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1
作者 吴雷 魏小云 曾庆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18-2323,共6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1098例,根据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以三分位法分为70~103 mmol·L^(-1)组(低分位组,...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1098例,根据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以三分位法分为70~103 mmol·L^(-1)组(低分位组,390例),103~105 mmol·L^(-1)组(中分位组,321例),105~125 mmol·L^(-1)组(高分位组,387例)。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与住院死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氯离子水平较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03 mmol·L^(-1)组)倾向于有较高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谷丙转氨酶、肌酐及利尿剂使用量(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分位组,中分位组与高分位组与心力衰竭住院死亡风险降低相关[OR(95%CI)为0.40(0.14~0.90),P=0.020;OR(95%CI)为0.36(0.10~0.82),P<0.001]。相较于低分位组,高分位组与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降低相关[OR(95%CI)为0.50(0.29~0.86),P=0.013]。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分位组患者的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住院死亡风险降低相关[OR(95%CI)为0.10(0.01~0.98),P=0.049];中分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血清氯离子与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反应曲线显示血清氯离子在105~110 mmol·L^(-1)情况下住院死亡风险最低。结论入院时较高的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率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清氯离子 住院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榕 邓烈华 +2 位作者 沈安娜 苏亮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73例和非LVH组127例,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技术...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73例和非LVH组127例,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技术测定FMD,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内皮素1,Griess法测定外周血NO含量。结果与非LVH组和对照组比较,LVH组FMD明显降低,AGEs和内皮素1均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与AGEs和内皮素1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15;r=0.428,P=0.036),与FMD和NO呈显著负相关(r=-0.718,P=0.003;r=-0.337,P=0.041);FMD和AGEs为L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P=0.035);随着FMD降低、AGEs增加,LVH发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和大动脉硬化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 血管 血管舒张 肥大 左心室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与气虚血瘀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华何与 崔凯 关山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患者和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患者和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患者与气虚血瘀证患者之间血浆代谢产物谱及的差异。结果各组血浆核磁共振氢谱的PCA结果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证痰浊痹阻患者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能够被区分,2组血浆样本之间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组血浆中乳酸、葡萄糖、半乳糖、N-乙酰糖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酮体、天门冬氨酸、谷氨酞胺、酪氨酸、脯氨酸的含量高于气虚血瘀证组,而柠檬酸、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三甲胺的含量低于气虚血瘀证组。结论 2组血浆样本的1HNMR代谢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血浆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这两种中医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氢核磁共振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缺乏及外源性睾酮对雄性小鼠心脏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莉 吴赛珠 +2 位作者 阮云军 洪雷 赖文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缺乏是否与心脏衰老有关,以及不同剂量丙酸睾酮对心脏衰老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去势+安慰剂组(去势组,8只)、去势+生理剂量睾酮组(生理剂量组,8只)、去势+大剂量睾酮组(大剂量组,8只)... 目的探讨雄激素缺乏是否与心脏衰老有关,以及不同剂量丙酸睾酮对心脏衰老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去势+安慰剂组(去势组,8只)、去势+生理剂量睾酮组(生理剂量组,8只)、去势+大剂量睾酮组(大剂量组,8只)。治疗3个月后测定各组血清睾酮浓度,分离心肌组织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端粒长度以及Western b10t测定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去势组小鼠睾酮明显降低(P<0.01),端粒长度明显缩短(P=0.029),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治疗3个月后,与去势组比较,生理剂量组小鼠端粒长度明显延长(P<0.01);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大剂量组小鼠端粒长度进一步缩短(P<0.05);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0.01)。结论雄激素缺乏小鼠心肌组织发生衰老,给予生理剂量睾酮可延缓心脏衰老,大剂量睾酮对心脏衰老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类 睾酮 丙酸 衰老 心肌 DNA结合蛋白质类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4S到IDEAL看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循证历程 被引量:6
5
作者 黄铮 陈红武 钱毅 《循证医学》 CSCD 2007年第4期245-246,250,共3页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死亡和发生的危险增加。但90年代初之前,降脂治疗对冠心病的疗效存在争议。围绕着这个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从4S到IDEAL等他汀类药物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死亡和发生的危险增加。但90年代初之前,降脂治疗对冠心病的疗效存在争议。围绕着这个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从4S到IDEAL等他汀类药物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可以看到他汀类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循证历程。循证医学的精髓,在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医学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预防 他汀类药物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中国人群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彭澍 吴平生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1期1848-1851,1855,共5页
