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维玉 陈扬平 +7 位作者 冯婷 胡兴卫 周风云 路祥麒 张秋霞 张新禄 陈鹏 修建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8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根据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将患者分为高血压低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采用16S rDNA高通...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8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根据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将患者分为高血压低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的改变,并分析其与Scor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其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低中危组相比,很高危组及高危组患者肠道罗斯氏菌和Anaerostipes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放线菌、瘤胃球菌、毛螺旋菌、嗜胆菌和SMB53在很高危组患者中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高危组和低中危组。此外,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克雷伯氏菌属和颤螺旋菌属丰度与Score评分呈正相关,而罗斯氏菌属和毛螺旋菌属丰度与Score评分呈负相关(P <0.05)。结论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心血管危险程度的提高,患者肠道内益生菌丰度显著降低,提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参与高血压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肠道菌群 危险分层 Score评分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管理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雨阳 曾庆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50,共8页
2021-04-22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项关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声明,总结了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以及心房颤动诊断、临床管理以及预后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对该声明内容进行解读,... 2021-04-22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项关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声明,总结了肥胖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以及心房颤动诊断、临床管理以及预后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对该声明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肥胖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猝死 心脏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国栋 颜少华 +8 位作者 张秋霞 雷力 张新禄 梁鸿彬 卢俊颜 肖敏 罗玮 卜军 修建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按照是否接受“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2987)和“协防共管”模式组(n=2876)。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模式管理,即每年1次的常规体检;“协防共管”模式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需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其所在村落被投放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2组受试者的基线水平(干预前)进行比较,观察2组受试者于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值情况。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受其基线血压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高(均P=0.000)。在中位干预时间227 d后,“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分别为−0.28 mmHg(95%CI−0.94~0.37,P=0.398)、−0.68 mmHg(95%CI−1.09~−0.27,P=0.001);常规治疗组受试者的变化分别为2.92 mmHg(95%CI 2.29~3.54,P=0.000)、−0.12 mmHg(95%CI−0.51~0.28,P=0.554);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值的2组间差异分别为3.20 mmHg(95%CI 2.29~4.11,P=0.000)、0.56 mmHg(95%CI−0.01~1.13,P=0.055)。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干预前的收缩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干预后的收缩压降低了2.06 mmHg(P=0.000)。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收缩压下降相关(P=0.000)。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互联网+ 协防共管 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僵硬度作用差异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艺军 刘城 +1 位作者 吴平生 钟武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23-382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作用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作用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月。纳入采用ACEI或ARB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ACEI和ARB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33篇,初筛后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51篇,进一步筛选纳入6项RCT,共计2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ACEI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AR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肱-踝脉搏波速度差(ΔbaPWV)=-113.53,95%CI(-152.21,-74.84)〕。但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差(ΔSBP)=2.09,95%CI(-2.50,6.67),P=0.37;舒张压差(ΔDBP)=1.75,95%CI(-1.55,5.04),P=0.30〕。结论 ACEI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A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压药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艺军 吴平生 钟武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评价降压药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的作用。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其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 目的评价降压药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的作用。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及其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纳入文献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降压药治疗,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检查手段,检测冠状动脉斑块体积变化。由2名评价员采用统一的资料提取表独立地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英文文献,包括719例患者,其中使用降压药的治疗组为418例,对照组为301例。纳入的3篇文献均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和盲法,无分配隐藏;均未出现失访或提前退出试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缩小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10,95%CI(-3.86,1.65),P>0.05〕。结论降压药对缩小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斑块的体积可能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 血管内超声 冠状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魏璇 陶宇 +4 位作者 裴静娴 李明琰 陈建威 刘城 吴平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6-68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Ala564-Ala402-Ala803,简称Ad-HIF-1α-564/402/803)对体外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Ad-HIF-1α-564/402/803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扩增,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腺病...