放疗联合广泛切除,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56.5%(13/23)、30.4%(7/23)。结论术前放射治疗联合手术扩大切除,是肺上... 目的探讨肺上沟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肺上沟癌患者。结果29例患者明确诊断中23例采用术前放疗联合广泛切除,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56.5%(13/23)、30.4%(7/23)。结论术前放射治疗联合手术扩大切除,是肺上沟癌病治疗的首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上沟癌/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20
作者 张元中 付小兵 +4 位作者 黄沙 马奎 张子良 冯长江 吴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7-79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取第3代hUCMSCs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低糖DMEM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U/m青/链霉素、4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取第3代hUCMSCs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低糖DMEM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U/m青/链霉素、4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hUCMSCs7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第3代细胞阳性表达CD29、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hUCMSCs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EDS100、150及200μg/ml三组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较其他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DS对hUCMSCs具有促增殖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较为显著,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