目的探讨对于中国非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TMZ)能否使患者临床以及预后等方面进一步获益。方法系统检索197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检索词‘曲美他... 目的探讨对于中国非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TMZ)能否使患者临床以及预后等方面进一步获益。方法系统检索197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检索词‘曲美他嗪’或‘万爽力’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力衰竭’,剔除包含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纳入随机对照研究;选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价TMZ对慢性衰竭心肌的临床作用;并以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等联合预测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2篇中文文献,1 789例患者;在规范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显著升高LVEF[相对危险度(RR)=0.64,95%可信区间(CI)=0.48~0.81];TMZ组患者因为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RR=0.21,95%CI=0.11~0.41)和病死率(RR=0.18,95%CI=0.07~0.46)显著下降。结论对于中国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MZ联合心力衰竭常规系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左心室功能,并减低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曲美他嗪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调节及基因改变在防治冠心病中的新观点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志刚 梁亚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4,共3页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2007年WHO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提出,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合理的药物干预措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最核心...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2007年WHO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提出,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合理的药物干预措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最核心的内容。LDL-C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风险,因此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和饮食调节通过降低"坏胆固醇"即LDL-C水平,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已俨然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是冠心病防治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异常 突变 饮食习惯 膳食 限制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澍 吴平生 毛琛 《循证医学》 CSCD 2011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1990年至2010年9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数据库,应用RevMan5.0进行数据Meta分析,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评价曲美他嗪对慢...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1990年至2010年9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数据库,应用RevMan5.0进行数据Meta分析,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评价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结果共检索到122篇相关文献,经过评价,9个临床试验符合本设计的标准而入选。Meta分析显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标准化均数差1.21,95%可信区间(0.99,1.42),P=0.000],可以显著减少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标准化均数差-0.28,95%可信区间(-0.48,-0.07),P=0.008]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标准化均数差-0.72,95%可信区间(-0.96,-0.48),P=0.000]。结论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与传统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应用,仍能够显示益处,临床受益与原发疾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慢性心力衰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邬真力 崔晓迎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79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组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2个亚组,伴MS组(63例)和不伴MS组(116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为... 目的探讨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79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组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2个亚组,伴MS组(63例)和不伴MS组(116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血糖、血脂和hs-CRP等相关指标,分析血清hs-CRP浓度与冠心病、MS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s-CRP(1.77±0.96)mg/L较正常对照组(1.43±0.51)mg/L明显增高(P<0.05)。伴MS组血清hs-CRP(3.06±1.14)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伴MS组血清hs-CRP(1.52±0.75)mg/L较正常对照组虽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浓度随着MS组分数目的增加而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hs-CRP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C、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355,0.218,0.312,0.368,0.297,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2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增高,尤其以伴有MS的冠心病患者增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代谢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患者心肌能量消耗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健球 白书昌 +1 位作者 李琛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指标心肌能量消耗(MEE)在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心肌梗死、且无心力衰竭的患者51例,按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3例;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指标心肌能量消耗(MEE)在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心肌梗死、且无心力衰竭的患者51例,按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3例;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NOR)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及MEE;检测血浆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OR组比较,AMI组和OMI组的cESS、MEE及lgNT-proBNP明显升高,且AMI组较OMI组升高更明显(P<0.05)。MEE与lgNT-proBNP呈正相关(r=0.605,P=0.0001),与左心室缩短分数和LVEF呈负相关(r=-0.393,-0.376,P=0.0001)。