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Ala564-Ala402-Ala803,简称Ad-HIF-1α-564/402/803)对体外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Ad-HIF-1α-564/402/803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扩增,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腺病毒纯化,终点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提取病毒DNA,进行PCR及PCR产物测序鉴定三突变型HIF-1α基因;X-Gal染色法测定重组腺病毒转染效率;Ad-HIF-1α-564/402/803、Ad-HIF-1αnature、Ad-Null分别转染hMVECs后,观察hMVECs在Matrigel上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的形成情况;Ad-HIF-1α-564/402/803、Ad-HIF-1αnature、Ad-Null和PBS分别转染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后,利用Image Pro Plus6.0软件收集数据并计算各组CAM血管面积比。结果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扩增纯化后的腺病毒所携带的目的基因信息无丢失或变异,病毒滴度达1011~1012PFU/ml;X-gal染色显示MOI为100pfu/cell时,转染效率趋于稳定;Ad-HIF-1α-564/402/803转染hMVECs后Matrigel上的管腔数目显著多于Ad-HIF-1α-nature组、Ad-Null及对照组;基因转染CAM72h后,Ad-HIF-1α-564/402/803组CAM上微小血管数目较Ad-HIF-1α-nature组、Ad-Null组、PBS组明显增多;Ad-HIF-1α-564/402/803组血管面积比与Ad-HIF-1α-nature组、Ad-Null组、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0.000)。结论Ad-HIF-1α-564/402/803能明显促进hMVECs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的形成,同时可以促进CAM模型上微小血管新生,证实了Ad-HIF-1α-564/402/803在常氧情况下对血管新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重组腺病毒 血管新生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鸡胚绒毛尿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房颤动预测模型构建:基于中国人群窦性心律期间心电定量特征
7
作者 朱晓庆 石亚君 +5 位作者 沈娟 王清松 宋婷婷 修建成 陈韬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心电大数据开发早期房颤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2023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有多次心电图检查记录的患者30383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心电大数据开发早期房颤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2023年于解放军总医院有多次心电图检查记录的患者30383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Boruta算法筛选预测因子。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心电模型以及结合年龄、性别和心电模型评分的复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曲线下面积(AU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净获益。结果纳入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36,62)岁,男性占比51.1%,房颤的发生率为4.5%(1370/30383)。在心电模型中,P波相关参数及QRS波相关参数是重要预测变量。在测试集中,心电模型预测5年房颤风险的AUROC为0.77(95%CI:0.74-0.80),加入年龄和性别后的复合模型AUROC提升至0.81(95%CI:0.78-0.83),净重新分类指数为0.123,综合判别改善指数为0.04(P<0.05)。模型校准曲线斜率接近对角线。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复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在绝大多数风险阈值范围内均高于心电模型。结论基于中国人群窦性心律期间的心电图定量特征及年龄和性别开发的复合模型可有效预测未来房颤风险,为房颤的早期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提供了低成本的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房颤动 LASSO回归 Borut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宇 欧阳平 +2 位作者 罗烨 赖文岩 许顶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8-1001,共4页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别应用终浓度为20ng/mlTNF-α、10μmol/ml普伐他汀、20μmol/ml普伐他汀、20ng/mlT...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别应用终浓度为20ng/mlTNF-α、10μmol/ml普伐他汀、20μmol/ml普伐他汀、20ng/mlTNF-α+10μmol/ml普伐他汀、20ng/mlTNF-α+20μmol/ml普伐他汀分别作用24h,并设立相关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MS法确定VSMCs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VSMCs中syndecan-4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大鼠VSMCs的增殖(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大鼠VSMCs的增殖均无明显作用(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F-α组比较,VSMCs增殖均有显著减少(P<0.05)。(2)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F-α组比较,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VSMCs增殖及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DECAN-4 普伐他汀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瑞 吴赛珠 +1 位作者 林其谁 江时森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观察睾酮对雄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自身调控作用.方法贴块法培养雄性 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Northern印迹分析法检测细胞中雄激素受体mRNA水平;采用细胞计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调控过程中... 目的观察睾酮对雄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雄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自身调控作用.方法贴块法培养雄性 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Northern印迹分析法检测细胞中雄激素受体mRNA水平;采用细胞计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调控过程中细胞数量和DNA合成变化情况.结果0~4 μmol/L睾酮与静止的VSMCs作用24 h,细胞内AR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相关性增加;生理水平睾酮(40nmol/L)与静止的VSMCs作用不同时间(0~24 h),细胞内ARmRNA表达水平在24 h时方有显著增加;实验过程中细胞数量及DNA合成速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存在睾酮对雄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自身上调作用,调控过程中细胞活力保持稳定.提示 VSMCs中睾酮对AR表达的调控作用部分需要转录水平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类 睾酮 受体 雄激素 平滑肌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血管新生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园园 修建成 +3 位作者 宾建平 张川 查道刚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缺血骨骼肌中的作用。方法24只Wister大鼠离断右侧股动脉7d后分为4组:①超声+微泡组(US+MB);②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③超声+微泡+干细胞静脉移植组(US+MB+MSCs-iv);④...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缺血骨骼肌中的作用。方法24只Wister大鼠离断右侧股动脉7d后分为4组:①超声+微泡组(US+MB);②干细胞静脉移植组(MSCs-iv);③超声+微泡+干细胞静脉移植组(US+MB+MSCs-iv);④对照组。处理后第7d取局部缺血骨骼肌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US+MB+MSCs-iv组缺血骨骼肌可见较多移植的MSCs,其新生血管数量较其他组明显增加。结论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成为一种增强MSCs移植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肢缺血模型中双位点诱变体HIF-1α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娓 李文强 +4 位作者 付锐斌 胡英芳 王月刚 刘城 吴平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双位点诱变体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Ad-H564/803)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急性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Ad-LacZ、Ad-H0、Ad-H564/803和生理盐水(NS)转染术侧下肢骨骼肌,于转染后1,3,5,7d,RT... 目的探讨双位点诱变体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Ad-H564/803)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急性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Ad-LacZ、Ad-H0、Ad-H564/803和生理盐水(NS)转染术侧下肢骨骼肌,于转染后1,3,5,7d,RT-PCR测定骨骼肌中HIF-1αmRNA的表达量;基因转染后28d,选择下肢动脉造影及动脉铸型观察血管密度。结果RT-PCR结果显示:Ad-H564/803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较Ad-H0组高(P=0.000);以转染后7d表达量最高(P=0.000);第3,5,7dAd-H564/803组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它各组(P=0.000)。基因转染28d后造影显示:Ad-H564/803组的侧支血管密度大于Ad-H0组及其他各组;动脉铸型显示:Ad-H564/803组的绒毛样微血管最为密集。结论外源性双位点诱变体HIF-1α基因(Ad-H564/803)可增强急性下肢缺血模型大鼠骨骼肌内HIF-1αmRNA的表达,促进缺血骨骼肌中的血管新生,且生物学功能较野生型HIF-1α基因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新生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佳佳 宾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靶向超声微泡 分子成像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空化微泡效应促进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园园 修建成 刘伊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67-237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空化微泡效应促进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Wister大鼠离断右侧股动脉后7 d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声+微泡组(A组)、超声组(B组)、对照组(C组)。实验结束后,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骨骼肌做石蜡切片观察显微... 目的:探讨超声空化微泡效应促进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Wister大鼠离断右侧股动脉后7 d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声+微泡组(A组)、超声组(B组)、对照组(C组)。实验结束后,各组分别取1只大鼠骨骼肌做石蜡切片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各组剩余的大鼠分别于24 h及7 d后处死,检测炎症因子E-选择素(E-selecti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骨骼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A组骨骼肌中VEGF表达较多,有较多的新生血管生成,同时E-selectin及MCP-1的表达量较其他两组也相应增加(P<0.05);而B组及C组VEGF表达较少,炎症因子表达量也较少。结论:超声空化微泡效应引起的微血管破裂可通过刺激骨骼肌中内源性VEGF的分泌,促进血管生成,同时炎症因子表达量增加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血管新生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非左主干临界病变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4
14
作者 梁鸿彬 郭谦 +5 位作者 张新禄 刘雪薇 唐永祯 陈维玉 侯玉清 修建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71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非左主干临界病变治疗中的1年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提示冠脉临界病变(40%~70%狭窄)且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最小管腔面积≥4.0 mm2的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延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非左主干临界病变治疗中的1年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提示冠脉临界病变(40%~70%狭窄)且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最小管腔面积≥4.0 mm2的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延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用冠心病优化药物治疗,随访1年,观察主要终点为靶血管重建,次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25例病变中19例(76%)为回声衰减斑块,4例(16%)为回声透亮斑块,2例(8%)为钙化斑块;共18例(72%)为偏心性斑块;20例(80%)正性重构,5例(20%)负性重构;重构指数为1.17±0.15。1例发现血栓,占4%。血管内超声测得的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和参照血管直径均大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所测得的数值(P均<0.05)。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因再次发生心肌梗死行血运重建,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生心绞痛再次住院,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4.0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0%。结论血管内超声可以用于指导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非左主干冠脉临界病变延迟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和血浆B型利钠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杨宇 梁梅冰 许顶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心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104例,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心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104例,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行直接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心肌灌注(TMP)3级水平、90 min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1、4周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手术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TMP3级水平发生率和术后90 min心电图sumSTR>50%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病变血管TIMI 3级血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术后1周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周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术后4周LVEF、LVEDD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周LVEF、LVESD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4周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术后1、4周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术后4周血浆BNP水平低于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1周血浆BNP水平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4周血浆BNP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7%(4/52)与23.1%(12/52),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后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心功能 利钠肽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SOD、MDA及8-异构前列腺素F2α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帆 吴赛珠 +2 位作者 张莉 王琦 赖文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46-2648,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人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尿酸(UA)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所有8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高脂治疗组(HLT)、高脂对照...