结论 MEE能有效地评估不同时期心肌梗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重构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对衰老心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邢晓雯 吴赛珠 +3 位作者 阮云军 何天民 刘新强 赖文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睾酮对衰老心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衰老组、1μmol/L睾酮组、100 nmol/L睾酮组、10 nmol/L睾酮组,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周期分布,去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表达,细胞内活性...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睾酮对衰老心肌细胞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衰老组、1μmol/L睾酮组、100 nmol/L睾酮组、10 nmol/L睾酮组,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周期分布,去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表达,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及细胞线粒体DNA突变率。结果衰老组心肌细胞G_0/G_1期比例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1μmol/L睾酮组、100 nmol/L睾酮组、10 nmol/L睾酮组G_0/G_1期比例较衰老组明显降低(P<0.05)。除10 nmol/L睾酮组对RB表达无明显影响外,睾酮干预可下调去磷酸化RB表达,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线粒体DNA突变率(P<0.05,P<0.01)。结论睾酮可抑制小鼠心肌细胞衰老,这一作用部分是通过下调去磷酸化RB表达,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线粒体DNA突变率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衰老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周期 线粒体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能量消耗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白书昌 沈安娜 +3 位作者 王鹏 谢志斌 任昊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与舒张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能量消耗(MEE)水平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分别用组织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运...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与舒张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能量消耗(MEE)水平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分别用组织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之比(E'/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之比(E/A)以及F/F';同时测量心脏结构指标、收缩功能指标,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MEE。根据E'/A'将患者分为Gl组(E'/A'≥1)和G2组(E'/A'<1),根据E/A分为G3组(E/A≥1)和G4组(E/A<1),根据E/E'分为G5组(E/E'≥8)和G6组(E/E'<8)。结果 G2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PWTd)、左心室质量指数、cESS及MEE明显高于G1组,LVEF明显低于G1组(P<0.01);G4组年龄、PWTd明显高于G3组;G6组体重指数、短轴缩短率、LVEF明显高于G5组,左心房内径、每搏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时间、心率、cESS及MEE明显低于G5组。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A'、E/E'与cESS、MEE等各指标间均有相关关系。结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EE水平明显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室功能 能量代谢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脉冲 每搏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心动图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患病情况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NGOMERO Siza 曾庆春 +6 位作者 许志浩 朱丁季 王鹏 刘俭 詹琼 赖文岩 许顶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 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患病情况.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年龄≥4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17 826例,男性9725例,女性8101例,其中45~64岁11 274例,65~74岁4250例,75~84岁2052例,≥85岁250例.结果 CAVD总患病... 目的 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患病情况.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年龄≥4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17 826例,男性9725例,女性8101例,其中45~64岁11 274例,65~74岁4250例,75~84岁2052例,≥85岁250例.结果 CAVD总患病率为12.8%,男性CAV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3.6% vs11.9%),CAVD发生年龄明显低于女性[(70±10)岁vs (71±10)岁,P=0.001].CAV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45~64岁,65~74岁,75~84岁,≥85岁4个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5.3%、20.5%、32.9%和54.4%.CAVD患者最常受累及的瓣叶为无冠瓣,其次是右冠瓣+无冠瓣、右冠瓣和左冠瓣.CAVD患者常见的功能异常为主动脉瓣反流,且主动脉瓣反流较狭窄明显多见(77.1% vs 15.0%,P<0.01).CAVD患者左心房扩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心室扩大(56.3% vs 22.2%),室间隔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心室后壁(51.7% vs 24.2%,P<0.01).结论 CAV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肥大 左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心尖途径行主动脉瓣植入术经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鹏 郑少忆 +8 位作者 姜妤 李偲 刘克玄 崔凯 修建成 宾建平 侯晓敏 腾中华 陈曌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心尖途径行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高危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9~11月在我院行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术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心脏团队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及获益,分析... 目的探讨经心尖途径行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高危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9~11月在我院行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术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心脏团队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及获益,分析可能存在风险,术前经主动脉瓣根部CTA评估植入角度、瓣膜型号及手术入路,术中在DSA及经食道超声引导下释放J-valve瓣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例患者出现高位房室传导阻滞,后经心内科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2例患者恢复良好,未见明显瓣周漏及心律失常,术后1月复查心功能明显提高,近期临床效果良好。结论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术是高危主动脉瓣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明显降低围手术期风险,术后早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病变 经导管 微创 心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15
作者 韦媛 滕中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总结6例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就护理工作方面进行回顾及分析,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围术期的... 目的总结6例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就护理工作方面进行回顾及分析,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能确保手术质量及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封堵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中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6
作者 吴焱贤 吴赛珠 +5 位作者 钟建开 陈玉映 霍燕嫦 黎文生 陈盈文 麦林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诊PCI中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9例急诊PCI中出现CSF的患者,根据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44例和对照组55例;比...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诊PCI中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9例急诊PCI中出现CSF的患者,根据是否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44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2组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以及3个月随访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ST段回落率明显增加(84.1%vs 65.5%,P=0.036),LVEF改善情况明显提高[(7.74±4.21)%vs(5.17±3.63)%,P=0.002],2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466);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结论急诊PCI中出现CSF情况时,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加快LVEF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一Ⅲa复合物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慢血流现象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新机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谭迎 田迪 +1 位作者 冯岚 郭志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在中国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在过去数十年中,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了显著进步,并注意到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各个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免疫系统作为一个...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在中国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在过去数十年中,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了显著进步,并注意到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各个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免疫系统作为一个新靶标,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血浆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但有关HDL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较多的是它的促TC逆转运、抗炎和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HDL 动脉粥样硬化 脂多糖类 小鼠 基因敲除 载脂蛋白E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刚 成官迅 +4 位作者 刘婷 张静 侯玉清 郑华 崔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9-05~2009-1247例1周内同时做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9-05~2009-1247例1周内同时做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CAG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DSCT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47例中,DSCT显示的冠状动脉节段共有631个,其中595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显示良好可以进行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79.7%(126/158),特异度为96.3%(421/437),阳性预测值为88.7%(126/142),阴性预测值为92.9%(421/453),正确率为91.9%(547/595),DSCT与CAG检查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68)。DSCT对冠状动脉钙化、小分支病变诊断准确性欠佳。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诊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可作为临床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CAG术前筛查及支架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索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艳佳 林春水 +2 位作者 黄铮 彭健 黄兴福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临床带教中对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第一次在心内科和麻醉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医学生42名,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PBL组。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临床带教中对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第一次在心内科和麻醉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医学生42名,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PBL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法,PBL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主要评价两组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差异,同时评价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和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PBL组在医患沟通能力、病例分析能力和出科考试成绩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效果显著,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PBL教学法 医学教育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大鼠尿液水通道蛋白-2浓度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荣炎 许顶立 +3 位作者 赖文岩 任昊 沈倩波 邵亚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正常大鼠不同水代谢状态下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方法收集大鼠正常,禁水24 h以及水负荷状态(80 ml/kg)下的尿液,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尿液中AQP2。结果本方法批内差异系数6.5%,批间差异系数... 目的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正常大鼠不同水代谢状态下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方法收集大鼠正常,禁水24 h以及水负荷状态(80 ml/kg)下的尿液,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尿液中AQP2。结果本方法批内差异系数6.5%,批间差异系数7%,灵敏度为112.5 pmol/L;禁水24 h后大鼠尿液AQP2/肌酐显著增加(P<0.01),给予水负荷后尿液AQP2/肌酐显著降低(P<0.01);且尿渗量与尿液AQP2/肌酐呈正相关(r=0.952,P<0.001)。结论间接ELISA法可以较好地检测大鼠尿液中AQ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孔蛋白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