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人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尿酸(UA)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所有8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高脂治疗组(HLT)、高脂对照组(HLC)、血脂正常治疗组(NLT)、血脂正常对照组(NLC)。所有病人都遵循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晚治疗3月,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3月。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UA、SOD、MDA和8-iso-PGF2α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三个月后SOD活性升高,尿酸、血脂、MDA和8-异构前列腺素F2α水平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同时,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增加自由基的清除,从而抑制体内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辛伐他汀 增龄 人8-异构前列腺素F2α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早发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君 郭志刚 +2 位作者 胡威 修建成 周忠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对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研究。方法4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145例(<55岁)和晚发组(≥55岁)303例,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 目的对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进行研究。方法4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145例(<55岁)和晚发组(≥55岁)303例,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男性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早发组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吸烟史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早发组患者在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而早发组患者在左回旋支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及Gensini总积分中第4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晚发组(P<0.01,P<0.05)。结论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早发患者冠脉病变较轻。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加强对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苷通过上调SIRT1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表达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懿 阮云军 +1 位作者 王玉筵 吴赛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MDM)炎性增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入普通培养基)、ox-LDL组(80μmol/L ox-LDL处理细胞24 h)、白藜芦醇苷处理组(100μm...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MDM)炎性增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入普通培养基)、ox-LDL组(80μmol/L ox-LDL处理细胞24 h)、白藜芦醇苷处理组(100μmol/L白藜芦醇苷预处理2 h后,再加入80μmol/L ox-LDL处理24 h)、EX-527组(10μmol/L EX-527预处理细胞2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含量,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负载法检测活性氧(ROS)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白藜芦醇苷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MCP-1、TNF-α、IL-6的蛋白水平。结果 ox-LDL促进THP-1巨噬细胞增殖。100μmol/L白藜芦醇苷组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增殖,同时明显增加SOD含量,降低胞内MDA与ROS含量。ox-LDL抑制THP-1巨噬细胞中SIRT1 mRNA与蛋白表达,促进MCP-1、TNF-α、IL-6 mRNA与蛋白表达。白藜芦醇苷显著增加ox-LDL诱导后SIRT1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MCP-1、TNF-α、IL-6 mRNA与蛋白表达,EX-527能抑制白藜芦醇苷上述保护作用。结论白藜芦醇苷可通过上调SIRT1表达提高抗巨噬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少ox-LDL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抑制炎性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苷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 活性氧(ROS)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NMR的模式识别方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智勇 沈安娜 +2 位作者 苏亮 梁健球 许顶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1H-NMR的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1H-NMR技术对9例CHF患者和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OPLS)进行模式识别分... 目的探讨基于1H-NMR的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血清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1H-NMR技术对9例CHF患者和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OPLS)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CHF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差异代谢物,比较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判别能力。结果 CHF患者与健康人血清1H-NMR图谱有明显差异。其中PCA模式识别法未能将CHF组和健康对照组区分开,而用OPLS模式识别方法两组可明显区分。结论 1H-NMR技术是研究CHF代谢组学的有效技术手段,CHF患者血清代谢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OPLS模式识别法明显优于PCA法,能够去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提高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睾酮与心室重构和氧化应激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琦 吴赛珠 +3 位作者 徐嬿 刘公理 阮云军 赖文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总睾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水平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未内径(LVIDD)的观察,探讨男性CHF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心脏重构及氧化应激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男性CHF患者(CH... 目的通过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总睾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水平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未内径(LVIDD)的观察,探讨男性CHF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心脏重构及氧化应激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男性CHF患者(CHF组)50例,另选年龄相匹配的男性患者(对照组)40例.检测血浆睾酮、丙二醛和SOD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MI、LVIDD,进行对比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睾酮、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丙二醛、LVIDD、LVMI明显增加(P<0.01);CHF组睾酮水平与LVMI、LVIDD、丙二醛呈负相关(r=-0.732、r=-0.629、r=-0.623,P<0.01);与SOD水平呈正相关(r=0.743,P<0.01);SOD水平与LVMI、LVIDD呈负相关(r=-0.621、r=-0.594,P<0.01)。结论男性CHF患者睾酮下降可致心室重构加剧及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同时机体抗氧化物质的减少对心室重构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睾酮 心室复建 氧化性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